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富豪必备的十大素质
7359800000022

第22章 财商(1)

59.打理钱财,把握财富增长的轨迹

财商是指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是理财的智慧。财商可以通过后天的专门训练和学习得以改变,改变你的财商,可以连动地改变你的财务状况。财商是一个人最需要的能力,也是最被人们忽略的能力。可以想像,一个漠视财商的人,一定是现实感很差的人。

财商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二是正确使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财商并不仅是人们现实的惟一能健康发展的智能,而且是人为观念和智能中的一种,当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财商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人的其他智慧与能力密切相关的。

《圣经》中有这样一个关于财富增长的故事:一个财主把财产分成三份,分别托付给三位仆人,要他们善加管理。第一位仆人用这些钱做了各种投资;第二位仆人则买回原料制成商品出售;第三位仆人为安全起见,把钱埋在树下。一年后财主召回三位仆人检视成果,前两位仆人管理的财富均增长一倍,第三位则原物奉还。他向主人解释说:“惟恐运用失当而遭到损失,所以将钱存在安全的地方,今天将它原封不动奉还。”

现实中也有一例关于财富增长的经典故事:1896年诺贝尔奖创立之初有980万美元基金,而每年五位诺贝尔奖得主分获100万美元,就需要500万美元。初时诺贝尔奖金管委会订立章程规定基金的投资政策是安全且有固定收益,如存银行或购买公债。但到了1953年,基金只剩下330万美元。眼见基金的资产将消耗殆尽,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们及时觉醒,意识到投资报酬率对财富积累的重要性,于是在1953年做出突破性的改变,更改基金管理章程,将原来只准存放银行与购买公债,改变为以投资股票、房地产为主的理财观。资产管理观念改变后,很快就扭转了基金的命运。到1993年,基金总资产增长到2.7亿美元。

从上述故事里,可以看出,财富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财的方法。理财得当,财富便可迅速增加,而如果不会理财,或者理财不当,则不仅不能增加财富,而且还可能使自己过去积累的财富损失。

理财专家在研究大量致富者后,得出一个结论:1/3的有钱人是天生的,1/3靠创业积累财富,1/3靠理财致富。他认为,诞生富裕之家毕竟是少数,而创业成功的比率也只有7%,因此,理财得当是普通百姓致富的最佳途径。

有人认为,理财不过是精打细算而已,最多只是改善一下个人或者家庭的财务状况,与我们的致富目标相差甚远。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理财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致富之道,而且利用理财致富,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你不需是有钱人、不需是高收入者、不需是高学历者、不需要具备专门的知识与高超技术、不需要靠运气,你所需要的只是正确的理财习惯。因此,一个人有没有钱不重要,收入高低也不重要,影响一个人未来财富之多寡,在于有没有学会理财,有没有开始理财。这项工作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并不轻松,不过无论如何,都绝对值得你去做!

这是个变化快速、财富充沛的时代,同时也是个强迫理财的时代。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每个人均渴望发财致富,借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准或达到人生的目标。在这攸关未来财富地位的关键时代里,你不能再对理财漠不关心,或者对投资一无所知。你必须趁早接受正确的理财观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沿着财富增长的路子走下去,才能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赢得胜利。

读者不妨现在就检视一下自己,是否养成了较好的理财习惯?是否制定了明确的投资计划?是否在沿着追逐财富的正确轨迹前进?这是决定我们能否致富的重要因素。大多数人将资产摆在金融机构而不投资,而一开始投资理财,又只想快速致富。结果钱存在银行发不了财,而从事快速致富的投资,反而弄得血本无归。殊不知,致富要靠理财,理财要靠方法。不敢投资与盲目投资都是致富的大忌。

俗话说:“人不理财,财不理你。”如何有效地利用每一分钱?如何及时地把握每一个投资机会?理财的要诀就是开源和节流。所谓开源,便是争取资金收入;所谓节流,便是计划消费,预算开支。成功的理财可以增加收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改善个人或家庭的生活水平,从而使你走上富裕的道路。而利用理财致富又是人人办得到的,也是人人应该做的。

财富就像一棵树,是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开始长起来的,你所存的第一个铜板就是种子。而在种子长成大树的过程中,还需要你精心地浇水、施肥、治虫等,这就是理财。只播种不培育,种子是难以长成大树的。因此,你越快播下种子,越认真地培育树苗,就会越快让“钱”树长大,越快能在树荫下乘凉,越快采摘到丰硕的果实。

60.认识自己的现金流

现金流是财商理论的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即说明一个人是怎样处理他已经到手的钱的。具有不同财商的人就有不同的现金流,通过现金流能了解一个人到底能不能得到财富。

与现金流相关的一个概念是“现金流象限”。它代表了收入或金钱产生的不同途径。例如,一位雇员通过为一家公司工作而赚到钱,自由职业者通过为自己工作而赚到钱,企业主拥有能产生钱的企业,而投资者则通过从他们各种投资中获得钱——换句话来说,就是用钱产生出更多的钱。

在罗伯特的财商著作中,通常用字母来表示不同的象限:E代表雇员、S代表自由职业者、B代表企业所有人、I代表投资者。

不同的创富方法源于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技术技能、不同的教育背景,以及不同的性格类型。由于以上这些差别,不同的人被吸引到不同的象限中。虽然钱是完全相同的,但是挣钱的途径却可以截然不同。如果你要为每一个象限寻找一个不同的标志,你首先得问自己:“你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哪一个象限呢?”

不论我们从事何种专业,我们都可以选择在四个象限中工作。例如,一位医生可以选择做一名雇员“E”来挣钱。他可以加入一家大医院也可以在公共医疗服务系统中为政府工作,或者做一名军医,或者加入一家需要医生的保险公司。这位医生还可以选择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S”,他可以开办一家私人诊所,成立一个办公室,雇用员工并建立一份私人客户名单。这位医生还可能决定成为一名企业主“B”。他可以拥有一家诊所或实验室,并雇佣其他医生。这位医生可能会雇一名商业经理去经营这个机构。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医生将拥有企业,但不必在该企业中工作。该医生也可能会拥有一家与医学无关的企业,并同时在别的某个地方行医。在这种情况下,这名医生将同时作为“E”和“B”挣钱。作为“I”,这位医生会向别人的企业投资,或者是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不动产市场等金融市场上投资挣钱。

重要的并不在于我们做什么,而在于我们如何创造收入。

应该提醒的是:在这四个象限中你能够变得很富有,也可能变得很贫穷。在每个象限中都有人赚到几百万美元,也有人濒临破产。处在某一个象限中并不能确保你在财务上获得成功。通过对每一个象限的不同特征的了解,你将对哪一个象限或者哪些象限最适合你有一个更好的认识。例如,有的人选择在“B”和“I”象限内工作的原因之一就是税收上的好处。对于大多数在“E”和“S”象限内工作的人们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合法的避税途径;然而,在“B”和“I”象限内工作却存在着大量的合法的避税办法。

许多成功人士在获得大学学位前就离开了学校。这些人中有通用电气的创始人托马斯·爱迪生,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等。大学教育对于获得传统职业的确十分重要,但是对于人们如何创造巨额财富却并不重要。所以,挣钱需要一个梦想,快速学习的决心,以及正确使用你天赋的能力,辨别你的收入来自现金流象限哪一部分的能力。

61.学会如何筹资

如何合理地运用、调配已有的金钱,这是对一个经营者的才干和智慧的考验。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一名经营者,无论你有多么强的经营能力,但如果没有钱供你运用支配,那么,所有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所以,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经营者,应该学会走好第一步——学会如何筹资。只有踏踏实实走好了这一步,才能为将来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正应验了中国的一句老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目前的形势下,大多数下海者都有一定的本钱,但是同那些已在商海中摸爬滚打多年的竞争对手一比,则相形见拙,显得势单力薄。如果不能通过各种途径筹集到足够的资金,那么竞争——这个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便会无情地将你吞没。那么,究竟如何筹资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公司在创立之初应如何筹集资金。西方国家(比如美国)的公司法比我们完善,我们不妨借鉴一下他们的做法。

由创办人认购股份是公司的最初筹资办法。要想成立公司,必须要有创办人或发起人,公司最初的资金来源就是从这些创办人那里获得的。这些创办人从个人财产中拿出一部分用来认购自己公司的股份,于是他们就成了该公司的股东,公司也就有了自己的最初的一部分股本。

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申请设立公司,必须满足一个最低股本额,或称最低资本额,不论是股份有限公司还是有限责任公司都要符合这一要求。例如,奥地利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股本是100万奥地利先令,而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低股本是10万奥地利先令;法国的规定分别为10万法国法郎和2万法国法郎。

第二个应注意的问题是公司的最低股本必须由公司创办人或初始股东全部认购下来,即股东同意承担法律责任以现金或实物买下公司的股份。认购股份本身并不等于一次缴足股金,股东可以分期交付股金。首次交付的股金比例各国公司法都有严格的规定: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国为25%,意大利为30%,丹麦为50%,等等。

让创办公司的合伙人认股,这就是创业的筹资方法。

62.尽早开始自己的投资

投资是理财的一种重要方法。美国人查理斯调查了美国170位百万富翁,发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很早就强迫自己将收入的1/4左右用于投资。

越早开始投资,便能越早达到创富目标,从而使自己与家人能越早享受创富的成果。而且越早开始投资,利上滚利,所需投入之金额就越少,赚钱就越轻松愉快。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名十三岁学生萨和特曾经替人照看婴孩赚取零用钱。他留意到家务繁重的婴儿母亲经常要上街购买纸尿片,于是灵机一动,决定创办他的“打电话送尿片”公司,只收取15%的服务费,便会送上纸尿片、婴儿药物或小件的玩具等东西。他最初给附近的家庭服务,很快便受到左邻右舍的欢迎。于是他印了一些卡片四处分送,结果业务迅速发展。由于他只能在课余用单车送货,忙不过来,于是他便用每小时六美元的薪金雇用了一些大学生帮助他。现在他已拥有多家规模庞大的公司。

投资与消费是财富增加和减少的重要方面。穷人的消费习惯是有多少花多少,中产阶层则是提前消费,而富人的消费习惯则是先投资再消费。

投资和消费是可以转换的。有时富人的消费反而是一种投资,而穷人的投资则变成了一种消费。

穷人对微小的消费也斤斤计较,这是对金钱恐惧的一种表现。而富人敢于大胆地、合理地消费,因为他们知道转化。

据《犹太人五千年智慧》记载,在古代的巴比伦城里,有一位名叫亚凯德的犹太富翁,因为金钱太多的缘故,所以名闻遐迩。而使他成为一位知名人士的另一原因,就是他慷慨好施。他对慈善捐款毫不吝啬,他对家人宽大为怀。可是,他每年的金钱收入却大大超过金钱支出。

一些童年时代的老朋友们常来看他,他们对他说:“亚凯德,你比我们幸运多了,我们勉强糊口的时候,你已成为巴比伦全城的第一富翁了。你能穿着最精致的服装,你能享用最珍贵的食物。我们若能叫我们的家人穿着可以见人的衣服,吃着可口的食品,我们就觉得心满意足了。”

“然而,幼年时代的我们,大家都是平等的。我们都向同一位老师求学,我们玩相同的游戏。那时无论在读书方面或在游戏方面,你都和我们一样,毫无才华出众之处。少年时代过去以后,你和我们也是一样,大家都是同等的平民。然而现在,你成了亿万富翁,我们却终日不得不为了家人的温饱而操劳。”

“据我们的观察,你做工并不比我们更辛苦,你做工的忠实程度也未超过我们。那么,为什么多变的命运之神,偏偏要叫你享尽一切好福气,偏偏不给我们应得的同样福气呢?”

亚凯德说道:“童年以后,你们所以没有得到富裕生活的理由,是因为你们没有学到发财原则,所以你们也不会实行发财原则。你们忘记了,财富好像一棵大树,它是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发育而成的。金钱就是种子,你越勤奋栽培,它就长得越快。”

亚凯德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一个被人们遗忘的法则:投资致富。我们每个人都想创富,但是很多人并不懂得创富的方法,不懂得用最小的、最原始的钱去进行投资,把投资当成是一粒埋在财富土壤里的种子,让它去发芽成长为巨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