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自学百日通
7542400000045

第45章 中药基础知识

第一节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在一定地域气候作用下产生的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中药的采收时节和方法对确保药物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联。因为动、植物在其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药用部分所含有效及有害成分各不相同,因此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也往往有较大的差异,故药材的采收必须在适当的时间。

全草:大多数在植物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从根以上割取地上部分。

叶类: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盛开的时候采集,此时叶片茂盛、性味完壮、药力雄厚。

花、花粉:花类药材,一般采收未开放的花蕾或刚开放的花朵,以免香味散失、花瓣散落而影响质量。

果实、种子:果实类药物,如青皮、枳实、覆盆子、乌梅等,未成熟时采收;种子,完全成熟后采集。

根、根茎:一般以秋末或春初(即二月、八月)采收为佳,“春宁宜早,秋宁宜晚”(《本草纲目》)。

树皮、根皮:通常在春、夏时节植物生产旺盛,植物体内浆液充沛时采集。

动物昆虫类药材,为保证药效也必须根据生长活动季节采集,矿物药材全年皆可采收,不拘时间,择优采选即可。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

1.定义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

2.属性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3.来源以效定性。

4.作用寒凉药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而温热药则分别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二)五味

1.定义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有些还具有淡味或涩味,因而实际上不止五种。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

2.属性《内经》云:“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洪范》谓:“酸味属木、苦味属辛、甘味属土、辛味属金、咸味属水”。

3.作用《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这是对五味作用的最早概括。

散——发散

行——行气行血

补——补益

甘和——和中、调和缓——缓急止痛

酸收涩、收敛、固涩的作用

泄——清泻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

苦燥——燥湿

坚——坚阴(泻火存阴)

下——泻下通便

咸软——软坚

渗——发汗

泄——利小便

第三节升降浮沉

1.定义升降浮沉是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升,即上升提举,趋向于上;降,即下达降逆,趋向于下;浮,即向外发散,趋向于外;沉,即向内收敛,趋向于内。

升降浮沉也就是指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作用趋向。

2.属性按阴阳属性区分,则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3.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

(1)内因

①四气五味:凡味属辛、甘,气属温、热的药物,大都是升浮药;凡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是沉降药。

②药物的升降浮沉与药物的质地轻重有关:一般来说,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为升浮药,而种子、果实、矿物、贝壳及质重者大多都是沉降药。某些药也有特殊性,有“诸花皆升,旋复独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之说。

(2)外因

①炮制:如有些药物酒制则升,姜炒散,醋炒收敛,盐炒下行。

②配伍:有些药物药性上行,当与大队沉降药物同用时,不升反降或先升后降,如济川煎与升麻葛根汤中的升麻。

第四节归经

1.定义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

2.依据

(1)五味入五脏:味辛、色白入肺;味苦、色赤入心、小肠经等。

(2)五色入五脏:黄色入脾、白色入肺、黑色入肾、红色入心、青色入肝。

(3)取类比象:连翘像心而入心经清心降火。

(4)以效定归经:佩兰芳香醒脾胃入脾胃经。

3.作用

(1)掌握归经便于临床辨证用药。

(2)掌握归经理论还有助于区别功效相似的药物。

(3)运用归经理论指导临床用药,还要依据脏腑经络相关学说,注意脏腑病变相互影响,恰当选择用药。

第五节毒性

1.毒性的概念古代毒性的概念:古代药物毒性的含义较广,既认为毒药是药物的总称,毒性是药物的偏性,又认为毒性是药物副作用大小的标志。

中药的副作用有别于毒性作用。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可自行消失。此外,中药副作用还有一定的相对性。

2.中药毒性分级当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用大毒、有毒、小毒三类分类方法,是目前通行的分类方法。

3.对中药毒性的认识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是安全用药的保证,这里包含如何总体评估中药的毒性,如何正确看待文献记载及如何正确看待临床报告。

4.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剂量过大;二是误服伪品;三是炮制不当;四是制剂服法不当;五是配伍不当。此外,药不对证、自行服药、乳母用药及个体差异也是引起中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