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209个经典管理故事
7393800000005

第5章 领导精神与领导艺术(4)

在孙正义23岁的时候,突如其来的肝病使他整整住了两年的医院。住院的两年中,他前后看了4000本书,平均一天阅读5本书。

孙正义根据自己读完的4000本书写了读书心得,又根据读书心得写出了从事40种行业的发展计划。

在这过程中他终于明白了困扰自己多年疑惑:原来要登上世界首富的位置,就必须从事最新兴、发展潜力最大的行业。

出院后,孙正义就立刻坚定信念,按照自己从这4000本书中总结出的一套与众不同的创业方案来进军计算机行业。

于是,孙正义创立了自己的公司,而这时他只有两个员工。公司开业的时候,孙正义站在公司的水果箱上面,对仅有的两个员工说:“我叫孙正义,在25年之后,我将成为世界首富,我的公司营业额将超过一百兆日币!”

那两员工听了之后,立刻辞职了,因为他们都以为老板疯了,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孙正义两年之内读了4000本书!

后来,孙正义成为了亚洲首富,一步步验证着他在水果箱上的誓言,现在他正在冲击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位置。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同样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他精通天文、历史、地理等各类学科。因为,没有读完大学的比尔·盖茨在9岁的时候就已经读完了所有的百科全书。

一次,有一位自以为学识渊博的哈佛大学毕业生信心十足地来微软面试,比尔。盖茨问:“请问,你是哈佛大学毕业的吗?”

他说:“是的,未来的老板,我是哈佛毕业的。”

“请问你,你觉得自己很聪明吗?”

他说:“我是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应该智商还不错。”

“那你今天应聘的是微软公司的产品部经理吗?”

他说:“是的,未来的老板,希望我能有机会为您工作!”

“请问,既然你这么聪明,那亚马逊河有多长?”

那位高才生懵了,“亚马逊河?……”

“答不上来是不是?”比尔·盖茨微笑着说:“显然你还不够聪明。”比尔·盖茨建议那位高才生多读一些书再来面试。

读万卷书可以为一个人事业成功打下的坚实基础,“书中自有黄金屋”是千年不变的真理。书的魅力是无穷的,书中蕴藏着无限的力量。

行动指南

读万卷书可以为一个人事业成功打下坚实基础。一个管理人员只有多读书,从知识上充实自己,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

15.对待下属要温暖一点

一语道破

成长有人带,困惑有人解,困难有人帮。给下属以温暖,将唤起他巨大的工作潜能。

故事溯源

法国作家拉封丹有这样一则寓言:

在风的大家族中,北风和南风一直较劲儿,因为它们都觉得自己比对方厉害得多。一天,北风和南风打赌比谁的威力大,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先刮来一股凛冽的寒风,想通过更寒冷的风把人的衣服吹掉,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寒风的侵袭,更加裹紧了自己的大衣。结果,南风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感觉到了温暖的春意,开始解开纽扣脱掉大衣,最终南风获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在管理学被称为“南风效应”。日本企业在“南风效应”的使用上是最为成功的。在1930年初,世界经济不萧条,日本经济不景气,绝大多数厂家都开始裁员,大幅度降薪,减少生产来自保,市民失业率居高不下,员工生活毫无保障。松下公司也没能避免这种情况:销售额大幅度减少,生产的商品滞销,连资金也周转不过来。就在这困难的关头,有的管理者提出缩小业务规模,必须要裁员。然而,在家养病的松下幸之助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决定采取与其他厂家完全不同的做法:不裁减一个工人,可以实行半日制生产,但是工资必须按全天支付。另外,他还号召全体员工利用空闲时间去推销库存商品。松下幸之助的这一做法获得了上下员工的一致拥护,大家想尽办法去推销商品,最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把积压商品推销一空,帮助松下公司顺利渡过了难关。此后,在松下公司的历史史上,也有过几次危机,但是松下幸之助在困难中依然坚守着以员工为本的信念,大大增强公司的凝聚力,抵御了多次困难。公司每次遭遇危机时,全体员工都会奋力拼搏,共同努力,最终安全度过危机,松下幸之助也赢得了员工们的拥戴。

行动指南

实践证明,南风徐徐吹动的“柔”比北风凛冽刺骨的“刚”起到的效果更佳。在经济日益市场化的今天,管理者只有像“南风”一样去融入嗯哼温暖员工的心灵,组织才能营造团结和谐上下一心氛围。

俗话说的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为企业管理者,一定要特别注意工作的方法,对待员工要多一些温情和关心。所谓温情,是指管理者要尊重员工、给予员工关心和充分的信任,不忘员工,不摆官架子,展现自己的人情味,尽力解决员工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员工从内心里感觉到管理者给予的温暖,让员工在工作中体会到虽然企业有严格的制度,但始终有来自管理者的温暖,工作中尽管会有压力,但想到领导的关心就会更有动力,这样员工才能在工作中感到快乐、幸福和愉悦。

16.不固己见,虚心接受

一语道破

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能力。

故事溯源

孔子周游列国时,路遇两个十岁左右的小孩为一个问题在争吵,于是就问他们:“小朋友,你们在争辩什么呢?”

其中一个小孩回答道:“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我们远一些。”而另一个孩子的看法正好与他相反,他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我们远些,中午时才离我们近些。”

先说的那个小孩反驳道:“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那么大。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听了,也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太阳刚升起来时是凉的,到了中午,却像火球一样热。这难道不是物体离得远使人感到凉,而物体离得近使人觉得热的道理吗?”

两个小孩争论不休,便把目光对准了学富五车的孔子,请他做“裁判”,判定谁说的是对的。但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孔子也难住了,他只好哑口无言。两个小孩笑了:“谁说你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呢?原来你也有不懂的地方啊!”

由于当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很难解释两个小孩所持理由的片面性,所以博学多识的孔夫子也无法判断他们孰是孰非,只能是哑口无言。孔夫子没有因为自己的“面子”问题而随意给两个小孩一个回答,就像他自己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企业的管理者同样需要这种谦虚的态度,不要以为自己职位高权利大就可以无视基层员工的意见,这样做只会让你看不到来自基层的意见的实际价值。尊重人才,认真听取员工的建议和意见。

行动指南

人生有限,而知识确实无限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都会。所以,“不固执己见,谦虚地接受不同声音、听取来自基层员工的意见建议”是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任何管理者都应当虚怀若谷,尊重人才,认真听取员工的建议和意见,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更为全面和客观的决策信息,也才能避免出现决策上的重大失误。

17.领导力从哪里来

一语道破

“权”和“威”相辅相成,领导者要做到权威并重。

故事溯源

有一只小老鼠住在森林之王老虎的洞穴里。每天清早,就会有很多森林里的小动物恭敬地来到洞穴前面,给老虎献上食物,向老虎问好。就这样,小老鼠天天看着小动物向着自己住的这个洞穴鞠躬问安,还能时不时地偷偷吃一点小动物们敬献给老虎的食物,它洋洋得意,觉得自己在森林里是一个了不起的大角色。

有一天,小老鼠在窝里觉得很无聊,于是溜出去玩。小老鼠的脚刚刚迈出洞口,就迅速被一只野猫牢牢地抓住了。

“放开我!你不能吃我!你应该给我献上食物,还得向我问好!”小老鼠抗议道。

“我们弯腰是向老虎表示恭敬,我们献上食物也是为了孝敬老虎,我们敬的是老虎,而不是你!”说完,野猫就一口吃掉了小老鼠。

故事里,小老鼠是无知的,它不知道令小动物们感到敬畏的是居住在洞穴里的老虎,而不是它。领导能力并非指的是职务所带来的权力,职位权力所带来的影响力只能换取员工表面上服从,而不能赢得员工心理上真正的信服。领导者只有通过带领下属解决一个个问题,帮助下属度过一个个难关、创造一个个辉煌业绩才能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卓越的工作能力、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赢得下属的拥护和尊重,才能让下属发自内心地支持你、支持你的决策并坚定地去实施,而这才说明了你自身具有真正的领导力。

行动指南

没有人生来是领袖,没有人生来就具有出色的管理才能。

领袖的素质和管理才能可以通过培养和后天的努力学习而获得。管理才能与“领袖气质”和出色的管理能力是分不开的,它们如影相随。因为这种素质和能力能够使你做出原本你不会做或无法做的事情。那么,怎样才能培养你的领导才能和管理才能呢?也就是说,如何使别人心甘情愿和你合作,并且支持和帮助你成功呢?

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要想做到这点,最好的方法不是一味的取悦别人,而在于要培养你的特质。如果你一味的取悦别人,那么别人可能会暂时喜欢你,但不可能长久,因为你在讨人喜欢的过程中失去了你自己。所以,一段时间后,你可能会发现,你的交际圈越来越广,而你自己却越来越孤独。你必须喜欢真正的自己,这是使自己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的前提。

培养那些属于自己的特殊的东西,因为这些特质对你而言是十分可贵的。如果你发自内心地喜欢别人做你的朋友,他就应该欣赏你的这些特质。你只是为你自己而培养这些特质,千万不要为了给别人留下某种深刻印象而去迎合别人。否则你不仅会失去成功的机会,还会失去你想要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