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富豪必备的十大素质
7359800000021

第21章 合作精神与团队组建能力(2)

“像这样的情况,应当给予相当的考虑,”他反对说,“确实,他们的这种行为是不可宽恕的,是理应受到严厉处罚的。你可以对他们进行严厉的处罚和教训,但是不可剥夺他们的位置,夺去他们惟一可以维生的职业。总的看来,这些年,他们创造了很多好成绩,为铁路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仅仅由于他们这次的疏忽,就要全盘否定他们以前的功绩,这样未免太不公平。你可以惩治他们,但是不可以开除他们。如果你一定要开除他们的话,那么,就连我也开除。”

结果这两个工程师还是被留下了,后来他们都成了忠诚而效率极高的职工。

如果你看到了这种情形,你就不会对他们忠心耿耿地为克劳利做事感到奇怪了。显然,克劳利给他们帮了一个大忙,但同时他也替自己帮了一个忙。他本来可以因为他们犯了错而小气、刻薄、严厉地对待他们,甚至开除他们,而他们也无话可说,但是如果他这样硬着心肠“秉公执法”的话,无疑便会失去两个忠心的助手。与此相反,他选择了合乎人情的办法,所以得到了两个有力的助手。

56.智囊团的强大力量

“智囊团”可定义为“两人或多人之间为达成明确的目标,同心协力、和谐一致,付出知识与努力的合作关系。”

无法利用“智囊团”的人,无法具有强大的力量。如果你在选择“智囊团”成员时,有识人之明的话,那么,有可能会在不知不觉间,你的目标就已达成了一半。透过适当选取“智囊团”成员,你可以更加了解这股可以利用但难捉摸的力量的潜能。智囊团有两个特性,一个是经济特性,另一个则是精神特性。经济特性比较好把握。如果一个人身边围绕着一群完全协调一致,真心帮他的人,提供他意见、咨询以及个人合作的话,那么,任何人皆可缔造出经济效益。这种合作联盟,几乎是每一笔巨额财富的基础。

智囊团的精神特性则较难理解。它有一个重要的涵意:“两个人的心灵放在一起,一定会产生第三种看不见的无形力量,我们可将它称为第三个心灵。”

人类的心灵是一种能量的形式,其中一部分的本质是精神的。当两个人的心灵以和谐精神一起合作时,每一个心灵的精神能量单位会形成一股吸引力,形成智囊团的“心灵”状态。

智囊团的力量(或者更应该说是指其经济特性),是由安德鲁·卡内基在五十多年前最先引起拿破仑·希尔注意的。这项原则的发现,成为他选择终生工作的根源。

卡内基先生的智囊团成员,是由大约五十个人所组成,在制造和销售钢铁方面,他将自己全部财富的获得,归功于这个“智囊团”所产生的力量。

分析任何成为巨富(或小富)者的记录,你便会发现,他们总是有意或无意地使用了“智囊团”的强大力量。

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东西可累积强大的力量。

亨利·福特是在贫穷、失学、无知的困境中,开始其事业的。然后在二十五年内,他使自己成为了美国的巨富之一。

任何企业的成功,背后一定有一群同心协力的人。成功的光芒乍看之下可能只属于一人,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成功里必定包含着一群人共同的努力和付出。

力量是被组织起来的知识,它透过明智的行动表现出来。同心协力,结合知识和能量,才能规划和行动。缺少这种和谐,是所有事业失败的主要原因。

我们曾在一所知名的大学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实验,每个学生必须按要求写一篇论文,题目是:“亨利·福特为何如何致富?”文中要说明亨利·福特有哪些资产。大多数的学生都搜集来福特的财务报表,包括银行、证券、不动产等等,只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

亨利·福特的资产主要包括两项:

1,流动资产及成品、原材料。

2,由经验中得来的知识及一个训练有素的组织。这个组织能够以福特的观点,善用他们的知识和能力,为公司创造利润。

我认为两者的价值比例是:

·现金和有形的财产——占25%。

·福特组织的力量——占75%。

无疑地,亨利·福特最可贵的资产是他自己的大脑,其次是他的员工和下属,最后才是有形的资产。

如果亨利·福特的工厂被毁坏,机器、原材料、成品都化为乌有,资金也全数用尽,他仍将是美国最有财务实力的人,因为他的头脑将使他在短期内重建企业王国,他所需的资金将源源不绝。

力量的来源是有组织的努力,未经组织的知识无法发挥力量,它只是潜在的、有待培养的力量。图书馆内有无数人类智慧与文明的记录,这些知识毫无组织,并不具有力量。地球上灭绝的巨大动物化石证明,没有组织,便无以待续生命力。了解了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并能充分将其运用的人,就能获益良多。

57.打造自己的财富俱乐部

没有人能够过绝对孤独的生活。个人是人类大动脉中的一条细脉。从这条大动脉中,个人吸收着“人类心脏”中所流出的血液。一旦他同这条大动脉脱离,便立刻会枯萎、死去。

人可以做出令人称奇的事,但若想有突出的个人表现则需要盟友帮助。光靠自己不会成功,惟有别人能让你成功。所以,你要选择对你的目标最有助益的人际关系和盟友。

你必须好好对待盟友,将他们当成自己人,待他们如同对待自己。不要把朋友及盟友看成差不多一样重要。应该要花力气培养你与盟友的关系——你觉得这话是老生常谈吗?问一问你自己,你有几个朋友做到这一点了?然后问自己,是否已做到了。

再没有什么事比选择盟友及建立关系更重要的了。没有了盟友和社会关系,你什么也做不到;有了他们,你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还可以改变你身边其他人的生活。

下面这些方法可以帮你扩大社交圈,并且进入第一流的社交生活。

第一,参加各种团体。如果你的社交圈局限在一个小团体,你很快就会厌烦。如果想靠研究一个小团体而学会观人术,就像阅读一本小册子就会精通高等数学一样不切实际。

第二,随时认识一些新朋友。参加新的社团组织,同时扩展自己的社交范围。与职业不同的人交往,可以增加你的生活情趣,也可以扩大你的生活领域,这是一种很好的精神生活。

第三,选择“不拘泥于卑微、琐碎、不重要的事物”的人做朋友。那些非常注意你的住房面积、家用器具,或者思想谈吐都不如你的人,是不值得交往的。多找注意你的心理环境,喜欢积极事物,真心希望你成功的人来当朋友。尽力找些鼓励你的计划与理想的人当你的良师益友。如果你不这样做,反而找些思想消沉落伍的人来当朋友,你就会渐渐消沉下去。

在编织“关系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重视你的“关系网”。精神食粮对心理健康有滋补作用。

使你“关系网”为你工作,而不是拖累你,不要让那些阻力,亦即专门扯你后腿的人使你萎靡不振。

不要让那些思想消极、肚量狭窄的人妨碍你的进步。那些幸灾乐祸、喜欢嫉妒的人都想看你摔跤,不要给他们机会。

尽量请教成功人士。千万不要到长舌妇那里征求意见,因为这种人一辈子没有出息。

充实自己的心灵。多多参加新的团体,尽量挖掘值得去做的新鲜事。

消除你的思想毒素,避免谈论是非。你当然可以谈论别人,但是一定要是积极方面的事物才行。

每一件事都要做得尽善尽美。你承担不起因小失大所积累的种种负担。

58.“不倒翁”的群力工程

《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中,很少单靠个人能力获取财富的,通常都得力于高效的合作和强烈的团队精神。

复星集团老总郭广昌被称为市场竞争中的“不倒翁”,他创建的复星集团是一个非常注重团体魅力的集团,许多复星员工对集团充满诚挚的爱。

“1993年10月18日,我终于来到了上海,正式到公司报到。那时公司的事业虽然说已有一定的规模,但条件还是很艰苦的。我先是在公司的办公室睡了一段时间,后又挤到复旦的学生宿舍里,正所谓居无定所,收入也比在珠海、深圳时要低,但公司里始终充满的那种共谋大业、勃勃向上的气氛,使我兴奋不已……”这是范伟发表于《复星人》小报上的一篇文章里写的体会。几年过去了,今日复星已非昨日复星可同日而语,但当初令范伟兴奋不已的那种共谋大业、勃勃向上的气氛仍然很浓、很浓。

郭广昌领导的复星是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群体。这个群体以事业为载体来实现创造财富、回报社会的理想,来获得个人价值的实现——这是复星创业者的共识。本着这一共识,郭广昌数年来未分到一分钱红利,而是和公司员工一样每月领一份工资。就连人们十分看重的住房,郭广昌也并不讲究,还住着和普通工薪阶层一样的两室一厅。生活上低要求,工作上却不断自我加压。郭广昌甚至提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兢兢业业”十六字和员工相互共勉。

在这样一个集体里,郭广昌和员工们不但在事业上共谋发展,作为每一个个体的自我,也在相互促进中得到了发展。

范伟进入复星后,分工负责房地产业务。从生物到房地产,转换可谓很大。但几年下来,他从一个门外汉成了上海房地产界的一名佼佼者。复星房地产事业部的售楼面积在上海数以千计的房地产公司中名列第一。

汪群斌以前管理能力相对欠缺,通过几年的锻炼,已实现了向一个科技帅才的转变,除了有科技经营实力,他还指导手下数十个博士、硕士的科研。

谭剑在复星考了会计上岗证,并在一次次主动抑或被动的工作机会的选择中丰富了个性,提高了行政管理能力,成为集团称职的行政总管。

当国内传出一著名企业兄弟分家的新闻时,人们也向郭广昌提出这样的疑问:“复星会不会分家?”

“复星要建立的是一个企业家庭,而不是家庭企业。我们这个群体对这一点有着一致的认同。做成今天这样大的事业,是复星集团的成功,一个人做不到这一步。谁离开了这个集体,很难有多大作为,更谈不上实现产业报国的抱负。我不担心会分家,只担心个人的发展跟不上复星的发展,所以我们都相互推着走。”郭广昌这样说。

相互推着走,郭广昌带领复星这个团队走过今天,走向明天。

复星的企业理念来自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高科技的现代企业,何以要提出这样一个听上去“传统味”十足的企业理念?

郭广昌这样解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追求和途径,对今天知识分子精神世界仍有很大影响,甚至可以说是“根”。但时代变了,今天社会的经济细胞已不再是家,而是企业。天下既平且有盛,治国、平天下便不可能再是知识分子实现价值的选择。倒是立业、助天下,即产业报国,是一条走得通的人生正道。复星是一个知识分子密集的企业,除了五个创业股东外,员工中85%都受过大学本科以上教育,以修身、齐家、立业、助天下作为企业理念,不仅表达了全体员工的抱负,同时也是全体员工的精神需求。

郭广昌声称自己是“复星学派”,这个词汇是他的一个梦。他的心里有这样一个愿望,那就是通过自己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科研组织模式,培养出一批国家院士,并形成一个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生命科学学派。

郭广昌其实是一个很务实的人,只有通过他那充满魅力的团队,把所有有理想和才干的年轻人聚集起来,复星才能迅速发展,创造今日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