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出现的。中国文字的产生问题一直是人们探索的一个未解之谜。关于古代象形文字的产生,有一个传说就是“仓颉造字”。传说在上古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用图画记载事情的缺陷,以其超人的洞察力,根据自然万物的变迁,山川星月的情势以及人们的生产实践、风俗习惯,把繁杂具体的图形简化、抽象为线条式的符号性文字,给世界万物赋予了专有的名称。从此,文字产生了。因而,仓颉被尊为中国创造汉字的第一人。历代都非常重视仓颉造字,极力赞颂仓颉的伟大功绩。当然,仓颉造字是人们对文字产生这一客观历史现象的原始认识和猜测而已。用历史的眼光看,文字的产生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是人们在生产实践,经济交往过程中广大劳动群众经验智慧的结晶,绝非某一个人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创造的。
中国文字的基础是象形,是古代的人们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客观事物的形态,用抽象化或几近艺术化的线条刻画出来的文字符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明确指出:“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从象形文字由繁细到简约,由具体到抽象的演变过程来看,对于具体事物的描画即图画应是象形文字的前身,但是只有对这些图画赋以特定和专有的声音之后,才算是形成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结构形态多种多样,它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有些汉字以刻画实物的整体表达一个意思。比如“日”字就是太阳的形态,“马”字就以马的全形来描画,“云”字就以天上流云的形态来描绘,“目”字就画成人的眼睛等。第二,有些汉字以刻画实物的局部代表整体表达一个意思。比如“牛”字即用动物牛的角代替,用动物羊的角来形象地表达“羊”字的意义等。第三,虽然古代象形文字与图画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但二者却有根本区别。从一定意义上说,古代象形文字是可以发音的“图画”,它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语言,具有专门的意义,而图画却无法成为语言。
由上所述可看出,象形文字的产生,可以说直接脱胎于原始绘画。上古社会的刻符与图形,应该是中国文字的前身。而且象形文字产生后,还成为汉字其他造字法的基础,后来的大部分汉字都是在象形造字法的基础上通过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造宇方法产生的,因而许多汉字都是以象形字作为偏旁部首出现的。进一步来讲,象形文字与书法艺术又是密切相关的,象形的特点本身就是当时书法的体现,同时象形文字的出现也为汉字书法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