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当代中国经济1000问
7535100000011

第11章 发展规划(11)

通过改善农田生产条件,提高农田综合生产力,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事作业中解放出来,实现粮食丰产、农村清洁、资源利用有机结合的农业技术称为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保护性耕作有助于妥善解决农村废弃物处理及清洁环境,是实现节约型农业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既可以省工、省时、节约费用,可以降耗,又可以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减少机械动力和燃油的消耗成本。该技术以保护农田水土资源和环境健康为核心,建立土壤轮耕技术体系和多元化覆盖技术体系为关键,从而减少水土侵蚀,维持土地生产力,改善农田生态系统功能的可持续农作。

精确灌溉是使用现代化监测手段进行的吗

精确灌溉是指以大田耕作为基础,按照作物生长过程的需水要求,使用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对作物的每个生育阶段以及环境要素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监控,同时运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C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对农作物、气候等从宏观到微观进行监测预报,并根据监测结果,采用高科技(滴灌、渗灌、微喷、脉冲)灌溉设施,缓慢精确地向作物根部直接供水供肥的灌水技术。运用精确灌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掌握可靠仔细的作物需水规律资料;运用信息化技术;提供使两者相衔接的技术参数,特别是作物水分亏缺程度的指标;应用先进的灌水方法。以上条件必须通过多学科协作才能实现。

中国实现灌溉施肥自动化了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研制了一系列用来进行渠系自动化控制的水利自动闸门,通过水能来实现闸门的开启和水的流量控制,这是灌溉施肥自动控制的一个最开始的雏形。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利用计算机和相应的程序来进行灌溉排水的自动控制,这些技术首先在法国、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使用;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逐渐得到了使用。控制模式从早期局部的控制发展,逐渐实现可以借用遥感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集中的控制,形成了中心控制的模式。

中国也在积极地研究自己的灌溉施肥控制系统。最早的产品是用TP801单板机的微灌单板机的控制系统,这个控制系统虽然简易一些,但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自动控制灌溉。随后的集中式或分散式的微灌自动监控系统以及0831系列的单片机为核心的自动化灌溉控制系统的开发都属于同一类型的产品。最新的控制系统是分层分布式的计算机控制智能灌溉系统,这个系统集中了作物生长的各种环境参数,包括土壤水分、养分,空气的温度、湿度,雨量,风速,风向等因子,并对它们进行随时的采集和监控。该控制系统能够通过相应的传感器把这些参数及时地采集起来,根据相应的软件系统和制定的灌溉计划,实现自动灌溉和施肥。这种控制系统现已在北京、河北、内蒙古、福建等一些地方得到推广应用。分层分布式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灌溉施肥系统的主要特点有:具备灵活多样的控制模式、自动控制、定时控制、周期控制,也可以手动控制。每一种方式可以单独运行,也可以混合起来运行,整个技术集成度比较高,具有条件灌溉、周期灌溉、定时灌溉、自动冲洗的功能。就发展趋势上看,现在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一大批新的数控理论被应用到了自动控制系统上,如现在用的SPA、VPD控制方法等。由于新的理论被采用,整个系统的控制功能越来越高,集成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你知道什么是蓝色牧场吗

蓝色牧场是指在可以从事海洋生物养殖的海域,开辟的人工养殖的海区。海洋鱼类资源的减少,人们对海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导致海洋农牧化出现,主要表现在:变捕鱼为养鱼。要保证养鱼丰收,鱼的种苗生产技术是第一步。近年来,在鱼的人工授精、孵化、育成、人工放流等技术上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利用鱼类洄游特性进行放养,使得近海渔场的鱼种和资源量不断增加,保证了鱼的产量。贝类养殖。鲍鱼、干贝、牡蛎等经济价值较高的贝类,已经实现了工厂化育苗。在中国的大连、山东长岛,都已建成贝苗养殖车间,并向沿海渔民供给贝苗。藻类养殖。藻类养殖主要有海带、裙带菜、紫菜等。藻类养殖在中国沿海非常普及。中国从北到南,在近岸浅海,开辟了大面积的藻类养殖场。虾蟹养殖。科技人员已经突破了亲虾越冬等技术难关,实现了夏苗驯养、放流等。随着技术的进步,许多海上牧场又从单一养殖逐步实现为立体养殖。海水的表层用来养殖海带等海藻,底层用来养殖蟹贝,中间层用来养殖经济鱼或虾等,实现了海水立体养殖业。

飞播牧草有哪些特点

利用飞机播种牧草,是人工改良草地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国外飞播牧草有长久的历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就把飞播牧草作为草地建设的基本手段。中国从1979年开始进行大规模飞播牧草试验,现已发展成为高速度、大规模建设草地,治理水土流失和绿化祖国的一项新兴事业。飞播牧草具有播种速度快、作业面积广、生产成本低、落籽均匀等特点,适宜在集中连片的大面积退化、沙化草原或新开发的南方草地山区实施。据测定,一般飞播草地比原自然草地产草量提高2~5倍,高的可提高10倍。在沙化区飞播牧草,可提高地被覆盖率几倍到几十倍。在黄土高原或红黄壤水土流失区飞播牧草可减少地面径流量30%~80%,减少泥土流失量35%~90%。中国农业部、中国民航总局在飞播牧草的实施中制定了《建立飞播示范草场的实施规定》、《加强飞播草场经营管理的规定》等文件,对有关飞播牧草的组织领导、技术措施作了规定,每年召开全国飞播牧草现场观摩和工作会议,交流先进经验,下达飞播牧草任务和国家补助资金,保证了飞播牧草事业的发展。

什么是最佳开捕规格

最佳开捕规格是对捕捞水产品的数量、个体大小和年龄层次,捕捞对象的技术标准,渔船渔具的使用规格等作的合理、科学的规定。这样既可以保证捕捞所得的水产品数量维持在最高持续产量的水平,又避免产生资源再生产的障碍,使渔业结构和生态平衡相适应,避免对生物资源繁殖、生长和恢复过程正常时间的拉长和破坏。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可再生资源(如渔业、林业资源)的开发必须适度,一种合理、简化的策略是在实现可持续收获的前提下,追求最大产量或最佳效益。最佳开捕规格即为其表现形式之一。

利用地热水可发展水产养殖吗

利用地热水发展水产养殖是指将地球近表面的地热水作为热源,直接用于水产养殖的一种养殖方式。地热水20℃以上的可用于热水性水产养殖;地热水在18~36℃的最适宜热水性鱼类、罗非鱼等水产动物繁殖鱼种、鱼苗越冬和成鱼养殖。利用地热水发展水产养殖,对引进优良鱼种、鱼越冬、缩短鱼苗培育期、鱼的工厂化养殖等有特殊作用,在中国有较大发展前景。北京利用地热水发展水产养殖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现有养殖水面10 000多平方米,分布于昌平小汤山、顺义李遂、丰台水产中心及南宫等多处,主要用于特种鱼生产及供观赏、垂钓鱼的养殖。

什么是林业系统工程

林业系统工程是应用系统工程的一般原理与方法,使林业达到整体优化的现代组织管理技术。它是林业科学和系统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系统工程学的分支学科。林业是通过培育管理森林资源来优化生态环境,提供休憩保健服务、生产物质产品,兼有公益和产业双重职能的事业;是个分布广、周期长、功能多、时空跨度大的复杂大系统;也是人类社会、森林群落和自然环境所组成的复合经营系统。为了经营管理好森林资源,使森林多种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并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长期以来林业部门已形成一套森林调查、规划设计、组织经营、检查评价和控制调整的森林经营方法。近年来引入了系统工程方法,即在传统森林经营基础上,运用系统科学的整体性、综合性和最优性等原则,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整体和部分辩证地统一,将分析和综合有机地结合,运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等工具,使系统达到整体最优,促进林业现代化的发展。

什么是森林经营方案

森林经营方案是指在经营期内为合理组织林业生产、科学经营森林、实现森林持续利用所编制的林业规划设计文件,是一种有约束力和指导作用的法定文件。编制对象包括国有林业局、国有林场以及具有国有性质的采育场、伐木场、垦殖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林业经营单位。森林经营方案也称森林施业方案,每个经理期(一般为10年)编制一次,而后每10年进行一次森林经理复查,修订森林经营方案。也可根据具体需要适当缩短经理期,提前修订森林经营方案。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应贯彻以营林为基础,以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中心,科学经营、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资产,提高森林经营的综合效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战略思想。森林经营方案的内容包括经营方针、目标与布局;组织森林经营体系;森林采伐规划设计;森林培育规划设计;森林与环境保护规划(包括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鼠害防治规划);森林多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林业基本建设规划和投资估算与效益评估等。森林经营方案是林业生产单位编制林业计划和作业设计,确定采伐限额的依据;是依法治林,合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有序安排和进行森林经营管理活动,检查、监督和考评经理期内森林经营管理目标的主要依据;是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管理,调整和优化林业内部结构,确保森林资源资产保值、增值,提高森林经营综合效益的指南。

地热可直接用于农作物种植吗

温室种植(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等)是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重要环节。温室的基本类型有全光温室和半坡温室两大类,它的覆盖材料有玻璃(单层或双层)、塑料薄膜(单层和双层充气)和聚酯板(阳光板)三种。由于冬季(特别是北方寒冷地区)温室耗热很大,往往占成本的大部分,如果用燃煤、燃油或燃气锅炉供热,将大大增加种植的成本。地热供热的温室可以利用地热这种清洁的新能源。温室供热可采用散热器热风或地板辐射等方式。全光温室一般为东西向布置,因为冬季这种布置获热要比南北向布置多。半坡式温室则无一例外地采用南北向布置,因为这种温室的北、东、西三面一般多用砖砌,防风保温,而朝南的坡形覆盖物(塑料薄膜为主,也有用玻璃的)则用来吸收太阳能。太阳辐射在温室中起重要作用,植物光合作用需要阳光,同时也为温室供热。温室的地面在白天阳光照射下吸热升温,夜间再逐渐释放出来。因此,温室热负荷的计算要充分考虑进入温室的太阳能、土壤的储热以及作物叶面的吸热和蒸发。现代化的大型温室都有微气候自动调节的功能和设施,采用无土栽培的方式,造价较高,因此温室能否高产是经营成败的关键。影响作物产量的因素很多,如良种、温室微气候、水科学管理、工厂化育苗、二氧化碳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任何一环都不能缺少。利用地热尾水余热通过地下埋管来提高土壤温度对提高直接栽培的农作物产量也有很大影响。

如何实现农村市场化

农村市场化是在农村中建立市场体系健全、运行机制完善、市场关系规范、市场竞争有序、宏观调控有度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将市场机制和市场行为贯穿、渗透于农村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过程。农村市场化是突破制约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瓶颈、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挑战、开创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动力,它同农业的工业化、科技化、可持续发展和技术装备的现代化等,都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如何建设节约型城市

建设节约型城市是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城市建设的实际,形成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基本思路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内涵与外延、建设与改造的关系,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主要内容包括:依靠科技进步。在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支持技术攻关,积极示范推广资源综合利用的同时,要通过科技创新降低新能源和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设备、技术转让、材料器具生产的成本,为其推广创造条件。依靠基础工作。加大投入,从硬、软件建设入手,加强能源、水资源的硬件建设和管理,从管网改造和维护上减少损耗和滴漏。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市能源、水资源消耗的精确计量体系,为建设节约型城市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依靠完善标准。研究制定不同产业单位产值耗费资源的标准,对办公用房、居民住宅、大型公共建筑,从规划、设计、材料、灯具、器具等方面设立节约资源的专项标准,尽快建立起分门别类、符合实际的标准体系。依靠政策法规。加强政策引导,完善产业、价格、财税、投资及政府采购目录等方面的激励政策体系,抓紧制定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规、规章,使节约资源有法可依。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监督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制,加强节能执法工作。实施公开、公正、及时、有效的依法监督,严肃查处各种浪费资源的做法和行为。宣传教育。持续不断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资源节约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市民自觉节约资源的意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教育、舆论监督作用,弘扬节约精神,普及节约知识,对浪费资源的行为给予曝光,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城市的良好氛围。

建设节约型城市要紧紧抓住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公共场所及社区、乡村等各个主体,各级党政机关必须率先垂范。节电和节水是节约型城市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在城市推广绿色照明进公司、新型照明进街道、高效照明进家庭活动,同时要限制非节能产品进入市场。节水工作也要从源头抓起,量水而行,需要抓住新建项目的用水评估,提高现有企业的节水水平。

什么是生态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