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老年教育学若干问题研究
7546200000011

第11章 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发展道路问题的研究(3)

(三)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主办学,构成既有原则统一性、又有形式多样性的办学体制,是老年教育建设的制度保障

我国老年教育的办学是政府主导,统筹安排,宏观管理;社会参与,办学模式多元化;学校独立设置,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国外的老年大学,一般是在原有的大学开设课程,供老年人选学,可以单独开班,也可以跟青年人在同一教室听课,可以获得学历证书。与此同时,一些高等院校、福利慈善团体、科研机构等,开始研究老年社会学,研究群体老龄化问题,研究老年人的角色转变等。我国老年教育一开始就是独立设置、自下而上推动发展起来的。

政府主要从事统筹规划,宏观管理。也有一些政府部门自办老年大学(学校),构成老年学校教育的骨干校,同时政府还倡导、发动、鼓励社会力量办学。这样办学的局面就展开了:在办学方式上,学校教育、电视教学、广播教学、光盘教学一齐上,形成多元化办学的局面;在办学条件上,充分利用社会上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教育资源和可能筹集到的资金,形成公办、公办民助、民办公助、民办和联办等办学模式。现已初步形成省、市、县、乡(镇)、村办学网络,相对独立的办学体系已成雏形。

(四)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办“老年人满意”“人民满意”的老年教育,是老年教育的办学目标

十七大指出:“社会和谐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需求。”社会和谐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树立人的主体地位,人是社会的主体、国家的主体,也是学校的主体。人是有独立人格,有人权,有人的尊严的个体。

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必须树立人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帮助老年学员树立精神和谐、人格和谐;必须在教学中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通过教学,突出人的发展,挖掘人的潜能,树立创新的思维方法;必须科学设计课程,提高教材质量,为老年人自主学习、增长知识创造条件。

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必须搞好管理工作。既要科学管理,以提高效率,更要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把人性化贯穿在科学化的管理之中,使管理工作充满人文关怀,更好地服务人,提高人,创造条件让人得到发展。

(五)全面提高老年人素质,完善自我,服务社会,创造幸福生活是办学的核心宗旨

十七大指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历史使命,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民的富裕幸福生活。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是老年人完善自我的追求。这一根本目的落实到老年教育上,就是要贯彻我国老年大学的办学宗旨,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素质,完善自我,服务社会,创造幸福生活。

二、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的办学特色

所谓中国特色老年教育,主要是指区别于外国老年教育的模式,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模式,也不同于其他各年龄段的教育模式,而是符合中国国情,有自己独立个性和风格的独特的老年教育模式。

(一)执政党办学、政府办学与社会广泛参与的合力推进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中,第一次把教育提高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的地位;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首要位置”到“突出的战略位置”,再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执政党对“把教育放在什么位置”这一重大问题的认识逐渐深化,也凸显了教育在全社会地位的逐渐提高。中国的老年教育正是在执政党重视教育的背景下创办起来的。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老年教育,无论是老年学校教育、老年远程教育,还是老年社会教育都是在党和政府主导下,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面向全社会老年人实施教育的过程。据2007年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统计的在258所会员校中,公办校占86.43%,民办占2.7%,公办民助和民办公助各占5.43%。又据2007年中组部老干部局公布的材料,在全国4000所老年大学中,属老干部局系统办的占94.7%。数据说明,我国老年教育的办学主体虽然是多元化的,但执政党和政府办学占绝对主导地位。当今,中国老年教育事业已作为党的事业和政府的职责,列入了国家、老龄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在相关法律和政策上提供了保障。因此,尽管中国老年教育起步晚,但在办学主体方面具有公办为主、规模大、起点高、发展快、影响大等特征。这已成为中国老年教育的特色之一。

国外老年教育,虽然办学主体也是多元化的,有政府投资办、自主自治办、社会力量办、高等院校办等,但多数国家是自主自治办学和民间力量办学居多,政府办、高等院校办学较少。

(二)党委、政府的制定实施发展纲要与全体老年人积极求学的科学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一份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新世纪继科技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之后的一个支撑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教育规划纲要》将“重视老年教育”第一次列入国家教育大战略格局中,并从国家教育总体战略规划上,从国家制度层面上为老年教育发展定了性、定了位,标志着中国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为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各省市(自治区)等地方政府也纷纷制定和颁布了地方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各地都将重视老年教育,发展老年教育写入地方规划纲要中。这就使老年教育真正成为“民族根本事业”的一部分,赋予各级党委、政府以明确的领导责任,赋予广大老年教育工作者以神圣的历史使命。《教育规划纲要》概括了先进的教育思想,规定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为老年教育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老年教育不能脱离政治,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教育规划纲要》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发展规定的方针政策,给老年教育的大发展开拓了思路。在办好各级老年大学的同时,要面向全体老年人,通过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和远程老年教育,实现老年教育在基层的扩展。

(三)坚持德育为先与多方面满足老年学员求知、求乐、求为要求的人本教育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老年学校教育的一大特色。老年大学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学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老年学员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做到与党同心同德,维护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头脑清醒,明辨是非,保持晚节,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如何搞好思想政治教育是个大课题。今天,我国的老年教育已成为满足老年人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追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并贯穿于老年教育的发展过程之中。“以人为本”就是以老年人为本,就是在老年教育中,在各个教学环节和内容上,都要体现人性、考虑个性、尊重人权,满足正当需求。老年教育教学的根本原则就是“按需施教”。

(四)传承中国从古到今的优良文化传统与学习、吸收国外先进文化传统的文化兴学

十七大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中国老年大学(学校)正是这样做的一个基地。实践证明,传统优秀文化课开启老年智慧,是快乐之道,健康之道,也是安邦之道。它深受老年学员的欢迎,凝聚和激发了老年人的创造活力。

城乡老年大学(学校)的课程有数百种之多,其中唱主角的是传统优秀文化,包括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文学、历史;戏剧、曲艺;体育卫生、养生保健;烹饪、裁剪;以及民间工艺、民族音乐、舞蹈、腰鼓、秧歌、锣鼓等。这些课程传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极富实践性和民族特色的内容,不仅设置得最为普遍,而且长盛不衰。我们可以毫无愧色地说,老年教育正在实践着十七大提出的“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我国的老年教育事业兴起以后,一直重视对外开放。在学习国外优秀文化和先进理念方面,我们不仅注意他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对我们的启示;更重要的是学习和接受他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教学理念。关于“老年人的潜力是未来发展的强有力的基础”的理念,关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关于“自主学习”和“全纳教育”的理念,等等,都是发端于国际,传入了国内,帮助我们更新观念,发展自己,走出了一条传承中国优良文化传统与学习、吸收国外先进文化的文化兴学之路。

短短二十几年,我国老年教育事业之所以能迅速形成如此鲜明的特色,初步建立起老年教育框架,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发展的道路,其根本原因是:中国老年教育的发展借鉴西方经验并与我国特定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相结合;运用普教理论与老年教育实际相结合;党的领导和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群众的创造性相结合;发展和创新相结合;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相结合。

中国特色老年教育本身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特色老年教育不能背离中国的现实国情和广大老年人的现实期待。中国老年教育必须同社会同步发展,与社会文明相融相合;必须创造性地吸收和借鉴外国的和其他各类教育的先进经验和理论价值,在实现老年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为老龄社会的发展、为社会文明与进步、为老年人的全面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节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发展道路是时代特征与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是老年教育发展的共性与当代中国的特殊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发展道路具有开放性、吸纳性和创新性的特质。沿着中国特色老年教育道路继续前进,使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特色、丰富特色、发展特色,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与作为应对战略的老年教育的实施

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中,对社会建设提了六个要求:“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到2020年要圆满实现这些艰巨任务,都有赖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显然,老年教育的发展也要与上述几方面的发展相一致,相协调,甚至于以之为前提和基础。因此,老年教育的发展必须放在社会和经济建设现代化发展的大格局中,并推动它与社会同步发展。

中国正逐渐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快速老龄化作为中国国情的重要内容,规定和制约中国老年教育发展的形式、内容、速度和过程,是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发展道路形成的重要依据和条件,也是中国特色老年教育今后发展的动力和客观要求。

(一)我国老龄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人口老龄化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而同时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于30%并逐渐缩小,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一般说来,发达国家老年年龄的起点高于发展中国家老年年龄的起点,其老年年龄界限定为65岁。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尽管人均预期寿命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还是比发达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水平低很多,因此,将60岁作为中国老年年龄的界线是合理的选择。

我国老龄化速度快于世界老龄化速度。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2.5%,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世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6.6%上升至2020年9.3%,同期我国由6.1%上升至11.5%;无论从增长速度和比重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的速度和比重。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全世界4个人中就有1个是65岁以上的中国老年人。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至100多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