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自然之谜我来揭
7437100000076

第76章 中国的金字塔

金字塔是人类早期文明的象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

众所周知,埃及金字塔举世闻名。早期埃及金字塔为阶梯台型,后改为四面体型,其功能是安置保存帝王的木乃伊,以便帝王的灵魂在天上获得再生或永生。

金字塔的主要功能,一是帝王陵墓,二是祭祀台,三是天文观测台。

中国是一个历史特别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那在我们的历史里,是否建造过金字塔吗?如果有的话,在哪里呢?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宝典,千古奇书。许多学者研究指出,《山海经》是远古人类文明与文化信息、自然环境信息的真实记录。《山海经》一书是由四个时代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文献资料合辑而成的,它们分别是大禹时代的《五藏山经》、夏代的《海外四经》、商代的《大荒四经》和周代的《海内五经》,正是在《山海经》里记载了中国古代的金字塔群。

《山海经》里记有众帝之台,其中的《海内北经》称:“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也就是说大禹治水时,曾经建造有多座四方台型金字塔建筑物,它们被命名为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所谓“各二台”的“台”字,可能是“重”字之误(两个字的繁体字形相近),即众帝之台均为两层结构,属于阶梯形金字塔,与埃及早期的金字塔和美洲金字塔相似。

此外,《大荒北经》还记有共工台:“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大荒西经》则记有轩辕台:“有轩辕之台,射者不敢西乡射,畏轩辕之台。”它们建造的时间,可能早于大禹治水时建造的众帝之台。

在古史传说里,大禹治水的一项重大工程是建造积石山,《山海经》的《海外北经》称:“禹所积石之山,在其(博父国)东,河水所入。”

《海内西经》称:“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人禹所导积石山。”

所谓积石山,可以说是一种石头坝,用以拦截水流,或调节水位。这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其最成功的范例就是今天仍然在发挥作用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如果大禹治水时曾经在黄河上修建过石头坝,那么最可能的地方是在黄河的中上游,而且可能会在多处修建规模不等的石头坝水利工程。

可见,在我们民族的古老记忆里,我们的祖先同样建造过大量的金字塔。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古代的金字塔已经完全被历史的尘埃掩埋,被无情的岁月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