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紫砂壶收藏鉴赏500问
7354300000013

第13章 紫砂壶的造型鉴赏(2)

165什么是提梁壶?

答提梁是一种壶把,它安装在壶身的上方,并与流在一条直线上。作为一种壶式,提梁壶是指以提梁为把的紫砂壶,它是一种比端把紫砂壶年代更早的壶式,因为古人饮茶,是将茶壶放在茶炉上烹煮,用提梁壶较为方便。提梁与壶身的重心在一条垂线上,提执时比较省力,也不易损坏,只是斟注时较为费力。

由于提梁的存在,使紫砂壶有更高大的形体,也由于提梁的内部有一个必然要存在的虚空间,所以硬提梁壶都有一个上虚下实、上轻下重的形体结构,加之提梁又可做成不同的形态,可以表现出风格多样的形式美感,有的飘逸,有的沉静,有的华丽富贵,有的质朴庄重,所以许多艺人都很喜欢创作提梁壶。

166提梁壶有哪两种基本形式?

答提梁壶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硬提梁,另一种是软提梁。

硬提梁是与壶身同时制出。还有一种金属提梁壶,是用螺丝将单梁固定在系纽上,也属于硬提梁的一种。硬提梁壶,平时所占空间亦大。但提梁的形式感强,上虚下实,上轻下重,既飘逸又沉静,往往显示出一种高雅气质。

软提梁也叫活提梁,有单梁、双梁之分,软提梁壶是制坯时在壶的肩部做一对用来安装提梁的系纽,壶烧成后,用金属丝或金属细管、细藤条、细竹根等做成半圆环,装在系纽上。金属提梁多为双梁,藤、竹提梁多为单梁。

167提梁壶有哪些造型款式?

答提梁壶的造型款式名目繁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12种是:提拎壶、提花壶、提云壶、圆竹提梁壶、双龙提梁壶、枇杷纹壶、竹提壶、提梁柱础壶、提梁石瓢壶、扁竹提梁壶、提梁弧棱壶、提梁菱花壶等。

168什么是“水平壶”?

答“水平壶”一般用朱泥制成,颜色朱红,很吉利,有许多种器形,属于“光货”类。壶的规格以“几杯”来论,有半杯、二杯、四杯、六杯、八杯、十二杯之别,但一般以六杯、八杯为多(六杯容量约80毫升,八杯约100毫升)。为了使壶浸在水中时能保持水平状,故在制壶坯时不仅壶嘴和壶把要协调,重量也要均衡一致。

“水平壶”的历史悠久,明末制壶艺人惠孟臣以善制“水平壶”而闻名,有莲子水平壶、六方圆腹水平壶传世,底款“荆溪惠孟臣制”。

169水平壶有什么用途?

答我国广东、福建一带的人们有喝“功夫茶”的习惯。“功夫茶”叫乌龙茶,又叫“绿叶红镶边”,是一种半发酵茶,品种有“大红袍”、“铁观音”等,茶水艳红,香味很浓。水平壶是喝功夫茶的首选茶具。喝功夫茶时,壶内要放很多茶叶,由于壶的容量小,不能使茶汁顺畅溶出,必须把茶壶放在海碗内,用沸水淋浇壶身,茶壶能水平地浸泡在热水中,以利茶汁顺利溶出。

东南亚一些国家,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人也喜欢喝“功夫茶”,也喜欢用“水平壶”。

170什么是曼生壶?

答曼生壶是清代嘉庆年间出现的一类有文人情趣的紫砂壶式,由文人陈曼生和一群懂书画、金石的幕僚设计,制壶高手杨彭年兄妹制作,器形设计中寄寓了文人的巧思和雅趣,并利用壶铭的艺术联想予以强化,还根据壶形,分别采用不同的泥质,做出天青、黯肝、朱砂、梨皮、调砂、团泥等颜色肌理。

171曼生壶的器形有什么特点?

答曼生壶器形简洁凝重,壶式以几何形为主,可分为四类:一类是借鉴古代铜器、汉砖汉瓦为壶形,如借鉴铜镜器形的“镜瓦壶”,借鉴铜水吊器形的“石铫壶”,借鉴汉砖汉瓦而设计的“飞鸿延年壶”、“半瓦壶”、砖方壶”等。第二类是借鉴生活用器为壶形,如“合斗壶”、“柱础壶”、“井栏壶”、“箬笠壶”、“钿合壶”、“合欢壶”等。第三类是壶形仿动植物形态,如“匏瓜壶”、“葫芦壶”、“圆珠壶”、“天鸡壶”等。第四类是按照器用功能设计壶形,如“古春壶”、“吉直壶”、“春胜壶”等。重实用功能是曼生壶的一大特点,不管器形为何式,都可用于沏茶,并且茶壶的容量大小、高矮尺度、嘴把配置都十分讲究。

172曼生壶的壶式及壶铭具有什么寓意?

答曼生壶的每一款壶式及壶铭都有一定的寓意,壶铭辞义既切茶,又切壶,还有一定的哲理。如台笠壶铭“笠荫喝,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既切壶形,又切茶。瓢壶铭“不肥而坚,是以永年”,是切壶的;半球壶铭“梅雪枝头活火煎,山中人兮仙乎仙”,是切茶的;井栏壶铭“止流水以怡心”,是切水的。

“曼生壶”壶底多钤“阿曼陀室”篆书阳文方印,也有“桑连理馆”印款,把下有“彭年”篆书阳文小方印。壶铭凡由幕客奏刀或代书者,均署双款。经过这般装点的紫砂壶,成为时人竞相罗致的珍品。在当时一具“寻常贻人之品,每壶只二百四十文,加工者(即经铭刻装饰者)价三倍”,故有“字依壶传,壶随字贵”之说。

173陈鸿寿与曼生壶有什么关系?

答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又号老曼、夹谷亭长、香溪渔隐、恭寿、曼公、曼龚、种榆仙客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为“西泠八家”之一,诗文书画俱佳。清嘉庆六年(1801),陈鸿寿以古学受知于阮云台尚书,后任江苏淮安同知。嘉庆二十一年(1816),陈到溧阳任职,开始了与紫砂壶的传奇故事。

作为曼生壶的主要设计者,陈鸿寿设计出了著名的“曼生壶十八式”,并邀请制壶名师杨彭年、杨宝年、杨凤年兄妹及邵二泉等进行制作,又与幕客江听香、高爽泉、郭频迦、查梅史等撰写壶铭,自己还亲自操刀在壶上刻写。陈鸿寿的这些努力,为使紫砂壶和诗、书、画完美地结合成一个新兴的艺术门类,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

174曼生壶究竟有多少种壶式?

答由于曼生壶在紫砂壶的发展史上非常有名,是收藏爱好者们重点搜求的目标。所以,曼生壶到底有多少种壶式,也是一直令人关注的话题。

清代《前尘梦影录》有曼生壶十八式之说:“陈曼生司马在嘉庆年间官荆溪宰,适有良工杨彭年善制紫砂壶瓶,捏嘴不用模子,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一门眷属并工此技。曼生为之题其居曰‘阿曼陀室’,并画十八壶式与之,其壶铭皆幕中友如江听香、郭频迦、高爽泉、查梅史所作……”但此文后面又列举了“石铫”等不同的22件铭文与壶名。成书于1937年的《阳羡紫砂壶图考》,在介绍陈曼生题铭的八件传器后,也引录了《前尘梦影录》中的22条铭文及壶名,其中有5件与前面的8件传器中的相同,因此《阳羡紫砂壶图考》共提供了25种曼生壶式。

民国时期某古董商用来鉴别和仿制曼生壶的样本《陶冶性灵》手稿,最后一页记有:“杨生彭年作茗壶廿种,小迂为之图,频迦曼生为之著铭为右,癸酉四月廿日记。”癸酉是嘉庆十八年(1812),正是陈曼生在溧阳、宜兴之时,因此它所记录的茗壶图形及壶名、铭文,都是很珍贵的。

将这些典籍手稿中所记载的曼生壶式相对照,可发现情况极为复杂,使人无法确定曼生壶前后究竟有多少样式。不过,最为常见的说法“曼生壶十八式”,是相对权威和通行的。

175曼生壶十八式指的是什么?

答曼生壶十八式,虽然到现在还没有确切地考证出有定论的十八种样式,但依据著名考古学家、收藏家郭若愚的考证,可以将其归纳如下:

石铫壶

石铫壶,铭文“铫之制,抟之工;自我作,非周僮”。

汲直壶

汲直壶,铭文“苦而旨,直其体,公孙丞相甘如醴”。

却月壶

却月壶,铭文“月满则亏,置之座右,以为我规”。

横云壶

横云壶,铭文“此云之腴,餐之不癯,列仙之儒”(南京博物院藏有一具横云壶,铭为“此云之腴,餐之不癯”)。

百衲壶

百衲壶,铭文“勿轻短褐,其中有物,倾之活活”。

合欢壶

合欢壶,铭文“蠲忿去渴,眉寿无割”(传世合欢壶另有铭为:①“八饼头网,为鸾为凰,得雌者昌。”②“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

春胜壶

春胜壶,铭文“宜春日,强饮吉”。

古春壶

古春壶,铭文“春何供,供茶事;谁云者,两丫髻”。

饮虹壶

饮虹壶,铭文“光熊熊,气若虹”。

匏瓜壶

匏瓜壶,铭文“饮之吉,匏瓜无匹”。

葫芦壶

葫芦壶,铭文“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话”。

天鸡壶

天鸡壶,铭文“天鸡鸣,宝露盈”。

合斗壶

合斗壶,铭文“北斗高,南斗下;银河泻,阑干挂”。

圆珠壶

圆珠壶,铭文“如瓜镇心,以涤烦襟”。

乳鼎壶

乳鼎壶,铭文“乳泉霏雪,沁我吟颊”。(另有淮安市博物馆藏,1986年清王光熙墓出土乳鼎壶铭为“台鼎之光,寿如张苍”。上海博物馆所藏一件铭为“吾爱吾鼎,疆食疆饮”。)

镜瓦壶

镜瓦壶,铭文“鉴取水,瓦承泽;泉源源,润无极”。

棋奁壶

棋奁壶,铭文“帘深月迥,敲棋斗茗,器无等差”。

方壶

方壶,铭文“内清明,外直方,吾与尔偕臧”。(苏州市文物商店藏一具云幅方壶,铭为“外方内清明,吾与尔偕亨”。传世另有一件白泥方壶,铭为“方山子,玉川子,君之交淡如此”。)

176曼生壶除了常见的十八式之外还有那些壶式?

答传世曼生壶,在上述十八式外,所见还有其他十余种。

井栏壶

井栏壶,铭文“井养不穷,是以知汲古之功”。(传世井栏壶有多件,壶铭还有①“汲井匪深,挈瓶匪小,式饮庶几,永以为好”。②“桑麻分香,乳华沉碧,娟娟纨素,亦有此辟”。另南京博物院藏有一件井栏壶,壶铭为说明井栏壶由来的长篇题记。)

钿合壶

钿合壶,铭文“钿合丁宁,改注茶经”。

覆斗壶

覆斗壶,铭文“一勺水,八斗才;引活活,词源来”。

牛铎壶

牛铎壶,铭文“蟹眼鸣和,以牛铎清”。

井形壶

井形壶,铭文“天茶星,守东井;占之吉,得茗饮”。(南京博物院藏一件井形壶,壶铭为“止流水以怡心”。)

半瓦壶

半瓦壶,铭文“合之则全,偕壶公以延年”。(上海博物馆藏一件半瓦壶铭为“不求其全,乃能延年,饮之甘泉”)。

曼生壶十八式以外的其他曼生壶式

177为什么说曼生壶开创了文人参与紫砂壶设计制作的风气?

答作为文人影响紫砂壶艺术的最突出代表,陈鸿寿最主要的贡献是设计了一批新壶式,创作了一批文学艺术价值颇高的壶铭,并把篆刻用于紫砂壶装饰,提高了紫砂壶的文化内涵。在使紫砂壶和诗、书、画完美地结合成一个新兴的艺术门类中,陈鸿寿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