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老狐狸说话心经大全集
7506800000047

第47章 老狐狸说话论辩经(4)

靠诡辩摆脱责任,纯属徒劳,因为本身诡辩者的逻辑就建立在一种错误的基础上。就好像建造房子,把地基选择在沙滩上,建起的房子又怎么会牢固呢?所以面对诡辩,不要乱了手脚,只要依照对方的荒谬逻辑,以牙还牙,就会让他无法自圆其说,最终理屈词穷。这种以毒攻毒的辩论方式,还有一个好处:它可以使你的意识不被对方左右,始终占据主动。

在美国废奴运动中,废奴主义者菲利普斯到各地巡回演讲。

一次,一个来自反废奴势力强大的肯塔基州的牧师问他:

“你要解放奴隶,是吗?”

菲利普斯:“是的,我要求解放奴隶。”

牧师:“那么,你为什么只在北方宣传?干吗不敢去肯塔基州试试?”

“你是牧师,对吗?”菲利普斯反问道。

牧师:“是的,我是牧师,先生。”

菲利普斯接着问:“你正设法从地狱中拯救鬼魂,是吗?”

牧师:“当然,那是我的责任。”

菲利普斯:“那么,你为什么不到地狱去?”

牧师觉得一个声称要解放奴隶的人,总在没有奴隶的地方叫喊,目的显得不纯。菲力普斯便对他进行了有力的反驳,用“以谬制谬法”轻而易举地战胜了对方。

逢年过节,船老板得按规矩弄几样菜,招待船员。这年端午,船老板端了四样小菜,提了一把长颈锡壶,往船员们面前一放,说:

“伙计们,喝酒吧!”说完就走开了。

有个伙计顺手把酒壶一提,轻飘飘的,揭开盖子一看,只有半壶酒。他很恼火,随手拿起一把锯子,把酒壶上半截锯下来就往江中一扔,把底下半截子照旧放好。

没过多长时间船老板来了,一看酒壶给锯了,气得吹胡子瞪眼珠,大声问道:

“怎么酒壶只剩半截啦,谁干的?”

锯壶的伙计不慌不忙地答道:

“我锯的,上半截又不装酒,留着没用!”

可见,运用“以谬制谬法”时,应注意发现对方的谬误,并对它进行全面的透视,然后寻找适当角度,进行有力反击。

美国有一家服饰公司,为以招揽生意,特意给海明威送去一条领带,并附短信云:“我公司出品的领带深受顾客欢迎。现奉上领带一条,请您试用,并望寄回成本费2元。”

几天之后,公司收到海明威的回信:“内附小说一册,请你们一读。此书价值2元8角,也就是说,你们还欠我8角钱。”

不仅对于心存敌意的人可以运用“以谬制谬”的策略,对待那些专门喜欢开别人玩笑的人,也可以如法炮制,以玩笑应对。

一个小保姆到一户人家打工。那家的主妇告诉她,她不喜欢改变自己的习惯,以前的保姆名叫阿莲,所以以后也就继续管这个新来的小保姆叫阿莲,并请对方不要太在意。

对这个不合情理的要求,小保姆没有做激烈的表示,而只是微笑着回答:“太好了!我也有这个习惯。我以前服务的那家主人姓马。我管他叫马先生,以后我也这么称呼您吧。希望您也不要太在意。”

小保姆凭借机智的口才维护了自己的人格。

一个药剂师到邻居开的书店里看书。他拿下一本书,诡异地问:“这本书写得好吗?”

“不知道,没看过。”

“呀!你自己卖的书自己都不看,这怎么能让人相信你卖的都是好书呢?”说完,药剂师哈哈大笑起来。

不料邻居却微笑着回答:“你自己开的药房里的药自己都尝过了吗?你自己也不尝尝,怎么可以告诉别人,你的药是有效的呢?”

看了上面的故事,你千万不要以为“以谬制谬,以毒攻毒”的辩论技巧只是追求嘴上过瘾,而于大事没什么用途。事实并非如此。“以谬制谬”除了使你在生活中不吃哑巴亏,在关系到法律正义、民族尊严的关键时刻,也可以出奇制胜。

20世纪30年代中期,香港茂隆皮箱行经理冯灿靠着自己经营有方,生意做得如火如荼。没想到这竟然引起英国人威尔斯的嫉妒。

威尔斯想搞垮茂隆皮箱行,使出了吹毛求疵的下流伎俩。

他跟茂隆皮箱行签订订货合同,订购皮箱三千只,价值二十万港币。规定一个月后取货,并且着重说明如果卖方不能保证质量,如期交货,将赔偿买方50%损失……

一个月以后,茂隆皮箱行来交货,威尔斯却说,合同写明是皮箱,而送来的三千只却全都含有木料,这完全属于质量不合格,因此告到法院,要求判冯灿诈骗罪,并支付赔偿。

冯灿只得委托律师罗文锦出庭辩护。

正当威尔斯在法庭上把他那套歪理说得黑白颠倒时,罗律师站起来,从口袋里取出一只金怀表,高声问法官:

“法官先生,请问这是只什么表?”

法官回答:“这是英国伦敦出品的金表。这跟本案有什么关系呢?”

“有关系。”

罗文锦律师对着在场的所有听众,说道:

“法官先生告诉我们,这是金表。这没有任何疑问吧?但是如果按原告威尔斯的逻辑,这块金表因为内部机件不是金制的,就不能算作是金表,我们能够同意他的说法吗?”

“不能!”听众异口同声。

罗律师接着说:“那么,很显然,威尔斯控告我的当事人犯有诈骗罪,根本就是诬告!他属于无理取闹,存心敲诈!”

结果,威尔斯理屈词穷,被法庭判以诬告罪,向冯灿支付罚款。

这个案例足以显示“以谬制谬”的无穷威力。

通过上面的这些实例,我们可以看出运用“以谬制谬法”有两个基本诀窍:

一是以谬制谬,模拟必须相当,谬说必须等值。如A说:“我家的狗会讲话。”B便说:“我家的驴会唱歌。”A反问B:“驴怎么会唱歌呢?”B反问A:“狗怎么会讲话?”这一反驳,由于驴和狗相当,唱歌与讲话等值,因而使甲张口无言。

二是无中生有的“无”,必须是绝对的“无”。反之,就会给对方留下反击的空子,使自己陷于被动。如,有人说:“我家公鸡下了蛋。”另一个说:“我家母鸡叫了夜。”这就出了漏洞,有懈可击了。因为母鸡不是绝对不叫夜的,而公鸡则绝对下不了蛋,这样的反驳就无法起到以谬制谬的效果了。

借力打力,轻松解围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辩论中来。例如,在一场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

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辩友!(热烈掌声)

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论证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扭转了被动局势。

这里,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辩题中的“知”,不仅仅是知道的“知”,更应该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知”;守法并不难,作为一个行为过程,杀人也不难,但是要懂得保持人的理性,克制内心滋生出恶毒的杀人欲望,却是很难。这样,正方宽广、高位定义的“知难”和“行易”的攻击之力,有效地回击了反方,使反方构建在“知”和“行”浅表层面上的立论框架崩溃了。

面对人际交往的困窘,生意场上毁约失言的尴尬,求人办事时的难堪,伴侣、情人、恋人之间的吵闹和不悦,熟人朋友的刁难,上级领导的批评与指责……怎么办?是坐困愁城还是唉声叹气?这时你应该想到一种快乐的法宝——借力打力,它会在你的生活中溅起愉悦的涟漪,并帮你脱离困窘、尴尬、难堪和不悦的境地。

有一次,德国大作家歌德走在一条乡间小路上,迎面走来一个傲慢的财主。而这条小路刚好只能供一个人通过。财主走到歌德跟前的时候,嚣张地对歌德说:

“我从来不给傻瓜让路!”

面对财主的无礼讽刺,歌德不紧不慢,微笑着鞠了一躬,说:

“而我正好相反!”

说着非常礼貌地让到了路的一旁,让财主陷入了窘境。

歌德聪明地抓住了财主话中的逻辑错误。财主说“从不给傻瓜让路”,其潜在的逻辑就是对方是傻瓜就不让路,歌德则将错就错地反用他的荒谬逻辑,变成了只要是傻瓜就给他让路,让财主自取其辱。

有一位老太婆正赶着驴子走路,年轻人嫌她挡了道,但又不好发作,想设法侮辱她一下,故意向老太婆打招呼:“你好啊,驴的母亲!”老太婆当然听出话中有音,望一望那位青年人,笑着接口道:

“你好啊!我的孩子。”

年轻人顿时羞红了脸。

生活中,当有人攻击你的时候,只要不乱方寸,认真分析,往往就能发现其话语中的错误,然后再顺着或者反用这个错误思维来反驳对方。

杜罗夫是俄罗斯一位著名的丑角。一次演出的幕间休息的时候,一个很傲慢的观众走到他身边,讥讽道:

“丑角先生,观众对你非常欢迎吧?”

“是的。”

“要想在马戏班中受到欢迎,丑角是不是就必须具有一张愚蠢而又丑怪的脸蛋呢?”

听到此话,很多人围了过来。

“确实如此。”杜罗夫明白了这位观众的恶意,立即回答说,“如果我能生一张像先生您那样脸蛋的话,我准能拿到双薪。”

这位傲慢观众的脸蛋,同杜罗夫能否拿双薪,本无丝毫内在的联系,但幽默的杜罗夫却巧妙地把它们牵扯在一起,轻松地为自己解了围。

德国诗人海涅是犹太人,常常遭到无礼的攻击,一次晚会上有一位旅行家对他说:

“我发现一个小岛,这个小岛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这位旅行家知道海涅是犹太人,竟然当面把犹太人与驴子相提并论。

旅行家说完见海涅默不作声,幸灾乐祸地笑了起来。海涅明白旅行家是在讥讽自己,于是缓缓地说:“那么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能弥补这个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