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圣经的故事
7559900000011

第11章 征服迦南(1)

在与各民族的战争中,犹太人胜负参半,牺牲巨大。约柜被俘,是犹太历史上最悲痛的一天。撒母耳向耶和华请示前途,耶和华便给了犹太人一个国王,代价是让所有的犹太人都或为这个国王的奴隶。

犹太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园,并征服了原著民,但是犹太人要成为全巴勒斯坦(我们现在把亚洲西部靠地中海沿岸一带称为巴勒斯坦)公认的主人,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约书亚已经老迈不堪,不久就寿终正寝。各部落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且决定不指定继承人,因为战争已经结束,统帅的历史作用已经完成。如果需要有人对耶和华的约法加以阐释,示罗的大祭司无疑可以扮演这个角色。如果再选举一位新的军事领袖,只会挑起各大家族之间的宿怨;此外,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人们已厌倦一切有关战争的纠葛,人们想要的是和平,关注的是怎样平静地生产和生活。

但是不久他们就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四面楚歌的国家(尤其是一个刚建立不久的国家),至少要有一个名义上的领袖,否则国家就难以生存。

对昔日摩西和约书亚的久经沙场的军队而言,迦南诸小王都并非对手,可眼下在西部边界之外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出现了一个巴比伦王,他从年轻的犹太国家刚诞生之日起,就严重地威胁着它的安全。当巴比伦王进军迦南并夺取了几个外围据点时,犹太人被迫重新考虑不设统帅的决定;他们并不十分情愿在他们的国度里设一个对他们发号施令的国王,但他们默认一个称之为“士师”的单一领袖的独裁统治。两三百年以后,士师的权力逐渐扩大,由此演变为犹太国王。本书此后几章对此作了大量叙述。

一个名叫俄陀聂的人就是第一个这样的士师。他是因为率部攻占亚衲巨人的首府基列西弗而脱颖而出的。就是这些亚衲人,在数十年前曾以其高大勇猛而使摩西的追随者大为恐惧。但现在他们已经穷困潦倒,不足为道了。俄陀聂还有一件声名远播的事,就是他娶了迦勒的女儿为妻,迦勒就是四十年前被摩西派去和约书亚同去以实各谷侦察敌情的大将。

俄陀聂把巴比伦军队从犹太领土驱逐出去,在此后将近三十年里,他成为犹太国的无冕之王。

俄陀聂去世后,犹太人老毛病复发,又随便行事了。有的从残存的迦南旧居民中讨老婆,有的把邻国异教徒的女儿娶进来,这样结合而生下来的孩子,语言和信仰都往往追随他们的母亲。总的说来,犹太人忘记了在那艰难的日子里耶和华的引导和忠告,他们忘记了,如果没有耶和华的引领,他们仍只是闪族的一个小部落,完全听凭强邻宰割。

结果,他们这么快就将同生死共命运的感情丧失,而这恰是摩西的民族纲领中极为重要的一条。他们开始互相攻讦,而当内讧的消息传到邻国(它们一直注视着犹太人的动静),摩押人、亚扪人和凶恶的亚玛力人结成战争联盟,没有多久就重新从约书亚的手里夺回了曾属于他们的土地。

松散的犹太军队被击败了,他们再次沦为奴隶,时间几乎长达二十年。这期间,希伯来诸部落不得不对摩押国王伊矶伦俯首称臣。

而再次把犹太人从奴役命运中解救出来的是便雅悯部落一个名叫以笏的人。以笏是左撇子,这使他免受怀疑。他把匕首藏在罩袍的右边,伊矶伦的警卫未对其进行例行搜查。

以笏装束完毕,便要求亲自面见伊矶伦,他声称自己握有秘密情报,必须向陛下单独报告。伊矶伦跟所有东方暴君一样多疑,以为这是有关叛乱即将爆发的情报,便叫侍从退出。门刚关上,以笏便拔出匕首,伊矶伦站起来想要自卫,但为时已晚,心脏被刺中,倒地身亡。

这是大起义的前奏。摩押人被赶走后,以笏因功劳卓著被选为以色列士师。犹太人又摆脱了奴役命运,获得短时期的和平和相对的独立。以后相继上任的士师,他们也个个性格坚强,在任期间与边界的异教徒英勇作战。

然而,边界战争往往非常残酷,这是十分不幸的。只要腓力斯丁人烧掉一个希伯来村落,为了报复,犹太人就要毁掉两个腓力斯丁村落,然后腓力斯丁人认为理所当然地要袭击三个犹太村落,犹太人则更进而掠夺四个腓力斯丁村落。冤冤相报的互相残杀就这样进一步升级,没有尽头。暴力的强大惯性摧毁了他们各自的家园。

不过,几乎每一个国家在其诞生之初的一段时间里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因此,如果单方面责怪犹太人犯了某些罪行,那是不公允的,因为,这些罪行我们的祖先也同样犯过,并不是人类某一个民族所独有的,只不过我们认真读过《旧约》,对犹太人的历史比对巴比伦人、亚述人或赫梯人的历史知道得多一些,这就是主要的不同点。西部亚洲的那些非犹太居民经历的苦难一点儿也不比他们的犹太邻居少。

边界战争最激烈的时候,犹太人甚至号召妇女参战。渐渐地迦南诸小城已不再对犹太人构成威胁,它们一个个被征服或摧毁了。只有一个敌人仍然像过去一样凶恶并威胁着犹太人,那就是腓力斯丁人。在本书以后的章节里,我们会经常提到腓力斯丁人。

和犹太人以及西部亚洲的其他居民有所不同的是,腓力斯丁人不属于闪族。他们是克里特人,在著名的古城诺索斯(将近一千年中一直都是古代世界文明中心)被毁后离开故乡,与犹太人有着相近的历史。或许正因为如此,他们之间的战争格外血腥……

当初,诺索斯城如何被毁,为何被毁,毁于谁人之手,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这场悲剧的残存者腓力斯丁人是从海路而来的。他们先打算定居在尼罗河三角洲,但被埃及人赶了出来,以后又向西沿着亚洲海岸航行,终于把地中海和以后为约书亚占领的犹太地区西部一带山地之间的一条狭窄土地占据为立足之地。

犹太人很希望能够占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海港,而腓力斯丁人则野心勃勃地想把上至约旦河的土地全都占为己有,这就造成内陆老大的犹太国同海上老对手腓力斯丁人之间长久不息的战争。由于克里特人比起亚洲邻居来,无论是在和平治国方面,还是在战争技术方面,其本领都更胜一筹,所以原始的以色列诸部落在同腓力斯丁人的对抗中不可能居上风。

《旧约》中所记载的著名战役,大多数发生在这两大对手争夺地中海沿岸控制权的八百年里,得胜的差不多总是克里特人,他们的装备是铜盾铁剑和装甲马车(一种古代坦克),而犹太人装备的是木盾石矢和弹石叉,与之相比,犹太人只能偶而侥幸取得几次胜利。

而在那几次战争中,犹太人都是因得到了耶和华的指引而取胜,他们意识到必须为耶和华而战。其中一次发生在女先知底波拉在世的时候。当时,士师珊迦刚死,耶宾王的部下越过边界抢牛杀人、掠夺妇孺。此时谁来引领犹太人走出困境就成为犹太人生死攸关的大事。

耶宾的军队由一个名叫西西拉的外国人统领,他来自埃及,梦想到这里建立一番功业。像大多数职业军人一样,他对最新战术极为谙熟。西西拉建立了一支铁甲车队,由奔马牵引。如此金戈铁马的军队攻击犹太队伍就像利刃割黄油那么易如反掌。传说西西拉有这种装甲车不下九百辆,这个数字或有夸张,但这位埃及人确实有足以把年轻的犹太国全部消灭的力量,因此很快在约旦河两岸的平原和山区引起极大的恐慌。

此时在伯特利附近住着一个名叫底波拉的女子,她具有约瑟幼年时赖以成名的特殊技能——未卜先知。西亚各地的各族人很多都来求她指点有关出行、经商、出征或婚嫁诸事宜。

犹太人向她求取忠告,幸而底波拉是一个勇敢女子,她没有劝诫同胞们去投降,而是号召他们去战斗。她召来拿弗他利部落以善战著称的巴拉,希望他能带领犹太人赶走敌人。但当底波拉要他统领队伍向西西拉进攻时,他犹豫地说:“我们的部队难以抵挡那种铁甲马车,我们势必惨败。”

底波拉告诉他耶和华将和犹太军队同行,军队进攻时,耶和华会使敌人无法看见他们。然而巴拉的心里对那九百辆装甲车仍然恐惧万分,不肯当统领。底波拉无奈决定和他一起率队指挥,同时告诉他,胜利的荣耀将不属于他而归于自己。最后,巴拉听从她,带领部队离开安全的堡垒他泊山,向敌人发起进攻。

西西拉把战车在耶斯列平原上一字排开,从那里拦截从山上冲下来的犹太人。耶和华站在犹太人一边,犹太士兵作战十分勇猛,使西西拉的军队遭受重创,耶宾的军队虽经苦战,但终摆脱不了覆没的命运。只有少数残部逃走了,连西西拉也被迫弃车逃窜。

西西拉向西逃跑。他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失败,很快便精疲力尽了,他走进路旁一户人家讨取食物,这是基尼人希百的家,希百不在,他的妻子雅亿一个人在家。雅亿已听说有关战讯,知道眼前这个头戴金盔、口气强硬的外国人必是西西拉。雅亿让这位不速之客吃饱喝足,看他疲乏已极,就劝他躺在地毡上休息一会儿,答应如果有犹太士兵来,就叫醒他逃跑。西西拉对雅亿的话深信不疑,很快就酣然入梦。

雅亿悄悄拿起一颗大钉子(当时用来钉帐篷的),从西西拉的眼部刺进去,把他钉死在地上。然后她反跑到巴拉的人那里,自豪地把自己所做的事情告诉了他们。

故事到此告一段落。耶宾人战败了,也失去了所信赖的统领,被迫求和。犹太人再次获得自由,他们都为底波拉和雅亿的机智勇敢感到自豪,并给予她们很高的荣誉。

比较安宁的日子,看来并不利于人们精神世界的成长。按照摩西的训诫,信奉耶和华就要时时刻刻进行自我反省。而人们生活安逸的时候,对外界漠不关心(或只关心自我欲望的满足),而要求人们对宗教事务感兴趣就不那么容易了。

流传至今的在犹太人打败西西拉以后的日子里发生的故事,就清楚地表明:惯于在沙漠旋风中显灵的耶和华已经被完全忘在九霄云外了,上帝的约法为年轻一代所轻视,他们只顾吃喝玩乐,对于未来,他们毫无计划。米迦的倒霉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米迦是住在以法莲一个富孀的独生子。他偷了母亲的钱,被发现了,母亲不但原谅了他,还把金银熔化,铸成一座神像,把它当作送给宝贝儿子的礼物。米迦喜欢这个亮闪闪的玩意儿,他在自己家里设立了一个小小的神堂,雇了一个利未部落的人当他的私人祭司并为他主持礼拜仪式,这样他就可以不必出门而在自己家里做礼拜了。

而这显然触犯了上帝自古以来向摩西启示过的约法,也使其他犹太人吃惊不已,虽然他们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虔诚了。

米迦有的是钱,他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一天,但部落的几个人正西行寻找新牧场,他们闯进了米迦的家,把米迦的金神像偷走了,并把它带回到自己的村子里。那个当米迦的祭司的利未人,也跟他们一起到了但人那里去当祭司了。耶和华十分不悦,很快他就显示了他的愤怒。

耶和华差遣米甸人侵犯以色列的领土,作为对犹太人的惩罚。米甸人每年夏天都非常准时地来偷盗成熟的谷物。他们在犹太人的村子里杀人放火,搞得犹太人一看到米甸匪徒出现,就跑到山洞里躲藏,往往要躲藏整个冬天。最后,万般无奈的犹太人干脆不再种地了。因此饥饿成灾,许多人被活活饿死。

只有那么不多的几个大胆的犹太人仍然下地耕种,其中一个叫做约阿施,他是基甸的父亲。约阿施本人不大遵守本国的约法,他信仰的神是当地原有居民所信奉的异神,而他的儿子仍然是耶和华的忠实信徒。基甸像约瑟和底波拉一样,也具有未卜先知的本领。

基甸的父亲为太阳神巴力建造了一座祭坛,年轻的基甸梦见天使用喷火的石头将祭品烧成了灰烬,他由此得到启发,半夜起身捣毁了巴力的偶像,在原地另建了一座的祭坛用以供奉耶和华。

清晨,村民发现石头碎片,知道发生了什么,便跑到约阿施家里,叫嚷着要他对他儿子这种亵渎神坛的恶行严加惩罚。幸亏约阿施通情达理,他说如果巴力真像人们所宣称的那样神灵,基甸就会因自己的行为而被杀死。可是基甸仍然活得十分快活,过了几个星期仍毫无异样,邻居们就改变了想法。这样,人们就把基甸叫作耶路巴力,意思就是捣毁巴力祭坛的人。基甸成为公众的英雄,威名在各城市传扬开来。

等到米甸人的进犯越来越猖獗,犹太人被迫必须在反击或灭亡两者中做出选择时,便自然而然地要求基甸来做他们的统帅。基甸在古老的耶斯列平原集合了一些人马加以训练,以备未来战役之需。但是他的部队对战争毫无兴趣,士气低落。他们怕苦,他们只留恋自己的安乐窝,宁愿饿死也不愿吃苦。当基甸询问他们要不要回家,很多士兵大声叫道:“当然要,越快越好!”

于是基甸只留下几千名看来可靠的人,其余的都让他们回去了。但他对这些人仍不放心。他请求耶和华赐予信物以表示批准他日后的行动。他在帐幕外的地上放一些羊毛,第二天早上,羊毛都沾着亮晶晶的露水,而地面却十分干燥。这就是说,在未来的对敌攻击中,基甸有耶和华和他同在,他可以继续做他的战前准备工作。

基甸率领部队长途行军,士兵们又渴又累,他带他们到河边略加调整。几千人中只有三百人有作战经验,他们喝水时眼望着对岸,而且是用手捧水喝。其他人则像口渴的牲口一样,不顾一切地俯下身去舔水。基甸于是保留了那三百人,其余的都遣散回家,因为这些人到战斗打响时只会碍手碍脚。

然后基甸再给这三百名猛士下达作战任务。基甸给他们每人一束火把和一支羊角号,火把藏在陶土罐内,不让火光外露。到半夜,基甸率领部下进攻米甸人,他们边冲杀边吹响羊角号,并一声令下打破陶罐,数百支火把的亮光突现,米甸人一时惊慌失措,接着阵势大乱,溃不成军,伤亡数千人。犹太人取得了胜利。

基甸被公认为犹太人的无冕之王,他任士师很长时间。

基甸去世后,乱事频仍。基甸结婚好多次,遗留下一个人口众多的家庭。葬礼刚一结束,儿子们就争抢王位,其中一个叫亚比米勒的,最有野心,他要当全体犹太人之王,并认为他自己已具备了条件。这样的年轻人当然令亲人们反感,于是亚比米勒就跑到他母亲的老家示剑,企图在那里阴谋夺取王位,但他缺少资金。示剑人知道他的用意,就想他的计划如能成功,将给示剑带来好处,便借钱给他,亚比米勒用这笔钱雇佣了职业杀手去暗杀他的同胞兄弟。

亚比米勒的兄弟们在一夜之间同时被杀死在森林里,只跑了一个年纪最小的,名叫约坦。约坦躲到了森林里。

示剑人立亚比米勒为王并举行仪式,大事庆祝。以后的四年里,亚比米勒和他的主要助手西布勒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还迫使其他几个城市接受他们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