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老年教育学若干问题研究
7546200000012

第12章 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发展道路问题的研究(4)

我国老龄化呈现了“未富先老”的特征。发达国家社会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一般在5000美元以上,瑞典、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已达1万~3万美元。在全球72个人口老龄化国家中,人均GDP达1万美元的占36%,1万至3万美元的占28%,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有能力解决老龄化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相比之下,我国在2002年只有980多美元,2003年我国人均GDP仅为1000多美元,2011年,我国人均GDP也只有4000多美元,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尚处于世界中下水平时,老龄化程度却已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呈现了“未富先老”的特征。

经济发达地区率先进入老龄化。据2002年人口抽样调查,65岁及以上占全国人口比重,平均为8.2%,比2000年人口普查7.0%高1.2个百分点;按地区分,老龄化程度以上海最高达13.4%,进入8%以上的地区是浙江11.2%,北京10.8%,天津10.7%,江苏9.9%,重庆9.2%,湖北8.8%,湖南、广西、四川均为8.6%,山东8.5%,安徽8.2%,辽宁8.1%,陕西8.0%,共14个省市总人口达6.9亿人,占全国总人口54%。西北地区和云贵藏等17个省区均在8%以下,呈现了经济发达地区率先跨入了老龄化社会。按城乡分组,2000年人口普查,城镇老龄化比例为7.3%,高于农村6.3%的一个百分点。2002年全国平均老年抚养比为11.6%,以上海为最高,达17.7%,浙江15.4%,天津14.4%,北京13.9%,江苏13.9%,湖北12.9%,重庆12.8%,广西12.5%,在12%以上的还有安徽、四川、湖南;以青海、宁夏为最低,在8%以下。

我国老龄人口的增长量和增长速度快于全国人口递增量和速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从2000年到2007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由1.26亿增长到1.53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0.2%提高到11.6%,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相当于欧洲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率高达3.2%,约为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近10年老龄化速度加快,每年递增3.4%,快于全国人口递增1.1%的2倍多,预计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17%;到205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随着20世纪中期出生高峰的人口陆续进入老年,可以预见,21世纪前期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时期。

概言之,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先期进入人口老年型的国家相比,具有老龄化发展快、老年人口数量大、地区之间不平衡、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等特点。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国家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确定了老龄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政策;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定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把老龄事业明确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一项战略举措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也是21世纪一个时代的特征。我国人口老龄化迅猛地、大规模地、高龄化地来到,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中央领导人强调指出:老龄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我们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总揽全局,提出战略性的相应对策。

老龄问题是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任何企图通过一两种措施就想把老龄问题彻底解决的想法都是行不通的。因而只能采取多种手段,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综合治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等多方面都已证实,发展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就是应对老龄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综合治理老龄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第一,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大。我国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冠,占世界老龄人口总数的1/5,占亚洲的1/2。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比目前法、德、意、日、英五国的人口总和还要多。第二,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大大延长。人均寿命大大延长,意味着低龄老人的健康状况多数良好,精神赡养、文化养老的需求大大增加。第三,“空巢”老人(即独居老人和仅与配偶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迅速增加。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空巢老人的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加。此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迁移流动,多达1.4亿的年轻农民涌向城市,加快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步伐,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农村空巢老人的比例还会上升。

不同年龄和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有不同层次的需求,有物质需求、生存需求,也有精神需求、发展需求。从各地对老年人的结构、健康等调查的情况分析,将近80%的老年人是处于60~79岁之间。这些老人十分需要满足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需要满足提高生命生活质量的需求。因此,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必将成为应对中国特色的老龄化社会的战略选择。

二、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这里所说的“基本原则”是发展老年教育的主体——各级党委和政府所必须遵行的主要行为规则。党中央已经制定了“科学发展观”,这一发展观指导着全国各行各业的工作。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遵循“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对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指导意义

党的十七大对于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科学发展观作了明确的界定,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老年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把握住这个核心。

1.以人为本原则指导老年教育发展

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历史主体”的含义。指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不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都要依靠人,以人为主体来进行,人在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实现着自身的全面发展。另一层是“价值本位”的含义。指人是历史发展的目的,人既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成果的享用者;既是发展的出发点,也是发展的落脚点。其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成为重要内容。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本质、人的个性、人的需要、人的能力和人的价值的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实现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自由发展。强调以人为本,不仅是为了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社会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通过社会的发展解放人、发展人,当然也包括对人的生活的关心和对人格、权益的尊重。“以人为本”这两层含义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前者强调了发展的依靠力量,后者强调了发展的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就是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就发展的动力和依靠的力量而言,老年教育要尊重老年人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依靠老年人,最充分地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老年人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老年人投身于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事业中来。就发展目的而言,就是老年教育的发展是为了广大老年人。就是在老年教育的实践中,关注老年人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民主权利、公平公正要求;就是满足老年人全面素质的提高、人生价值的实现。

2.以人为本原则在老年教育发展上的落实

“以人为本”原则在老年教育中的贯彻,就是以老年人为根本,为核心,为基础,以老年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为最终目的,满足老年人的生存、安全、健康等自然需要,满足老年人的民主权利、公平公正要求、全面素质提高、价值实现和精神文化需要。

“以人为本”原则落实在老年教育的发展上,主要包括四点。第一,以老年人为中心,突出老年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第二,把老年教育与老年人的个性自由、尊严、幸福、健康和终极价值紧密结合;第三,体现社会、家庭、群体的人文关怀和人文融合;第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道德情感。总之,以人为本,既要尊重老年人的情趣、爱好、自由,又要体现国家、社会、群体的利益。

(二)科学发展原则促进全国老年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重要指导思想是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三者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全面是指空间各个方面都要发展,既包括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也包含社会成员的自由发展。协调是指内部各个方面的关系彼此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可持续是指时间的延续,强调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

1.推进老年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一致并实现全面发展

首先,中国特色老年教育要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因为社会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需要社会的方方面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以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为例,就包括了“六个基本”: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其次,中国特色老年教育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空间上要促进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和各级各类老年大学、老年学校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的老年大学(学校),从城市到农村,从国家机关到部队、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了老年学校教育、老年社会教育、老年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了省、地、县、乡、社区等五级老年教育网络。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扩大和发展并不断完善体系网络,构建一个覆盖面广、自成体系、网络完善的老年教育大系统,使老年教育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2.促进老年教育系统协调发展

我国老年大学教育只有二十几年的历史,在发展上,城市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沿海地区与边远地区等,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中国老年大学的多元办学体制,也造成办学条件上和办学水平上的差异与不平衡。因此,老年教育要实现协调发展,需统筹兼顾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社会、远程等教育形式的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实现城乡教育、区域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

但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均衡。根据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老年大学教育现阶段应该选择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实现有差别的、动态的、发展性均衡,不回避相对不均衡,以相对不均衡促进更高水平的均衡的实现。即发展程度较高、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和单位,从本地区和本单位出发,率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发展的各种模式,并且有效地发挥示范与带动作用;欠发达和发展条件差的地区和单位,实现超常规和跨越式发展。因此,进一步支持有条件的、上规模的、较规范的老年大学教育率先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同时,通过多种渠道与形式,加强人员和信息的交流与合作,放大、扩散、辐射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区域内外教育之间优劣、长短的互补,相互依赖、相互协作;实现优势互补,使不同地区、不同体制、不同学校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以最终总体实现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