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穷人穷什么
7507000000011

第11章 做人缺少品位——穷人的处世(3)

我现在天天都要要上山去磕头,把生意也耽误了,病也老是好不利索,心里怕得很,不知如何是好。我的女儿是个大学生,她要我不信巫婆的那一套,还给我讲了些道理。我觉得女儿的话是没错的,但我不敢照女儿的话去做,每天仍然上山磕头,可是病情却在加重。现在,是女儿硬拉着我到您这儿来,说这也不算是找医生看病,不会触犯土地公公,只是来听听您的指点,所以我就来了。”

由于李某缺少科学文化知识,加上其生活的地区贫困,又有较为浓厚的迷信风气,使之也形成了一种迷信心理。但其迷信程度不是板深,通过教育使之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并以事实和实践证明迷信的虚妄,可使其破除迷信,恢复健康心理。

算命、占卜、相面、拆字、扶乩、轨草、九宫是迷信操纵者惯常施用的手法。他们多是些江湖术士,常常故弄玄虚,善于应变,牵强附会,有极大的欺骗性。算命先生是如何欺骗算命者的呢?我们先以相术为例,相术又叫看相,分为看面相、看手相,以相貌来推断人的福禄吉凶、功名利禄。相术者在具体操作中,有其惯用的“敲、打、审、干、隆、卖”六字诀。敲,就是旁敲侧击,迂回曲折达其目的。打,突然发问,使被相者措手不及,仓促间吐露真情。审,察颜观色,辨别真伪,由已知推未知。干,就是刺激、恐吓,打击要害处。隆,就是赞美、恭维、安慰被相者。卖,指在掌握了对方材料之后,从容不迫地一一道来,让对方惊异和折服。再拿占卜来说,占卜一般用词都是模棱两可的,让人难辨真伪,随便从哪个方面都可理解,充满着多角度、多层次的暗示性和象征性。占卜先生因时因地因人揣度求卜者心理,往往虚张声势故弄玄虚,转移求卜者的注意力,借以观颜察色,揣度其心理和心事。求卜者若是无意识透露一点蛛丝马迹,也就正中占卜者的下怀。他们会顺藤摸瓜,就着圈子打转。穷人求卜者多为致富,老年求卜者多为健康,中年妇女占卜多为儿女,常常八九不离十。

传统的迷信常常与原始宗教混杂在一起,那时人们在观念上都认为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灵魂、死者。迷信的主持者与信奉者对神十分虔诚,迷信者时时刻刻都有遵循迷信指令、检查自己的行为。当代的迷信者则不然,众多的迷信者不是虔诚的鬼神信徒,大多数人都是被贫困压迫惯了,思维麻痹后,偶然一次遇到外界或身体内部某种干扰就变得无可奈何或绝望时,在他人(迷信操纵者)的迷惑下,才会想起鬼神,产生所谓预防性的恐惧,行施有意识的遵循。比如你身患痼疾、生意亏本、高考落榜、失恋、无生育等都可能归因于神灵不佑,而加入迷信者的行列。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利用国民素质不高,渴求解难之机,信口雌黄煽风点火,制造一起起迷信风波。而人一旦穷很了,就急于想寻求解脱之路,即使明知不可而为之,仍希望绝处逢生,喜欢听好话。而且抱着“心诚则灵”的心理定势,对算命的结果非常相信,认为“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轻易屈服于命中注定,做自然的奴隶。如果你表示怀疑,算命先生就以“心诚则灵”和“信不信由你”来应付,既可掩纳藏拙,又可转攻为守,使你不敢怀疑。“不敬重神灵,五雷轰顶”的假想的威慑力对你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十分强大的暗示、制约力量,它由不得你进行理性的思考,只要求你无条件地承认、服从。

因此,穷人应树立唯物论的坚定信念,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你年纪还小,不能因一时挫折就怨天尤人,听天由命。要相信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阳光春雨,也有电闪雷鸣,只有不畏艰险,才能到达胜利的顶峰。还应注意培养健康的向上的业余爱好,陶冶性情,充实人生,从此生命不再孤寂。

10.穷人太偏激

穷人能有主见,有头脑,不随人俯仰,不与世沉浮,这无疑是值得称道的。但是,这还要以不固执己见,不偏激执拗为前提。

性格和情绪上的固执偏激,是穷人做人处世的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三国时代,那位蜀汉寿亭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是何等英雄气概。可是他致命的弱点就是刚愎自用,固执偏激。当他受刘备重托留守荆州时,诸葛亮再三叮嘱他要“北据曹操,南和孙权”,可是,当吴主孙权派人来见关羽,为儿子求婚时,关羽暴跳如雷,喝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像关羽这样说话办事不顾大局,不计后果,总是看自己“一朵花”,看人家“豆腐渣”,像关羽这样导致了吴蜀联盟的破裂。最后刀兵相见,关羽也落个败走麦城、被俘身亡的下场。本来嘛,人家来求婚,不同意也就罢了,怎能出口伤人、以自己的个人好恶和偏激情绪对待关系全局的大事呢?假若关羽少一点偏激,不意气用事,那么,吴蜀联盟大约不会遭到破坏,荆州的归属可能也不是另外一种局面。关羽不但看不起对手,也不把同僚放在眼里,名将马超来降,刘备封其为平西将军,远在荆州的关羽大为不满,特地给诸葛亮去信,责问说:“马超能比得上谁?”老将黄忠被封为后将军,关羽又当众宣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目空一切,气量狭小,盛气凌人,其他的人就更不在他眼里,一些受过他蔑视侮辱的将领对他既怕又恨,以致当他陷入绝境时,众叛亲离,无人救援,促使他迅速走向败亡。

有的穷人看问题总是容易戴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对人家善意的规劝和平等商讨一概不听不理。穷人怨天尤人,牢骚太盛,成天抱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只问别人给他提供了什么,不问他为别人贡献了什么。穷人缺少朋友,人们交朋友喜欢“同声相应,意气相投”,都喜欢结交饱学而又谦和的人,老是以为自己比对方高明,开口就梗着脖子和人家抬杠,明明无理也要搅三分的主儿,谁愿和他打交道?

所以偏激的穷人大多人缘很差。

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一种心理疾病。它的产生源于穷人知识上的极端贫乏,见识上的孤陋寡闻,社交上的自我封闭意识,思维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等等。对此,只有对症下药,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阅历,多参加有益的社交活动,同时,还要掌握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地克服这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偏激心理。

现实生活中,穷人不能正确地对待别人的人,也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他们见到别人做出成绩,出了名,就认为那有什么了不起,甚至想尽千方百计诋毁排斥别人;他们见到别人不如自己,又冷嘲热讽,借压低别人来抬高自己。穷人处处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而自己却不去尊重别人。穷人在处理重大问题上,意气用事,我行我素,主观武断。像这样的人,干事业、搞工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社会上恐怕也很难与别人和睦相处。

因此,无论是做人还是处世,头脑里都应当多一点辩证观点。死守一隅,坐井观天,把自己的偏见当成真理至死不悟,这是穷人为人处世的大忌,如果不认真纠正这种作风,就很有可能会使自己误入人生的困境而转不出身来。

11.穷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穷人认为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很不公正,其实这不过是单向的一厢情愿的看法,而与真正的“自己”肯定会有差距的,不然就是过分地相信了别人的评价能力。

人生在世,重要的是认识自己,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正确地认识别人,才能正确地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但事实上,穷人对自己的评价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是不可能相等的。这其中的原因,说起来很复杂,包括环境的影响、教育程度、个人的修养水平等等。对自己评价失重大体可分两种情况,一是评价过高或为更高地评价自己所做的荒唐的努力,二是评价过低或因过低地评价自己而引出的一系列令人费解的问题。

人从出生落地到离开人世,往往喜欢把个人的快乐、幸福和价值感建立在别人认可的基础上。

很多人都知道赫尔墨斯,他是古希腊神话中天神宙斯的儿子,是主管商业之神,他想考证一下自己在人间百姓中的地位到底有多高。有一天他化装成一位顾客来到雕像店。他指着宙斯的头像,问雕像者:“这个值多少钱?”“七赫拉”。他又走到自己的雕像前,心想,自己是商业的庇护神,地位一定比宙斯高,便问:“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指着宙斯的像说:“假若你买那个,这个算添头,白送。”赫尔墨斯本想听听雕像者对自己的赞赏,抬高自己的身价,谁知讨了个没趣,只得灰溜溜走了。

赫尔墨斯过高地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把自己的价值附加在别人的评价上。好像别人说你行,你就觉得自己行;别人说你不行,你也就觉得自己不行。应当承认,别人的评价对自己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受到别人赞扬时,我们都会感到快乐,感到自己有价值。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听到赞扬,得到鼓励,博得掌声。这种精神享受确实有益于我们开发潜能、提高素质,有益于认识自我价值,树立自信意识。然而寻求赞许的心理如果不只是一种愿望,而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需要,像赫尔墨斯一样去寻求自己虚拟的“光环”,这便落入了人生自恋型性格障碍的误区。

穷人往往以别人的看法和评价来确立你的自我形象和价值。这就好像把房子盖在流沙上,那是靠不住的。如果你依赖他人来评定证实你的价值,究其根底,那只是他人的价值,而不是你的价值。别人是慧眼还是狗眼不正是别人的价值吗?而你是英雄还是狗熊,这个才是你的价值。所以,自我价值不能由他人来评定和证实。

的确,应付受人斥责的局面很不容易,而采取为人所赞许的行为则容易很多。但如果为回避困难而选择后者,那就意味着你认为别人对你的看法比你的自我评价更为重要。这是一个在我们社会中难于避免的危险陷阱。

世俗和传统使穷人养成一种说话办事总是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许的习惯。童年时代习惯于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赞许,长大成人需要得到领导者的认可。如果自己的某个举动和主张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许,就会感觉到是出了问题,放心不下。于是你在无形之中就放弃了主宰自己、独立行事的权力,凡事都受别人的控制和摆布。这种习惯大体表现以下方面:

——你在家里对别人的需求大都随声附和,有时心里不满,也要依从别人的意志去办。

——你有自己的事情和计划,但难以拒绝朋友的邀请和要求,以免别人对你不满意。

——你回避同陌生人交谈,不想独自参加社交活动,也不愿独自出差办事。

——你说是看领导的眼色行事,明知不对,也要忍气吞声地服从。好像领导的时钟总是准的,而你的时钟总是不准,只能和领导对表,不相信自己的手表。如果因此而窝火憋气也只能拿比你地位低的人出气。

——不好意思和权威人土、著名人物交往,如果这类人物对你责怪批评不公正,你也不敢说出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