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片扁扁的阳光
7512000000053

第53章 中医精妙

社会上的职业,以吃青春饭为多,但也有吃老年饭的,中医便是其一。有了道行的老中医,常常受人尊重,尊重的便是他的“老”。他的老代表着丰富的经验值和对古文化哲学的长期浸润。他们是老者,同时也是智者,他们往往气定神闲,鹤发童颜,穿一件宽松的衣褂,对襟,布纽,青布裤子,很有几分仙风道骨。闲适地坐在磨得发亮的椅子上,阅一本古旧的闲书,有了愁眉苦脸的病人进来,他才会把目光从眼镜上射出来,一问一答之间,病因已知晓了三分,而后伸出黄白的手指,搭在病人腕处,凝了神感觉那玄妙无穷的细微脉动,思考随着清浊轻缓的不同节奏,沉入到极为奇妙繁复的人体系统,在五脏六腑里游走,感知着每一处微妙变化,从中寻觅阻滞所在,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的不调都可能形成阻滞,气或者血或者脉络的不通,不通则痛,不通则病,发现了不通的部位,再推论不通的因,节令、习惯、饮食诸多因素都可能成为因,在诸多的因中准确找出真正的因,这就需要调动医师长期积累的经验以及他的学养、见解、眼光和水平了。

找到了真正的病因,医师始如一位指挥若定的大将军,调动药物攻打此不通之处,如同行兵布阵,该调遣多少兵卒,从何处攻防,谁为先锋,谁为后队,谁做侦探,是一路强攻,还是迂回作战,攻入病灶后,是稍作停留,用以巩固,还是以此为据,转攻别处,是一鼓作气,打通关节,还是作晕染浸润之法,使不通的地方自行瓦解,导之以通。他把这一切通盘考虑后,便拉过药方,一行行写下药名,那便是战役部署,兵员调动,攻防方略了。

司药提了最精细的小秤,从一格格各种药材的小抽屉里这里捏出一撮两撮,那里拈出三片五片,黄的白的黑的,片的茎的叶的,末的粉的块的,木的草的石的,植物的根茎动物的骨骼甚或是虫子的肢体,做成一包,病人煎了水坐在文火上慢慢地煨,直到热把各种物质逼出汁水来,混杂在一处咕嘟嘟冒出浓黑的水泡,病人喝下去。

这汁水便是医师派出的作战部队,别看是一堆看起来毫不相干的草根熬出来的,其实里面有主帅,有兵卒,有先锋,有后卫,还有侦探。侦探就是药引子,通常是几颗红枣,几片生姜,古怪的还要三年经霜的芦根,原配夫妻的蟋蟀,这些做侦探的引子引领大军入口进喉,穿肠过胃,直达病灶,攻打不通之处。

各种药材的混杂,就是各个兵种组成的混成旅,它们攻入病灶,各自发挥自身效力,像巡航的导弹一样,各寻目标,奋力攻打,解表的攻打热毒,润化的滋润梗阻,比如大戟,性苦寒,有毒,入肺、脾、肾,可以消肿散结;比如芦根,性甘寒,归肺、胃,可解热病烦渴、胃热呕吐等等。这些药物入人体如入战场,一个个不辱使命,各施本领,破阻攻滞,打通关节,一通,则阴阳调和,病根就消解了。

中医师需通晓阴阳五行之说,病情诸多,阴阳失调是主因,然后一分为二,阳亢盛者补以阴,阴湿盛者补以阳,阴阳使之平衡。让五行相辅相依,不使相克相争,气通血通脉络通,则百病全消。

除了内服兵团到各处攻打要塞以外,中医还会用各种外敷的方法促使阴阳调和,消瘀止痛,脉络通畅,诸如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以图恢复人体阴阳平衡同时,兼顾生命的品质。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治病,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阴阳学说概括天下大势,五行之说反映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中医把医术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虽然没有西医用机器测量的精准,虽然推论过程被人们讥之为“估摸”,但仍然是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