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中西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比较研究
7543400000043

第43章 结论

通过以上对19世纪末叶以前中西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比较研究,发现两者既有相同也有相异,这就促使我们思考:这些相同与相异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为此,本书尝试从演变、类型、特征、原因等因素探寻中西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相同与相异之处。

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西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历史起源具有相似性。在中国与西方的史前时代,先民们为了谋求基本的生存空间而促进了房屋的营造,最初出现的建筑都是用树枝和泥土搭建而成的树枝棚和洞穴,中国古代文献中有“构木为巢”的“巢居”和“穴而处”的“穴居”记载,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也有“用树叶铺盖屋顶”、“挖掘洞穴”、“用泥和枝条仿照燕窝建造自己的躲避处所”的论述。因地域的气候、地形、材料等客观条件的不同,各地保留下来的原始建筑在材料和形式上有所差异,但它们反映了人类在建筑空间的追求上都是把房屋看成是遮风避雨的工具。以后,逐渐产生了用于集体活动的房屋,进而又有了用于祭祀活动的建筑,在欧洲英国、法国、瑞典等国家,以及中国山东、辽宁一带都发现了“巨石建筑”,欧洲迈锡尼文明宫殿建筑群中的“正厅”,以及中国仰韶文化原始聚落中的“大房子”,室内中央都有一个火塘,而且都与祭祀功能有关。可见,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在室内空间设计的起源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第二,中西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类型分类具有相似性。自建筑产生以后,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中西建筑的类型也越来越丰富。从研究室内设计的角度看,中国建筑可以分为宫殿、坛庙、陵墓、宗教、住宅、园林建筑室内空间等几种主要类型,而西方建筑可以分为宗教、宫殿、公共、住宅建筑室内空间等几种主要类型。

然而,从类型分类的本质上讲,中西建筑的类型其实只有两大类:

一类是供“神”居住的,即“神居”类;另一类是供“人”居住的,即“人居”类。与此相应,它们的室内空间也就包括了“人居空间”与“神居空间”这两大类。考察中西建筑的历史,中国建筑是这样,西方建筑也不例外,表现为中西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类型分类的相似性。

第三,中西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形态表现具有相似性。建筑空间作为人类的造物,它是以物化的形态表现出来。根据形态的概念,空间形态由空间表象、空间结构和空间本质三个层面组成,彼此相互关联、相互结合,形成为一个整体。中西建筑在空间的表象、结构、本质上,又以空间的布局、大小与形状、室内外空间关系、分隔方式、组织方法、界面处理、性质与意义等七个方面表现出来。

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由于两者的文化背景不同,使得空间形态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在早期设计中都是以离散和集中布置空间、圆形和方形构成空间、门和窗沟通室内外空间、土墙木柱分隔空间、轴线对称组织空间、泥灰涂饰空间界面,以及以人居与神居区分空间性质、象征手法表达空间意义。因此,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在室内空间设计的形态表现上有着相似性。

相异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在室内空间设计的演变上,中国建筑呈现为“连续性”发展,而西方建筑呈现为“阶段性”发展。中国建筑自夏商周至明清,其演变一脉相承,历代继承,线索不紊,尽管各时期的室内空间设计有所变革,但总体上并无太大变化,经历了从孕育到形成的夏商周与秦汉时期、从融合到成熟的魏晋南北朝与唐五代宋时期、从简化变革到高度成熟的元明清时期三个时段的连续性发展,室内空间始终不脱离形成之初的面貌,最终演进到极高的程度。西方建筑自古希腊罗马至19世纪,其演变不断变化,历代多次跃变,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经历了从室外到室内的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从单向到双向的早期基督教与哥特时期、从静态到动感的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从奢华到柔媚的古典主义与洛可可时期四个时段的阶段性发展,室内空间有着变化无穷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

第二,在室内空间设计的类型上,中国建筑以宫殿空间为代表,而西方建筑以教堂空间为代表。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处于君主专制的统治下,皇权被推向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帝王是世俗社会的主宰。反映在建筑上,供帝王处理朝政、生活居住的宫殿建筑也就受到高度重视,为了表现皇权的威严,帝王们以最高等级、最大规模的宫殿空间来体现“非壮丽无以重威”的思想。西方古代社会是一个崇尚宗教信仰的社会,经历了从多神信仰向一神崇拜的发展过程,特别是中世纪基督教教会占统治地位以后,对上帝的崇拜达到了迷狂的程度,上帝是神圣世界和世俗世界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为了表达对上帝的崇拜,信徒们以虔诚信仰和奉献精神,用最好的材料、最先进的技术建立起一座座教堂空间,作为人奉献给上帝在世间的居所。

第三,在室内空间设计的特征上,中国建筑以人居空间为主,创造了既是简单又是流动的空间,而西方建筑以神居空间为主,创造了既是复杂又是相对静止的空间。具体而言,中国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主要特征:在空间布局上,以离散方式形成室内空间;空间大小与形状上,表现为“适形而止”,以长方形空间为主;室内外空间关系上,彼此互为流通;空间分隔方式上,以灵活的虚隔为主要手段;空间组织方法上,追求主次分明,形成以“中心空间”为核心的空间组织;空间界面处理上,以朴素为取向;空间本质以“人居”为主。西方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主要特征:在空间布局上,以集中方式形成室内空间;空间大小与形状上,表现为巨大高敞,以几何形空间为主;室内外空间关系上,彼此互为隔绝;空间分隔方式上,以固定的实隔为主要手段;空间组织方法上,讲究空间序列,形成以“终点性空间”为核心的空间组织;空间界面处理上,以华丽为取向;空间本质以“神居”为主。

第四,在室内空间设计特征形成的原因上,中国建筑以伦理思想为主要原因,而西方建筑以宗教思想为主要原因。中国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特征的形成,深受“五方位”、有无相生、时空统一的空间观,顺应自然、亲近自然的自然观,规范人伦秩序的伦理思想,追求“天、地、人”三才和谐统一的美学思想,以及偏重于技术型、注重实用的科技思想的影响。其中,伦理思想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它的影响下,室内空间设计注重对现世生活的关照,按照伦理道德、等级规范建立人的空间。西方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特征的形成,受到“七方位”、重实轻虚、时空分离的空间观,驾驭自然、征服自然的自然观,崇拜诸神或一神的宗教思想,追求艺术形式和谐统一的美学思想,以及偏重于科学型、注重理论的科技思想的深刻影响。

而宗教思想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其影响下,室内空间设计注重对彼岸世界的向往,以《圣经》为依据建立人奉献给神的空间。

以上对中西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比较研究,并不是要区分孰优孰劣,而是希望通过比较,探讨彼此深蕴的文化内涵和发展规律,为当前室内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服务。面对经济全球化时代,对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已经变得尤为重要,建筑学亦然,正如吴良镛先生提出:“作为中国的建筑师和建筑学者,更有义务科学地发掘、整理本土文化精神,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并加以整合,要认识这一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因此,继承和发扬中国建筑文化精神,汲取和借鉴西方建筑文化的精华,博采众长,取长补短,理应是当前室内设计的发展之路。让我们以创造性的设计联系过去和未来,再铸中国建筑室内设计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