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传记丛书——李白
7434000000014

第14章 寂寞身后事(2)

当时身在宣城的李白一听到安禄山举兵造反的消息,心中惴惴不安,于是便打算往剡中(今浙江绍兴)避难。虽然剡中极富山水之胜,六朝以来,即以景致远近闻名,李白到了剡中后,没有像以往那般尽情纵酒遨游,他静静地反省着自己的过去。

战火像燎原的火势般蔓延,不久,东鲁便陷于贼手。李白的儿女们都寄居在山东任城,这时的李白焦急万分,很难想象,这位平生浪迹江湖、荡拓不羁的李白,此时会为儿女安危所担忧,在战乱中,李白孑然一身,想到千里之外身处于战火中生死不明的儿女,李白不禁潸然涕下。

李白为儿女的安危寝食难安,终于决定继续南下。幸而,李白这次南下遇到了满怀侠气和胆识的武谔。武谔素来仰慕李白的才学与侠风,故特地寻访李白,得知李白日夜牵念着身陷东鲁的儿女后,自愿前去营救李白的子嗣。李白甚为感动,临行,特设宴饯别,且作《赠武十七谔》。

经数月的殷切盼望,武谔终于安然地从烽火中救出了李白的一双儿女,李白见着了阔别已久的儿女,欣喜万分。但他也不能将儿女时时带在身边,于是便托武谔代为安顿。

李白原来是想前往东越,但因种种因素使他打消了这个计划,临时决定避居于庐山。前往庐山确实使他避去了安禄山的兵乱,可谁知却也为他带来了另一场灾难。

匡扶济世的阴谋

公元756年,长安陷落。玄宗暂时躲避在汉中,下诏给他的十六子永王璘,任命他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采访使,兼江陵郡大都督。随后,永王璘便招募兵马数万,再加上江南物阜民丰,皆任他掌握支用,这令永王璘踌躇满志,俨然是霸据一方的君王。

当时太子李亨在黄河上游灵武召集西北边地精兵对贼作战,朝中臣将纷纷劝他登基即位。于是太子即位于灵武,这便是后来的肃宗。

肃宗察觉永王势力日渐扩张,霸据一方,唯恐日后演变成一股难以控制的力量,于是下令,命永王前往四川,但永王自恃兵强马壮、富庶一方,竟抗命不从,仍拥兵江南。

公元757年,永王璘大军直抵浔阳,想要与肃宗争夺皇位,于是沿途大事求才。永王早已听闻李白的大名,于是到了浔阳后极力要征召李白入幕。永王三次召见李白,令他限期报到,否则将以抗命之罪处置。

当时李白身体状况不太好,而且对现实政治已失去了信心与兴趣,所以并不想入永王幕,但又不得不应命前往。

李白成了永王幕僚后,在永王的大军中,看到永王的部下士气高昂,将士们英姿勃发,顿时又燃起了昔日的政治理想,他认为济世天下、造福百姓的夙志终于有机会实现了。但通过连日的观察,他觉察永王动机不止驱除胡虏这么简单,于是他作诗以讽谏,暗示永王不要拥兵作乱。

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故丘。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永王东巡歌其四》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永王东巡歌其十一》

李白虽然希望得到永王的重用,但他希望待功成名就之时,他李白也好,永王也好,都要终归只能是大唐的藩王和臣子而已。

但李白似乎总不能获得命运之神的青睐。永王大军逼近江淮时,当初所打的驱逐胡虏的正义旗号如今已完全败露,充分显示出叛乱的意图。因此当初誓死效忠的许多有志之士纷纷逃走或倒戈,一时军中大乱,而当时身任淮南节度使的高适率领着军队乘机追击永王,于是这场内乱终于被平定。

见永王璘不知悔改以招致祸患,李白十分痛心,于是向南奔逃,渡江到了安徽的司空原,他惊魂未定地在这儿待了一阵子。司空原就是司空山,位于安庆府太湖县西北,李白本想就在这深山里度此余生,但不知何故,这年秋天,李白又潜至安徽宿松。由于长途跋涉,心力交瘁,到了宿松后他就卧床不起了,而就在此时他被当地官兵发现,以谋逆之罪被捕,下狱浔阳。

李白从小就一身傲骨,此时却以叛臣的身份身陷牢狱,他既委屈,又悲愁。他在狱中曾数度作诗倾诉胸中的苦闷,并希望能获得营救。

胡马渡洛水,血流征战场。千门闭秋景,万姓危朝霜。贤相燮元气,再欣海县康。台庭有夔龙,列宿粲成行。羽翼三元圣,发辉两太阳。应念覆盆下,雪泣拜天光。——《狱中上崔相涣》

李白怀有纵横家的气质,再加以他向来都以“佐明主”“匡社稷”“解世纷”“济苍生”为己任,所以不论他是在什么状况下入幕永王府的,他的本意完全是出于一片爱国爱民的情怀,但最后竟落得这种下场,实在是值得同情的。

当时崔相涣以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诏充江淮宣尉选补使,他接到了李白的诗,即上疏皇帝,请求能赦免李白的罪,而同时李白也曾寄诗给御史中丞宋若思。后来宋若思自吴地领兵来浔阳,才将李白从狱中救出来。

未尝的夙愿

李白自狱中出来后,对于友人们的鼎力相助铭记于心。当时他虽已出狱但仍是戴罪之身,等待最后的判决。宋若思对李白的确是仁至义尽,他不但将李白营救出狱,且上书皇帝推荐李白,但因永王案牵连广大,所以肃王并未赦免李白的罪,而作为“叛臣”,李白获得的唯一刑罚就是——斩首示众。

当李白知道自己将受斩首之刑时,内心波涛起伏,无法平静,他忽而仰天长啸,忽而低头饮泣,并常一个人默然地取酒独饮,弹琴吟唱,神色黯然。

李白素日结交的朋友们得知李白受难,无不竭尽所能,到处奔波加以营救,但都无法使肃宗改变主意。就在一切似乎都趋于绝望之时,曾受李白恩遇的郭子仪适时地向李白伸出了援手。他的出现真如天神一般,有效地扭转了局面。

当年李白北游太原时,郭子仪还只是无名小卒,如今他因平定安禄山之乱有功,而被封为汾阳王,皇帝对他恩宠隆盛。

当郭子仪得知李白因永王事件被判斩首之刑时,忙前去求见皇上,要求肃宗能免李白一死,他愿抛却官爵代李白赎罪。肃宗见汾阳王一片赤诚,竟愿为朋友舍弃自己出生入死才得到的功名富贵,十分感动,于是亲下赦令,免去了李白的死罪。

李白终于躲过一死,幸免于难,但他仍被判处流放夜郎。此时的李白已是位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人,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熟悉的土地前往偏远的夜郎。他年轻时曾浪迹天涯,可那时一身了无牵挂、恣意快惬,如今在饱受风霜,且一切希望和幻想都落空之时,却要以罪臣之身被驱逐出中原。怆然无措之下,李白孑然地踏上了被放逐的旅程。

由于李白游踪遍天下,且性格豪放,在各地结交了不少朋友,所以流放夜郎途中,每到一地都有人为他送别,而他也必作诗答谢,他在诗中道尽了一颗衰老哀愁的心灵的吶喊与不安。

公元759年春天,中原地区久旱不雨,河干田枯,百姓陷入朝不保夕的艰苦困境,有人认为这是国内连年来的动荡引起了天怒,所以力陈天子举行大赦以平息上天的怒气。

这时李白正在流放夜郎途中,当他得知皇上颁下了大赦的旨意,自己即日便可获释,那颗早已如灰烬般的心又重新燃起了生命之火。

李白一得赦令,便迫不及待地沿江转回到江夏、岳阳、浔阳。他曾有一首《早发白帝城》记述他出峡的情形,诗中充分地展现着诗人的喜悦与蓬勃洋溢的生命力,如今已成为传世佳作: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