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7316500000051

第51章 附录(6)

第7集,谢广坤家的毛驴被刘能放跑了,为了找回驴子,谢广坤把全家人召集在村头,召开“2009年谢广坤家庭第19次会议”,他说:“驴丢了要去找,可是咱们怎么找,上哪儿找,用什么态度去找,咱们就得研究一个很好的方案啊,所以咱们在村头临时召开一个找驴现场办公会。”这个故事嘲笑和讽刺了社会上存在的不干实事只注重形式的官僚主义现象。

第9集,赵四被刘能逼着到镇政府告王长贵的状,他骑着车进了镇政府大门,由于没有下车,被门房值班员教训了一顿。接着,他停车时发现骑来的自行车没有锁,怕丢了,又推着车来到大门口,希望门房值班员帮助看一会儿车,结果又被值班员一句话“我没有这个义务”顶了回去。他只好扛着自行车走上办公楼,当他推着车进到一间办公室,被坐在里面的干部骂了几句,说他不懂规矩,随便闯入办公室,他只好退了出来,扛着自行车走下楼梯,他问:“我为什么这么不受欢迎呢?”他在门口等待镇长的时候,又被值班员看见了,要他离开镇政府大院。他和值班员吵起来,双方摩拳擦掌就要动手之时,镇长回来了。这个故事既好笑,又反映出了当今社会有许多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看不起普通农民的恶劣作风,值得深思。

第22集讲述谢兰疑心当小学校长的丈夫皮长山在学校有外遇,于是找到学校门口杂货点的老板马六帮忙监视自己的丈夫。没想到马六对谢兰有了邪念,老打电话给她,进行骚扰,反而引起丈夫对她的怀疑,以为她在外面有外遇。这个喜剧讽刺了那些疑心病过重的人,行为失当,结果事与愿违。

第23集讲述郭二治病的故事也很有教育意义。郭二是刘能的本家兄弟,具有祖传秘方,专治疑难杂症。刘能把他请来为谢广坤治耳聋病。他治病的方法很简单,把病人倒吊起来往地下墩。谢广坤一家人都不同意让郭二治病,谢广坤坚持要他治。在郭二治疗前,一家人仿佛见最后一面似的哭哭啼啼,他也逐一向老婆、女儿、女婿交代“后事”,很好笑。碰巧,郭二把他的耳聋治好了。于是,刘能又让他医治刘大脑袋的眼睛,郭二搬出他治疗眼睛的工具,都是五金修理工具,钳子、扳手、撬杠之类的,吓得刘大脑袋赶紧走了,不治了。第25集,赵四同意让郭二治左脸的面部痉挛症。来之前,赵四把最好的衣服穿上,做好了“走上不归路”的思想准备。郭二在他的左脸贴块膏药,毛笔沿着鼻梁画一道黑线,右脸点上七点,说是“七星护脸,专治跑偏”。没想到晚上睡觉时,膏药从左脸粘到了右脸。等到膏药揭开,左脸不痉挛了,右脸开始痉挛了。他们找到郭二,郭二说他的秘方只能治左脸,不能治右脸。谢大脚请他治不孕症,服了他给的祖传秘方后,不久就呕吐,她以为怀孕了,告诉王长贵,没想到王长贵怀疑谢大脚怀的不是自己的孩子,两口子快吵翻了。后来到医院检查,说是没有怀孕,是乱服药引起的内分泌紊乱。当警察找到郭二,要他去交代情况时,郭二一本正经地说,我是祖传秘方,没有执照。这个笑料,深刻揭露了无照行医的危害性。

果戈理说喜剧中的笑“是一种这样的笑——它把对象加深,使本来会忽略过去的东西明显突现出来,如果没有它那渗透之力,生活的琐屑与空虚就不会这样地使人感到恐怖,一个每天熟视无睹的那些可鄙的低贱的东西,就不会在他面前成为这样一种可怕的近乎漫画的力量。”这些都说明,喜剧不是单纯地为了追求笑声,而是要在笑声过后,使人从中感悟被嘲笑对象的无价值。

三、风格化的台词和细节刻画到位是构成喜剧色彩浓厚的重要因素

《乡村爱情故事》的台词非常幽默,这种幽默形成了该剧的独特台词风格。这种风格表现在除了演员各说各的方言,剧中的普通话、铁岭话、上海话造成的幽默之外,还有小品化的幽默语言,小品化语言的主要特征是日常生活语言和戏剧语言的紧密结合。因此,多种方言加上小品化语言,两者结合形成了《乡村爱情故事》电视剧的风格化台词,这种风格话台词的结构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自戴高帽,感觉良好。如第1集,刘能听见外面放鞭炮,要出去看看。老婆要他帮着择菜,他说:“我堂堂的副主任,我给你择菜?我是抓全面的,全村大小事红白喜事,事事不都得我操心吗?”当他老婆叫他别在外面惹事时,他回答说:“你说你啊,当这么长时间的干部家属,这境界就是上不来,我都替你着急。”第2集,当谢永强问刘大脑袋为什么对董事长说自己不请假时,刘大脑袋回答说:“哎呀,忘了,忘得死死的。哎呀,多理解嘛。像我呢,作为这个山庄的第一领导人,第一责任人,难免的,平时事太多了,日理万机。你说咋整?就这样吧。”

第二,用词随意,沟通困难。如第1集,王小蒙开新车回家后,谢广坤说:“这车的绿色太正了。”老婆说:“啥玩意儿绿色的,这是蓝色的。”谢广坤说:“豆绿,别乱说话,让人笑话。”老婆问儿子,这是啥颜色,儿子说是“宝石蓝”。谢广坤说:“宝石蓝就是豆绿嘛,这车是宝石蓝绿。”在同一集里面,王大拿问刘大脑袋经营情况,刘大脑袋回答说:“经营情况太好了,可以说咱们山庄在你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大拿说有点虚。刘大脑袋说:“董事长,我就不知道你是想听,那个简单的,还是想听烦琐的?”王大拿说,想听简单的,刘大脑袋说:“简单的反正一句两句就说完了。”王大拿说:“那你就给我烦琐的上吧。”刘大脑袋愣住了,王大拿说:“你不是说有烦琐的吗?”刘大脑袋说:“吓我一跳,我还以为你让我出去,把你反锁在里面呢。”

第三,明知是假,偏要强调。如第1集里面,刘能对谢广坤说:“等我买车那天,你记住了,我原先不撞你自行车吗,轧你自行车,这回不轧,我奔你腿上去,你记住了。”第20集,王天来和刘大脑袋住在一起,他先说怕刘大脑袋打呼噜,刘大脑袋说:“咱们又不住一间房,隔了两道墙,两个门,你听不见。”王天来又嫌床小了睡不下。刘大脑袋让他睡到会议桌上,王天来说:“拉倒吧,妈呀,那样儿咋睡啊,我睡到半夜,我一睁眼睛,周围全是开会的,那不成开追悼会了嘛。”

第四,话不直说,故意绕弯。第35集,刘大脑袋按照王大拿的要求,在杨晓燕面前介绍了王大拿的情况,传达了王大拿对她的好感。但是,当王大拿问他情况时,刘大脑袋却说:“没说呢,我寻思一点点渗透嘛。”王大拿:“怎么渗透呢?”刘大脑袋:“我问她呀,我说你看我这人咋样啊。”王大拿:“看谁怎么样?”刘回答:“我呀。”王大拿:“看你怎么样有啥用啊,给我介绍怎么看上你呢?你都有家了,你怎么饱汉不知饿汉饥呢?”刘大脑袋:“董事长,我说的只是过程嘛,我寻思我问她对我印象咋样啊,她对我印象好了,那么对公司印象就好,对公司印象好,对你董事长印象就绝对好。”

第五,时尚新词,理解各异。第2集,王大拿对刘大脑袋说他桌上的电视机没用,可以送到卡拉OK包间时,刘大脑袋说:“咋没用呢,我平时用它偷个菜啥的。”王大拿:“偷菜?你养成这个习惯了?这有的是地,你个人种呗,偷什么菜。”刘大脑袋:“你听错了,董事长,我说的是网上偷菜。”王大拿:“晚上偷菜,别养成那些坏毛病,知道吧,尽量能个人种就个人种,别上人家偷。另外能花钱买就买,偷那干啥呀!”第8集,晚上,刘大脑袋对媳妇王云说:“媳妇,来,咱也玩把像国外的浪漫,来Cheers,来Music。”王云:“干啥呀?”刘大脑袋:“跳舞呀。”这时,刘能敲门来了。刘大脑袋开门见刘能,刘能问:“没睡吧?”刘大脑袋说:“睡啥呀,陶冶呢。”刘能:“陶冶?”刘大脑袋:“陶冶情操呢。”刘能:“你看,耽误你了,你继续陶冶去吧。”

除了风格化的台词语言之外,善于对喜剧情节的细节刻画,也是《乡村爱情故事》形成浓厚喜剧色彩的重要原因。如第14集,刘大脑袋为了给谢大脚送水果,把自己买的柚子丢出窗外,没想到用力过重,柚子滚出了大门外的路上。正巧,赵四一家人路过,见到了柚子。赵四以为是炸弹,叫家人在一旁待着,自己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探雷”,几经试探,确认是柚子后,把它抱回家去享用了。第29集,李大国和王天来到了山上树林里,王天来本来是要和李大国在山上“比试”一把的。李大国在山下医务所,当着媳妇香秀面时非常强硬,到了山上却软下来苦苦哀求王天来赶紧找对象,而且还跪在王天来的面前,直到王天来答应找对象才起来。第二天,香秀告诉李大国说王天来去相亲了,还问李大国用啥招让他去相亲的。李大国说:“媳妇,你说我拿下他,不就是玩嘛,两拳就把他拿下。我问他你找对象不?他说不找。我啪的上去又是一拳。我说找吗?他说不找李秋歌这样的行不行?我说不行。我拳头举起来,我啪我刚要打,他当时就跪下了。我说媳妇,你也了解老公这样的人我心软,我一看他跪下了,我还能怎样。”他媳妇把他佩服得不得了。李大国放下电话说:“也不怪都爱吹牛啊,吹牛的感觉是太爽了。”这些细节刻画,符合喜剧结构技巧中的“对照”方式。电视剧中对于喜剧情节的细节刻画是细致的、到位的。所以,才能使电视剧充满喜剧色彩。

四、电视剧《乡村爱情故事》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上面分析了电视剧的成功之处,对于一部长达36集的电视剧来说,也存在值得注意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艺术创作中假定性情景与电视剧真实性再现之间存在差异。

“真实性再现”是电视剧导演需要认真把握的问题。假定性情景又叫“规定性情景”,是话剧表演的术语,在舞台上划定一块地方摆上几件道具,由导演规定是某年某月某地的环境,演员就按照规定的情景进行表演,只要演员表演到位,观众就会认同舞台表演的环境和氛围,并且与演员的表演产生共鸣。但是,如果要把小品搬到荧屏上,就有一个时空真实性再现的问题,也就是要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进行艺术造型,使其在荧屏上展现出逼真的时空环境,观众才能对讲述的故事感到真实。36集电视剧《乡村爱情故事》发生的故事究竟有多长时间,是一年之内发生的故事,还是半年之内发生的故事?我初步统计了一下,电视剧导演分别用49个白天的场景和33个夜间的场景讲述故事。问题在于,导演没有采取措施(比如运用字幕的方式,或者演员口述的方式),来标明这49个日景和33个夜景究竟是一年之内的,还是半年之内的。结果给观众造成了电视剧故事是连贯下来、一气呵成,从故事开始到故事结束,应该是一个月之内发生的故事的感觉。而且,从第1集到第26集,由王小蒙买小轿车引发的故事,故事情节的逻辑性、连贯性都很强,一环扣一环,一天接一天,中间没有间隔。但是,第1集,电视剧表现的时间是夏天,演员穿着汗背心和T恤衫;到了第16集,时间是秋天,演员穿两件毛衣;到了26集,时间是冬天,演员穿棉衣;到了第29集,开始下大雪了,有的演员穿皮衣。时间延续了将近半年,这就是故事的逻辑时间和故事在荧屏上展示的时间不吻合的现象。其中,有个重要的情节,就是刘英假孕。刘英从第1集开始怀孕,一直到第26集,重新到医院检查才知道没有怀孕。在一个月时间内,识别不出“假孕”情节是可信的,如果在三四个月,甚至半年,还识别不出“假孕”,就显得不合情理了。这个问题值得导演注意,因为电视剧拍摄时间长,往往会忽视这个问题。

第二,塑造人物形象存在比例失调的现象。

任何一部电视剧无论讲述多少故事,主要目的是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主要是在故事情节中展现出来的。36集《乡村爱情故事》对于中老年人物形象故事偏重,也就是戏多分量重,加上这批老演员都很善于表演,使观众对于他们塑造的人物形象印象深刻。由于电视剧要加重喜剧色彩的缘故,对故事情节的设计有刻意追求笑声的倾向,这些人物的性格过于扁平化,有的角色只有毛病没有优点,无形中造成了松山镇象牙山村的“主流社会”,都是由毛病较多的群体构成的印象。同时,对于电视剧中的年轻演员来说,戏少分量轻,表演边缘化,有的年轻演员的表演有“标签化”的现象,人物形象塑造显得苍白无力,对于年轻演员的成长不利。

第三,注意人物形象的性格塑造中的偏颇倾向。

人物性格的塑造是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性格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是复杂的、多面的。对于一部表现普通农民的电视剧来说,塑造一批普通农民的性格,实属不易。性格塑造要通过深入生活,才能归纳、创作出鲜明的性格。还要注意,人的病态不属于人物性格的组成部分,因此,磕巴、残疾、谢顶等生理现象,不应该成为被嘲笑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