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织染雕刻(上)
73433300000005

第5章 原始角骨和玉石工艺

骨角工艺是指用动物的骨、角和牙以贝壳等为材料制作的工艺品。玉石本是美丽的石头,原始人在制造石工具时,往往喜欢挑选质地坚硬、色彩丰富的美石。到旧石器时代的晚期,装饰品出现后,骨角和玉石工艺便成为独立的工艺品种速度发展起来。

迄今发现的人类最早用来打扮自己的装饰品是北京山顶洞人用玉石、骨牙和贝壳等精心制作成的“串饰”。它的具体材料和做法在贾兰坡(北京人故居)中有极好的描述:“装饰品中有钻孔的小砾石、钻孔的石珠、刻沟的骨管、穿孔的海蚶壳和钻孔的青鱼眼上骨等,所有的装饰品都相当精致,小砾石的装饰品是用微绿色的火成岩从两面对钻成的,选择的砾石很周正,颇像现代妇女胸前佩带的鸡心;小石珠是用白色的小石灰岩块磨成的,中间钻有小孔;穿孔的牙齿是由齿根的两侧对挖穿通齿腔而成的。所有装饰品的穿孔,几乎都是红色,好像是它们的穿带都用赤铁矿染过”。从上述叙述中可以看到,类似小砾石、动物的牙,骨、壳等在我们看来是极普通的东西,而在原始人心目中却有很深的内涵。从穿带和穿孔的痕迹看,这些装饰品被长期佩带直至带入坟墓,这当然是为了装扮自己,但这种美的追求离不开那个时代的原始宗教观念,它的时代属性是非常明显的。

自山顶洞人之后,这类以动物骨角、壳和天然玉石为材料的原始装饰品在新石器时代得到迅速发展,北京门头沟发现新石器时代一少女遗骸颈部有用小螺壳制成的“串饰”,以及用牛骨制成的手镯。在仰韶文化半坡、庙底沟以及红山、大汶口、龙山、良渚等文化遗址中均发现大量装饰品,如西安半坡的很多石环、陶环、用玉石做的穿有小孔的玉耳坠,还有穿了孔的兽牙及磨成各种样式的蚌片,在一小孩遗骨旁有数十粒小的石珠子围绕腰间。陕西临潼姜寨的骨珠,竟达8500粒之多,此外还有玉石、玉环、刻花骨笄等,同期元君庙也发现近800粒骨珠。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装饰品,造型复杂、工艺成熟并能明确装饰的部位,或颈、或腰、或臂、或腕等,其表达的意义似乎增加了显示死者财富和身份的功能,如南京阴阳营龙山文化的玉块、玉璜、玉珠、玉管、玉坠等分别放置在主人的耳、颈、腰各部位。大汶口文化中还发现一女性胸部放有用石珠、玉珠、石环、玉环、绿松石等混合制成的串饰;同时手臂部还有玉质的指环和臂环。而在所有新石器时代发现的这些装饰工艺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应举辽宁红山文化近年来的发现,1970年在内蒙赤峰地区发现了距今5500年前的玉雕装饰品,这已不是一般的玉珠、玉环,而是造型生动别致的猪、虎、龟、鱼、鸟、蝉等动物形象。尤其是80年代在辽阳牛梁河地区发现了玉雕的龙,从而成为我国最早的可确切称其为“龙”的形象资料,其中一件玉龙高26厘米、头尾趋合成环状,头部、目、鼻、嘴刻划细致,颈部长鬃高耸,形态生动活泼,身体中部有一供穿带的小孔可见为或挂或佩的装饰品。另一件玉雕为猪首龙身,同样成环状并有供穿带的小孔。这些玉雕从形象到工艺均可与后来黄河流域商周文化发现的玉器相比美,而在同期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所少见。

玉石工艺本是人们在制造石工具过程中逐步认识而后分化出来的工艺品种,玉石比一般石头坚硬得多。在新石器时代制作这样众多的玉珠、玉环,在当时条件下确要很大的耐力,尤其红山文化发现的玉雕动物,制作更加困难,这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掌握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攻玉技术,充分显示了他们超时代的聪明才智,这也使我国古代在世界上有“玉国”之称。

骨角工艺除制作装饰品外还用于制作工具和生活日用品,早在山顶洞人时期就有骨锥、骨凿、骨楔发现,长江河姆渡文化发现有刻着双鸟纹的骨匕,山东龙山文化中有用骨料磨成的梳子。这时还发现了用象牙做成的制品,其中有梳、雕筒和琮等,山东大汶口的一件象牙梳长16厘米宽8厘米,梳身略呈弧形上面镂空雕刻成S形纹样,内填二个方向相反的T字纹,具有了简单的形式因素,梳的下端有16根细密的齿,顶端用开口和圆孔作装饰,已是一件十分精美的工艺品,它的存在说明人们对头发的形状已有最初的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