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咸丰帝获知联军已从天津向通州开进的消息,于是急派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为钦差大臣,再次与联军议和。谈判在通州举行,英方派出了以巴夏礼为首的39人庞大队伍。所谓谈判,基本没怎么谈,因为大清朝的代表接受了英法联军提出的所有条件,仅在无关紧要的“跪拜”问题上寸步不让。这已经是大清朝与英国第三次纠结关于“下跪”之事了,乾隆时候没有解决,嘉庆时候也没有解决,那时候多少还有点资格谈判,到了咸丰就剩下挨打的份儿了,还在礼仪上计较,的确有点不识抬举。
钦差大臣全权谈判代表载垣说:“按中国礼制,见皇帝必须跪拜。”巴夏礼说:“我不是中国的臣。”“跪拜”成为双方底线,互不让步。这个时候,清朝代表又接到朝廷指示:“必须按中国礼节,跪拜如仪,方予许可。”大清朝不让步,巴夏礼依仗军队作后盾,更是毫不退让,最后不谈了,扬长而去。打算在谈判桌上找回面子的大清朝,却吃了巴夏礼的闭门羹,朝廷恼羞成怒,命令僧格林沁带领军队在路上扣押了巴夏礼一行39人,押回北京做人质。
我们是礼仪之邦,崇尚“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我们的咸丰帝,作为道德模范皇帝道光的儿子,应该是读过圣贤书的,知书达理的,怎么能这么不讲究呢?
扣押了谈判使者,事态失控了,英法联军不干了,大军一挥,直抵北京。一看,英法联军来了,咸丰怎么做的呢?他既不是释放人质,缓和事态,也不是排兵布阵进行抵抗,更不是与人民在一起共渡难关,而是带着老婆、孩子、美女还有戏班子到避暑山庄逍遥去了,为了找台阶,说是什么秋狝打猎。
这就是道德模范道光看中的“道德标兵”,国破家亡的时候,狗狗都不会离开自己的家园和主人,作为一个皇帝,国家支柱,你享受了那么多超级别的待遇,关键的时候你必须站出来,这是你的责任和义务,老百姓拿那么多的钱养你干什么?就是在受到外敌入侵的时候得到你的保护,你有什么理由逃跑?就是崇祯皇帝,当年李自成兵临城下,大臣劝他迁都,他不同意;有人劝他逃跑,到南京再作打算,他也不同意,最后崇祯登上煤山自缢而死,忠于列祖列宗,忠于江山社稷。
正当全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咸丰没有和人民在一起,他在承德干什么呢?一是和美女嬉戏;二是听戏,戏班挪到承德,上午“花唱”,下午“清唱”,天冷在屋子里演,天热在“如意洲”演出;三是饮酒,一喝就多,一醉就耍酒疯;四是抽大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皇帝连一个匹夫都不如,怎么有理由让老百姓去为他的龙椅去送死?据英法联军当时的随行人员古伯察记载:“我们还记得,1860年进攻北京时,英国军队装备有从山东人手里买来的骡子;天津和通州出于各自利益考虑,答应只要英国人和法国人不侵扰这两个城市,他们愿意提供所需要的一切东西;外国联军中大部分必不可少的苦力活,也是由中国香港雇来的苦力来完成的;这些苦力在被中国军队俘虏后送还给英军时,被剪去了辫子——不难看出,爱国主义和公共精神,如果中国有的话,其意义也与盎格鲁—撒克逊人不同。”这里好像看到了普通老百姓的劣根性,但问题是,我们的皇帝只爱自己的龙椅和朝廷而不顾国门,那我们的老百姓就有理由只爱自己的家门。
获悉自己的谈判代表被大清朝扣押后,为了解救人质,英法联军火速向北京行进。英法联军很快兵临城下,硝烟弥漫之际,咸丰不归还人质,不谈判,不去守国门,不积极发动抵抗,而是带着自己的老婆孩子逃跑了。英法联军随即占领了圆明园,为了逼迫大清朝交出人质,英法联军开始了连续两天的抢掠,把圆明园中的奇珍异宝洗劫一空,带不走的就烧毁、砸毁。三天后,万般无奈的恭亲王奕不得不交出人质,但39名人质中仅18人活着,其余是21具尸体。
见到人质和尸体后,英法联军决定给自己死去的代表报仇,他们认为扣押人质的罪魁祸首就是皇帝,就把仇恨记到了皇帝头上。但在英法联军眼里,圆明园就是皇帝的私有财产,于是他们就把圆明园作为报复和发泄私愤的对象。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对文明的亵渎,为人类所不齿。但对大清朝来说,问题不在于圆明园被烧,而在于作为大清朝象征的圆明园被蛮夷洗劫火烧,预示着大清朝的国基被动摇了,连自己的首都都丢了,爱新觉罗家族还有什么呢?天下还能咸庆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