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波兰闪击战
7522200000018

第18章 犹太人的地狱(1)

所有的人,从他成为盖世太保的“客人”那一天起,等待他的就是非死即残的命运。让被捕者开口说话的方式是:跪尖桩、反吊、拳打脚踢、鞭笞、锉牙齿、拔指甲、火烫,用通电电线接身体的敏感部位……

当德国人命令犹太民族委员会提供第一批被驱逐的犹太人名单时,犹太民族委员会劝说德国占领当局划掉了老年犹太人的名单。但老年犹太人自愿返回被驱逐的行列,以换取犹太民族的繁衍。

海德里希对党卫队一些负责人说:“我们已经夺取了犹太人所有的财富。”据有关资料统计,仅在1942年,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比克瑙区西部就建了30处木板房。木板房里堆满了东西。

希特勒曾一再吹嘘说,他的第三帝国将持续一千年,实际上它只存在了短短12年便迅速覆亡了。而他意欲斩尽杀绝的犹太民族在战后不仅依然存在,并且再一次显示出他们旺盛的生命力,又在欧洲繁衍起来。

犹太人向世界各地的迁移始于犹太国被巴比伦王国征服时,后来犹太人遭到亚述人、罗马人的迫害,被掠到异邦。在此后的两千多年中,犹太人始终是受到迫害的民族。

1939年9月前,全球的犹太人达到1600多万,分布在五大洲。欧洲900多万,其中苏联和波兰各300多万,美国的犹太人约500万。

每当犹太人云集犹太会堂纪念一年一度的逾越节时,他们总是说:“在每个时代,人们总要群起而攻击我们,企图摧垮我们。”

中世纪,欧洲人民把犹太人口的增长看做是在欧洲社会蔓延的灾难。西方社会驱逐、迫害犹太人的主要理由是:犹太人是出卖耶稣的叛徒;犹太人是杀害基督教徒的凶犯;犹太人亵渎圣饼;犹太人在大瘟疫期间指使麻风病人在基督教徒的饮用水中投毒。

罗马教皇英诺森二世组建十字军进攻欧洲的犹太人。犹太人惨遭屠杀。迫害犹太人的浪潮在欧洲各地兴起,十字军东征时号称:“杀一个犹太人,就能拯救自己的灵魂。”

15世纪初,德国开始驱逐和迫害犹太人,此后很多欧洲国家都驱逐和迫害犹太人。犹太人大量逃离西欧,迁到东方的奥斯曼帝国。一些犹太人逃到东欧。犹太人在东欧的波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波兰允许犹太人从事各种职业。

16世纪末,波兰已有150万犹太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犹太人聚居地。波兰吞并乌克兰后,犹太人作为波兰的代理人迁到乌克兰。

1648年,乌克兰爆发起义,一年半时间里,300多个犹太城镇毁于战火,10万波兰犹太人被屠杀。这在犹太历史上被称作“1648和1649年的神意”。18世纪,西欧的犹太人进入近代基督教社会,但仍然有无形的犹太人居住区,非犹太人继续把犹太人限制在犹太人居住区。

在西欧,犹太人在法律上获得了人权,但反犹主义浪潮有增无减。不管在哪里,只要当地人口中犹太人对于非犹太人的比例稍微增加,就有反犹浪潮的兴起。

19世纪中叶,犹太人在欧洲工商业中成为重要的力量。犹太人善于理财,擅长投资。犹太人开办大工厂、大公司,开垦大庄园,控制着大量的报刊,经营着大批的企业。这个古老的民族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

就在人类社会逐渐走向理性的时候,一场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浩劫却降临到犹太民族的头上。这场大浩劫开始于中欧的德国。

犹太人为德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代以来,大部分犹太人住在大城市,比较富有。德国犹太人中有诗人海涅、作家伯尔尼、生物学家欧利希、化学家哈伯、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德国犹太人改信基督教,与当地日耳曼人通婚。

19世纪后期,德国出现大量的反犹出版物,涌现出一些反犹政治党派。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犹太民族再次陷入苦难的深渊。希特勒是根深蒂固的泛日耳曼主义者,极端的反犹主义分子。希特勒在童年和中学时就已经成为反犹主义者了。

希特勒18岁时,来到奥匈帝国的首都维也纳,这是富丽堂皇的大都市。发行量很大的《新维也纳报》、《新维也纳日报》,都是犹太人创办的。每4个记者中有3个是犹太人。维也纳的许多大剧院也是犹太人或半犹太人的。维也纳舒适的设施多半是犹太人的。

希特勒在这5年中,先是当临时工,后来当小画家。他靠闲逛来消磨时间,整天饿得要命。夏天,希特勒睡在街上,秋天,他住在单身汉客栈内。

1913年春天,24岁的希特勒离开了维也纳,多年的流浪生活在他的心头酿成无比的仇恨,特别是对“犹太人的马克思主义”的刻骨仇恨。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刻骨仇恨在《我的奋斗》中得到了宣泄。

《我的奋斗》原名《四年半来对谎言、愚蠢和胆怯的斗争》,是希特勒于啤酒馆政变失败后在慕尼黑服刑期间写成的。《我的奋斗》长782页,成为后来第三帝国的蓝图,号称“纳粹圣经”。这本书的每个字,后来使155人丧生;每一页,使4700人死亡;每一章,使120万人丧命。

纳粹党党报党刊充斥反犹文章言论,希特勒在民众中摇旗呐喊,煽动反犹情绪。在纳粹宣传中,犹太人是罪犯,是叛徒,是马克思主义者,是国际资本家。纳粹的反犹书刊常有一幅描绘一个色眼迷迷的犹太人在阴暗的角落里伺机强奸日耳曼金发姑娘的漫画。

历史上没有一个专制独裁者像希特勒那样遇到如此忠诚的民众。拿破仑遇到了法兰西人民的顽强抵制,墨索里尼遇到了意大利人民的消极抗争。

施特赖歇尔从1922年起,就是希特勒最忠诚的随从。他创办了一份黄色周刊《冲锋队员》,专门刊载犹太人的性罪行,其文字之淫秽,连很多纳粹党人都看不下去。施特赖歇尔主编的《风暴》杂志在全国发行,画着犹太人的色情漫画。施特赖歇尔还出版了专供儿童阅读的书刊。这种书刊称“犹太人是人形魔鬼”。1938年9月,在一篇社论中,施特赖歇尔把犹太人比作瘟疫,“为了人类利益必须铲除的寄生虫——疾病传播者。”他还预言,在50年内,犹太人的坟墓将会证实,杀人犯和强奸犯组成的犹太民族终将罪有应得。迫害和灭绝犹太人的累累罪行,是希特勒的反犹主义恶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一场有组织的全国性的迫害犹太人的种族战争打响了。5月11日晚上,德国各地的成千上万狂热的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高举火炬,游行示威,播放军乐,发表演说,焚烧“非德意志精神”的著作、书信和唱片。

35岁的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亲临柏林广场,登上讲坛,向学生发表演说:“犹太主义已经死亡,而纳粹主义则披荆斩棘……德意志民族之魂重新抬起……”

一批又一批的书籍被投入火堆,化为灰烬,学生们高唱《全民族武装起来》、《霍斯特·韦塞尔之歌》(纳粹国歌)。

纳粹执政期间,除了个别作家的早期作品外,没有一个在世的德国作家出版过新作,重版过作品。1939年,德国只印刷了2万册书。犹太作曲家的作品被禁止演奏,交响乐团和歌剧院中的犹太人被一古脑儿地清洗出去。在音乐厅和歌剧院的门上,挂上“犹太人不得入内”的牌子。

冲锋队大队长伯恩哈特·卢斯特成为科学、教育与人民文化部部长。犹太人被禁止担任教职。所有教师都必须宣誓“效忠阿道夫·希特勒”。德国的教育很快就纳粹化了。在新的教科书中,日耳曼民族成为主宰种族,犹太人成为万恶之源。

在柏林大学,兽医出身的新校长在种族学方面一下子就开设了25门新课程,最终开设了86门与兽医有关的课程。在纳粹科学家看来,发明相对论的爱因斯坦是头号恶棍,是充斥于科学界的混混。纳粹科学家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将迫使日耳曼人沦为奴隶。

帝国内政部部长威廉·弗里克发表讲话说,德国面临种族退化的危险,危险来自矮而粗壮的外国人,尤其是与犹太人通婚。为此,德国必须与遗传学上的劣种人作斗争。

《后代遗传病预防法》于1934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这项法律剥夺了生活在德国领土上的犹太人的生育权。凡是德国领土上的犹太人、吉卜赛人、黑人,都要做绝育手术。理由是:“劣种人”在生育上的无节制给社会造成了威胁。成批的“劣种人”被强迫做了绝育手术。约有50%的妇女死于强制绝育,约90%的男性死在手术刀下。

德国法律禁止犹太人与德国公民结婚,或者发生非婚姻的性关系,禁止犹太人雇佣45岁以下的德国公民或日耳曼血统的女仆,禁止犹太人使用德国国旗的颜色和其他规定的颜色。如若违反,大多数人将被处以死刑。德国犹太人的公民权丧失后,德国开始了有组织地驱逐犹太人,乃至屠杀。

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党第二号人物赫尔曼·戈林掌管空军,同时兼管警察部门。上任后,戈林把刑事警察中的政治部门、政治警察、谍报警察合并成秘密国家警察处,缩写为“盖世太保”,归他直接领导。盖世太保可以任意抄家、逮捕、没收财产、窃听电话和拆查私人信件。没有比盖世太保权力更大的警察机构了。

党卫队是根据希特勒的旨意,从纳粹党冲锋队中抽调骨干而组成的,成为希特勒的保安部队,只有280人,而冲锋队作为纳粹党的附属武装组织当时多达6万人。党卫队于1925年组建,希特勒于1929年1月,任命希姆莱掌管党卫队。

党卫队头目希姆莱想控制德国正在扩建的警察机构,一次次地冲击戈林的警察机构,但都遭到失败。为使党卫队达到精锐的目的,与冲锋队招收的大多数是穷困潦倒的成员不一样,希姆莱招收了许多精干的人。到1930年底,党卫队已达3000人。后来,党卫队与冲锋队之间的敌对情绪愈演愈烈,希特勒多次进行干预。希特勒害怕冲锋队可能对他不忠,转而支持党卫队。

1933年,党卫队已达到5万多人,至二战前夕,党卫队已接近25万人。1933年夏,冲锋队首领罗姆利用几百万冲锋队员对纳粹政府的失望情绪,煽动冲锋队制造恐怖事件,一场权力争斗在纳粹党内部展开。

戈林感到大难临头,连忙与希姆莱握手言和,经过讨价还价,戈林被迫把秘密警察处(盖世太保)让给希姆莱的亲信海德里希。

海德里希原是舰队旗舰的中尉通讯军官,因私生活不检点,尤其是沉湎于女色,被海军辞退,流落街头。1931年,海德里希投靠了希姆莱。党卫队的保安(情报)处及其所属的保安队,其代号为“极端恐怖”。该处控制着包括全德国和整个欧洲占领区的监视系统,由海德里希领导。

罗姆原是希姆莱的上级,但心狠手辣的希姆莱是绝不会顾及情面的,此时罗姆的野心过大,几乎得罪了所有人,希特勒感到如芒刺在背,除掉罗姆才能使各个实权集团满意。

希特勒于1934年6月17日签署的一项法令,解决了希姆莱与戈林之间长达两年的权力之争。希姆莱成为党卫队和警察的总监。

杀掉老战友罗姆,成为希特勒惟一的选择。希姆莱在全国范围内大屠杀,党卫队火拼冲锋队,使德国差点处于内战边缘。短短一周时间,几百万冲锋队武装土崩瓦解。

1934年6月30日夜,希特勒亲率党卫队与正规军,血洗冲锋队总部,枪决包括罗姆在内的200多名冲锋队领导人,被杀的还有1000多冲锋队员,即“长刀之夜”行动。

几天后,希姆莱对警察机构进行重组,成立普通警察总署和海德里希领导的保安警察总署。普通警察由郊区农民以及城市警察组成;保安警察由政治警察(盖世太保)和刑事警察组成。

当海德里希的盖世太保对全国布下统治黑网时,与保安处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双方都想扩大地盘,控制德国。两支力量经常挤在同一领域内进行侦查缉捕,相互牵制。

海德里希发布一项职能划分命令,划分给盖世太保的业务范围是:马克思主义者、叛国犯,流亡者。划分给保安处的业务范围是:科学、民族和民族学、艺术、教育、党和国家、宪法和行政、国外、共济会和社团。

海德里希野心很大,但在希姆莱面前低声下气。海德里希的父亲布鲁诺是犹太人。希姆莱早就了解海德里希的身世,希特勒也知道海德里希的身世,但他们都同意海德里希留任。

德军进驻奥地利和苏台德区后,1938年10月,希特勒对波兰外交部长贝克说:“但泽永远是德国人的,迟早要成为德国的一部分。”

为了配合战争,德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反犹运动。施特赖歇尔领导的《冲锋队员》报大声疾呼:欧洲各国联合起来驱逐犹太人,关闭各自的边界。迫害犹太人的浪潮波及德国。

1938年10月6月,波兰宣布:凡波兰护照持有者须在月底前办理特别签证手续,过时不办者,其护照作废。纳粹德国一眼就发现,波兰政府想把众多的波兰籍犹太侨民甩给德国。

德国党卫队逮捕了1.7万名波兰籍犹太人,用闷罐车把犹太人拉到德波边境,赶出德国。犹太人在波兰军队的机枪面前,瑟瑟发抖。

11月10日夜,在犹太人聚居的城镇,街上成为一片废墟,犹太教堂被烧毁,犹太人的住宅和店铺被示威者洗劫,许多犹太人遭到屠杀。在戈培尔的挑唆下,示威者扛着希特勒的画像,高唱纳粹党歌,到处游行。至11月12日,犹太人店铺遭到洗劫的不少于7500家,几万犹太人被党卫队逮捕。戈培尔的命令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使主管经济的戈林十分恼火。戈林在内阁会议上咆哮:“我受够了!这些示威游行使德国无法完成为战争服务的四年经济计划。”

戈林向希特勒告戈培尔的状,而希特勒却给戈林送去一封信,警告内阁在犹太人问题上要与纳粹党步调保持一致。经过4个小时的争论,戈林主持的内阁会议一致同意以下决定:把犹太人从德国的经济生活中彻底排除出去。

戈林签署了三项法令,向犹太人社团征收10亿马克的罚款,相当于犹太人全部财产的20%;命令犹太人偿付这次骚动对国家经济所造成的一切损失,即扣住犹太人应得的保险赔偿金;禁止犹太人从事任何交易,不得担任企业的经理和其他行政职位。

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在冲锋队员的威逼下,18万犹太人清扫沟道、人行道、公共厕所,犹太人的财产被没收。犹太人为奥地利的工商业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等待他们的竟然是驱逐出境、集中营、灭绝营。要离开奥地利的犹太人必须交纳巨额的赎金。1939年夏,离开奥地利的犹太人达4.5万人,加上战争爆发前离开的犹太人,共超过10万人。

解决剩下的奥地利犹太人的方法很简单,比如开办屠宰厂。犹太人带着财物、珠宝和遗产进去,被屠宰,头发剃去,牙齿拔掉,皮剥光,被焚烧后的骨灰送入肥料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