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人际交往中的情商技巧
情商移情法
任何人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时候,一旦缺少换位思考,得出的结论特别容易带有偏见,过于武断地想当然肯定会使问题越演越糟。而这正是哈佛对每一个学术研究者提出的特别的要求,如果你不能接受同学,同行的质疑,不能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观点,你的位置就有可能保不住。
从前有一个老国王,他的头脑很古怪。一天,老国王想把自己的王位传给两个儿子中的一个。他决定举行比赛,要求是这样的:谁的马跑得慢,谁就将继承王位。两个儿子都担心对方弄虚作假,使自己的马比实际跑得慢,就去请教宫廷的弄臣(中世纪宫廷内或贵族家中供人娱乐的人)。这位弄臣只用了两个字,就说出了确保比赛公正的方法。这两个字就是:换位。
换位,就是将自己摆放在对方的位置,用对方的视角看待世界。英国有一句谚语叫做:“要想知道别人的鞋子合不合脚,穿上别人的鞋子走一英里。”懂得换位,知道他人所思、所想、所感,是一个人拥有高情商的表现。高情商者在社交活动中不盲目、不糊涂,他们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并根据对方的心灵活动来采取相应的对策,因而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取得较大的成功。
约翰有一个年仅16岁却劣迹斑斑的女儿约瑟芬:抽烟、酗酒、乱交男朋友……这一切令约翰夫妇伤透了脑筋。
一天老约翰在房内亲眼看到楼下的女儿回来了,但是她似乎挑衅般地与送她回来的男孩亲吻!约翰气得暴跳如雷,打算给约瑟芬一点颜色看看。
当这位在父母眼中已一无是处的女孩走进房门时,她看到了父亲因为愤怒而发抖的模样,他几乎是用咆哮着的声音对她吼了起来:“你怎么能如此放肆?要知道我和你妈妈那么辛苦把你养大……”但约瑟芬显然并不想买账,她头也不回地往自己的房间走去,随着“嘭”的一声,约翰夫妇被挡在了门外。
伤心的约翰夫人,小心翼翼地对丈夫说:“约翰,我们也许并不爱约瑟芬。”“什么?不爱她为何还要如此管教她?否则,早放任她游荡了。”“是这样的,”约翰夫人说“我们从来未进行换位思考。我们也许都太自私了,我们一味地教训她,从不考虑她的感受,或许她正为这个恼火呢。”经过约翰夫人这么一说,约翰仿佛看到了希望。他赶快到女儿的房间,第一件事是为刚才的态度道歉。
奇迹出现了,约瑟芬第一次痛哭流涕地说:“我原来以为你们对我很失望,而且也不打算再教我什么了……”
是移情换位让约瑟芬父女重新获得默契与温暖。人们常说,良好的沟通是心与心的沟通,其实“移情”换位又何尝不是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呢?生活中那些“善解人意”的人往往受到大家的喜爱和尊敬,原因就是他们能够做到“移情”换位,用别人的眼光来想问题、看世界,以别人的心境来体会生活,这样便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然而在移情的过程中还需要看准对方身份再移情,先看准这个再移情方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有一位17岁的姑娘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在高级珠宝店当售货员的工作。在圣诞节的前一天,店里来了一位30岁左右的贫民顾客。
姑娘要去接电话,一不小心,把一个碟子碰翻,六枚精美绝伦的金戒指落到地上,她慌忙捡起其中的五枚,但第六枚怎么也找不着。这时,她看到那个30岁左右的男子正向门口走去,顿时,她醒悟到了戒指在哪儿。
当男子的手将要触及门柄时,姑娘柔声叫道:“对不起,先生!”那男子转过身来,两人相视无言,足足有一分钟。“什么事?”姑娘一时竟不知说些什么。“先生,这是我第一次工作,现在找个工作很难,是不是?”男子长久地审视着她,终于,一丝柔和的微笑浮现在他脸上。他转过身,慢慢走向门口。姑娘目送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外,转身走向柜台,把手中握着的六枚金戒指放回了原处。
这位姑娘成功地要回了青年男子偷拾的第六枚金戒指的关键,是在尊重谅解对方的前提下移情。对方虽是流浪汉,但此时握有打破她饭碗的金戒指,极有可能使她也沦为“流浪汉”。因此,“这是我第一次工作,现在找个工作很难”,这句真诚朴实的表白,却饱含着惧怕失去工作的痛苦之情,也饱含着恳请对方,怜悯的求助之意,终于感动了对方。
大凡成功的人,都是这样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观察、研究他所要影响的一些人,然后反过来按照他们的心理需求去满足他们。每个人天生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体察他人情感的敏感性。一个人如果没有这种敏感性,就会产生情感失聪。这种失聪会使他在社交场合不能与其他人和谐相处,或是误解别人的情绪,或是说话不考虑时间场合,或是对别人的感受无动于衷。所有这些,都将破坏人际关系。
换位思考不仅对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非常重要,而且对任何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搞销售,还是从事心理咨询,或给人治病,以及在各行各业中从事领导工作,体察别人的内心,常进行换位思考,都是取得优秀成绩的关键因素。
“换成我也会那样”
我们没有必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但是却必须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心换心的方式与人交往,甚至是自己的亲人也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这才是一个高情商的人。
一位母亲在圣诞节带着5岁的儿子去买礼物。大街上回响着圣诞赞歌,橱窗里装饰着彩灯,盛装可爱的小精灵载歌载舞,商店里五光十色的玩具琳琅满目。
“一个5岁的男孩将以多么兴奋的目光观赏这绚丽的世界啊!”母亲毫不怀疑地想。然而她绝对没有想到,儿子呜呜地哭出声来。“怎么了,宝贝?”“我……我的鞋带开了……”母亲不得不在人行道上蹲下身来,为儿子系好鞋带。母亲无意中抬起头来,啊,怎么什么都没有?没有绚丽的彩灯,没有迷人的橱窗,没有圣诞礼物,……原来那些东西都太高了,孩子什么也看不见!这是这位母亲第一次从5岁儿子目光的高度眺望世界。她感到非常震惊,立即起身把儿子抱了起来……
从此这位母亲牢记,再也不要把自己认为的“快乐”强加给儿子。“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这位母亲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认识到了这一点。
孩子看见的东西,母亲不一定能看到,而母亲能看到的东西,孩子不一定能看到。然而如果母亲放低身子或让孩子抬高角度,那么彼此之间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在与人交往中也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如果把角色“互换”一下,就很可能轻松地打破僵局。
斯特准备招待几个朋友。当他拉开汽车车门时,由于用力过度,车门坏了。他流下了眼泪。这时,他的朋友正好赶来,便上前劝他。
第一个朋友道:“唉,车门又值不了多少钱,再去买一扇不就行了!又何必哭得如此伤心呢?”
第二个朋友道:“我建议你到法院去,控告制造这汽车的厂商,请求赔偿。反正官司打输了,也不用你付钱啊!”
第三个朋友道:“你能够将这车门给弄坏,像你这么强的臂力,我连羡慕都还来不及呢?你又有什么好哭的啊?”
第四个朋友道:“不用担心,大家一起来研究看看,一定有什么东西,可以将车门装好,我们一定可以找到方法的!”
“你们所说的这些,都不是我要哭的原因。真正的重点是,我明天非得要花费几个小时,才可以修好车,这样就不能带大家一起出去兜风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既定的习惯和立场,容易忘却他人的想法。那么,换位思考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从对方的立场来看事情,以别人的心境来思考问题。换位思考不但需要转换思维模式,还需要一点好奇心来探求他人的内心世界。
沟通大师吉拉德说:“当你认为别人的感受和你自己的一样重要时,才会出现融洽的气氛。”我们需要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对方觉得自己受到重视和赞赏,就会报以合作的态度。如果我们只强调自己的感受,别人就不会与你交往。
在美国的一次经济大萧条中,90%的中小企业都倒闭了,一个名叫克林斯的人开的工厂也面临倒闭。克林斯为人宽厚善良,慷慨体贴,交了许多朋友。在这举步维艰的时刻,克林顿想要找那些朋友帮帮忙,于是就写了很多信。可是,等信写好后才发现:自己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了!
这同时也提醒了克林斯:自己没钱买邮票,别人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于是,克林斯把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了,用一部分钱买了一大堆邮票,开始向外寄信,还在每封信里附上2美元,作为回信的邮票钱。
他的朋友和客户收到信后,都大吃一惊,因为2美元远远超过了一张邮票的价钱。每个人都被感动了,他们回想了克林斯平日的种种好处和善举。
不久,克林斯就收到了订单,还有朋友来信说想要给他投资,一起做点什么。他的生意很快有了起色。在这次经济萧条中,他是为数不多站住脚而且有所成的企业家。
如果克林斯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也许他不会收到订单,更不会起死回生。可见为对方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这才是高情商者应具备的品质。
哈佛学者告诉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千万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而完全不顾他人的颜面、立场,如果将自己的价值标准强加在别人的头上,轻则得到的是不和谐的人际关系,重者可能使自己头破血流、一无所获。
时常有些人抱怨自己不被他人理解,其实,换个角度可能别人也有同样的感受。当我们希望获得他人的理解,想到“他怎么就不能站在我的角度想一想呢”时,我们也可以尝试自己先主动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也许会得到一种意想不到的答案。许多矛盾误会等也会迎刃而解。
在纽约银行工作的芭芭拉·安德森,为了儿子身体的缘故,想要迁居到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去。于是,她写信给凤凰城的12家银行。她的信是这么写的:
敬启者:
我在银行界的10多年经验,也许会使你们快速增长中的银行对我感兴趣。
本人曾在纽约的“金融业者信托公司”,担任过许多不同的业务处理工作,现在则是一家分行的经理。我对许多银行工作,诸如:与存款客户的关系、借贷问题或行政管理等,皆能胜任愉快。
今年5月,我将迁居至凤凰城,故极愿意能为你们的银行贡献一己之长。我将在4月3日的那个礼拜到凤凰城去,如能有机会做进一步深谈,看是能否对你们银行的目标有所助益,则不胜感谢。
芭芭拉·安德森谨上
你认为安德森太太会得到任何回音吗?11家银行均表示愿意面谈。所以,她还可以从中选择待遇较好的一家呢!为什么会这样呢?安德森太太并没有陈述自己需要什么,只是说明她可以对银行有什么帮助。她把焦点集中在银行的需要,而非自己。
卡耐基有一个避免争执的神奇句子:“我不认为你有什么不对,如果换了我肯定也会这样想。”这句话能使最顽固的人改变态度,而且你说这句话时并不是言不由衷,因为人类的欲望和需求是大致相同的,如果真的换了你,你就会有他那样的想法和感觉,尽管你也许不会像他那样去做。
自信者信人
有位哈佛教授曾经说过:“不相信别人,表面上看是对别人的猜疑,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不信任,至少是对自己信心不足。”有些人的日常生活中总是认为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还有一些人因为自己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在被骗的过程中遭受了很大的精神损失和情感挫折,慢慢地就不敢再相信别人了。一个充满了自信心的人,对别人也会更加信任,当然也就不容易产生猜疑心理。而那些对环境、对他人、对自己缺乏信心的人,就会在人际交往中不自觉地抱着自我防卫心理,其实这就是一种作茧自缚。只有相信他人,才不会迷失自己,才能走出猜疑的迷阵,跨越生命中的坎坷。
一艘货轮在浩瀚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冷冰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来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力气也快用完了,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下令返航,回去找。这时,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当孩子苏醒过来之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孩子回答:“我知道你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紧紧地抱住了这个孩子,他觉得这是自己做过的最正确的一件事情。
一个人不仅要相信自己,更要相信他人。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要给予他人起码的信任。在面对问题的时候,除了冷静思考,还要多给别人一些信任,多给这个世界一些新人。在信任与理解中,每个人都会获得快乐。有的时候,信任的力量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