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波兰闪击战
7522200000010

第10章 闪击战的“实验场”(1)

德军的俯冲轰炸机在空袭中成为“会飞行的炮兵”,在坦克进攻前,摧毁敌人的要塞,切断敌人的补给。德军战斗机则使波兰的陆军陷于半瘫痪状态,增援部队、补给和弹药往往还没有抵达前线即被德军消灭掉了。

当时波军留给韦斯特普拉特要塞仅有的182名波兰驻军的指示是:在进行12小时象征性的抵抗之后,可以选择体面地投降。但是,182名波兰守军却借助要塞的巨石原木工事,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波兰陆军在重建过程中,领着法国的军饷和武器,经常被世人视为乞丐,许多波兰人宁可战死也要证明自己是勇士。这种心理使他们在战斗中异常英勇顽强,同时也导致他们的大量伤亡。

波兰是二战中欧洲遭受损失最惨重、流血最多的国家。1938年,波兰人口约3500万,二战中损失600多万,平均每1000人牺牲220人。其中530万是在监狱、集中营和大规模屠杀中死去的。

1939年9月,波兰不幸成为德国“空中闪击”的第一个“试验场”。德国进攻波兰的空战计划叫“厄斯特马克飞行”,厄斯特马克是德国东部边境地区的名称。

波德战争爆发前,德国空军计划投入作战飞机2800架,总司令为戈林。德军统帅部为空军规定的任务是:第一,“歼灭”波兰空军;第二,“支援陆、海军作战”;第三,轰炸战场外的经济政治目标。

戈林规定空军在作战时必须“集中使用”,不得分散。戈林任命里希特霍芬担任“特命空军指挥官”,负责协调空军与陆军、海军的作战行动。

里希特霍芬是空地协同作战方面的专家。为了加强战时协同,他把前线指挥部设在陆军司令部,向步兵部队提供大批乘坐无线电通信车或者手提无线电台的联络员,建立地空联络体系。另外,里希特霍芬准备了大量侦察机,以便战争期间寻找战机。

虽然波兰拥有1000架各式飞机,但只有400架能适应战争,其中空战飞机只有294架。高射炮部队的情况更糟糕。波兰飞机不仅数量少,而且破旧。波兰主力战斗机PZL P-7/11型最大时速仅为388公里。这种战斗机是20世纪30年代初生产的,在当时属于一流战斗机。但到了1939年,则远远不是德国Me-109和Me-110战斗机的对手。波兰拥有37架PZI-P-37新型轰炸机。

波兰空军作战理论保守,大部分飞机分散给5个陆军集团军使用。另外,在首都华沙部署了5个战斗机中队,用于防空。当时,德国空军把华沙波兰空军视为最大的敌人。

1939年9月1日凌晨,大雾重重,掩盖着整个德波边境。4时26分,3架又粗又圆的Ju-87俯冲轰炸机自埃尔乎机场起飞,第1俯冲轰炸机联队第3中队队长布鲁诺·迪雷奉命去炸毁维斯瓦河迪尔沙铁路大桥的爆破控制器,防止波军炸桥。

三架轰炸机一前两后,擦着树梢入侵波兰领空。4时34分,三架轰炸机飞到维斯瓦河迪尔沙铁路大桥桥东侧路基,爆破控制器很小,很难瞄准。但对于迪雷来说,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因为在开战之前,迪雷在训练基地里进行过反复的模拟轰炸,而且他曾经多次化装成游客来到爆破控制器附近侦察。在10米高度上,迪雷驾驶的轰炸机投下250公斤炸弹。这次空袭打响了空军的第一炮。

几分钟后,德军阵地上的一个个炮群开始发射,一批批飞机先后起飞,一辆辆坦克越过国境线向波兰开进,无数德军士兵乘坐装甲汽车向波兰平原疾驰。

在波德战争中,德国空军不仅在数量上居于欧洲之首,而且在作战性能上也遥遥领先。仅在首次作战中,德军就投入了2000多架飞机,对波兰境内的21个机场进行了空袭,很多波兰的第一线飞机还没有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了。与此同时,德军飞机密集地轰炸了波兰的战略中心、交通枢纽和指挥机构。

由于波军主力部署在边境地区,纵深兵力少之又少,对德军大量使用航空兵对纵深要地进行“闪电”袭击茫然无知,加上没有任何对空防御准备,结果德军飞机如入无人之境,完全自由地飞来飞去,甚至到了想炸哪儿就炸哪儿的程度。德军飞行员就像过节日放鞭炮一样,投完炸弹,急忙返航,再装弹,再返航轰炸。

德军在第一天突袭的打击力度远远超过了波军的想像。德国的轰炸机投下了成千上万颗燃烧弹,这种东西一旦击中目标就会燃起大火。还有一种高爆炸弹,具有大规模杀伤力,重达50公斤,这种多用途炸弹可以炸毁建筑物,也可以在炸断铁路的同时留下深深的弹坑。轰炸机还摧毁了波兰的铁路系统,将近100万响应波兰政府动员令而集结的士兵被阻塞在铁路线上。

尽管如此,德国空军的战果却相对要差一些。因为,当天波兰北部上空一直浓雾弥漫,能见度极低,从而限制了德军对华沙的大规模空袭,也使得德国飞行员无法准确地搜索地面目标。由于战事进展十分顺利,德军飞行员只要发现目标就按钮投弹。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德军空军司令戈林打了退堂鼓,迅速给各航空队发出了“今天不实施‘海岸作战’计划”的电报。

“海岸作战”计划就是德军空军当天下午集结并攻击波兰首都华沙的暗语。

华沙不仅是波兰全国的政治、军事中心,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而且还是一个拥有好几家飞机和发动机工厂的飞机制造业中心。因此,要给波军以毁灭性的打击,就必须轰炸华沙。

当时,华沙上空200米以上全部是云层,云下的能见度不到1公里。

对此,戈林也有些扫兴。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制定了一个动用大量人力物力的计划,几百名参谋全力以赴地部署了每一个细节,执行这个计划的数千人都在集结待命。然而,最后却因天气不得不从头开始。

浓雾天气反复无常,可是只待天气晴朗,德国空军就会发起闪电式的攻击。当时,德国各空军大队和各团都在东部的出击基地集结待命。仅装好炸弹的轰炸机就有897架,驱逐机、战斗机和侦察机就更多了。而且,飞行员们全部了解自己的作战目标,并都有精确的地图。

波兰南方天气要好得多,异常晴朗。德国空军投下了一批批装有触发引信的小型炸弹。炸弹发出沉闷的爆炸声,将周围的建筑摧毁、烧废。

德军的俯冲轰炸机在空袭中成为“会飞行的炮兵”,在坦克进攻前,摧毁敌人的要塞,切断敌人的补给。德军战斗机则使波兰的陆军陷于半瘫痪状态,增援部队、补给和弹药往往还没有抵达前线即被德军消灭掉了。

在波兰境内,无数的工厂、学校、商店、军营被炸毁,30多个城镇发生大火。空袭,使波兰在瞬间变得一片狼藉。无数士兵和平民被炸死,更多的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德军著名的战斗机飞行员阿道夫·加兰德中尉的第2中队进入第1中队的攻击航线,多次进行轮番攻击。德军飞机往往3架一组,擦着树梢低空飞行,投完炸弹后,甚至用强大的机枪火力扫射地面上的波军,直到子弹射光为止。

波军的防空武器开始反击了,有轻型高炮的射击,也有步兵武器的射击。爆炸声响成了一片,空战打得异常激烈。

一批批的德军飞机走了又来,打得波军抬不起头来。同时,德国空军努力搜索着地面目标,希望完全消灭波兰空军。另外,上午,从东普鲁士州撒姆兰的波温登起飞的德国飞机,袭击了华沙的奥肯切机场。地面的能见度虽然差得惊人,但铺天盖地的炸弹还是有几颗命中了国营PZL工厂。这个工厂是波兰生产战斗机和轰炸机的基地。

为了等待好天气,戈林命令袭击华沙的航空队待命了好长时间。这些飞机的出击时间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地拖延着。终于,在13时25分天气好转,戈林下达了出击命令。下午2时,大群德机前往华沙轰炸的途中,幸亏华沙波军已经提前把飞机转移到辅助机场的跑道上,才幸免于难。

波兰“驱逐旅”派帕韦利科夫斯基上尉率领两个战斗机中队,大约30架飞机出战。担任德国轰炸机护航任务的第1飞行训练团1大队的驱逐机立刻迎击,由施莱夫上尉负责指挥。

施莱夫发现离他很远的下方有一架波兰战斗机。于是,作了一个下滑动作,向敌机攻击,但波兰战斗机巧妙地避开了。

有一架德机似乎发生了故障,准备低速脱离战场。波兰飞机立即咬住它。不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却被背后的德军飞机击落了。几分钟内,这类诱饵战术用了多次,德机击落了5架波兰飞机。见波兰飞机不再上当,施莱夫上尉等驾驶德机只好返航。

当晚,德军最高统帅部在空军战果中加上了这样一条:“几个强击机航空团有效地支援了陆军的进攻。”事实也是如此,9月1日中午,波兰上空的能见度虽然不好,但德军的侦察机报告说:已侦察到波兰骑兵部队正在十六军左翼前方的维卢尼附近大量集结。此外,在琴斯托霍瓦以北,沿瓦尔塔河的贾洛申附近,也发现了敌人,并证实在兹杜尼斯卡·伏拉铁路线上正在向同一个地点运兵。

戈林意识到,是需要俯冲轰炸机的时候了。戈林下达命令后,驻扎在沃波累附近的施泰因山上的第2俯冲轰炸航空团第1大队起飞了,时间是12时50分。

德国空军飞到一定高度后向东飞去。只见雾霭中浮现出一座较大的城镇,一定是维卢尼了。这些飞行员驾驶的HS-123型强击机是老式双翼机,座舱敞开,机身无装甲。他们像一群大马蜂,贴着地面入侵波兰国境,对准波军轮番投弹扫射,使波军阵地变成了一片火海。他们的这次空袭行动是二战中德国空军的第一次支援陆军地面作战。

半个小时后,空对地的进攻又开始了。第2俯冲轰炸机联队第2大队30架Ju-87轰炸机飞到维卢尼城上空。他们在城北公路上发现了波军,从飞机上看,公路虽然窄小,但清晰可见,宛如小青虫一样蠕动着的正是波军。德机队长迪诺尔特率先行动。他立即关掉冷却器、推杆、向左压坡度、放下减速板……飞机以500公里时速向地面俯冲。

一架架轰炸机向地面高速俯冲,攻击目标随着飞机的下降越来越清晰:车辆、人群和马匹。原来似小青虫般大小的车辆、人员和马匹突然放大。

在1200米高度,迪诺尔特投下了炸弹。其他轰炸机相继投弹。黑烟和烈焰吞没了公路。炸弹轰鸣,地面上顿时一片混乱。

德空军的第二个目标是维卢尼北门。德空军发现一所房屋很像敌人的前线指挥所,周围全是士兵,部队组成了一个大方块队形。

很快,90架轰炸机赶来,对维卢尼附近的波兰官兵展开屠杀。这一次,德军空军自1200米高度俯冲,800米高度时投弹,然后再疯狂扫射。波军毫无还手之力,死伤惨重。这场战斗被称作是“20世纪军队对中世纪军队的大屠杀”。只见浓烟烈火立即吞没了地面,打得波兰骑兵旅溃不成军,完全丧失了战斗力,残部向东溃逃。直到傍晚,才在遭遇空袭地点几公里外的一个地方汇集成几股小部队。当晚,德军占领了波兰国境线上的要地维卢尼。

17时30分,3个大队的飞机飞至华沙上空。从东普鲁士飞来的第1飞行训练团刚刚在两三分钟前轰炸完华沙的奥肯切、科克拉夫和莫科托夫3个机场。

戈林认为,9月1日空袭最重要的目的是破坏波军大部分机场的跑道,摧毁波军无线电台。结果,一番轰炸过后,波兰的通信网彻底瘫痪,电话和电报大部分失灵。

9月2日,德国空军继续围剿波兰空军。与德国人当初的设想并不一样,波兰空军没有在第一天即被打垮,波军的空中力量反而是得到了加强,尽其所能地进行了反击,一些战斗机开始拦截德军轰炸机,波兰轰炸机猛烈轰炸着德军装甲部队。保卫华沙的战斗一直抵抗了3天,另外有一些波兰的巡逻战斗机直接轰炸了德国的东普鲁士。有一架波兰侦察机飞到德国境内扔了几枚炸弹,遗憾的是未爆炸。

德军一批批轰炸机和战斗机轮番起飞,前去空袭波兰中部机场,侦察机轮番升空监视着波兰,一批德军战斗机在机场待命,随时准备拦截波兰轰炸机。

从总体来看,德国空军是战场的主宰。波兰各个机场被摧毁、通信指挥瘫痪、油料和零配件断绝。

9月2日以后,德国空军主要兵力转入支援陆军作战。德国陆军单兵种作战的习惯根深蒂固,作战初期经常忘记请求空军支援。戈林采取了超常主动的姿态,经常把空中支援“强加”给陆军。空军在德军坦克前方疯狂轰炸波军,摧毁大量波军工事,为地面部队进攻扫出通道。同时,空军大批飞机还在陆军部队左右实施空中警戒,防止波军偷袭。

9月3日,华沙上空又进行了一场空战。这次迎战的波兰飞机大约是30架。

德军第1飞行训练团驱逐机大队击落了5架波兰飞机,自损一架。后来,该大队由于击落波兰飞机28架,在波兰战役后获得德国战斗机“特等功勋部队”的称号。

1945年1月在雅尔塔会议上,英国公开宣布不再支持波兰流亡政府,斯大林则同意在战后波兰进行大选,成立联合政府。从此,波兰流亡政府与英国政府断交。1945年7月6日,英国正式撤销对波兰流亡政府的承认,流亡政府失去了在伦敦的办公地点,但流亡政府官员在伦敦的私人住宅仍保留。流亡的波兰军队大部分于1945年被解除武装。1947年,流亡政府的军队被撤销番号,大多数官兵选择定居西欧。在英国的波兰流亡政府,只有爱尔兰和西班牙承认其合法性。

1989年,在英国的波兰流亡政府仍有总统和总理,以及8名内阁部长,另外生活在全世界约有15万波兰老兵及其后裔承认它。

1990年,政治制度剧变后的第一任波兰总统瓦文萨从最后一任波兰流亡政府总统手里,接过象征国家正统的标志:1935年波兰宪法原本,总统与政府的印章,总统绶带和旗帜。波兰流亡政府完成了它的使命。波兰政府宣称继承伦敦波兰流亡政府法统,不承认苏联扶植的波兰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

在长达三天的空战中,波兰的飞机和高射炮共击落超过70架德国的轰炸机,这说明,德国的轰炸机在防卫武器方面是存在缺陷的。当时,一些轰炸机上的3部机枪就连防御波兰的轻型武装飞机也不够用。

波兰空军的顽强抵抗虽使得德军空军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这根本不能减缓德军的猛烈攻势。德国空军在数量、通讯和战术安排上与波兰空军相比,占尽了优势。英勇的波兰飞行员只能进行局部的反击。

据德军的低空侦察机报告,波兰的轻型防空武器和小型炮火的威力是相当强的,但只要德国空军保持在一定高度,这些设施便只有等待被摧毁的命运了。

9月3日黄昏,在琴斯托霍瓦东南,德军大批俯冲轰炸机突然发现波军一个师正在集结,于是整夜轮番轰炸。最后,波军被迫缴械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