书城成功励志一生三求:吃得下、睡得着、想得开
7564700000029

第29章 开创幸福、富有、健康的人生(1)

开创幸福、富有、健康的人生快乐是生活的基调,做任何事情,无论是顺境逆境,都要保持快乐的心态,我们的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意外在等着我们。这时,对自己要充满信心,要始终保持一种乐观情绪,学会给自己解压,在困境中鼓励自己。当逆境出现时,相信自己能够掌握自我命运,能够从逆境中走出去,在善对一个个逆境中获得知识、活力与成功,这样的人生才是健康、富有、幸福的!

人生永远都有希望

很多人没有足够的进取心来开创自己伟大的事业,因为他们的期望值很低,不可能从一点一滴做起,开创一项伟大的事业。生活目标的狭隘限制了他们确立宏大的进取心。雄心壮志使得美丽的人生有了可靠的基石。它督促人们去完成任务,帮助人们去抵抗那些足以毁灭人们前途的诱惑。

诗人、作家歌德说:“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且以足够的才能和坚强的忍耐力来实现它。”

我们几乎随处都能见到这样的人,他们一生都做着简单而又平常的事,他们似乎也因此就满足了,但事实上他们完全有能力做一些更复杂的事,他们不相信自己能胜任。

假如人类没有创造世界和改进自身条件的雄心壮志,世界将会处在多么混沌的状态啊!

和为了实现雄心壮志而进行的持续努力相比,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如此的坚定人们的意志。它引导人们的思想进入更高的境界,把更加美好的事物带进人们的生命。

有什么比追寻生命价值更高尚的理想吗?在不同的文明下,人们的理想也不同。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的理想与其现实条件和未来发展潜力是息息相关的。

每个人身上都有最优秀而独特的地方,这份优秀只属于你自己。而一个人成功与否,取决于他能否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全力将它发挥出来。只有了解自身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专长,才能让你登上人生的绚丽舞台。

我们要通过正确地评价自己来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的方向和内容对人自身有很大的关系,只看自己的缺点好像千百遍地听人说“你这不行,你那不行,不准干这,不准干那……”但从来不知道自己哪儿行、不知道要干什么,这种情景是令人非常绝望的。然而,如果自我评价的方向是正面的、自我肯定的,能够准确发现自己有长处有优势,自己不仅会由此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将更有可能发展出好的行为,产生良好的结果。

因此,让我们大声地告诉自己:“我能行!”

永远相信自己,无论你拥有怎样的雄心壮志,都要集中精力为之努力,而不要左顾右盼、意志不坚。不要给自己留畏缩的退路,一心一意为了理想而奋斗。只有集中精力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在人的一生当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在这种情况下,要勇敢地对自己说声“我能行”。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是在成功路上总会充满荆棘,如果你放弃,那么你永远不会成功;如果你不断地坚持,告诉自己能行,总有一天你会得到成功。

卡耐基说:“要想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以欲望提升自己,以毅力磨平高山,以及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永远相信自己,假如你真的能做到,那么你离成功已经不远了。

假若你的动力足够大,那么与之匹配的能力也将随之而至。在你面前如果有十分有吸引力的奖品在激励着你,那么,你一定可以变得更加敏捷,更加细致而勤奋,更加机智而思虑周全,而且会有更加稳健清晰的头脑,你也一定会获得更好的判断力和预见力。

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只是有的人潜能已苏醒,有的人潜能却还在沉睡中。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成功的关键在于开发出了无穷无尽的潜能。只要你能持有积极的心态去开发自我的潜能,就会有用不完的能量,你的能力就会越用越强,你离成功也就会近在咫尺了。反之,假如你抱着消极的心态,不去开发自己的潜能,任它沉睡,那你就只能自叹命运不公了。

曾有一个农夫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捉到一只小鹰,他把小鹰带回家中,养在鸡笼里面。这只小鹰与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认为自己也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了,羽翼也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因终日与鸡混在一起,它已变得与鸡完全一样了,根本没有飞的能力了。农夫试了各种各样的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了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下去。这只鹰,像一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着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或许你会说:“我已懂你的意思了。但是,它本来就是鹰,不是鸡,它才能够飞翔。而我,或许原本就是一个平凡的人,我从来没有期望过自己能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来。”这正是问题的所在——你从来没有期望过自己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事来,你只把自己钉在自我期望的范围内。

事实上,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必须由你自己亲自来锻造,而这正是释放你的潜能、唤醒你的潜能的过程。

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有所拒才能有所取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

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而真正的大丈夫不论得不得志,皆能恬然处之。

孟子说:“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已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观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在不得志的时候也不忘记义理,在得志的时候更不违背正道。孟子还认为君子是不受外界动摇的,只要不做欠缺仁德、违反礼义的事,则纵使有什么突然降临的祸患,也能够坦然以对,不以为祸患了。

孟子本人不仅坐而言,而且早已起而行,达到那种境界了。有一次,公孙丑问他:“倘若夫子做到齐国的卿相,得以推行王道政治,则齐国为霸诸侯、称王天下,也就不算什么稀奇事了。可是当您实际担负这项重职时,也能够做到毫不动心的境界吗?”

孟子回答:“是的,我四十岁以后不动心了。”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呢?孟子列举了两个方法,即“我知言”与“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第一,所谓“知言”是指能够理解别人所说的话,同时也能明确地判断。《孟子》中讲,“听到不妥当的话,就知道对方是被私念所蒙蔽;听到放荡的话,就知道对方心里有邪念;听到邪僻的话,就知道对方行事有违反正道的地方;听到闪烁不定的话,就知道对方已经滞碍难行了。”换言之,拥有这种明确的判断力,就不会被那些无关痛痒的小事所愚弄,更不会因而动摇自己的心意了。

第二,“浩然之气”。公孙丑问孟子,何谓浩然之气?孟子说:“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这段话的大意是,这种气极其广大、刚健,若能对自己所行的正道抱着相当的自信,以这种方法来培养它,就能充塞于天地之间。但它只是配合着道与义而存在的,若缺乏道与义,则浩然之气也就荡然无存了。只有在反复实行道与义时,才能够自然而然地获得。如果仅是偶一为之,就不可能获得。总之,首先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合乎正道之事抱着坚定的信念,然后才能产生“浩然之气”。

在《论语》中有“孔子绝礼于陈”的故事。孔子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时,在陈卷入政治纠纷中,连吃的东西都没有,连续几天动弹不得。最后,弟子子路忍不住大叫:“君子也会遇到这种悲惨的境遇吗?”孔子对于子路的不满视而不见,只是淡淡地回答:“人的一生都会有好与坏的境遇,最重要的是处在逆境时如何去排遣它。”

荀子根据这段故事指出:“遇不遇者时也。”任何人的一生总会有不遇的时期,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会有和预期相反的结果。长此以往,任何人都不免产生悲观情绪。然而,人生并不仅有这种不遇的时候。当云散日出时,前途自然光明无量。所以,凡事必须耐心地等待时机的来临,不必惊慌失措。相反,在境遇顺利的时候,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成功;可是总有一天,不遇的时刻会悄然来临,因此,即使在春风得意之时也不要得意忘形,应该谨慎小心的活着。

我们应采取顺境不骄矜;逆境不颓唐的生活态度。

有个可以快乐起来的方法,那就是改变我们思考的重心试着去想美好的东西。不是抱怨你的薪水,而是感激你拥有一份工作;不是期望你能去夏威夷度假,而是想到你家附近亦有乐趣。

如何培养富足之心,笑看输赢得失呢?

1.赞美孤独

富足之心是宁静的。个性并不害怕孤独,反而赞美它。孤独是个性最美好的一部分,原本就不存在能不能忍受的问题。

笑看输赢的人总是能够给自己留出时间,享受独处的欢乐,整理往事、展望前程,想像出类拔萃的美好生活。内心贫乏的人,生性急躁,喜欢喧嚣和热闹,一刻也离不开从他人眼中找寻自己赖以生存的保障,独处将备感寂寞,但自身环境却又窄得令人窒息。笑看输赢的人,独自承受个性滋润、修身养性。他享受宁静和孤寂,在反省中看见自身的不足。他把自己准备得很充分,再投入步调紧凑的生活中去。

2.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

笑看输赢的人愿意任意地帮助他人,不求名不求利不求回报。他知道内心里献出东西,依旧会从内心里产生出来。他就像自己的一家能源工厂,生产力很高,永远能提供满足。

3.不自怨自艾

笑看输赢者对损失看得很淡。他相信相对于整体而言,损失的不过是小小的局部。因此,对于损失他不会不能释怀,不会老是对自己怨艾和指责,知道谁都有犯错的时候;他勇于承认错误,并宽恕自己和他人;他只是采取行动来挽回损失,满心喜悦地做着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

顺境乘风,逆境破浪

顺境与逆境就像生活的快乐与痛苦,不过就是漫长生活里的一个个短暂的过程。人的一生中,没有谁会一条直线地走下去,坎坷与挫折也是人生旅途的一道风景,它的色彩是我们自己描上去的。它们才是幸福生活的奠基石。

顺境就是良好的境遇,逆境则相反,都是人成长过程中必然面对的人生境遇。我们都看过《西游记》,西天取经其实最重要的不是取经的结果,而是这一路上克服了困难的这种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遇到困难时的痛苦,还有克服困难时的勇气和信心,以及快乐时的兴奋。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因此,大家在身处顺境的时候,也应当做好迎接逆境的准备。只有既能够在顺境中不骄不矜,又能够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人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美丽。顺境,人之所求,却无法有求必应;逆境,人之所畏,却往往不期而遇。注定我们要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这些不测。

在近两千年漂泊流离的生活中,犹太人一直处在逆境之中。在这漫长的日子里,一方面,他们把逆境视若寻常事,在此过程中学会了忍耐和等待,坚信一切很快就会过去的,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生存发展的智慧。另一方面,把逆境看作是一种人生挑战,发挥自身潜在的能力,精神抖擞地在逆境中崛起。犹太人把这种智慧运用到商业操作中,就形成了在逆境中发财的生意经。

犹太实业家路德维希·蒙德学生时代曾在海德堡大学与着名的化学家布恩森一起工作,发现了一种从废碱中提炼硫磺的方法。后来他移居到英国,在那里他几经周折才找到一家愿意同他合作开发此技术的公司,结果证明这项技术的经济价值非常高。于是蒙德萌发了开办化工企业的念头。

蒙德买下了一种利用氨水的作用使盐转化为碳酸氢钠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他一起参与发明的,但当时还不是很成功。蒙德于是一边买下一块地建造厂房,一边继续实验,以完善这种方法。尽管实验屡屡失败,但蒙德从未放弃,他仍然夜以继日地研究开发。经过反复的实验,他终于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

1874年厂房建成,刚开始生产状况并不理想,成本居高不下。连续几年,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同时,当地居民担心大型化工企业会破坏生态平衡,也都拒绝与他合作。

犹太人在逆境中坚忍的性格帮助了蒙德,他没有气馁,终于在建厂六年后取得了重大突破,产量增加了3倍,成本也降了下来,产品由每吨亏损5英镑,后变为获利1英镑。当时的英国,工厂普遍实行12小时工作制。蒙德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将工作时间改变为每天8小时。通过这项决定,工人的积极性极度高涨,每天完成的工作量和原来的12小时一样多。

周围居民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争着进他的工厂工作,因为蒙德的企业规定,在这里做工,生活可获得终身保障,并且当父亲退休时,还可以把这份工作传给儿子。

后来,蒙德建立的这家企业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生产碱的化工企业。

无论是从顺境还是逆境中走过来,心灵始终宽容豁达,不再有顺境逆境之分,心情平和淡然,懂得享受生命的过程,理解得失是生命中必然发生的事,不会因为结果的成败而耿耿于怀。

贝弗里奇说:“人们最好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情况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逆境是人生的十字路口,也是人生的试金石。逆境有时候就像人生的分水岭,跨过它,你就会成功,否则,你还是在逆境的深渊里继续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