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行走中的玫瑰
7536200000024

第24章 关于付出

七年之前

我相信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吃到一顿的话,付出代价可能在后头。

我也希望能够轻轻松松做一件事情,比如减肥,我曾被那些减肥茶、减肥药品广告所吸引,觉得不错,只需要每天喝几次冲剂,吃几次药片,人自然就会像广告里面的范例那样,一个星期,或者二个星期,就能够变成一个身材苗条的人。只是,到现在,这只是我的美好愿望而已。

相信很多人有和我一样的想法,要不然,这些产品的销路不会这么好。不过我相信,大部分人的效果,和我差不多。

我的一个从来看不上这些产品的朋友笑我:

其实说到底你就是懒惰,因为你不想做运动,也不想控制饮食,因为那会非常辛苦。生产商就是利用了你们这些懒人的心理。

在我的家里,放着我的同事送给我的一份礼物,是在我不知道第几次搬家的时候,祝我乔迁之喜,他抄了一段孟子的话和我共勉: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我记得在我的中学语文课本里面,有这样的一段,老师用了很长的时间来向我们解释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含义,我们或是似懂非懂,或是明白字面上的含义,但是总觉得距离自己实在太远,那是古代人的东西。

直到现在,在生活里面打了好几个圈圈,经历了人情世故之后,不得不佩服这位先哲的英明。只是,如果不是真的自己体验了这个过程,又有多少人真的相信孟子呢?

太多的人,只是看到了别人繁华的一面,总是忽略别人背后的辛苦,每一个行业,付出的东西不同,但是本质上来说,都是一样的。

要想成为奥运冠军,付出的是高强度训练,还有顽强意志的支撑,这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要成为歌星,每天要做的,就是排练舞步,背诵歌词,而这样的付出,还不代表一定能红。

体会到当明星的辛苦,是我整整一个月为了配合新书出版的全国签售活动。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面,我们走了差不多二十个城市,每个城市的活动安排都差不多,书店签售,媒体见面,不同的电视台、电台的访谈,和读者的交流会,大学的演讲。到后来,我已经不记得自己到底到了哪个城市,因为通常是下了飞机,马上开始这些差不多的程序,一直到深夜。然后第二天一早,又出发到下一个城市。

看着自己这样,倒也不觉得太辛苦,因为平时的工作也是差不多这个样子。但是我倒是不自觉把自己和那些歌星推广唱片进行比较,我想差不多也是这样的日程。真的很累,尤其是那些年轻的歌星,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已经没有了自己的时间。我只是一个月而已,而且这只是我的生命当中可有可无的东西,而对于他们来说,则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他们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这是一个商业社会,要增加曝光率,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必须要通过这样的商业手段。虽然有的时候,觉得坐在那里签售有点别扭,但是还好,我从来不会清高,我会非常现实地接受这个事实,既然已经写了书,当然希望越多的人看,那就这样做吧。反正我牺牲的只是一个月的假期,但是也有收获,那就是在短时间内,我到了很多我一直想去、却没有时间去的城市。

我经常看到一些明星在媒体上抱怨说,自己没有隐私了。我倒是有点不以为然。狗仔队过分的举动当然不对,比如在香港,有的娱乐记者甚至会去查明星家里扔出来的垃圾袋,曝光明星的生活习惯。实在是有点变态了。但是其他的,我会觉得,广东人有一句话讲得非常精辟:食得咸鱼抵得渴。不能怪别人,既然选择了当明星,就要学会习惯,甚至是忍受当明星带来的不便。

我羡慕那些说起话来能够引经据典,写起文章来能够谈古论今的人。我常常幻想自己是一个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的才女。可惜,小时候,我没有用功,我没有看足够的书,我因为怕痛没有把吉他学下去,我不愿意每天在家里面练习毛笔字,所以到现在,我是一个没有什么特长的人,这个不能怪别人,只能够怪自己。

没有付出,就不可能有收获,但是这不是说,只要有所付出,都一定会有收获。

这个世界不是公平的,很多时候就是让你看着它,一点办法也没有。

只是不能够因为可能没有回报,就不去做了。

付出之后的回报,很多时候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如果忘记了自己当初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么很容易在生活当中迷失。

在英国有这样一个真人真事,而且已经拍成了电影。一批英国乡村的中年妇女,其中一个的丈夫因为癌症而离开了人世,为了帮助小镇上其他的病人,这批中年妇女决定自己筹款,而她们想出的一个办法是,自己充当月历女郎。只是这一次,她们决定反传统,用裸体的方式来展现家庭妇女的生活。

过程当中面对很多的困难。自己能不能过自己这一关,家人的不理解,还有其他人戴着有色眼镜的看法。

最后,她们一样样地克服了。而她们的这份挂历引发了轰动。她们筹集到了比原先预期的要多得多的钱。她们可以帮助的,已经不单单是小镇上的医院。

她们每个人都成了明星,小镇上挤满了各地的媒体记者,她们还被邀请去了好莱坞。这些,给每个人的生活带来变化。

其中一个丈夫有婚外恋的月历女郎,果断地结束了自己不幸福的婚姻生活,开始了她崭新的单身生活;另外一个月历女郎,同时也是这件事情的总策划,因为每天忙于接受采访,更是准备大展拳脚,带着大家到好莱坞发展。结果家庭出现了危机。最后,这名月历女郎回到了自己的小镇,重归小镇的平静生活,让她反省自己的,是她的朋友问她,当初我们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于是,这些月历女郎继续她们的乡村生活,只是她们的生活和以前有点一样,又有点不一样。

我被这个故事触动,是因为从里面可以看到,人是很容易不满足的,得到了原先想要的东西之后,就在想,能不能更多一些。慢慢地,有的人就忘记了最早的出发点,忘记了什么是自己最在意的东西。

好莱坞的明星生活,对于大部分人是难以抗拒的,但是到了好莱坞,就要遵循好莱坞的方式,于是所有的访问把她们塑造成了一批想要出位出名的中年女人,要筹款,就要拍摄裸体的商业广告。这些,不是她们原先预期的,但是如果要在好莱坞的话,这是必须做的。

她们最终选择了放弃。因为对于她们来说,这些都是不重要的,她们已经完成了心愿,筹到的钱已经可以帮助成千上万的癌症患者了。于是她们就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继续每天早上,在山坡上打她们的太极拳。

只是,能够抗拒这样的诱惑的人不多。大部分的人被眼前的风光和名利所吸引,却忘记了因此而需要的付出。可能不是实时的,但却是一定要支付的。

虽然付出和得到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每件事情都在精心计算了之后才去做的话,又过于刻意了。如果得不到原先预期的东西,那么人生岂不是总在失落和挫折感当中度过?

英文里面,付出的对应是Sacriflce,而这个词语大部分的时候被我们翻译成为牺牲。我想没有矛盾,付出也意味着牺牲,牺牲个人的时间,或者金钱,或者青春,或者是人们原本可以享受和拥有的一些东西。

大部分的付出,都会有所回报,只是多少而已。但是感情不一样,感情的付出如果要衡量得到的回报的话,那么已经失去了感情这两个字的意义了。

七年之后

在参加完一次公益活动之后,一个同行问我:“如何理解志愿者的付出?”

我告诉对方,在我看来,做志愿者,表面上看,是在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但是其实,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也在收获。

一个一直在帮助残障儿童的志愿者告诉我,当他第一次遇到这些孩子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大学生,他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一项学业调查,在和这些孩子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自己改变了,变得乐观了,这是因为那些孩子们的乐观感染了他,让他不再对生活觉得害怕。于是,当他完成了他的调查之后,他成了一名志愿者,继续去关注和照顾这些孩子。但是,这些关注和照顾,不是自己站在一个比那些孩子更高的高度,双方是平等的,只不过各自擅长的东西,或者缺乏的东西不同,正如他可以为这些孩子提供日常的方便他们生活的服务,而这些孩子,则是他心灵成长的老师。

我们在讲付出的时候,如果过分的强调自己,就会忽略自己的所得,比如慈善捐款,不管是为了名声还是为了自己内心的安慰,甚至是赎罪,都能够从这样的行为里面寻找到自己所要的东西。就好像爱情,如果只是看到自己的付出,由于得不到对方的回应和呼应而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这其实也是忽略了自己在这样的付出过程中的快乐和痛苦,这种人生的经历,是别人拿不走的。

我记得小时候,老师们在课堂上讲述的那些模范人物,还有现在,媒体上宣传的那些道德模范们,他们之所以被树为典型,就是因为他们愿意为了工作,或者是和自己看上去不相干的事情付出,不计回报。

不过我总觉得,如果强调不计回报,就已经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说法,道德标准无形中被降低。其实,我们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我们发自内心地认为:这样做是对的。但是我们从小却在一种功利主义的奖赏制度下,这种制度,对每一种付出进行着精确的计算。

比如,德智体发展,可以成为三好学生,去穷苦地区支教,可以免试读研究生;如果捐献了一大笔钱,就可以把自己的名字印刻在某一所高校的大楼上面;做义工,可以在升迁的路途上,增加一点分量……

当然,这样的思维在现在的中国太寻常不过,习惯了硬性指标,量化标准,那么,美德自然也可以进行计算,只是很可惜,这样的计算,并不会让社会的道德水准提升,相反,如果大部分人带着一种功利的心态,那么,在奖励不充分的情况下,这种心态会影响人们的行为。

从内心出发,才能够不计较付出,也许,我们很多的道德标本就是这样的人,只不过后来,被社会人为地量化了,给予了他们并不需要的荣誉。只有自己拥有道德进步的力量,才能完成个人的自我进步,而个人的自我进步,又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个人的道德完善,没有标准,每个人尽力而为,能做多少是多少,在做的过程中感到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