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传记丛书——李白
7434000000013

第13章 寂寞身后事(1)

与诗圣的邂逅

李白此次被迫离开长安,固然与奸人的谗言有直接关系,但李白豪饮无度的生活方式和他高傲的性格也是遭人非议的原因。但不管怎样,他对玄宗并无丝毫的怨恨和不满,所以虽然离开了朝廷,却仍对往日的宠遇念念不忘。临行,李白又作了几首诗作,借感别抒发去朝时的孤愤之情:

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玕。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朝鸣崐丘树。夕饮砥柱湍。归飞海路远。独宿天霜寒。幸遇王子晋。结交青云端。怀恩未得报。感别空长叹。——《古风其四十》

而这些诗作中,尤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一作《别东鲁诸公》)最为杰出: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一离开长安,便决定先到任城去探望妻子儿女,于是他从长安东行,沿途游赏了山川美景,历览了名胜古迹,他那久窒的郁闷心情因此开朗了不少。途中,他路经商州(今陕西商县),在商县东南有一座商山,又名楚山,这座山地势险阻,林壑深邃。相传汉朝初年,“四皓”隐居在这座山中。所谓“四皓”就是秦末隐居商山深处的四位德高望重、品行高洁的老者,他们分别是甪里先生周术、东园公唐秉、绮里季吴实、夏黄公崔广。汉朝初年他们辅佐王室,保全了国家的体制,而事成之后,他们则隐退商山。李白对他们这种功成身退的高超志节相当地敬仰,他曾作《过四皓墓》赞颂道:

我行至商洛,幽独访神仙。园绮复安在?云萝尚宛然。荒凉千古迹,芜没四坟连。伊昔炼金鼎,何年闭玉泉?陇寒惟有月,松古渐无烟。木魅风号去,山精雨啸旋。紫芝高咏罢,青史旧名传。今日并如此,哀哉信可怜!

而后李白从商州继续东行,到了洛阳。洛阳是唐朝的一个重镇,因为在洛水之阳而得名,当时长安称西都,而洛阳则被称为东都。它虽不像长安那样富丽,但也是全国著名的大都会之一。在这个处处可闻丝竹之声的繁华城市,李白自然不会就这么匆匆地离去,他白天到各处游览玩赏风物,而晚上则饮酒宴乐,十分自在逍遥。

入长安之前,李白的诗名就已响遍天下,在长安做过三年的供奉翰林之后,李白的名气更大了,如今谁人不知“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谪仙李白?所以李白到了洛阳以后除了见了很多旧识以外,就是待在酒店里,接见许多慕名拜访的人。每日往李白处拜访的人不下数十位,虽然李白喜欢别人对自己的崇拜,但每日会客对李白那喜好游玩的生活,真的是造成了很大的干扰,而且那些人大多想借李白之名抬高自己的文名和身价,而不是诚恳虚心地来请教。所以李白深以为扰,常回避不见。

有些慕名前来拜访的人都是已经小有名气的了,但为了能够得到李白的指点,往往不辞跋涉之苦来投文求教。

而在这些投文求教的人当中,杜甫是唯一一个获得李白赏识,且能名留千古而不朽的。

杜甫是河南巩县人,巩县离洛阳不过几十里远,当时杜甫因到洛阳举进士不第,在家里闭门苦读了几年,后来便独自搬到洛阳居住。听说李白到了洛阳,杜甫便即刻前往拜访。

有一天,李白在外游玩了一整天后回到了投宿的酒店。由于怕被别人发现而引来不必要的困扰,所以每次出游回来,李白都由后门进出。这一天他着实累了,于是吩咐店小二为他准备一些酒菜,他吃过后好早点儿休息。

不一会儿,店小二为他端来了酒菜,并对他说:“李爷!有一个书生模样的人,连续在店里等了你几天了,现在还没走呢!您要不要见他?”

“书生?我之前接见过他吗?”李白问。

“以前没见过,但这几天他每日都来找您,一等就是一天呢!”

“那你就请他进来吧。”李白边斟酒边说。

一会儿工夫,店小二领进来了一位书生模样的公子。

李白遣走店小二后,便施礼询问道:“请问这位公子尊姓大名?”

“小生杜甫,字子美,承蒙李大学士肯抽空见我,今谨献上陋作,请李大学士雅正。”杜甫说着,恭谨地呈上了一首他的诗作。

李白见他举止稳重,纯然一派儒士之风,再细观他的诗作,不禁笑赞说:“温醇深厚,诗如其人。”

杜甫当时是个默默无闻的落第书生,竟能获得名重一时的诗仙这般的赞誉,心中甚是感动,忙躬身拜谢。

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一夕之间即结为挚友。当时他们的年龄身份和地位都相差甚远,李白此时年逾四十,做了三年的供奉翰林,诗文早已名满天下。而杜甫刚刚三十出头,还是个屡试不第的落拓书生。他们竟能一见之下成了知交好友,这不仅在当时被传为美谈,而且更是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此后,他们几乎日日见面,不是相携游山玩水,就是饮酒赋诗、促膝长谈。杜甫对李白的佯狂与过人的才华有很深的认识并且极为钦佩。后来杜甫曾作诗来形容当时与李白如手足般互亲互爱的情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他所寄赠给李白或提起李白的诗共有15首。“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从这些提到李白的诗句中,一面可以看出杜甫对李白才华的倾倒,同时又体现了二人互相劝勉、肝胆相照的深厚友谊。

在李白与杜甫相处过程中,二人无话不谈,李白还向杜甫讲述了自己在长安三年经历过的事情和结交过的朋友。根据李白的描述,杜甫还作了一首《饮中八仙歌》来描绘当时“八仙”相聚饮酒谈笑的场景: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杜甫没有见过“八仙”中的其余七人,但光凭李白的讲述,便将“八仙”聚会的场景描绘得惟妙惟肖。他的才华深得李白赏识。

李白在洛阳待了一阵子,便转回齐鲁,因为他实在惦念着妻儿们。而杜甫正想到各处游览一番,于是二人决定结伴同游梁宋(今河南商丘及开封附近)、齐鲁。

他们从洛阳东行,到了梁宋,这一带山明水秀,名胜古迹甚多,二人日日共游,颇为惬意。在这里,二人又邂逅了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于是三人便结伴到处去玩赏,诗人的个性都较豪放,他们日日过着登高怀古、饮酒赋诗、造访隐士的日子,甚是欢畅。李白、杜甫都曾作诗记述这些片段,李白有《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杜甫有《昔游》,高适有《同群公秋登琴台》。

他们在梁宋停留了五六个月,然后在秋冬之际到了齐鲁。当时李白的从祖李邕在那里做北海郡太守,曾设宴款待他们,并陪他们游历附近的名胜,将济南方圆百里内的名胜都游览遍了。李白和杜甫曾访一位隐居深山的高士,李白曾作《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雁度秋色远,日静无云时。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迟。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

杜甫也曾作《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载述道: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他们结伴同游,十分快意。但美好的时光似乎总是转瞬即逝,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于是在公元745年秋,杜甫便告别了这位知交返回故里。李白特别在石门设宴,并作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为他送行: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租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这次离别后,何时才能再相逢呢?那可真是遥遥无期。此时,只有饮尽杯中酒,互道珍重,互祝平安了。与杜甫分别后,李白仍居于齐鲁,但精神上却觉得十分空虚,曾作诗述及对杜甫的思念之情,而杜甫也曾连续有诗作遥寄李白,诗中充分地流露出对李白的钦佩与思念。此次离别后,李白与杜甫至死都没能再会面,但他们的友谊并没有因为距离阻隔而有所减损,此后,二人频频作诗以赠答,互寄祝福与宽慰。

不久后,李白也离开齐鲁回到任城,此时他的儿女都已长大成人。由于李白长年流落在外,与妻子之间的情意已渐淡薄,两人之间似乎产生了隔阂,无法像以前般亲密相处。为了麻醉这些不快,李白再度纵情于诗酒,经常流连酒肆,醉酒夜归,最终令他的妻子无法忍受而离开了他。

事业、家庭的双双失意使李白无心待在家中,便于公元746年再度南游吴越。

他这次南游的主要目的是去探访他的忘年之交贺知章。他一直感念贺知章以金龟换酒的知遇之恩,若不是贺知章称自己为“天上谪仙”,并在玄宗面前推赞,他又怎么能跻身翰林,得到皇上的恩宠呢?而此时的贺知章早已返回吴越老家颐养天年了。

但当李白到达会稽时,才知道贺知章已经去世了。李白十分痛心,忙赶到贺知章的故宅去凭吊,并作《对酒忆贺监》一诗以追念故友: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追忆故人,回思往事,李白不禁凄然神伤。当时正是深秋时节,啸啸风号,柳残荷败,凄清的景色分外显出悲凉之感,实在令人不忍停留,于是李白当天便掉船而返。

离开会稽后,他到了梁宋,并娶了友人宗璟的姐姐宗氏为妻。李白与宗氏在梁园筑室而居,时常结伴出游,日子倒也过得和乐。而这段时间里,他有三年未回任城,对任城的子女甚是挂念,曾托人捎信给两个孩子,以寄托思子之情。

天宝六年,朝中政事越加败坏,奸相李林甫为排除异己,铲除杀害大批忠良,李邕也被李林甫派人杖杀,李白得到消息后十分悲恸,但他既无权又无势,虽有满腔抱负却不得施展。

这一段时间,他一则为政治的黑暗而哀恸,再则为亲友故旧相继凋零而感伤。他离开了梁园前往金陵,在那里待了三四年,这期间李白曾北游邺郡、邯郸、幽州(今津京地区)等地。

当时安禄山在幽州做节度使。李白在那儿看到安禄山骄横跋扈的作为,已充分显示出叛乱的迹象,因而对国家的安危颇感忧虑。离开幽州后,李白曾去寻访谢朓故居,并作《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怀古之余,又一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在广陵时还结识了魏万。但两人结识并非偶遇,魏万因为仰慕李白,所以追随李白的行踪,跋涉千里,最后终于在广陵遇见了李白。两人相谈甚欢,成了莫逆之交。此时李白已年逾五十,而魏万则是刚及弱冠之龄的年轻公子。

魏万后来易名叫魏颢,他虽然年轻,但却饱读诗书,颇富文才,李白十分欣赏他。有一日,李白将自己一生心血所铸就的诗文交给魏颢,对他说:“我已老朽,一生无所成,现在我将一辈子所仅有的诗作交给你,望你能使它流传千古,还有我的幼子,我一直未能善加教养,也希望你日后能代我多多照顾他。”

后来魏颢登第之后,果然不负李白的托付,将李白的诗文编成了《李翰林集》,但可惜的是,这本书却失传了。

公元755年,看似四海升平的唐王朝忽然爆发了一场震骇朝野的大叛乱——平卢节度使安禄山拥兵20万在范阳举兵叛变。安禄山率着胡人汉人杂编而成的大军,从北方节节推进到洛阳一带,一时鼓角声动,杀伐之声响彻云霄。第二年六月,潼关被攻破,安禄山的军队继续向西挺进,直逼长安城外。此时玄宗方寸已乱,忙携着杨贵妃匆匆逃入蜀中,于是大唐京都长安就这样轻而易举地陷入了贼手,中原动荡,人心惶惶,大家纷纷四处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