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自学百日通
7542400000105

第105章 中医内科(11)

(3)脾不统血

症状:久病尿血,甚或兼见齿衄、肌衄,食少,体倦乏力,气短声低,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补脾摄血。

方药:归脾汤。

党参15g,茯苓12g,白术12g,甘草6g,当归6g,黄芪15g,酸枣仁15g,远志12g,龙眼肉12g,木香6g,熟地黄15g,阿胶12g,仙鹤草15g,槐花12g。

水煎服,每日1剂。

(4)肾气不固

症状:久病尿血,血色淡红,头晕耳鸣,精神困惫,腰脊酸痛,舌质淡,脉沉弱。

治法:补益肾气,固摄止血。

方药:无比山药丸。

熟地黄15g,山药12g,山茱萸6g,怀牛膝15g,肉苁蓉12g,菟丝子12g,杜仲15g,巴戟天12g,茯苓15g,泽泻15g,五味子6g,赤石脂15g。水煎服,每日1剂。

紫斑

血液溢出于肌肤之间,皮肤表现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证,称为紫斑,亦有称为肌衄及葡萄疫者。

多种外感及内伤的原因都会引起紫斑。外感温热病热入营血所出现的发斑,可参阅温热病学的有关内容。此处主要讨论内科杂病范围的紫斑。

内科杂病的紫斑,主要见于西医学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过敏性紫癜。此外,药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等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亦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1)血热妄行

症状: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或伴有鼻衄、齿衄、便血、尿血,或有发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十灰散。

大蓟15g,小蓟12g,侧柏叶15g,茜草根15g,白茅根12g,棕榈皮12g,牡丹皮12g,栀子6g,大黄6g。水煎服,每日1剂。

(2)阴虚火旺

症状: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时发时止,常伴鼻衄、齿衄或月经过多,颧红,心烦,口渴,手足心热,或有潮热,盗汗,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方药:茜根散。

茜草根15g,黄芩12g,侧柏叶12g,生地黄15g,阿胶12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3)气不摄血

症状:反复发生肌衄,久病不愈,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食欲不振,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补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

党参15g,茯苓12g,白术12g,甘草6g,当归6g,黄芪12g,酸枣仁15g,远志12g,龙眼肉12g,木香6g,仙鹤草15g,棕榈炭12g,地榆15g,蒲黄12g,茜草根15g,紫草12g。水煎服,每日1剂。

【转归预后】

血证的转归预后与下述三个因素有关。

(1)引起血证的原因:外感易治,内伤难治,新病易治,久病难治。

(2)出血量的多少:出血量少者病轻,出血量多者病重,甚至形成气随血脱的危急重病。

(3)兼见症状:出血而伴有发热、咳喘、脉数等症者,一般病情较重。

【预防调护】

(1)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避免情志过极。

(2)对血证者要注意精神调摄,消除其紧张、恐惧、忧虑等不良情绪。

(3)注意休息,重者应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病情的发展和变化,若出现头昏、心慌、汗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芤或细数等,应及时救治,以防产生厥脱之证。

(4)宜进食清淡、易于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蛋等,忌食辛辣香燥、油腻炙之品,戒除烟酒。

(5)吐血量大或频频吐血者,应暂予禁食。

(6)应积极治疗引起血证的原发疾病。

第二十四节阳痿

阳痿是指成年男子性交时,由于阴茎萎软不举,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无法进行正常性生活的病证。但对发热、过度劳累、情绪反常等因素造成的一时性阴茎勃起障碍,不能视为病态。

古时又称阴痿,阴器不用,筋痿,阳事不举。宗筋:①前阴部,《素问·厥论》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②专指阴茎,《灵枢·五音五味》曰:“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任……”

现代医学的男子性功能障碍属于阳痿的范畴,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早婚、房劳过度、手淫过度等致精气虚损,命门火衰;思虑忧郁,损伤心脾;恐惧伤肾,渐致阳痿不举,举而不刚;情志不遂,忧思郁怒,肝失疏泄条达,宗筋失养;湿热致宗筋弛纵(壮火食气)。

病位:涉及肝、脾、肾及心。

病性:虚者(命门火衰)多见,实者(湿热)少见。

【诊断】

(1)青壮年男子性交时,由于阴茎不能有效地勃起,无法进行正常的性生活即可诊断。

(2)多有房劳,久病等病史,伴有脾肾虚的合并症。

(3)排除性器官发育不全,或药物引起的阳痿。

【辨证论治】

1.治疗原则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肝郁宜疏通,湿热宜清利;命门火衰宜温补,结合养精;心脾血虚当调养气血,佐以温补开郁;虚实夹杂者需标本兼顾。

2.分证论治

(1)命门火衰

症状:阳事不举,精薄清冷,头晕耳鸣,面色白,精神萎靡,腰膝酸软,胃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补下元。

方药:赞育丹加减。

巴戟天10g,仙茅10g,淫羊藿10g,韭子10g,菟丝子10g,肉苁蓉10g,熟地黄12g,山药12g,山茱萸10g,枸杞子10g。水煎服,每日1剂。

(2)心脾受损

症状:阳事不举,精神不振,夜寐不安,胃纳不佳,面色不华,苔薄腻,舌质淡,脉细。

治法:补益心脾。

方药:归脾汤加减。

党参10g,白术10g,黄芪12g,当归10g,白芍10g,龙眼肉10g,远志6g,茯神10g,夜交藤10g,陈皮6g,大枣5枚,炙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

(3)恐肾伤肾症状:阳痿不举,举而不刚,胆怯多疑,心悸易惊,寐不安宁,苔薄腻,脉弦细。

治法:益肾宁神。

方药:大补元煎加减。

熟地黄12g,山茱萸10g,山药10g,枸杞子10g,党参10g,当归10g,杜仲10g。水煎服,每日1剂。

(4)肝郁不舒

症状:阳痿不举,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胸脘不适,胁肋胀闷,食少便溏,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

方药:逍遥散加减。

醋炒柴胡6g,当归10g,白芍10g,茯苓10g,广郁金10g,炒白术10g,炒薏苡仁15g,炒谷芽15g。水煎服,每日1剂。

(5)湿热下注

症状:阴茎萎软,阴囊潮湿、臊臭,下肢酸困,小便黄赤,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化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6g,栀子10g,黄芩10g,柴胡6g,甘草3g,木通3g,泽泻10g,车前子10g,生地黄12g,当归10g。水煎服,每日1剂。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金匮肾气丸:每次6g,每日2次。用于肾阳亏虚之阳痿。

(2)全鹿丸:每次6g,每日2次。用于肾阳亏虚之阳痿。

2.简易方羊睾丸2只,加陈酒少许,每晨蒸服,连用1个月为1个疗程。适用于命火衰微之阳痿。

3.外治法

(1)小茴香5g,炮姜5g,研末,加食盐少许,用适量人乳和(也可用蜂蜜和鸡血),敷于肚脐,5~7日更换1次,10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阳痿肾阳虚型。

(2)蛇床子、远志、蜂房、细辛、地龙各等份,共为细末,每用少许涂阴茎上。

适用于阳痿命门火衰型。

【转归预后】

(1)多属功能性病变,预后良好。

(2)经治疗调养,可以治愈。

【预防调护】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不吸烟,避免饮酒过度;避免滥用精神科药物;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均衡饮食、定时运动、充足的睡眠及有效处理精神压力,均有利于预防阳痿的发生。

阳痿多是由精神因素造成的,应注意精神治疗。病人应了解必要的性知识、端正对性问题的不正确看法,消除思想上各种不必要的负担和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争取配偶的配合和安慰。对于疾病因素造成的阳痿应及时检查,积极治疗原发病。

第二十五节淋证

淋证是指小便频急短涩,滴沥刺痛,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的病证。

医家多将淋分为气淋、血淋、石(砂)淋、膏淋、劳(痨)淋五种;或加冷淋或热淋成六淋;另又加虚淋、实淋而成八淋。另外,还有称“暑淋”“疾淋”“子淋”“产后淋”“老人淋”“卒淋”“暴淋”“淋癃”者。

淋证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合并于其他内伤杂病之中。西医泌尿系统疾患、男性生殖系统疾患,如急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膀胱结核、泌尿系统结石、膀胱肿瘤、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尿道炎、乳糜尿等,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淋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热在下焦”,常见的病因如下。

(1)膀胱湿热:湿热之邪可因下阴不洁侵入膀胱,则气化失司,水道不利,遂发淋证。

(2)肝郁气滞:血脉瘀阻,郁怒伤肝,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气火郁于下焦膀胱或气滞血瘀,脉络运行不畅遂发淋证。

(3)脏腑虚损: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年老体衰,或久病不愈,脾肾亏虚,脾虚则中气下陷,肾虚则固摄无权,则小便淋沥不已,遇劳即发劳淋。

膀胱湿热,肝郁化火所致热淋,气淋、血淋,一般发病较急,石淋亦有急发者,膏淋、劳淋一般发病缓慢。本病的病位主要在膀胱和肾,与脾、心、肝有密切关系。

本病以湿热、虚损、血瘀为主。无论湿热所致者,还是肝郁所致者,初期病变均在膀胱,日久损血入肾,故其病势由上及下,由腑(表)及脏(里)。

【诊断】

小便频急短涩、滴沥刺痛,小腹拘急,腰腹疼痛为淋证的基本特征,各种淋证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1)热淋:起病多急,伴发热,小便灼热刺痛。

(2)气淋:小腹满急,小便艰涩疼痛、尿有余沥。

(3)石淋:小便排出砂石,或小便艰涩窘迫疼痛,或排尿突然中断、腰腹绞痛。

(4)血淋: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血块。

(5)膏淋: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脂膏。

(6)劳淋:小便淋沥不已,小便涩痛不显,腰痛缠绵,遇劳即发。

【辨证论治】

1.治疗原则

(1)基本法则:淋证有虚实之别,实则清利,虚则补益。

(2)淋证初起或在急性发作期属实证,以膀胱湿热、砂石结聚、气滞不利、热伤脉络为主。久病多虚,病在脾肾。

(3)淋证的治法,古人有忌汗、忌补之说。临床实践,并非全然如此,当审其病的变化而定,如确有外感表证,亦当发其汗;若有虚,又当补其不足。

2.分证论治

(1)热淋

证候: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痛引腹中,伴腰痛拒按,或有寒热,口苦,呕恶,便秘,苔黄或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加减。

木通6g,车前子12g,蓄12g,瞿麦12g,滑石10g,大黄6g,山栀子6g,甘草梢6g,灯心草3g。水煎服,每日1剂。

(2)气淋

证候:实证者小便艰涩疼痛,少腹胀满,淋沥不已,苔薄白,脉沉弦。虚证者少腹坠胀,尿有余沥,面色白,舌质淡,脉虚细无力。

治法:实证宜疏肝理气,利尿通淋。虚证宜补中益气。

方药:实证用沉香散加减。石韦12g,冬葵子12g,滑石10g,沉香10g,陈皮12g,王不留行15g,当归12g,生白芍12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虚证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5g,党参12g,当归10g,白术12g,陈皮6g,升麻6g,柴胡6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3)石淋

证候:小便排出砂石或小便艰涩窘迫疼痛,或排尿突然中断,腰腹绞痛,苔薄黄或淡,舌边有齿印,脉细弱。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方药:石韦散加减。

石韦15g,冬葵子12g,瞿麦12g,滑石10g,车前子12g,金钱草15g,海金沙12g,鸡内金12g,甘草梢6g。水煎服,每日1剂。

(4)血淋

证候:实证者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血块,舌尖红苔黄,脉滑数;虚证者尿色淡红,尿痛涩滞不显着,腰酸膝软,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实证宜清热通淋,凉血止血;虚证宜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实证用小蓟饮子加减。生地黄15g,小蓟12g,滑石10g,通草6g,炒蒲黄12g,淡竹叶6g,藕节12g,当归6g,山栀子6g,甘草梢6g。水煎服,每日1剂。

虚证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15g,山药12g,山茱萸6g,牡丹皮12g,茯苓15g,小蓟12g,白茅根12g。水煎服,每日1剂。

(5)膏淋

证候:实证者小便浑浊如米泔水,置之沉淀如絮状,上有浮油如脂,或夹凝块,尿时不畅,灼热而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虚证者病久不已,反复发作,淋出如脂,涩痛减轻,形体消瘦,头昏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脉虚弱。

治法:实证宜清热利湿,分清泌浊。虚证宜补肾固涩。

方药:实证用程氏萆分清饮加减。萆12g,车前子12g,茯苓15g,莲子心6g,石菖蒲12g,黄柏12g,丹参15g,白术12g。水煎服,每日1剂。

虚证用膏淋汤加减。山药15g,芡实12g,煅龙骨30g,牡蛎30g,生地黄15g,党参15g,白芍12g。水煎服,每日1剂。

(6)劳淋

证候:小便不甚赤涩,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腰酸膝软,神疲乏力,舌质淡,脉虚弱。

治法:补肾固涩。

方药:无比山药丸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