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书法艺术(下)
73432900000004

第4章 明代中期书法

到了明中叶,自成化至嘉靖年间,随着吴门书派的崛起,被元人书风桎梏百年之久的明书坛,才逐渐进入了自己的最佳状态,从而揭开了中国书法史上颇为精彩的一幕。此时的书法活动中心已由北京渐渐地移到了江南的苏州一带。

历史上作为三吴都会的苏州地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不仅经济繁荣,而且文人荟萃,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书画艺术家,并形成了众多的书画流派。“吴门书派”便是其中之一。表面上看,“吴门书派”的努力是为恢复“各尽字之真态”和以真作草的传统,实则是针对和纠正“台阁体”书法所带来的流弊。这个书派在经过了宋克、徐有贞、沈周、李应祯、吴宽、王鏊等人的努力后,传至以祝允明、文徵明、王宠、陈淳为代表的“吴中四名家”阶段时,达到了如日中天的盛期。时有“天下书法归吾吴”之说。

祝允明与明中叶书法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唏吉吉,因多生一指,故自号枝山、枝指生、枝山道人等,苏州人。弘治五年(1492)举人,正德九年(1514)授官广东惠州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迁应天府通判,后人称之“祝京兆”。

祝允明天资聪颖,书名显著。《明史·文苑传》载:“五岁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稍长博览群集,文章有奇气,当筵疾书,思若涌泉。尤工书法,名动海内。”然而他的一生,仕途不顺,怀才不遇,惟纵情酒色,寄情翰墨,以畅其怀。与同郡文士唐寅、文徵明、徐祯卿以诗文、书画交善,人称“吴中四才子”。

在学书的道路上,祝允明所拥有的环境无疑是得天独厚的。其祖父祝颢是正统进士,外祖父徐有贞和岳父李应祯皆为当时书坛名家。在这种氛围中成长的祝允明,眼界自然高出平常书家,所以自打开始学书,祝允明就绝去时人而上追古人。其云:“仆学书苦无积累功,所幸独蒙先人之教,自髫衵以来,绝其令学近人书,目所接皆晋唐帖也。”

祝允明的书法不仅取法平上,而且还广学博涉,集众所长。王世贞《艺苑卮言》云:“京兆少年楷法自元常、二王、永师、秘监、率更、河南、吴兴;行草则大令、永师、河南、狂素、颠旭、北海、眉山、豫章、襄阳、靡不临写工绝。晚节变化出入不可端倪,风骨烂漫,天真纵逸,直足上配吴兴,它所不论也。”对于祝氏师承之广又能厚积薄发,文彭曾感叹日:“我朝善书者不可胜数,而人各一家,家各一意。惟祝京兆为集众长。盖其少时于书无所不学,学亦无所不精。”(文彭《跋祝枝山书东坡记游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