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世界装饰艺术(下)
73660800000004

第4章 “风格派”和“阿姆斯特丹派”

荷兰是欧洲较早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国家,工业化对于社会艺术和设计具有广泛和深入的影响。由于荷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美术、建筑和设计领域中的前卫思想得以发展,而不像在法国和德国那样遭受战争的侵扰。作为中立国,荷兰又为遭受战争灾难的西方艺术家提供了避难的场所,不少艺术家、尤其是不少前卫艺术家来到荷兰,促进了荷兰现代设计的发展,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围绕“风格派”产生的进展。1917年,特奥·凡·杜斯伯格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创办了《风格》杂志,次年以杂志为中心发起成立现代艺术团体,“风格派”因此而得名。“风格派”艺术家主张采用纯粹几何形的抽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活动,试图用几何形的、规则的抽象线条和色彩来构建画面,他们奠定了几何抽象主义的理论基础,并且运用到创作实践当中。这种“几何的抽象”与以瓦西里·康定斯基为代表的“抒情的抽象”成为20世纪西方抽象主义艺术的两个主要方面。“风格派”强有力的传播前卫艺术思想,不仅影响了美术和建筑,而且影响了室内装饰、印刷、纺织和家具设计。“风格派”的艺术家和设计家注重平面设计,强调设计与绘画的联系,试图通过平面设计来创造新的具有现代秩序的世界。尽管“风格派”的活动到30年代初便已经停止,但是影响却一直延续到今天。

“风格派”是画家、建筑家、设计家结成的松散的艺术社团,它并不像“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那样具有完整的组织和明确的纲领,也不像“包浩斯”那样以艺术与设计院校为基地展开活动,“风格派”的艺术家和设计家关系并不密切,也很少聚会,他们组织的唯一一次展览是1923年在巴黎举办的“建筑与室内设计作品展览”。“风格派”的领袖人物是皮特·蒙特里安,因为他在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具有纲领性意义的文章《绘画中的新造型主义》,所以“风格派”又被称为“新造型主义”。此外凡·杜斯伯格、维尔莫什·胡萨尔和巴特·凡·德·列克也在“风格派”的活动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筑家雅可布·约翰尼斯·彼得-乌德、罗伯特·凡·德·豪夫和詹·威尔斯、科内利斯·凡·埃斯特伦,雕塑家凡·通格罗、家具设计家、建筑家盖里·里特维特等人都积极地参加了“风格派”的活动,此外荷兰画家西萨尔·多米拉、俄国先锋派艺术家埃尔·利西茨基和出生于罗马尼亚的雕塑家康斯坦丁·布朗库西也参加了“风格派”运动。

早期“风格派”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画家蒙德里安的哲学观和艺术观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在巴黎的蒙德里安接触了立体主义的画作,这之后他开始从表现主义艺术转向抽象艺术。荷兰建筑家伯尔拉赫的思想及他对美国建筑师、设计家赖特的兴趣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风格派”艺术家旨在探索一种普遍的现代艺术语言,这种语言的规则将为人工环境各个方面的创造活动打下基础,其美学手法包括运用笔直的水平线和垂线,强调直角的运用;在色彩运用方面限制在红、蓝、黄三原色,加入些黑、白、灰色。这些思想影响了家庭室内装修的形式和色彩,影响了铺砖地板的几何图案,还影响了彩色玻璃窗的组合、商店标牌的字形以及日常生活与设计有关的其他许多方面。宣扬“风格派”最力的杜斯伯格后来通过引入“动力斜线”的理论为该流派又注入了新的推动力。早在20年代初,凡·杜斯伯格便与欧洲其他地区的前卫艺术家建立了密切联系:1921年他应格罗比乌斯之聘来到德国魏玛“包浩斯”学院任教,以后他还在柏林结识了俄国构成主义艺术家埃尔·利西茨基和匈牙利前卫艺术家拉斯洛·莫霍伊-纳吉,并在1922年9月号的《风格》杂志上专题介绍了俄国的“至上主义”和埃尔·利西茨基。1923年,凡·杜斯伯格与科内利斯·凡·埃斯特伦合作,在巴黎莱昂斯·罗森伯格现代艺术馆举办“建筑与室内设计作品展览”,这是唯一的一次“风格派”展览活动,标志“风格派”产生越来越大的国际影响。此时该团体成员也发生显著变化,杜斯伯格与蒙德里安就“动力斜线”理论的激烈争论,最终导致两人的分手。蒙德里安在1925年开始另行组织现代艺术的活动,他创作的非对称式的、构成主义风格的绘画在现代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俄国构成主义艺术家和与“包浩斯”学院具有联系的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家来说,“风格派”对现代设计的许多方面产生了强烈的影响。“风格派”设计家对于纺织设计颇感兴趣,不断地探索各种原色的矩形在由垂直线和水平线组成的格子内保持平衡的设计手法。巴特·凡·德·列克从1919年开始在纺织品印花方面进行试验,并在这个领域里一直工作到20年代晚期;维尔莫什·胡萨尔是“风格派”的另一位重要人物,1917年他曾设计了《风格》杂志创刊号的封面。他在室内装潢和纺织品设计上也应用了“风格派”的理论原则;盖里·里特维特的设计引人注目,广泛地影响了建筑、家具和室内装饰设计。他在1917年至1918年设计出著名的“红蓝椅子”是“风格派”的代表作品之一。椅子采用简单的几何形态构成,色彩使用单纯的红蓝黄原色,与蒙德里安的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红蓝椅子”以独特的现代设计形式,摆脱了任何一种传统家具形式的影响,成为现代主义设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1924年里特维特设计荷兰乌特路支市的施罗德住宅则是在“红蓝椅子”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施罗德住宅从外部装饰到内部布局无不体现出“风格派”的美学原则。住宅采用混凝土预制构件装配而成,具有简单的立体主义的形体结构,设计家特意将预制构件的组合结构暴露出来,从而成功地将装饰运用到构造结构上。从施罗德住宅可以看出凡·杜斯伯格和蒙特里安“风格派”艺术的影响,光洁的外墙,简单的块面,大片玻璃组成横竖错落的构图,如同一幅立体的蒙德里安的“风格派”绘画。施罗德住宅基本上采用水泥的本色,加上局部原色的装饰处理,室内设计和家具陈设都与建筑整体保持一致,简单而鲜明,成为当时西方重要的现代主义建筑作品。凡·杜斯伯格的设计范围广泛,包括室内装饰、家具、印刷品和建筑。最令人瞩目的是他1926年为德国斯特拉斯堡的一家餐厅夜总会“奥伯特餐厅”所作的室内设计。众多的房间布置为凡·杜斯伯格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他将自己的设计理论运用到室内设计的实践中去,兼作电影厅和舞厅的大堂是他最突出的贡献,直线构成的单色平面与墙壁、天花板和窗户的角度形成45度角,形成统一的环境氛围。具有代表意义的“风格派”设计还有乌德等人设计的“乌尼咖啡馆”等。

在以后的几年里,整个欧洲都感到了“风格派”的影响。20世纪最初10年到20年代早期,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具表现力的现代主义设计团体则有“阿姆斯特丹派”,集中表现为密歇尔·德·克勒克和皮特·克雷默的完全个性化的建筑和设计作品。“阿姆斯特丹派”的宣传刊物是《文丁根》杂志,其版面设计展现了那个时期荷兰装饰设计中的许多变化。“阿姆斯特丹派”的总体风格来源于表现主义绘画和雕刻,让·托罗鲁的精细的手工艺和平滑的、讲究线条的形体,以及与伯尔拉赫、赖特设计风格一致的建筑设计。这种风格的特点就在于极富表现力的、几乎是有机的形式和细节处理,从建筑与众不同的外观、独特的窗框和门的形状、房间的门牌号、刻字和金属制品,以及各种质地材料和图案的装饰结合、瓷砖和雕刻饰品中显示出来。最完整地表现出这种风格的是阿姆斯特丹市由政府资助的“斯帕达姆住房工程”。这个工程将内外空间、形状和装饰细节融为了一体。在装饰艺术的许多领域里,“阿姆斯特丹派”的设计风格都产生了影响。20年代罗伯特·马莱特·史蒂文森的桌子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构成,接受了构成主义设计的影响,尽管桌子底部的钢管支架给人以不太协调的感觉。1923年罗伯特·马莱特·史蒂文森还设计了建筑“工程师别墅”门口处。1928年由达道克设计的荷兰希尔弗瑟姆城市建筑物的灯饰,强调水平线与直线的运用,反映出构成主义设计的影响。密歇尔·德·克勒克1913年曾为阿姆斯特丹一家公司作家具设计。1920年前后由密歇尔·德·克拉克设计的荷兰阿姆斯特丹中学建筑物的正面,设计家运用了丰富的建筑设计语言,采用砖石等传统建筑材料来创造出一种样式新颖的流行风格,通过建筑物表面结构的起伏表现出多种韵律的节奏。

“风格派”艺术家和设计家的活动促使西方抽象艺术的兴起和发展。1925年巴黎举行的“今日美术大展”是当时西方抽象艺术运动的一次大规模展示。1920年蒙德里安来到巴黎,不久“达达”艺术家让·阿尔普和扎拉也从瑞士来到巴黎。同年,由勒·科布西埃创办的刊物《新精神》出版。年底的12月,蒙德里安举办了一次“风格派画展”。以此为契机,巴黎的抽象主义艺术家聚集在一起讨论现代艺术问题。1923年佩夫斯纳从俄国来到巴黎,带来了俄国抽象艺术的经验。1925年的“今日美术大展”正是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展览展出了“立体主义”、“光辐射主义”、“达达”、“风格派”、“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包浩斯”的作品。从展览可以看出,直到20年代后期,巴黎的抽象艺术的来源一是“立体主义”的演变,一是从德国“表现主义”、俄国“构成主义”、荷兰的“风格派”和瑞士的“达达”运动而来。到了30年代,二者相互影响、揉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一代西方抽象艺术家的作品,大多已经脱去了早期遗留的痕迹,而有了成熟的风貌。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遭受到了严重的损失,文化艺术也经历了一场浩劫。战争结束以后,巴黎不再是世界文化艺术的中心,纽约取代了巴黎“世界之都”的地位。作为这一转移的标志的是抽象表现主义运动的出现。抽象表现主义最早接受的是欧洲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战争期间和战争结束以后,不少著名的现代艺术家从欧洲来到美国,如杜尚、达利、米罗、阿尔普,以及“包浩斯”的代表人物康定斯基、保罗·克利,还有蒙德里安等人。他们给年轻的美国艺术家带来了欧洲大陆的“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等前卫艺术思潮,产生了一种混合意味很浓的新的现代主义艺术潮流“抽象表现主义”,从而在新的历史阶段对于现代装饰艺术产生了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