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教育的血肉人生:钱理群作品系列
7452500000009

第9章 坚守,需要韧性与智慧(1)

坚守,需要韧性与智慧

——王雷《战战兢兢的讲台》序

为王雷老师的教育随笔写序,这是王栋生老师交给我的任务,我欣然从命,不仅是因为王栋生、王雷是我的母校南师大附中的老师,我似乎有义务为之鼓吹,更因为我对王雷这个年龄层次的老师有特殊的兴趣和关注。

我一向认为,中国语文教育和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而我对语文教师队伍又有如下观察:五六十岁老教师,像王栋生这样的,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智慧,自然是目前中学语文教育和改革的顶梁柱,但他们即将退休,于是,就有了“‘王栋生’以后”的问题。这些年中学陆续进入了一批二十多岁的年轻教师,无疑是教育的新生力量,但他们不仅存在一个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的问题,而且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如王雷文章所说,他们自身就是在应试教育中培养出来的,走上教育岗位,就很容易“无师自通地一头扎进应试教育的怀抱里”(《应试教育的报应来了》)。这样,我们的目光,就不能不转向王雷或比他年龄稍小的三四十岁上下的中年老师的身上。他们上大学期间,或直接受到80年代的启蒙主义教育,或在90年代还感受到启蒙主义的余光,因此他们是能够和王栋生们对话的;另一方面,他们在加入中学语文教育队伍后,又直接承受着日趋严重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与诱惑,夸大点说,他们的从教,正好经历了“教育堕落”的全过程(在我的感觉里,中国教育,包括基础教育的大滑坡、大堕落是从2000年开始的,于今已有十年历史)。应该说,这一代教师的分化是最严重的,在压力和诱惑下,有的迎合而高升,被应试体制培养为接班人;有的消沉了;然而,也还有人在艰难中坚守,王雷大概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们有时或许会有五四以后鲁迅“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的感觉。因此,他们是最应该关注的,因为他们才是今天的中学语文教育和改革的真正骨干和接班人,“‘王栋生’以后”的路,还要靠他们去走,去闯。同时,他们也是最需要支持的,因为他们不仅承担着教学工作和家庭生活的重负,而且在当下中国基础教育的体制内,事实上是被忽略、压抑,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他们内心的焦虑、煎熬,恐怕是我们这些局外人所难体味的。因此,我越来越意识到,我,以及像我这样的关心语文教育的学者、社会人士,应该关注这些教学第一线的中年教师,他们的精神状态、语文教育思想和实践,决定着中国中学语文教育的现在与未来。

我就是怀着这样的期待视野来读这本教育随笔的,并从中看到了王雷老师,或许还有“王雷”们思想、精神的两个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