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近代文人生存现状与小说研究
7547100000052

第52章 后记

当我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个句号时,心中顿觉轻松:我的书稿终于完成了!它标志着我多年来的一个愿望终于有了结果,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是这种兴奋并没有持续多久,等我通读全文之后,心中再度纠结——我写出的和想写的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感受与刘勰说的“方其翰,气倍辞前,暨会篇成,半折心始”完全一样。

本书的选题是2005年我在四川大学作国内访问学者时,向谢谦教授、沈伯俊教授求教时形成的。那时中国文学研究引进了生态学理念,出现了许多研究成果,我想用这种新的角度研究明清小说,但是谢老师、沈老师觉得近代是中国小说有传统向现代转化的重要时期,作家和作品都有许多新特点,以文人生存状态与小说的发展变化这个角度来做会更有意义。我接受了两位老师的建议,确定了“中国近代文人生存状态与小说研究”这个题目,并着手资料搜集、观点提炼,框架构思等工作。回到工作单位后,我联合本校几位老师组成课题组,将该项目申报为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课题,获得成功。在此,我衷心感谢沈伯俊、谢谦两位老师的鼓励和指导!

我做这项工作的难度是很大的。首先是资料搜集难。近代小说数量庞大,大多发表在小报期刊上,后来没有再版,散佚严重,难以搜集;记录小说作家的生平思想、生活状况、心路历程等资料更少。其次,是理论要求高。本课题涉及面广,理论素养要求较高,尤其是对西方实用主义、自然主义理论必须十分熟悉。再次是时间精力投入难。本人除了承担较多的专业教学任务之外,还兼有全系的思想政治、党务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真正用于科研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在研究过程中我感到压力太大,几度想放弃。本书之所以能完成,都是因为学术圈的朋友和同事长期帮助和支持。

我要感谢明清小说研究圈子内的师长和朋友。除了沈伯俊先生之外,还有复旦大学黄霖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欧阳健教授、江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萧相恺教授、王学钧研究员、贵州大学曲沐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杜贵晨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郑铁生教授、辽宁师范大学王立教授、陕西理工学院雷勇教授、内江师范学院曾良教授、重庆工商大学段庸生教授、湖北大学杨建文教授、湖北师范学院石麟教授等,他们有的给我提供观点,有的和我讨论提纲,有的给我邮寄资料,给了我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我要感谢我的恩师、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毛远明教授。毛老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但为人低调、性情平和,对学生严而不厉、宽而有度。他对本书没有直接的指导意见,但是他的治学思想和讲授的文献学知识深深影响了我,锻炼了我的学术思维,提高了我的科研能力。在此特向恩师表示我最诚挚的谢意!

我还要感谢四川文理学院的领导和同事对我的鞭策、鼓励和支持。成良臣教授既是我们的领导,更是我学术上的导师。从我来达县师专那一天起,他就要求我注重教学,搞好科研,他亲自参与我的课题组研讨问题,在许多学术问题上给予耐心指导。杨荣教授是我的师兄,在学术上一路高歌猛进,在国内学界享有一定声誉。他经常给我提供学术信息,交流心得,对我形成研究方向有较大影响。刘长江教授在古代史研究上很有造诣,作为本课题研究成员,他尽心尽责,适时提供一些学术信息,让大家受益匪浅。此外,中文系的陈正平教授、熊伟业博士、伍联群博士、程碧英博士、传媒系的范藻教授、院办公室余文盛副教授、学报编辑部邓杰博士、科技处侯忠明副教授、教科系李壮成副教授等都提供了无私的帮助和坚定的支持。

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父母、爱妻和儿子用不同的方式鼓励和支持我完成课题研究和本书写作。在我研究最艰难、打算放弃的时候,爱妻给了我精神上的鼓励,让我坚持到了最后。本书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是我们全家心血的结晶,我愿意将此献给他们。

在本书付印过程中,我得到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吴艳玲总编、朱丹主任、张琴主任的大力支持,他们在书稿内容、封面设计、版式纸张等各个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参考并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为我论文增色添彩,在此,对那些作者们一并表示感谢。

研究课题的完成,这本书的出版,只是学术生涯的新起点。我深知,学术之路漫漫而修远,但吾将上下而求索。

杜松柏

2010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