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教育的血肉人生:钱理群作品系列
7452500000008

第8章 关于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观察与思考(8)

其三,坚持教学实践,真正有活力的教育思想存在于民间。

语文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实践性。一切教育思想、理念最终都要落实到第一线老师的教学实践。因此,我曾经提出,教育思想、观念上的是非不是单靠争论所能解决的,它需要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因此呼吁“语文教育界持有不同意见的朋友,大家不仅据理力争,而且各自按自己的观点,编出自己的教材,在教学中进行实验性运用,由此形成各家的良性竞争。而竞争的结果,不会是‘一家吃掉一家’,而是平等共存,互为补充,又相互制约”(参看《致于漪先生书(2001年)》,文收《语文教育门外谈》)。所以后来王尚文先生用很大的精力编写教材(《初中语文课本》等)和课外读物(《新语文读本》、《现代语文初中读本》等),都是很自然的一个发展。我希望不赞成王尚文语文观的朋友,也编出能够体现自己语文观的教材、课外读物,并运用于课堂教学,这或许会有助于语文教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活泼的局面的形成。

这里我还要特别提出一个总结第一线语文老师的实践经验的问题。最近我在研究乡土教材,接触到一个“乡土知识”的概念。这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现象:我们的父老乡亲祖祖辈辈生活在自己家乡的土地上,在没有任何外来干涉的情况下,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和这一方水土(大自然)、这一方人和谐相处的经验和知识,这样的“乡土知识”应该是今天我们从事新农村建设最宝贵的资源。我由此想到的是,我们的许多第一线老师,他们不是按照某一种理论(无论是工具论,还是人文论)去进行教学的,但他们确实培养出有着很高的语文素质的学生,总有些道理,在这些日常的教学中很可能就蕴藏着十分珍贵的语文教育思想。我们现在语文教学遇到了许多问题,我们这些学者可以做无休止地争辩,第一线老师却每天都必须去面对,去处理,其中一些有责任心的、有教育智慧的老师,就必然会产生一些应对的办法,创造出一些经验,其中也必然蕴涵着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的萌芽,这些都需要语文教育学理论工作者去关心、学习、总结与研究。我是坚信实践出真知,真正有活力的教育思想存在于民间,语文教学的第一线的。最近这几年我先后总结了十个教师的典型经验,尝到了甜头;我也期待着王尚文先生,以及和他有着相同或不同教育观念的语文教育学的专家们,都能带着你们的博士生、硕士生,深入到教学的第一线,去关注和总结语文教育改革中涌现出的新经验,同时发现新问题,进

行新的理论思考,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争论,许多问题就能看得更清楚。我同意王尚文先生“求同存异”的意见,还要补充一句:少争论,多实践。

其四,培养年轻一代的语文教育学研究者和青年教师,是一个迫切的任务。

不可否认,我们已经老了,我和王尚文先生是同龄人,今年都年过七十了。我们可做的事,是完善和发展自己,而不可能有更新的创造。这样,就把接班人的问题尖锐地提了出来。今天在主席台上还有王栋生老师、黄玉峰老师,他们目前还坚守在教学第一线,是当下语文教学界的骨干力量,但他们也快面临退休,也有一个接班人的问题。王尚文先生在培养接班人上是有高度自觉的,他在浙师大已经培养出了一个团队,这是他的成就和贡献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年我们都在讨论语文教育的学派问题,我先后在福建陈日亮老师、江苏洪宗礼老师语文思想讨论会的发言中都谈到了建立“闽派语文”和“苏派语文”的问题,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王尚文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建立“浙派语文”应该是讨论的题中应有之义。建立学派,当然必须有理论建设,但人

才的培养也不可忽视。因此,我们今天来开这个会,总结王尚文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是更寄希望于在座的王先生的学生和来自第一线的年轻的语文老师的。

在我要结束这篇或许过于冗长的演说时,看到就座在主席台上的王尚文、王栋生、黄玉峰先生这三位《新语文读本》的同仁,不能不想到已经远行的商友敬先生。他如在场,定会有精彩的发言。这里,只能代读他在其生前最后的著作《坚守讲台》里的一段话,我们也就仿佛听到了他的声音——

王尚文先生和他的语文教育论著,我是很敬重的。九年前读他的《语感论》修订版,可以看到他的语文教学理论上追求努力突破的轨道。如今他又经过长期的独立思考,推出了《语文教学对话论》,证明他又一次走到语文教育改革的理论前沿,证明他并没有老。

这也是所有的朋友的共同祝祷——

愿王尚文先生学术青春永驻!

2009年4月25日、26日初稿,5月2日—4日整理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