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波兰闪击战
7522200000008

第8章 骑兵与坦克的交锋(3)

1922年起,克莱斯特在汉诺威的骑兵学校担任教官。1928年,担任驻布雷斯劳骑兵第2师参谋长。1931年,担任驻波茨坦步兵第9团团长。第二年担任骑兵第2师师长。1936年,升任驻布雷斯劳的第8军军长。1939年至1940年,克莱斯特担任赖歇瑙的第10集团军第22装甲军军长。

侵入波兰不久,克莱斯特的装甲部队在拉多姆附近包围波军,与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会师。

4.大纵深快速突击

在波德战争中,德军首次成功地实施“闪击战”,显示了坦克兵团在航空兵协同下实施大纵深快速突击的威力。

当然,波兰的速败还有很多原因,比如军事观念的落后。在二战爆发前,速射机枪、坦克、潜艇、航空母舰、无线电设备等一大批新式武器问世,战争正在进入机械化时代,但波军对此似乎一无所知。

更让人觉得可悲的是,波兰骑兵竟然不了解坦克的性能,误以为坦克的装甲不过是些用锡板做成的伪装物。

尽管波兰的骑兵十分勇敢,如狂风般席卷而来,马蹄声、喊杀声也响成一片,但在德军坦克部队的枪炮绞杀下,还是一排一排地倒了下去,连坦克的边都没碰到。看到英勇的波兰骑兵,坦克里的德国士兵也不得不佩服起来。但战争是无情的,这里是战场,也是“屠宰场”。战马与坦克的碰撞,血肉之躯与钢铁之身的碰撞,是落后与先进的碰撞,愚昧与文明的碰撞。当波兰骑兵被德国坦克碾成肉泥时,曾几何时,战争中的天之骄子——骑兵,离开了军事舞台。而波兰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也不得不告离了世界舞台。就当时的情形来讲,这种告离也许是永远的。

“闪击战”是德军致胜的法宝,但太过迅速的推进对于德军来说并非完全是好事。尤其在部队的军需补给上,德军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德军统帅部也认识到了这一点,迅速采取了新的战术。

北方集团军的司令博克与陆军司令部的布劳希奇元帅他们更为担心的是,如果装甲部队进展太快,万一面临东西两线作战,补给就更成问题了。一番思量后,布劳希奇派第4军团的古德里安第19军深入东波兰,彻底消灭波军。

在南方,南方集团军在战争开始的两三天内已经突破了波军的警戒线。原处位于先头部队中间位置的第10集团军的机械化部队开始绕过坚固的防守点和大批向华沙方向撤退的波兰步兵,全速前进。

在龙德施泰特将军的指挥下,德军南方集团军从西南越过波兰平原,以每天不超过16公里的速度缓慢向华沙推进。第14军团的主体向克拉科夫推进,与此同时,其所属由斯洛伐克部队扩编的第22军穿过由精锐的波兰山地团把守的通道,从南面向克拉科夫进攻。

在中部,赖歇瑙中将指挥的第10军团的第4装甲师的坦克,已经冲破波军的顽强抵抗。他的北方,布拉斯科维兹中将的第8军团的两个步兵军正在向罗兹推进。

“闪击战”让波军感到极度恐慌,因为德军坦克总能抢在波军溃败之前纵深推进,而溃败的波军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重新组织部队,更谈不上进行有效的反击了。何况,天空中大批德军飞机呼啸着,炸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炸散了他们刚刚组织好的编队。很快,华沙波兰总司令部与直接控制的7个军团失去了联系。

华沙波兰总司令部原以为境内的多条大河可以减缓德军的进攻势头。不料,跟在德军坦克后面的战地工兵也具有闪电的速度,为德军特别是机械化部队的前进排除了一切障碍。那些德军工程兵几乎个个都是造桥高手,波军刚刚炸毁一座桥梁,德军工程兵立即又在河上搭建起一座浮桥。

有一名德军工程兵,名字叫保罗·施特斯曼。每次部队需要渡河时,保罗·施特斯曼都要赶在先头部队到达之前组织士兵架桥,要知道,这种工程往往是在敌人的炮火下进行的。

在保罗·施特斯曼编写的一本回忆战争的书中,记述了当时他们为军队搭建浮桥的情况:

我们带着木材,坐着橡皮艇前行,各式的枪炮向我们袭来。即使是我们自己人向隐蔽在树林或村庄里的残垣断壁中的波兰军队射击时,我们也感到十分恐惧。我们冲向河中央,用许多绳子捆住漂浮不定的树干和木排搭建浮桥。

这时,炸弹、枪炮激起的尘土在我们的头顶上飞扬。在我们的步兵过河之后,我们又必须为坦克搭建一座更结实的桥。但当我们刚刚前行到深水域的时候,一挺机关枪向我们猛烈开火,离我最近的一个人被打死了。我看见他掉进水里,漂向远处,但我却无能为力……

过了一会儿,敌人的炮火逐渐减弱,我知道一定是我们的俯冲式飞机收拾了敌军。

我们继续架桥,终于建好了一座能够让士兵通过的桥。我们刚刚放好最后一块木板,士兵们就冲上了桥,迅速过了河。就在那时,我朝四周一看,才发现我们的指挥官和其他几个人都不见了,在搭桥过程中牺牲了。

对我们这些战地工程兵来说,面对着敌军的猛烈进攻建造一座浮桥是多么困难啊!

9月6日,波军总司令斯米格威·雷兹元帅下令所有部队撤到维斯瓦河以东,组成维斯瓦河-桑河线。

斯米格威·雷兹是波兰陆军元帅,一战期间,在毕苏茨基为首的波兰军团中当旅长,与沙俄军队作战。

1918年,雷兹代表“波兰军队”加入临时政府。波兰复国后,雷兹先后出任国防部长、武装部队总监、总司令。1920年,雷兹率波军入侵苏联,曾攻下基辅。1926年5月,雷兹参与毕苏茨基发动的军事政变。

1935年,雷兹成为波兰的独裁者。1939年9月,在德军“闪击战”面前惊慌失措,竟指挥骑兵冲击坦克,导致波兰军队崩溃。波军战败后,雷兹逃到罗马尼亚。1941年,秘密回国,指挥地下抗德组织。1943年,被德军俘虏后处死。

波兰政府是在1939年9月6日仓皇撤离华沙,迁往卢布林的,当时战局大势已定。

德军冯·伏尔曼上校对希特勒说:“剩下来的只不过是打一只兔子,从军事角度看,战争已经结束。”

北方集团军群中第4集团军的古德里安第19装甲军又成了进攻的先锋,在他的指挥下装甲军在消灭了波莫瑞集团军后,渡过纳雷河,顺布格河东岸进发,矛头直指华沙。

南方集团军群在宽大的正面战线上进行纵深奔袭。第10集团军的第15摩托化军和第16装甲军迅速击溃波兰罗兹集团军和克拉科夫集团军的防线,向纵深防线继续追击。

9月7日,龙德施泰特率南方集团军强渡皮利察河中游,先头部队到达华沙西南60公里处的托马舒夫-马佐维茨基和罗兹一带。第8集团军推进到瓦斯克、卡利什以北一带。龙德施泰特派第10集团军包围拉多姆附近的波兰军队。第10集团军司令赖歇瑙想摧毁德军主要目标——部署在华沙和达维斯托拉河之间的最后一支波军主力。

9月8日晚,德国装甲部队到达华沙郊区。将溃败的波军主力拦在达维斯托拉河附近,使其无法进入华沙,沿河建立严密封锁线。第4、第14和第15集团军投入了此次战斗。波兰军队英勇反抗,但在德国空军的强大火力掩护下,装备精良和训练有素的德军轻松地击溃了波兰军队。

9月11日,第14集团军强渡桑河,向东进攻,于9月16日达到苏联拉瓦、托马舒夫一带,消灭了撤退中的波兰各集团军残部。

德国第10集团军渡过瓦尔塔河兵分两路,南翼各部队又强渡皮利察河,迂回进攻维西察峰,向拉多姆进发。

第10集团军的装甲部队到达维斯瓦河,攻下位于布莱威的重要桥头,又攻下了古拉卡卢瓦桥头堡,波军企图在达维斯托拉河建立防线的希望破灭了。

9月13日,第10集团军南北两路成功合围波军,占领了拉多姆,俘虏波兰5个师残部共65000人。不过有几支波兰部队多次突围,逃到森林地带。在森林地带,他们顽强作战,坚持了几天,最后被消灭。

德军北翼各部队朝华沙进发,从11日上午7时开始,在炮兵部队的支援下,德军坦克开始攻打华沙,但他们受到猛烈反击。经过长达3小时的战斗,坦克部队被迫停止进攻,向后撤退。通过此次纯坦克部队进攻,德军指挥官发现没有装甲部队的掩护,光靠坦克部队攻打华沙是不可行的。

当德军席卷波兰大部分地区时,只有波兰库泽巴将军的波兹南集团军还没有参战。德国陆军总司令部决定绕开波兹南集团军,直接进攻华沙地区。

在库泽巴将军弄清了德军的真正意图后,请求波军最高指挥部准许他袭击东进的德国第8集团军。库泽巴的请求遭到波军总司令斯米格威·雷兹元帅的拒绝,雷兹想在维斯瓦河一带组成新防线。波兹南集团军只好向华沙方向撤军。

但在撤退时,波兹南军队遭到德军空中的打击,但未碰到德军陆军。与此同时,波莫瑞集团军的残部也向华沙撤退。两支部队在波兹南和华沙之间布祖腊河附近的库特诺市会师。

波兰的波兹南集团军和波莫瑞集团军仍有数量可观的军队,共10支步兵师和2个半骑兵师。波兰军队如果不反攻,就会不断受到高速德军装甲部队的攻击,反攻比不反攻更有利。波军司令部别无选择,发动大规模的反攻有可能减慢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推进速度,可以给其他波军喘息的机会,让他们有时间组成新的防线。再三思考后,波军司令部批准了库泽巴将军的请求,同意进攻德国第8集团军。

结果,德国第8集团军北翼第30师受到大量波军偷袭,人员伤亡惨重,被迫向北抵抗波军。这也是整场战役中波军惟一的一次主要进攻。

第8集团军北翼部队危险地暴露在波兰波兹南集团军的面前。德军调来一些部队支援第8集团军的北翼,后来又调2个预备步兵师支援第8集团军。当时,德国陆军总司令部并未充分意识到来自布祖腊河防线波兹南集团军的真正威胁。

9月10日,布祖腊战役一直进行着。波军迫使德国第8集团军败退,但他们面临着食品、军火和其他供给的严重短缺。

一位参加过此次战役的波兰军官回忆当时他的部队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公路和建筑物的废墟里,到处都是德国人的尸体。我派士兵们搜查德国人的裤兜,想找到地图。后来,士兵们终于在一名死去的德国军官口袋中找到了一张布罗卡-索哈切夫地区的军事地图。对波兰军队来说,这是当时最重要的东西。”

波兰军队在布祖腊河防线的反攻使第8集团军十分被动,但并未引起德军的恐慌。德国第10集团军也被迫停止向华沙推进,准备向东进攻偷袭德国第8集团军的波军。波兰军队拼命攻击第8集团军,第8集团军被迫转入防御战斗,请求派一个装甲军前来增援。

9月11日,右侧的德国第10集团军和从北方开来的第14集团军中抽调兵力加入第8集团军,第8集团军的兵力几乎翻了一倍:指挥着6个军。

在南方集团军的司令部里,龙德施泰特和参谋总长曼施坦因认为波军的进攻正好给德军提供一次难得的机遇,让德军完成摧毁波军的计划。当时,在库特诺市还有约17万人的波兰军队,若能包围这些波兰军队,就能一举消灭超过三分之一的波兰军队。

德国南方集团军需要重新部署以应对波军的反攻,如何迅速地调动、部署如此庞大的会战,是对德军高层参谋们能力的大考验。

龙德施泰特不想继续派兵支援第8集团军,下令第8集团军原地拖住波军,同时命令华沙南边的第16装甲军与第10军从东攻击华沙城外的波军,逐渐形成合围之势。

9月12日,波兰的库泽巴将军得到紧急情报:罗兹军团的残部正向莫德林方向溃退,他们无法赶到库特诺增援了。更糟的是,德军正在库特诺附近集结兵力,波军面临被围歼的危险。库泽巴将军指挥波军向东南发起突围。在突围过程中,德军步兵部队损失惨重,但堵住了缺口。战斗异常惨烈,龙德施泰特和参谋长曼施泰因亲自赶到前线指挥第8集团军阻击波军。

9月15日,波军的攻势逐渐弱了下来。德国第10集团军继续向北挺进,在华沙以西把库特诺通往华沙地区的所有退路封死。

9月16日,波兰军队向东北方突围,企图渡河逃到莫德林。然而,这次突围行动再次被击溃,波军伤亡惨重。

通过当天的战斗,德军进一步收缩了库特诺包围圈,波军的处境愈发不利。9月17日,德国空军停止对华沙的轰炸,向库特诺包围地区投放328吨的炸弹,大量波军士兵被炸死。

9月18日,波兰会战达到高潮。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第3集团军一部和南方集团军群的第10集团军包围了华沙。城外波军也被包围了,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位于北面,南面是克莱斯特的第22装甲军。

第22装甲军自喀尔巴阡山的贾布伦卡隘道冲出,连续强渡拜拉河、杜拉杰克河、维斯瓦河、桑河,又在普瑟密士要塞向北进攻,强渡过布格河,在华沙附近的布列斯特-里多夫斯克与第19装甲军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