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号枝指生、枝指山人、枝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出身显赫,祖父徐有贞曾担任华盖殿学士,祖父祝颢曾担任山西左参政。他的岳父李应祯授中书舍人,弘治年间曾担任太仆少卿,都是当时的魁儒,书法造诣都很高。受家庭艺术气氛的熏陶,他5岁作径尺字,9岁能诗,“为人好酒色六博,不修行检”。平时好收集古人书画作品和书籍,经济窘迫时,又以这些收藏品换取美酒,其值只及买来时的十之一二。他放荡不羁,在仕途上却郁郁不得志。弘治时中举,后会试不第,授广东兴宁知县,迁应天通判,不久便告病假回归故里。他生性豪爽,举止风流倜傥,不拘小节,与唐寅、徐祯卿、文征明三人,并称为“吴中四才子”。
祝允明的书学之博,居明代首位。据《艺苑卮言》记载,从魏晋钟繇二王以来,包括智永、欧阳洵、虞世南、褚遂良、怀素、张旭、李邕、苏轼、米芾、黄庭坚、赵孟頫等隋、唐、宋、元诸大家,“靡不临写工绝,晚节变化出入,不可端倪,风骨烂漫,天真纵逸”。这广泛地临学古人书法的做法,主要是受到李应祯、徐有贞等前辈书法家的影响。祝允明是李应祯的女婿、徐有贞的外孙,因而吴门画派必然会对他产生影响。李应祯晚年,深为自己亡失古法而后悔,强调多阅古帖,吸取古人的精华。然而,他又以自己年事已高,不能有较大转变为憾。李应祯、徐有贞教导祝允明:“俱令习晋唐法书,而宋元时帖殊不令学也。”
祝允明草书学得数家之长,尤以唐张旭、怀素,宋米芾、黄庭坚为甚。他善用狼毫,气势磅礴,遒劲有力,不计较少数点画得失。字形变化很大,大小、斜正、粗细、方圆、曲直无不信手挥洒,而自成章法,如行云流水,尤其可贵之处是意到笔随,变幻无穷。南京博物院所藏《祝枝山草书诗翰》后有一段题跋,莫云卿对祝允明的作品评价特别高:“祝京兆书不豪纵不出神奇,素师以清狂走翰,长史用酒颠濡墨,皆是物也。今人第知古法从矩镬中来,而不知前贤胸次,故自有吞云梦,涌若耶,变幻如烟雾,奇怪如神鬼者,非若后士仅仅盘旋尺椟寸毫间也。京兆此卷虽笔札草草,在有意无意,而章法结法,一波一磔,皆成化境,自是我朝第一手耳。”
祝允明还善小楷,可谓字字珠玑,令人叹服。他的小楷先由唐入手,如《出师表》、《和陶饮酒诗》及《蜀前将军关公庙碑》。后来,小楷字形由长变宽,笔法含蕴,略带钟繇风格,如《前后出师表》。他用小楷书写于武宗正德九年(1514)的《出师表》与钟繇《宣示表》颇为相似。潘正炜曰:“有明一代,书家首推祝京兆,故寸缣一出,人争购之,得京兆书难,得京兆楷书尤难,得京兆楷书至千余言,难之又难,余生平所见京兆书,此为甲观。”扬州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均藏有祝允明的大字草书,魄力浑雄,但稍嫌不够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