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片扁扁的阳光
7512000000025

第25章 高手

与朋友一起去参加一次活动,可能是由于主办方的考虑不周详,临到开始时,却发现一个重大疏漏:会场上没有会标。到场的记者们大摇其头,主办方也慌得四脚朝天。怎么办?还能怎么办,临时补救吧。红纸很快买来了,墨水也买来了,就是买不来毛笔,七八个爱写字的人一筹莫展。开幕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这时,从来宾席中走出来一个矮矮的瘦老头儿,他问清了要写的内容,找来一只大瓷碗,把几瓶墨水倾进去,从桌子上抓过抹布,团作一团,饱饱地蘸足墨水,悬肘运臂,一阵挥洒,一个个清丽雄劲的大字出现了。这些字,有几分行几分隶还含有几分魏,独成一体,气度非凡,令全场人钦佩不已。

这就是高手。高手不会轻易出手,出手则出人意料之外。高手对工具不拘泥,不凭借,随心象意,因势赋形,眼前所见,随手所得,不论什么,全是工具,使用起来都一样得心应手。他入了道,得了道,又出了道。达到无形之境,无意之境,无限之境,真正自由之境。

刚才那位不起眼的书法家,是随手抓起了一团烂抹布作为笔的,如若他面前没有烂抹布,他也会随手折一节树枝,写出漂亮的字的。如若他连一节树枝也找不到呢?那也难不住他,只要他想写,他的手指就是笔,一样可以写出清丽雄奇的书法作品。

大道相通。上衣口袋里常常插着一支两支笔的,只能是学生;古时腰间常常挎着一柄剑的,肯定是初出茅庐的少年;喜欢四处夸耀学问的,只能是浅薄后生;古代常常炫耀精通兵法之术的,常常是马谡之流夸夸其谈的人。

真正的武林高手是不须佩剑的,不但不佩剑,还往往呈现出一副窝囊模样。头戴破笠,脸上一道疤痕,一脸杀气,面目阴沉的武林中人,只能是电视剧中的角色。武林高手真正发怒时,也不会怒目圆睁,声若雷鸣。他顺手随意摘一片树叶,捡一粒黄豆或石子,都能一招既出,制敌死命。剑是什么?是一柄有形的兵器,高手能借无形制有形,万物皆备于我所需,任何东西,一枝一叶,一针一石,使用起来,都是兵器,比剑厉害得多。两军相逢,杀声震天,血流遍地,不过是下之下者也,高手相斗,言语往来之间,已消弭战祸,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故孙子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当年蒋介石调集数十倍于共产党的兵力合击延安,毛泽东神情自若,手不离《红楼梦》,依旧谈笑风生,军情紧急,敌军前锋已经抵近,炮弹就落在院中,毛泽东还在窑洞中酣睡,醒来了也不走,说:“我还想看看胡宗南的兵是什么样子呢。”急得彭大将军强令卫兵把他扶到担架上,抬了出去。

毛泽东手掌反转之间,百万大军游戏在他的股掌之上,调动他们就像调动自己的手指一样,得心应手。谈笑之间,强虏已是灰飞烟灭。毛泽东平生指挥大小战役数百次,自己却连一根毫毛也没有伤着,作为威震中外的大战略家,平生没有正经地穿过军装,也没有真正地放过枪,大象无形,大音稀声,毛泽东的胸襟气度,令多少豪杰折服!

高手从来不拘泥于表象,随意点化,撒豆成兵,万千变化,百万阵中,纵横捭阖,如入无人之境。

你要去看外表,高手们可能貌不惊人,或者正从事着卑微的职业,他可能是开着一家茶社,也可能是引车卖浆者流,也可能是默默地坐在小酒馆里,要了两只醉虾,一壶黄酒,自斟自饮,自得其乐,醉意陶然,有些懵懵懂懂,但你千万不要大意,坐在你面前那个糟老头也许就是高手!那满脸沧桑,是一种经霜后的成熟;那懵懵懂懂,是一种大彻大悟后的恬淡;那满头霜华,是睿智的山峰;那矮小的身躯,是历经千锤百炼后淬火的精钢!

高手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安安静静地存在着,生活着。他们绝不会夸夸其谈,锋芒毕露,他们内敛、大气、宁静、自然、平和、不动声色,他们见到喜欢卖弄的年轻人,总是宽厚地一笑了之,并不计较。他们像是陈年老酒,敦厚、质朴、不事张扬。你要学会去尊重他们,你要是能解读出他们几分之一,也就与高手的距离拉近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