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战火硝烟中的科学
73655300000002

第2章 陆军武器(1)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斗争史。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为了获得必要的生活资料,就得同自然界的各种野兽斗争。为了杀伤猎物,人们掷石投棍,这也许就是武器的原始形式。后来,不同的部落开始争夺财产,人们创造了大量具有杀伤力的武器。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之间的战争也逐步升级,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又扩展到天空。于是,一幅立体战争的图景在历史画卷中展开。我们将从形形色色的陆军武器开始一趟武器之旅。

古代武器和现代武器的结合——刺刀

刀和剑是古代战争中经常使用的武器。大约在1640年,刺刀作为前装滑膛枪的配装武器,创制于法国东南部的巴荣讷城。事实上法文“刺刀”一词就是由该城的名称演变而来,并一直沿用至今。

刺刀主要配装于步枪上,它使用的鼎盛时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当时单发步枪是各国步兵的主要武器,火力较弱,刺刀作为一种重要的战术突击的格斗武器极受重视。新式刺刀在保留拼刺功能的同时,还具备多种军事生活功能,可以切、割、锯、剪铁丝、开罐头、起螺钉等。

最早的法国刺刀非常死板,它直接套塞于枪口上,完全堵塞住枪口,因而无法自枪口装填子弹或射击。这种呆板的设计直到17世纪后期或18世纪初期才有所改变,人们将刺刀卡装在枪口旁侧,前面仍可以装填子弹或射击,至此,刺刀才初具现代风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军根据特种部队以及军官使用手枪很少的情况,开发出不装配刺刀的M1卡宾枪代替手枪,这是由于军队一开始认为卡宾枪枪管较短较薄,肉搏时比较容易损坏。但事实显示还是有不少需要使用刀械的场合。于是,美国人在1943年初期设计了一种易于制造,生产快速并且成本较低的制式格斗短刀,即M3格斗刀。1943年10月,由于部队传出卡宾枪仍应配备刺刀的声音,美国陆军因而开始测试M3格斗刀改良版及其他三种刺刀。但后来因为厂商延误,第二次大战后期仅有少数配发。

在军队获得广泛应用的手枪

我国的四大发明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火药。火药传入西方的结果就是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武器,使人类从冷兵器时代进入了热兵器时代。手枪就是火药催生的。

手枪是士兵们打仗和警察执行任务时最经常携带的武器。它形体比较小,使用方便,能在紧急状态下快速拔出,因此很受欢迎。手枪自诞生以来有过各种各样的型号,每个国家生产的手枪又有不同,如果到军事博物馆去参观,一定会有琳琅满目的感觉。比较有名的手枪如美国的1911式45口径手枪,由约翰·M·勃朗宁发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最著名的美国手枪。

在西美战争期间,美军普遍反映小口径的左轮手枪威力不足,军队急需一种有较大威力的大口径手枪。在这种要求下,1911式0.45英寸口径的勃郎宁手枪诞生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60%在法国的美军士兵都配备了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设计师又对它的扳机、撞针、握把和结构做了改进,使它更轻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只配备给军官和班长,可是在前线许多士兵都想方设法搞到一把1911式手枪,因为它被认为很可靠。战争期间危险重重,但几乎所有的士兵都认为一把1911式能够给人带来安全感和心理慰籍。直到1984年,它仍然是标准的美军随身武器。

步枪的发展历程

步枪分自动步枪、半自动步枪和卡宾枪。步枪的最早原型,是中国古人发明的突火枪和火铳,后经过火绳枪、燧发枪的演变,才逐步发展成为现代步枪。

古代的火枪大都是从枪口装填弹药,枪膛内无膛线的前装式滑膛枪。最早的枪膛内带有膛线的火枪诞生于15世纪初的德国。但当时还只是直线形的沟槽,这是为了更方便从枪口装填弹丸。

据文献记载,15世纪意大利已有螺旋形膛线的枪支。空气动力学表明,螺旋形膛线使弹丸在空气中稳定地旋转飞行,可提高射击准确性和射程。线膛枪也被称为“来复枪”。17世纪初,丹麦军队最先装备使用了来复枪。但来复枪制作成本高。而且从枪口装填弹药容易手忙脚乱,因此许多国家的军队不愿装备使用这种枪支。

1865年德国人发明了“毛瑟枪”,这是最早的机柄式步枪,后来又进行了很多改进和完善。“毛瑟枪”具备有螺旋形膛线,采用的是金属壳定装式枪弹,使用无烟火药,弹头为被甲式,提高了弹头强度。这种枪由射手操纵枪机柄,就可实现开锁、退壳、装弹和闭锁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毛瑟枪安装了可容8发子弹的弹仓,实现了一次装弹、多次射击。毛瑟枪还缩小了枪械的口径,并提高了弹头的初速、射击精度、射程和杀伤力。毛瑟枪完成了从古代火枪到现代步枪的发展演变过程,可以视作是现代步枪的先驱。

短步枪又称为卡宾枪、短自动步枪。首先使用短步枪的是骑兵,因此短步枪也被称为骑枪、马枪。目前各国军队已经装备或正在研制试验的小口径步枪都具有突击步枪的性质,因此人们又把短步枪称为短突击步枪。短步枪使用与同族步枪一样的弹药,结构上也一样,只是枪管截短,枪长缩短,重量减轻,这就使得设计师们在枪的使用寿命做了一些让步,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如何使枪更为轻便上。由于枪长缩短了,弹头能量会有所下降,有效射程也相应有些缩短。虽然短步枪的寿命和威力比不上步枪,但对使用它的部队来说,完成战斗和自卫任务绰绰有余。

随着战场上对步枪的机动性要求越来越高,以及步枪在战场上的火力地位变化,步枪长度逐渐变短,伴随而生的短步枪也就不断缩短,现在的很多步枪比早期的短步枪还要短一些。

机枪的发明

从战争影片中看,机枪的特点是可以扫射,成批地杀死敌人,是最受陆军部队青睐的装备之一。

对于枪械射击自动化,中国清代就有相关的记载。19世纪80年代以前,一些国家使用多根枪管交替发射的连发枪,其中以美国发明的手摇机枪最著名。

1883年,英籍美国人马克沁受枪械射击后坐现象的启发,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挺以火药燃气为动力的机枪。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前一发子弹射击时产生了火药气体后坐力,利用这种后坐力可以使枪膛闭锁机构打开,弹壳弹出后,下一发子弹进入枪膛。然后复进机构回转封闭枪膛,同时引动击发装置,再次发射子弹。因此只要扣住扳机即可连发不断。供弹方式以弹链式为主,也有弹夹式和弹鼓式。

马克沁的发明也为自动步枪、自动手枪等自动化武器的研制奠定了基础。为了能使机枪紧随步兵作战,1902年丹麦人麦德森研制出轻机枪,这种机枪有两脚支架,带有枪托,可以抵肩射击。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机枪成为最有杀伤力的武器。另外,大口径机枪的出现提高了机枪的威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研制了MG34通用机枪,可以完成所有机枪的任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都发展和装备了通用机枪。

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机枪趋于小口径化和枪族化,机枪配用现代观察瞄准装置后,进一步提高了机枪的全天候作战能力。

世界闻名的冲锋枪

在一些战场环境下,例如乘车作战、空降作战或特种作战时,机枪和步枪的携带就有些不方便,而手枪的威力又太小,于是,一种用双手握持发射枪弹的单兵连发枪械应运而生,它就是冲锋枪。

冲锋枪是一种介于手枪和机枪之间的武器,在200米以内有良好的杀伤效果。它短小精悍、火力迅猛、携带方便,适用于近战、巷战和冲锋。冲锋枪一问世就受到人们的偏爱,成为枪械王国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它是陆军部队重要的装备,是一种步兵武器。

冲锋枪的工作方式有两种,半自动式和全自动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两种冲锋枪世界闻名,这就是英国的斯坦因冲锋枪和美国的汤姆森冲锋枪。前者廉价、设计简单、易于大量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种枪产量超过400万支,为英国抗击德国法西斯立下了赫赫战功。后者最大优点就是性能稳定,能够在恶劣的条件下发挥出应有的威力。

1915年,意大利工厂制造出一种发射手枪弹的双管连发武器,被称为帕洛沙冲锋枪,这是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冲锋枪。但由于它比较重,很难适应单兵作战使用,因此还不是真正的现代冲锋枪。世界上第一支真正的现代冲锋枪是1918年德国研制并配发给前线部队的MP18式冲锋枪,它的改进型号为MP181。这种冲锋枪在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威力,以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公约》明文禁止战后保留的10万德军再装备MP181式冲锋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冲锋枪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很多国家纷纷研制,形成第一代冲锋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冲锋枪发展的黄金时代,并逐步形成了第二代冲锋枪。

中国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生产冲锋枪,但直到50年代还都是仿制外国冲锋枪。1964年,新中国自行设计制造了第一支64式7.62毫米微声冲锋枪,填补了中国武器装备的一个空白。

无托步枪的好处

无托步枪是英国人发明的,但奥地利人的制作工艺世界领先。他们的5.56毫米AUG步枪成了当今世界无托步枪的杰出代表。

AUG步枪自1970年问世以来广受关注,十多个国家选用了它。它以其先进的技术跻身世界著名步枪前列。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经战火检验,士兵普遍反映它外观新颖、结构紧凑、操作简单、射击平稳、精度较好、携带方便。AUG步枪比同口径步枪短约1/5。这是因为它采用了无托、积木式结构。无托实际上是将传统的枪托往前移到机匣处,包住整个机匣后部和发射机构,使自动机能在枪托内运动,从而缩短了枪长。在积木式结构里,有枪管组件、机匣组件、发射机组件、自动机组件、枪托组件和弹匣组件等6大部件,零部件看起来很少。各部件组装拆卸快捷,枪管几秒即可取下。人们在电影里看到的枪手卸装步枪,有不少就是用这种枪的模型。

AUG步枪受到世界各国军事界的赞美,它那果酱色的外观透出柔美。女兵们特别喜欢使用它,原因是它不重,空枪仅3.4千克;双手握持抵肩射击时感觉相当舒服,还能很快变成单手持枪自动射击。

男兵们更喜欢它,称它为“魔方步枪”。根据战斗需要,把不同长度的枪管更换,转眼间它就由普通步枪变成了卡宾枪、冲锋枪、伞兵枪和轻机枪(另配两脚架),真可谓百变神枪!

AUG步枪采用较多的塑料机件,连击锤、阻铁、扳机、弹匣也用塑料制成。采用耐冲击塑料件,不仅加工容易,不生锈,而且强度特别好。例如双排压弹的塑料弹匣强度惊人,用两吨重卡车来回碾压,它也不会破碎。而且,它的弹匣是透明的,士兵们可以随时看清存弹量。

AUG步枪采用单连发扳机,省却转换快慢机的动作,加快了火力变换。枪的两侧都有抛壳窗,可改变抛壳方向。左撇子也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它。它的后部宽大,这是它与其他无托步枪的一个明显区别。后部宽大的空间既可容纳枪的机件和保养附件,也能存放士兵的日常生活小用品,士兵们对这种贴心的设计非常欢迎。

现在奥地利已经推出了改进型AUGA2步枪,突出的改进是机匣和瞄准具可分离,机匣左侧增加了可折叠的滑板,减少枪落地摔裂的危险。新安装的全息瞄准具技术先进。它的显示屏不会割裂视野,射手可双眼睁着瞄准。显示屏显示图像很大,射手们可以快速地捕捉目标。

敌军坦克的克星

俗话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在战场上也是这样。轮式自行反坦克炮就是专门对付坦克的武器。

反坦克炮是坦克的老对手,是最早的反坦克武器,并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发挥过重大作用。据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所损失的坦克中,有60%是被反坦克炮击毁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一股轮式自行火炮的发展热潮。在这里面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轮式自行反坦克炮。这些轮式自行反坦克炮是将原主战坦克使用的105毫米或120毫米高性能坦克炮改造,安装在战斗全重仅为20吨左右的轮式装甲车底盘上,构成一种火力与机动性高度结合的所谓“小车扛大炮”式的轻型自行反坦克武器。它的火力可与主战坦克相媲美,而整体重量却只是主战坦克的三分之一左右。

主战坦克装甲技术的发展是迅速的,第一、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已难以对付主战坦克的反应装甲,第三代反坦克导弹也只能勉强对付。相反,用高膛压反坦克炮发射动能穿甲弹却能有效地对付当前主战坦克,它具有摧毁未来主战坦克装甲的潜力。同时,高性能反坦克炮还具有初速大、射速快、近距离精度高(配用现代火控系统可提高远距离精度)和反应灵活等优点,它将成为一种比现有反坦克导弹威力大得多的反坦克武器。有人预言,在未来战争中,自行反坦克炮有可能取代一部分车载反坦克导弹。

现代主战坦克块头大、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不可能作为专用反坦克武器大量装备使用。这是反坦克炮受到重视的很重要的原因。近年来,西方国家一直有人主张使用一种轻型、快速、价格低廉的装甲战车来对付敌人的坦克装甲部队,而自己的主战坦克则可从反坦克防御任务中解脱出来,专门用于完成进攻的任务。轻型轮式自行反坦克炮很有可能成为这种轻型装甲战车较为理想的选择对象。同时,轮式自行反坦克炮空运起来很方便,机动灵活,在快速部署部队中,它甚至有可能取代坦克的作用。作为火力支援武器使用时,轮式自行反坦克炮还可为非装甲部队提供直接的机动火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