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世界戏剧艺术(下)
73659200000004

第4章 波澜壮阔的历史剧

在历史剧创作方面,莎士比亚以他人文主义者明敏的目光,以他对历史事件清晰的辨析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在莎士比亚最初的创作活动中,历史剧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与当时盛行的戏剧潮流有关,也与他个人对英国社会的密切关注有关。

在16世纪90年代,英国的王权统治虽然比较稳固,但这并意味着没有危机的存在,由于王位继承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发生在一两百年前的内战悲剧,有可能卷土重来。莎士比亚不是一位高蹈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剧作家,他曾经在戏剧中借助剧中人之口,说出了对于戏剧的看法:“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主要反映英国的封建纷争,除《约翰王》写13世纪的历史而外,其余的历史剧所表现的内容,均为发生在14至15世纪百余年间的重大史实。在这些剧作中,除《亨利五世》歌颂了一位开明君主的文治武功之外,其余多为抨击政治野心家阴谋篡位,致使国家陷入危亡之中。

《亨利六世》是一部煌煌大作,全剧分上,中,下三部,写这位君主执政期间,王室与贵族的纷争和历史的混乱局面。上部写英、法战争中,由于贵族阶级相互之间钩心斗角,矛盾重重,致使人心涣散,英国在战争中失利。中部写国内贵族争权夺势,致使民怨沸腾,内乱频仍。下部写封建势力的争斗,遂有“红白玫瑰战争”的发生,战乱中,自玫瑰贵族集团占了上风,而属于红玫瑰贵族集团的国王,则被人杀死。

剧中的亨利六世,被写成一个昏庸愚蠢、软弱无能的人,对外不足以保卫疆土,重振国威,对内则不足以制止内讧,治理朝政;是个可怜、可气又可悲的人物。

《理查三世》接续着《亨利六世》的历史背景,写白玫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爱德华篡夺王位之后,不久便死去。同族贵族理查用卑鄙无耻的血腥手段,将6个有希望继承王位的人选,排挤出局,然而在他登上王位后,自己也很快被敌党所杀。取之于不义的王权,必失之于不义,正所谓“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莎士比亚通过历史上真实的一幕,谴责了玩弄权术、利欲熏心的人,又通过他们可悲的下场,悲叹人类在世俗功利面前的贪婪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的凶残与狠毒,必将为他人和自己造成悲剧。这是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留给后人的沉重启示。

《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部)与《亨利五世》这三部历史剧,所反映的历史时序是连贯一致的,写理查二世优柔寡断,听信谗言,不能维持各贵族阶级间利益的平衡,以致被他的堂弟赶下台去。这位堂弟坐上王位,被称为亨利四世,然而由于他不是王权的合法继承者,因此心里不免惴惴不安。他虽有一些治国之策,平息了两次贵族叛乱,但无奈其子与市井流氓为伍,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这使他老境堪怜,郁郁寡欢。后来,他的儿子浪子回头,即位为亨利五世之后,发愤图强,对外英勇善战。一举夺回了被法国人占去的领地,也通过此举,有效地解决了国内的矛盾。

在亨利五世身上,莎士比亚寄托了人文主义者对开明君主的美好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