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治水史诗(下)
7455400000124

第124章 东南卷及其他(25)

1959年2月,松涛水库建设已经实现大江截流,但是导流洞还没有挖通,导致江水一天天上涨,最危险时围堰的高度146米,而水位已达144米。眼看海南的汛期日益逼近,专家们认为,只有赶在汛期前将大坝筑至海拔170米【即坝高53米】高度,并配合导流洞泄洪,才能保证下游几十万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总攻170”成了水库建设者拼死以赴的任务。水库党委将6 .7万民工编成一个民兵师7个团,加上一个军工团,分为两个台班,肩挑车推轮流筑坝。各连队展开劳动竞赛,大坝以平均每天1万多立方米的填筑量在“长高”,最高日进土量达3万立方米。欧大鹏说,1959年国家经济严重困难,原来每人每天有粮食定量,但这一年缩减至1斤,肉油的供应几乎停顿。劳累过度的民工营养没法跟上,再加上卫生条件差,有300多人因为各种疾病牺牲在工地上。他们的名字没有公布,记存于松涛水库的档案中。

1959年8月5日,建设者们终于将大坝筑至170高程,大坝横亘在狮山与琴岭之间,长760米,高53米【后来加高至81 .1米】,将奔腾的南渡江水拦截在兰洋和番加洋河谷里,库区面积达144平方公里,集水面积1496平方公里,总库容33 .45亿立方米,水库中有岛屿300多个,成为全国第二大土坝水库。1960年2月9日,周恩来总理专程到儋州考察松涛水库建设情况,并为松涛水库题写库名。

1962年6月,著名戏曲家、诗人田汉携夫人到海南访问,乘船畅游松涛水库后,写下一首七律:峰回路转入番洋,万里松涛汗血香。始信渔舟横树杪,居然机艇过山梁。白云堆下峦深紫,碧叶城头草嫩黄。何止腩鱼无限美,渠开早救岛西荒。1963年,松涛水库首次成功放水,灌溉农田12 .3万亩。

松涛水库灌区包括整个琼西北,灌渠总长302公里,年均放水11亿立方米,灌溉农田205万亩。干旱的琼西荒地,逐渐成为我国天然橡胶自给的基地。上世纪70年代,海南岛流行一首歌叫《志在宝岛创新业》,这首歌我至今仍会唱,唱着唱着,我觉得又回到了海南,回到了过去,歌词写道:“南渡江水流长,海南一派好风光。豪情满怀建宝岛,喜看荒山变粮仓。稻海翻金浪,胶林遍山冈……”

松涛水库的建设历时12年,挖平13个山头,相继建成大坝、副坝、南丰隧洞、干渠等一系列水利工程,每年给海口、儋州等琼西北4个市县上百个城镇提供生活用水,还给琼西北的12座中型水库、33座小型水库提供补水。如今,松涛灌区粮食总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27%,糖蔗总产量和油料总产量分别占全省总产量的53 .9%和25 .3%,海南岛的橡胶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成为全国橡胶的主产地,而海南橡胶的主产地则是西部地区。随着海南西部新型工业的快速发展,松涛水库资源更显重要,被誉为海南的“生命之源”和“发展命脉”。

南丰水电站:国内第一个成功“黑启动”

松涛水库以灌溉为主,并具有供水、防洪和发电等功能。南丰水电站属于松涛水库的配套工程,电站建设与水库兴建同步进行。海南西部资源丰富,厂矿也多,用电需求很大。海南最早的一座水电站——东方水电站,就是建在昌化江中上游。那是1942年,日军侵占海南时期,为了掠夺海南的铁矿资源而建的,主要供电石碌铁矿和八所港。1943年11月,日军又在海南建起了全长为80公里的东方水电站抱板——石碌和八所的66千伏输电线路,形成海南第一个小型电网。南丰水电站,是新中国成立后海南开始建设的较大水电工程,为海南电力工业初具规模奠定了基础。

南丰水电站坐落于儋县【今儋州】南部的南丰地区,距南丰镇东北方向两公里处,1959年6月动工,经过两年的基础开挖,于1960年开始浇灌基础。电站的建设经历了“上马”、“下马”,又“上马”,原来设计安装3台机组,总装机容量2 .72万千瓦,由于正逢国民经济调整阶段,被砍去1台,总装机容量减少为2万千瓦。这两台机组,原来是用于广东高州良德电站,因为良德电站停建,才调到南丰电站,第一台机组于1968年8月投产发电,第二台机组于1970年8月投产发电。电站机组设计水头35 .5米,最大水头41米,最小水头28 .8米,设计年发电量7431万千瓦时,1976年创年发电量最高纪录12194千瓦时。电站工程总投资2246 .14万元,单位造价1125元/千瓦。

水电是具有自启动能力的电站,在海南省的“黑启动”预案中,南丰水电站被列为重点选择之一。2005年9月26日1时左右,第18号台风“维达”在海南省万宁市沿海地区登陆,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对海南电力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引发部分电厂连续跳机解列,最终系统全部瓦解,导致全省范围的大面积停电。海南电网公司首次紧急启用“黑启动”方案,这是国内迄今为止除演练之外的第一次。

“黑启动”是指整个电网因故障崩溃停运后,系统全部停电,处于全“黑”状态,此时通过系统中具有自启动能力机组的启动和外来电源,带动无自启动能力的机组,逐步扩大系统的恢复范围,最终实现整个系统的恢复和供电。“黑启动”成功的关键是电源点的启动。据了解,海南电网并网运行的统调电厂共有5个,分别是海口电厂、洋浦电厂、南山电厂、大广坝电厂、牛路岭电厂。2时50分,南丰水电站发电机组第一个“黑启动”成功,并通过110伏那南线—那金线—金马线,给海口电厂送上厂用电,保证了海口电厂两台12 .5万千瓦机组没有因为安全威胁而损坏,点燃台风之夜海南的“第一盏灯”。

但由于南丰水电站送出负荷只有5000千瓦,不能满足海口电厂至少10000千瓦用电负荷的需求,海口电厂仍无法启动。2时58分,大广坝电厂启动2号机组“黑启动”成功,并通过220千伏大鹅线—鹅洛线—洛玉线—马玉线,给海口电厂送去用电,至此海口电厂进入全面启动状态。4时26分,“金海浆纸”自备电厂成功向主网供电;5时20分,洋浦电厂12燃机“黑启动”成功。5时26分,海南省委、省政府、“三防办”、电力调度指挥中心、新闻单位等重要用户恢复供电。

大广坝二期工程:海南省最大的水电站

随着海南开发建设不断加快,叉和水泥厂、海南钢铁厂、莺歌海盐场、东方化工厂、海南电石厂、八所钢铁厂、东方合成氨厂、海溪化学纤维厂等一批工厂【场】相继建成投产,电力需求呈跨越式增长,海南西部各地逐渐建设电站,因为水资源充裕,兴建水电站成为首选。1988年,海南建省办特区,又逢天气干旱,供电非常紧张,出现街边商店自备发电机,千家万户点蜡烛的难堪局面。经济要发展,电力需先行。海南省政府出台政策,加大投入,建设水电厂,1988年至1990年,累计投入资金近9亿元。

1989年,位于海南省西部澄迈县的海口【马村】电厂第一期工程【10万千瓦】建成发电,同时二期工程【25万千瓦】动工建设,于1990年正式投产发电。由此,海口【马村】电厂年发电量占海南发电总量的70%,大大缓解了海南电力紧张局面。

1990年4月,大广坝前期工程全面展开,到1995年4台机组全部投入商业运行。这个水电工程位于东方市东河镇的昌化江上,当水库正常蓄水位140米时,总库容17亿立方米,具有多年调节性能。电站装机容量24万千瓦,年发电量达5 .2亿度,是海南省最大的水电站,在系统中承担调峰、调频及调相任务。与枢纽工程配套建设的高干渠是大广坝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自流灌溉19万亩,同时补水乐梅水库,扩灌农田6 .9万亩。这个工程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外资额度为6700万美元,国内配套资金由能源部、能源投资公司、水利部、广东省和海南省共同筹集。

水库面积99平方公里,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征地,淹没耕地28265亩,橡胶地4026亩;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移民,移民人口18564人。东方市大田镇的一个叫冲俄的苗村没有被淹,但村民们出村只能坐船。听说村子附近有个猕猴洞,我也跟人跑去看看。村里有两艘大船,每天有一艘出村拉货接人,这是苗村与外界联系的唯一交通工具。上午9点左右从村口码头出发,下午3点左右从大广坝渡口回村,每位客人上船要付5元钱。由于常常不能按时开船,必须提前去渡口等,租乘一条打鱼的小船也可以,但是总觉得不安全。到了村口码头,步行3公里才到村委会,想去找村长,没找着,据说他就在船上,正在卸橡胶苗。

大广坝水利水电二期【灌区】工程是以灌溉为主,兼有发电、供水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戈枕枢纽及其中干、低干、昌江干渠等灌溉系统,陀兴干渠灌溉系统【包括陀兴水库扩建】,续建高干渠灌溉系统,灌区内中小型水库加固及田间工程建设。灌区分布东方市、昌江县和乐东县,总的设计灌溉面积82万亩【不包括一期在内的高干渠19万亩】,向八所、叉河工业区供水2 .208亿立方米。

目前大广坝二期【灌区】工程进展顺利,戈枕枢纽工程左坝段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右坝段基坑开挖和基础混凝土施工顺利。灌区工程的大田分干渠和红泉分干渠已基本完工,大田分干渠已通水,发挥灌溉效益。整个灌区工程计划2012年9月完工。与此同时,大广坝二期的核心工程——戈枕枢纽工程已具备水库蓄水条件,整个工程进度比计划提前10个月,计划2010年竣工。华能海南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戈枕枢纽工程筹建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戈枕枢纽工程总装机容量8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 .094亿千瓦时,总投资10亿元,目前已完成7亿多元,占总投资的70%左右。

红岭水利工程

红岭水利工程,是继松涛水库、大广坝水利工程之后的海南第三大水库。如果说,过去红岭水利工程还是停留在纸上的构想,那么现在它正开始逐渐变为现实。2009年2月4日,国家发文正式批复红岭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意味着红岭水利工程正式立项。海南省水务局局长李洪波表示,红岭水利枢纽工程“三通一平”等前期工作已经开工,2009年年内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工程总工期为4年,4至5年后,琼中县境内嵯峨山岭中将出现高峡平湖,琼东北平坦肥沃的土地将得到万泉河清流的滋润。

据了解,红岭水库将建在琼中县中平镇石水村大边河弯段上,坝址位于大边河合口电站上游,上游分别为深水、大路岭梯级,下游为南方梯级。坝址至下游23公里处共有7条支流汇入。水库所在区域为万泉河水源保护区,分布着海南最典型的热带湿润雨林,面积有几万亩之多。

大边河是万泉河最大的支流,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达到2838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54 .1亿立方米,未建有大中型水利工程,开发潜力很大。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批复,红岭水利工程总库容7 .04亿立方米。从蓄水规模来看,红岭水利工程仅次于松涛水库和大广坝水利工程,而它最重要的作用就在于向琼东北灌溉和供水。

李洪波告诉我们,红岭灌区将基本上覆盖整个琼东北,包括文昌、海口、琼海、定安、屯昌等5个市县的42个乡镇和13个国营农场。2007年的统计数字显示,这一区域的土地面积占全省的16 .51%,耕地面积占全省的26 .20%,粮食产量占全省的21 .62%,橡胶、槟榔、椰子、咖啡、胡椒等热带作物也在全省占有很大的比例。

李洪波还说,解决文昌航天城的用水问题也是兴建红岭水利工程一个非常重要目的。选址文昌的国家航天发射中心项目,要求在2012年之前完成供水设施的建设。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平坦地形和淹没条件制约,琼东北地区无法修建大型控制性水源工程,缺乏调蓄能力,供水保证率低。

专家估计,到2010年,该地区城乡供水缺少量将高达预测需水的50%,特别是国家航天发射中心所在地文昌,规划水平年2020年当地水源仅能解决1/4的用水量。红岭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城镇供水和人畜饮水8428万立方米,解决31 .9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按2020年水平,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设计保证率可以达到95%,农业灌溉设计保证率为85%,可以保证航天城的工业和生活供水。定安塔岭、海口北部等城市和工业发展迅速的区域也将从中受益。

此外,红岭项目还将把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亚洲论坛所在地博鳌的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批复,红岭水利枢纽工程当前估算总投资约为21亿元。工程主要由拦河坝、溢洪道、引水隧洞、坝后和坝首电站等组成。水库淹没将影响土地总面积约4万亩,移民1961人。枢纽工程建设、移民和征地工作主要集中在琼中县,这也意味着相当的资金会在未来4年投入到那里。

南渡江与海口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海口市是海南省会城市,地处南渡江入海口,翻开史书,不少文献记载了南渡江与海口这座城市千丝万缕的联系,演绎了一条江河与一座城市的渊源。海口市得名源于这里是南渡江入海口的一块浦滩之地——“海口浦”,宋代的海口浦指的是海田村一带【今海甸六村】,当时正位于南渡江改道后的入海口,原来的白沙津古码头受泥沙淤塞迁到这里,因此起名“海口浦”。

清代,海口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对外交往和贸易日益频繁。据记载,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外轮进出海口港1013艘次。当时许多海南人从这里踏上远赴南洋的陌生之路。民国以后,往返于海口至南洋的国内外轮船就有10多艘,出洋的海南人逐渐增多,海关资料显示,1918年1万多人,1927年近5万人。由于海口浦港狭水浅,轮船不能靠岸,上下旅客和货物需要由帆船在海甸溪驳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