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
7547300000073

第73章 当代回族伊斯兰教发展特点(3)

宁夏是全国回族穆斯林聚居较多的一个地区,回族人口140余万,占自治区总人口的32.5%,占全国回族穆斯林总人数的17.1%。在自治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总数中,回族穆斯林占38.8%,超过了其人口所占比例。在自治区主要领导班子中,回族穆斯林占46.15%,现在回族聚居的市、县政府的市、县长都由回族担任,全区现有少数民族干部占干部总数的15.5%。其中回族干部由1958年的3200多人增加到1987年的19600多人,增长了6.1倍,仅1977年就以专项指标录用了回族穆斯林干部2000余名。辽宁省在全省120名阿訇(不包括散班阿訇)中,有62名被选为省、市、县(区)人民代表和安排为各级政协委员,占阿訇总数的51.7%。其中省人大、政协有3名,市人大、政协有22名,县(区)人大、政协有37名。黑龙江省在职的80余名阿訇中,亦有全国人大代表1名,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8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7名,县(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9名。包头市回族伊斯兰教人士中现有市人大代表18人,政协委员9人。张家口市有10名回族阿訇当选省、市、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近年来全国各地清真食品业都有了很快的发展,穆斯林特需商品供应日趋完善,肉食的屠宰、贮藏、运输、销售,符合穆斯林宗教和风俗的需要。

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有的回族聚居市还颁布实施了清真食品管理法规。为响应联合国倡导的国际和平年,1986年4月,参加全国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的回族等族穆斯林委员与其他宗教界的委员共同发起倡议,为世界和平进行祈祷,各地清真寺纷纷响应。在开斋节期间,成千上万的回族穆斯林分别举行了隆重的宗教仪式,祈祷安拉赐予人类和平,充分体现了我国回族穆斯林热爱和平,关心国家和人类命运的美好意愿。当时,甘肃全省2700多座清真寺,几十万回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穆斯林都参加了祈祷仪式。近来还结合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进行过这样的祈祷活动。

回族穆斯林拥护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积极投入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搞活各项工农业生产,开创了民族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回族穆斯林大多居住在西北干旱地区,种草种树,保护生态成了发展农业牧业生产的当务之急。宁夏地处黄河中上游,南部山区沟壑纵横,长年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发展林草建设是当地一项战略性工程。回族人民积极投身于种草种树的劳动中。据固原地区140座清真寺的统计,共育苗和植树190多万株。有的阿訇率领高目在河滩、野山开荒育苗,有些年高阿訇,还利用清真寺房前屋后的空地栽花种树。西吉县城郊乡大埂子清真寺的阿訇和寺管会的成员,自1982年开始,连续干了四个春秋,植树3万多株。该县武家河清真寺,承担了寺后80亩荒山造林任务;几年来共栽落叶松2万多株,榆树1万株,杨树5000株,成活率均在80%以上。海原县伊协负责人带领群众在“九彩坪拱北”周围和北山头栽杨树4万株,松树7000株,榆树1万多株,绿化面积达480多亩。地处黄河灌区的灵武县,几年来阿訇植树达7万多株,并认真进行管护。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各级伊协也动员宗教界人士普遍参加种草种树,改善生态环境的工作。1984年,广河县伊协负责人杨世宝阿訇带领回族和东乡族穆斯林一次种油松10万株。1986年,全自治州有1700多所清真寺,1.1万多伊斯兰教人士带领穆斯林群众一个春季就植树1109万多株,绿化“三荒地”3.1万亩。其中,仅康乐县宗教人士就植树470多万株,省会兰州也组织过2000多名穆斯林一次植树5000多株。

在经济改革中,回族穆斯林个体经济活跃。位于丝绸古道上的兰州市,世代生息在这里的回族穆斯林善经商、喜工艺。在历史上,他们从事的个体经济一直占有重要位置。1986年底,城镇穆斯林个体户达到2200多户,从业人员6200多人,分别占兰州市个体户和从业人员的8.7%和15%,占城镇穆斯林人口数的12%左右,在搞活经济,服务城镇各族人民生活方面作出显着贡献。目前,兰州穆斯林个体经济除继续从事传统的清真食品加工、饮食、牛羊肉屠宰销售、奶牛饲养、皮毛加工行业外,又增加了百货、运输、建筑、服装加工、工艺美术、旅社、修理等行业。兰州城镇穆斯林个体经济的活跃带动和促进了城郊农村穆斯林经济,并为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劳务市场。与市区相距33公里的榆中县朱家沟是近2000人口的纯回民村,过去由于种植单一,温饱问题长期未能解决。近几年来,他们大力发展商品牛,每年屠宰干余头牛全部运往市区穆斯林个体摊点销售,寻到了脱贫致富的生财之道。还有100多人进城学拉牛肉面。78人出师后聘到外省区从业。

国家提倡利用现有条件开展以寺养寺活动,有不少地方的回族穆斯林和宗教界人士,在办好教门的同时,还根据各自的情况,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因地制宜地组建了经济实体,为清真寺自养开创了途径。江苏省伊协于1987年9月在徐州召开了清真寺自养经验交流会。徐州市伊协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现拥有油漆厂、食品厂、微型汽车摩托车修理厂、五交化商店、副食品商店等数家企业,职工人数达200余人。1982年至1987年总产值达405万元,上交税利20余万元,盈利38万元,为清真寺安装了取暖沐浴设备。六合县伊协利用清真寺地处闹市的有利条件,发展成一片拥有30余名职工的大集体企业——六合县清真饮食冷饮店。在四川成都、西昌等市县的17座清真寺因陋就简办起了粮食加工房、糕点厂、糖果厂,既为群众服务,又解决了部分回民青年就业问题。安徽赖上、亳州等县清真寺办起了牛肉干厂、皮件厂,社会效益颇佳。张家口市清真寺采取拾零补缺的办法,以投资或贷款方式拿出6.1万元,创办了“回民餐厅”、“经济开发综合厂”、“建瓷销售部”,安排职工126人,1986年总营业额123.3万元,纯利润4.8万元,纳税7.2万元。

先知穆罕默德曾说过:“列圣不曾遗下金钱,唯有学问(圣训)。”而学问又有两大类,一是近主修身之学,一是济世利民之学。回族穆斯林和教职人员,根据先知的遗训,关心和扶持民族文化教育,逐步消除文盲现象,促进回族穆斯林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第二十二章当代回族伊斯兰教发展特点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少人在地处偏远之乡倡导支持义务教育,集资建校,动员自己的子女学文化,学科学。宁夏同心县成立了“回族教育促进会”。有170多名阿訇加入此会。针对回族群众中的世俗偏见,引经据典,加以开导,并为兴办民族教育捐资十万多元,该县伊协主任洪维宗捐4万元办起了全自治区公办民助的第一所回民女子中学——海如中学,从农村招收了300名女生入学。甘肃临潭西大寺一次捐助教育基金4000元支持发展民族教育。一批回族穆斯林个体劳动者勤劳致富后,也积极为民族教育慷慨解囊,捐助教育基金。1987年7月,有8位穆斯林个体劳动者在兰州市穆斯林教育基金会成立大会上捐资9200元。近年来,各地回族穆斯林都在为发展民族文化教育捐资出力,贡献力量,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回族穆斯林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着想,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的号召。按照政策规定,实行晚婚晚育,大力提倡少生、优生。宁夏伊斯兰教协会编印了《计划生育宣传参考资料》,收录了伊斯兰教经典中有关人口和节育问题的论述,伊斯兰国家和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国家控制人口的情况,还派人参加了中国人口问题代表团出访巴基斯坦,向国外穆斯林介绍了宁夏回族穆斯林聚居地区计划生育的贯彻情况,受到巴基斯坦人士的支持并给予高度评价。目前,不少宗教人士动员自己的亲属带头实行计划生育,以实际行动推动当地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回族伊斯兰教宗教人士,经常以伊斯兰教伦理道德思想,宣传戒酒戒烟禁赌、赡养父母、遵守社会公德,和睦团结,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

近年来,为了维护穆斯林的身体健康,配合世界禁烟之活动,许多宗教界人士积极向吸烟的人进行劝谕,规劝他们戒烟,振作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体质,发扬穆斯林的优良传统,为伊斯兰教事业,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回族伊斯兰教的主命善行。不孝敬父母,甚至打骂、虐待或遗弃双亲的行径既为国法所不容,也为伊斯兰教规所严禁。《古兰经》宣称:“你的主命令,你应当只崇拜我,应当善待父母。”(17:23)因此,回族宗教界人士都很重视宣讲伊斯兰教的孝敬之道。广大城乡穆斯林普遍尊敬和赡养老人,出现了无数个“五好家庭”。

厚养薄葬亦是回族穆斯林的优良传统之一。明末清初回族学者王岱舆所着《正教真诠》“至孝章”中专门论述了为人子者孝敬父母的要求。在当前,为了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各地清真寺阿訇,一面提倡子女于老人健在时“洁诚而养”;另一面强调发掘穆斯林干百年来“葬唯从俭”的传统习俗,实行“速葬、薄葬、俭葬”。按“洗、穿、站、埋”四项基本规定举办丧事,以“入土为安”,制止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马松亭大阿訇还在《中国穆斯林》杂志上撰写了《伊斯兰教的葬礼》一文,详细阐述了穆斯林的丧葬制度,要求穆斯林发扬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宗教界人士在各地广泛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倡移风易俗,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北京郊区昌平县西贯市是个有450户回民的大村,当地阿訇与村民委员会共同研究制定了“婚事简办协议书”,提倡婚事简办,不搞变相的买卖婚姻,基本上刹住了奢办婚礼之风,该村穆斯林还和当地驻军相处得十分融洽,军民共建精神文明,驻军为解决清真寺的自养问题,帮助建造了食品加工厂;村里穆斯林则给驻军送医送药,传授种菜技术。

当前,搞好民族之间、教派之间和教派内部的团结,是回族穆斯林面临的一件大事。《古兰经》说:“你们当全体坚持安拉的绳索,不要分裂。”针对某些少数穆斯林地区出现的教派矛盾,教派内部纷争等等影响安定团结现象,宗教界人士积极倡导穆斯林的团结合作,消除偏见,求大同存小异,遵行“互相尊重,互相谅解,各行其是,互不干涉”原则。他们以身作则,主动搞好团结,并积极协助政府作疏导工作,为民族团结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此外,为了做一个敬畏清廉乐善好施的穆斯林,回族穆斯林还积极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贡献。有的清真寺为解决回民子女入托难、洗澡难,在寺上开办了回民幼儿园和沐浴室。有的为解决大龄回民青年成家问题,办起了“回民婚姻介绍所”。1986年,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同其他四个全国性宗教团体共同发起为赞助中国残疾人福利事业募集书画。回族穆斯林书画家以高度热情积极响应。与其他穆斯林书画家一起奉献出300多幅优秀的书画作品。其中有100多幅作品与其他入选作品一块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后,编印成《中国穆斯林书画集》专册,受到各方好评。1994年8月,在宁夏银川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回族书画作品展”,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全国各地回族穆斯林书画家踊跃来稿,国内一些着名书画家也赠送书画作品表示祝贺,盛况空前,呈现出一派民族团结、共同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气象。之后,又在有关省区巡回展出,得到当地政府和穆斯林及书画界的大力支持和赞扬。

回族穆斯林在积极参加“四化”建设中,各地都涌现出不少先进个人和集体。不少省、市、自治区的伊斯兰教协会在有关部门支持下,召开了“为四化建设服务”的经验交流会,表彰了一批先进个人和集体,宁夏伊斯兰教协会于1984年10月召开了伊斯兰教界人士为四化建设服务表彰大会,对灵武县伊协等25个宗教团体和清真寺及63位回族宗教人士,分别授予自治区伊斯兰教界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大连市于1985年8月召开了“大连市穆斯林五好家庭经验交流会”,1987年11月又召开了“大连市穆斯林为两个文明建设做贡献经验交流会”,50名来自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出席了大会。1988年9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为庆祝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而召开的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对自治区伊协等216个先进集体和823名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进行了嘉奖,其中回族穆斯林280余名。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回族穆斯林和宗教界人士随着时代和形势的发展,进一步发挥伊斯兰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协调功能和社会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协力,加强团结,奋发努力,振兴中华,为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