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片扁扁的阳光
7512000000047

第47章 与玉的灵魂相通

天下玉分布广泛,或藏于大山之腹,或杂于顽石之间,起初与顽石毫无二致,所不同于顽石者,是它历经了火山喷发、天地翻覆之变。在岩浆千百度高温的蒸馏熏烤下,顽石化成流浆汁水,蒸发了凡俗之气,加入了天地精华,脱胎换骨,继而聚而成团,成片,成线,在群山亿万年的重压下,在黑暗的大山腹中,又经历了不知几十万亿年的沉淀,它才变成了美玉。

玉分五质,其高贵者温润晶莹,洁如高山积雪,碧如深涧流泉,手抚之温温,唇吮之柔柔,滑腻而不滞,圣洁如天外之物,使人不忍释手。

有玉就有弄玉者,出玉,雕玉,贩玉,每一行都形成产业,玉的价值不菲,弄玉者从玉中剥离的利益同样可观,弄玉者日渐汇成大军。然玉分五质,玉人分五色,其高妙者与玉的灵魂相通;其次为雕琢大师;再其次为玉匠。

顽冥者见玉,知玉而不知玉的精妙,谓混沌一顽石也。初学玉者见玉,首先考虑从玉中攫取利润,把玉做成盆、碗、擀面杖、搔痒的老头乐,工艺粗劣,悲乎,他们哪里是做玉,简直是在毁玉啊。有一定识见者见玉,根据玉质色彩把玉琢成亭台楼阁、人物鸟兽、花卉神仙之类,钻之,刻之,挖之,把玉做得千疮百孔,而后成一艺术品,售以玉商,博取价位。自认为已经懂玉,其实,充其量不过是玉匠,以上都是等而下者。

真正懂玉惜玉爱玉者,大都饱读诗书,腹有锦绣,长期受文化熏染,他懂玉的宝贵和稀有,他理解玉的价值,不忍心伤害了玉。他得了一块玉,宝贝一样收藏,贮以沉檀之匣,鞯以蒲桃之锦。时常捧出,凝神读玉,今日也读,明日也读,读了许久,他从玉的温润晶莹,仿佛看见了玉内部的斑斓纹理,暗中的晕染色彩,听见了玉的精灵之音。久之,他读懂了玉,与玉神交,与玉灵魂相通。他知道该怎样去适应眼前的玉,该用怎样的工艺去表现玉,玉的精魂怎样才能凸显,只有做到与玉灵魂相通,才能使这件作品天人合一,人不负玉的材质,玉不负人的苦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他知道了玉的期待,也不断酝酿不断修改他心中谋划久了的构思,要动手雕琢了,他焚香净手,小心翼翼,只在玉的表面做浅浮雕,从不把钻这些铁腥味的东西深入到玉的内核,那样会亵渎了圣洁的玉。他也不会违背玉的心意,只是锦上添了些花。这一件作品,保留着玉的形态,保留着玉的元气,只是在表面浮雕了些,如果不雕,它仍是一块美玉,如果雕了,它是一块具有艺术价值的美玉。雕的华饰,合乎玉的性情,适合玉的色晕,体现了玉的精神,美变成了华美,天然的美加上了艺术的美,达到了美的极致。美玉遇到了知玉懂玉的人,也因为遇到了知音,而格外温润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