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经济危机教你学理财
7549400000008

第8章 1873年——世界重工业的噩梦(3)

但是,危机期间的投资扩张只能意味着生产能力的进一步过剩,从而意味着更大规模危机的来临。1878年10月,负债1200万英镑的格拉斯哥银行倒闭,随之,负债500万英镑的西英格兰和南威尔士银行宣告破产。于是,英国经济落入了更深的萧条。1879年,英国铸钢生产能力为300万吨,实际产量只有100万吨,每吨苏格兰生铁的价格从1872年的102先令降至47先令。纺织工业也在劫难逃,1878年秋,大型纺织厂兰开夏20%的纱绽和织机停工,60%只能部分开工。

德国刚刚从衰落的废墟上站起来,强烈的民族意识让它吸收天地精华而茁壮成长,健硕的身躯有力地推动起德国经济这辆小车,快速追赶跑到世界经济前沿的国家。不过,虽然德国在此时兴起,但危机对德国的打击却十分沉重,世界经济危机这个恶魔的再次重生一下打烂了德国经济体系,尤其重工业受伤最深。

在德国,危机的到来使得迅猛发展后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生铁产量连续三年下降。危机爆发前的最高产量为224万吨,1876年降至185万吨,一直到70年代末,产量才达到并超过危机前的水平。工业生产总指数由危机前的最高点到危机时的最低点下降了6.1%,工业产量总指数到1876年才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煤的产量下降了1.4%,生铁产量下降了17.6%,钢产量下降了2.9%,糖产量下降了11.9%,棉花消费量下降了9.9%。美国于1873年9月爆发了危机,在危机期间,煤产量下降了9.1%,生铁产量下降了27%,石油产量下降16.3%,棉花消费量下降9%,批发价格总指数下降了19.1%。克虏伯等大工厂解雇了25%-35%的工人,直到1879年和1880年,车床的开工率还只有30%。轻纺工业在这轮发展中受到冷落所以前进缓慢,正因为如此所受到的打击也就比较轻。农业却遭受沉重打击,随着水陆运输的畅通,美国、东欧和印度的粮食大量输入使得粮价大幅下跌。

1873年危机是19世纪资本主义危机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它不仅波及范围广、规模大,而且持续时间长,从1873年开始到1879年结束,历时7年。和以往一样,危机都促成大批中小企业破产,加速先进技术的开发和采用,提高生产集中或垄断程度。只是这次危机持续时间长,物价下跌幅度大,走向垄断的过程更加自觉。卡特尔、托拉斯、辛迪加等垄断组织形式就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

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

1873年美、德陷入危机后,两国政府都大大提高了贸易保护水平,作为摆脱经济危机这个魔鬼的措施。美国实施高关税政策,特别是加强了对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的保护。与此同时,垄断组织广泛出现,成为非国家的贸易保护力量。在高关税和其他措施的保护下,美国强劲的国内需求成为重工业和轻纺工业的发展动力,主要工业部门的竞争力迅速提高。1878年英国危机加深时,英国制品对美国倾销能力已经大大削弱了。

这次危机也使德国决定性地放弃自由贸易政策的残余。由于外国农产品的倾销使地主阶级的收入下降,地主和工业资本家第一次在提高关税上达成一致意见。为抵制英国钢铁制品进入,德国钢铁工业家联合各行业企业主,成立德国工业家中央联合会,要求提高关税。俾斯麦也积极推动,他希望用高关税来增加税收,增强帝国财政和军事力量。这样,高关税就成为德国上下一致的利益所在。

美、德两国先后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成为世界潮流,除英国外,其他各国都纷纷转向。此后,美、德等各国竞争力不断增强,其国内市场越来越多地为本国工业所占领。

垄断组织的大发展

1870年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兴起,使得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要求的资本也越来越多,于是股份公司这种早已出现的集资经营方式开始得到广泛的发展。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资本与生产迅速地集中了。此外,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种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也同样符合企业在社会上的竞争。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也加速了大资本吞噬小资本的进程,生产的集中引起了垄断组织的产生。由于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要高得多,因此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的必然是设备精良、经营管理有方的大企业。它们在发展成为垄断组织后,使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自然会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它也使技术发明和改良的过程社会化了。资金雄厚的垄断组织所能提供的条件,使科学技术的研究能够更大规模和更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从而取得新的成果,运用于生产之中。这一切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873年的经济危机使许多中小企业破产,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的集中,于是垄断组织较多地发展起来。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地发展起来,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

1.美国兴起“托拉斯”

美国的垄断组织主要采取托拉斯,它是由若干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或产品有密切联系的大企业合并组成的垄断组织,也是最高级的垄断组织形式。这同美国工业生产的集中程度有很高的密切联系。

美国的许多企业是在采用当时最新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的,创业之初规模就很大。它们在竞争中拥有优势,很快挤垮了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把生产集中到自己手中。这样,同一部门的少数大企业为了垄断销售市场和加强竞争能力,又进一步采取合并的形式组成“托拉斯”,确立了它们的垄断地位。1904年,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约有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8%。美国出现的第一个托拉斯是1879年成立的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它在建立之初就掌握了全国石油的90%,是美国最大的垄断组织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在美国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1904年,美国共有318个工业托拉斯,拥有全部加工工业资本额的40%。美国的各重要工业部门都已被一两个或少数几个大托拉斯所垄断。

2.“卡特尔”出现在德国

垄断组织在德国的发展程度仅次于美国。由于在德国农村中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国内市场十分狭小,作为较晚兴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在扩大国外市场方面又面临激烈的竞争,因而解决销售市场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虽然德国在生产集中的基础上形成了许多大企业,但还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这些条件使得在产品销售上进行垄断联合的“卡特尔”成为德国垄断组织最普遍的形式。1857年德国出现了第一个卡特尔,到1870年增加到6个。187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卡特尔迅速增加,1879年已有14个,1890年猛增到210个。在19世纪末的高涨和1900--1903年的危机期间,垄断组织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05年卡特尔已发展到385个,垄断组织遍及采煤、冶金、电气、化学、食品等工业部门。

20世纪初,卡特尔开始向高级形式--拥有统一销售组织的辛迪加发展。与此同时,在一些主要生产部门还出现了为数不多的巨大托拉斯和康采恩。因此,20世纪初垄断组织已成为德国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1907年,拥有50个工人以上的大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总数占工人总数的39.4%,占有的蒸汽马力和电力分别高达75.3%和77.2%。特别是重工业和运输业中,许多往往被一两个垄断组织所支配。1910年,莱茵-威斯特法利亚煤业辛迪加的煤产量超过全国的一半以上。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垄断了全国钢铁产量的98%。电气工业基本上被电气总公司和西门子公司两个集团控制,航运业则集中于汉堡—美利坚公司和北德意志航运公司手中。

3.英国垄断组织的不平衡

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的发展速度缓慢,占优势的纺织业等旧工业部门的生产集中程度较低,以及拥有庞大的殖民地为资产阶级带来高额利润等因素的影响,垄断化的进程比较缓慢,垄断组织的发展程度也比美、德两国要低。就垄断组织的形式而言,由于英国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在销售方面较少实行联合的辛迪加和卡特尔。它的垄断组织一般都是经过激烈的竞争,由若干家大企业合并改组为大股份公司,并进行一系列兼并活动后形成的生产上的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