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新贸易壁垒及其应对
7327000000020

第20章 “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研究(3)

1.中国的崛起

随着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量快速增长。在1978至2003年的25年中,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中国的国内生产工具总值实现了年均9.4%的快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第三大贸易国。伴随着中国贸易总额快速增长和国际贸易地位的显著提高,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以及工业大国的形成使中国从贸易大国变成贸易强国,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恐慌,于是就有了“中国威胁论”,随之而来的就是“围堵中国论”。显然,既然中国必然要成为一种威胁,那么就必须加以“围堵”,并且早“围堵”要比晚“围堵”要好。可见,“中国威胁论”对中国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它实际上要联合各国危及中国的经济安全,对中国崛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外部遏制力。

2.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走势

以美国为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新一轮衰退后美国国内经济的失衡现象持续加剧,美国把经济疲软归因于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和美国失业。其理由:一是中国产品低价销售,二是对进口国形成有效竞争,三是进口国物价受到外部冲击导致经济疲软。事实上中国的发展给世界、给亚洲都带来了巨大机遇。首先,中国产品价格较低根源于中国劳动力供求格局,也是比较优势在国际分工中的体现,这对增进美国整体福利有益而无害。其次,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不仅在美国进口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以劳动密集型加工产品为主,包括纺织品、玩具、鞋帽、小型机电等技术含量低的领域,并没有对美国的主导产业形成任何冲击,更无法同美国新技产业形成竞争局面。中国之所以在这些商品上占有美国市场,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工业化国家在把这些产品的生产基地逐渐转移到中国。第三,美国经济疲软是经济周期的表现。所以把经济疲软归咎于中美贸易逆差是缺乏根据的。另外美国认为:中国制造带来美国工人的失业。美国工人的失业并非由于中国产品的进入,而是全球化进程的结果。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跨国公司进入各国,尤其是业务外包的出现,如印度、东欧等大量承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外包业务,成为工作外流的最重要因素。美国重新挥动贸易制裁的大棒这种行为违背了自由贸易的宗旨。显然,中美贸易不断恶化,而美国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定位,更多是因中美贸易恶化而不得不做出的反应。

3.“市场经济地位”是中美经贸关系的敏感问题

“市场经济地位”一直是中美经贸关系中的敏感问题。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而美国迄今为止仍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市场经济地位并没有全世界统一而公开的标准。理论上完全的市场经济现阶段并不存在,即使在美国,外资涉及的领域也并不完全是自由的,更何况其他的五项标准。而美国的六大标准完全由美国所制定,因此美国可以随意使用来否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甚至拿市场经济地位作为国际利益交换的筹码,美国还很习惯把这一问题和政治经济因素挂钩,并把这些问题复

杂化为政治要挟和体制演化。但美国官方主流观点认为现在美国对华贸易存在逆差是源于中国产品倾销,使用非市场经济地位来限制中国对美出口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于中国来说,反倾销是美国的利益重点,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就意味着衡量倾销的标准可以随其意而裁定。

第四节 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对策

面对国外反倾销,我国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加强合作,采取相应的对策,尽快扭转不利局面。

一、 加强反倾销会计研究

在欧盟对华反倾销中,评估中国涉案企业的市场经济待遇有五条标准中有三条与会计有关。所以反倾销不仅是一场法律战,还是一场会计战。在反倾销诉讼中,我国企业在国外反倾销诉讼中败诉的重要原因是调查机构对我国企业的产品成本不予承认,原因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反倾销法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我国企业没有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会计准则。而会计准则是应诉成败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反倾销会计的解读和研究。

1.反倾销会计的定义、框架和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反倾销会计是指运用会计知识、反倾销法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就反倾销中的规避、会计举证、会计调查和会计鉴定进行运作的活动。反倾销会计的框架应包括反倾销应诉会计、反倾销规避会计和反倾销调查会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即会计计量的公允性,指的是符合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它的前提是透明度,没有透明度就谈不上会计计量的公允性;会计计量的公允性在充分协调的基础上,体现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方法之中,应该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体现会计的特色,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2.认真解读国际反倾销法会计规

周友梅(2003)对国际反倾销法中的会计规则解读如下:(1)在确定成本时应有条件地接受被调查的出口商或生产者保存的会计记录。这里所说的“有条件地”是指接受被调查的出口商或生产者的会计记录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2)国际反倾销法中所认可的产品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销售、管理和一般费用(SA&G)”两部分。(3)反倾销确认正常价值的方法有一个前提,就是销售价格必须不低于成本。但并非所有低于成本加SA&G的价格都不可接受。边际成本法就是一个在反倾销应诉中可以运用的有效的抗辩理由。

3.建立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和预警系统

从实践中我们知道,对国际反倾销的瓶颈主要是缺少一个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这是我国赢得反倾销诉讼的最大障碍。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是指特定主体运用会计知识、反倾销法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就反倾销中的问题提供会计支持,进行会计规避、会计举证、会计调查、会计鉴定的体系和机制。它是用来保护自身的会计手段,是确保自由贸易条件下公平竞争的安全阀。中国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应该包括会计保护机制、行业商会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和中介机构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而建立一个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可以及时搜集和利用大量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我国在建立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中,应向国外的公司学习,启动竞争对手会计,建立竞争对手信息平台,特别是建立境外竞争对手会计信息平台。还必须注意:企业境外竞争对手的确认;竞争对手会计要搜集的信息;竞争对手会计获取信息的渠道;竞争对手会计获取信息的方法。最后,面对国外的反倾销调查,积极应诉是对策之一,但合理规避应该是长策。所以反倾销规避会计实施很重要,指的是通过建立避免引发反倾销调查的会计预警系统,在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之前,出口企业实施反倾销会计的规避战略,避免倾销调查的发生,实现反倾销调查的会计保护。周友梅提出的基本方法:建立反倾销会计机构;了解并掌握主要目标市场的反倾销法规;启动定价战略的会计控制;加强出口产品的明细核算;重视对目标市场“投资进入”的会计决策。

4.认真研究反倾销会计的价格承诺问题和实地核查

反倾销会计的中的价格承诺要求我们在贸易中合理地确定价格和数量,可以保证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力,获取更多的利润。此外,在涉案企业的应对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调查问卷的答复和调查机关的实地核查。

我国企业应积极准备核查中的会计举证以及对实地核查所需要的材料给予支持。

5.培养并提高反倾销会计人员的素质

与普通的会计人员不一样,反倾销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应包括:(1)精通会计,熟悉相关会计准则;(2)应该通晓国际反倾销法律;(3)要掌握国际贸易知识;(4)要精通国际法务会计;(5)要具备必要的外语水平。(6)注重会计学历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

二、通过谈判取得“市场经济地位”

虽然在目前WTO框架下,WTO并没有完全承认中国的 “市场经济地位”,但根据《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5条规定,可以采取个案处理的方式由成员方独自决定是否给予中国整个国家或者某个行业或者某个企业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通过政府间双边谈判的方式争取其他成员国以其国内法形式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或WTO内部多边的谈判争取对反倾销制度的改革也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

1.加强双边贸易谈判,争取他国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实际上,市场经济的审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反倾销调查机关的主观好恶来确

定的,存在歧视性和任意性。因此必须加强政府的交涉,促使其他WTO成员国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短时间内,欧美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可能性不大,但我们一方面不应放弃对欧美国家的努力。另一方面,我们应可能争取在欧美以外的其他国家取得更大的突破。应国内企业和学界的呼吁,我国政府自2002年开始争取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在外交领域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2004年是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解决获得较大进展的一年。经过多方努力,取得明显的成效。截至2006年3月16日,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与该国商工部代部长皮特·诺曼签署谅解备忘录,利比里亚政府正式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时刻止,完全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已经达到52个从国家/地区总数来看:己经有超过1/4的国家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2004年4月14日,新西兰成为首个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WTO成员;韩国则是中国千亿美元以上贸易伙伴中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第一个国家;而占了中国出口产品市场的一半左右,又是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大户,占全部反倾销涉案金额的84.5%的贸易伙伴欧盟、美国尚未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近两年,欧盟、美国等与中国进行了非市场经济问题的交流和讨论。鉴于中国的磋商要求,欧美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上也给与了积极回应。中方2003年6月向欧盟递交要求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报告。2004年2月,欧盟专家组对《2003中国市场发展报告》提出了“初步评估意见”;2004年11月29日在北京举行了中欧市场经济专家工作组第一次会议;2005年2月,欧盟新任贸易委员彼得曼德尔森访问中国时表示有决心尽快解决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2006年3月12日欧盟委员会贸易救济司司长维尼格在杭州同中方官员和企业代表举行了“中欧市场经济地位企业座谈会”;尽管至今还没有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欧盟一直在这一问题上保持了与中国的磋商。2004年4月,中美双方在中美商贸联委会会议上达成协议,联合成立结构性问题工作组,讨论和处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同年6月3日,美国商务部就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举行听证会。听证会的结果是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同意就此问题同中国继续磋商和协作。至今,市场经济问题联合工作小组仍然保持运作,不过尚无明显进展。

2.推动 WTO 内部谈判,努力消除“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的负面影响

我国应积极倡导并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内部进行反倾销谈判,促使反倾销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首先,我国在积极推动WTO内部谈判时,应制定更加严厉的反倾销规则,升级我国产品,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我国外贸面对的反倾销难题。其次,由于支持WTO谈判的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应联合这些发展中国家,获得有利的谈判地位。第三,欧盟在谈判中采取了暧昧的态度,我国采取积极的反倾销态度进而影响欧盟的态度,争取欧盟的支持,孤立美国,取得在谈判中对我国更加有利的谈判效果。最后,我国可以将反倾销议题与美国的投资、知识产权议题捆绑谈判达成对我国有利的反倾销国际游戏规则。作为反倾销制度的最大受害者,我国应抓住WTO谈判机会,支持WTO中反倾销谈判,联合有关力量,使反倾销制度朝着更加严格规范的方向发展。

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政府的作用,强化应对反倾销领导主体

这个问题上一章已经进行了详细阐述,在这里将不再重复。

由于其他世贸成员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使得中国企业在应诉国外反倾销调查时处境极为不利,不但败诉率高,而且被裁定的倾销率也让很多企业难以承受。更为重要的是,不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的规定严重背离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是西方国家把经济问题泛政治化的习惯做法,是欧美等主要国家所推行的贸易政策带有浓厚的歧视性和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所以反倾销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想取得“市场经济地位”需要企业、政府和行业协会三管齐下共同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