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7316300000017

第17章 中西美学视域融合中的海德格尔(5)

关于时空一体性论述最精辟的是赫尔曼·闵可夫斯基,他在科隆的一次自然科学家和医生的集会上以“时间与空间”为题作了精彩的演讲,他认为,作为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和空间,是一个统一体,是不可分割的。他运用坐标系论述了时空的四维性。首先,作为空间坐标的三维X1,X2,X3,是可以自由转换的。旋转90°,长度可以转为高度或宽度;其次,三维空间中的一个点的变换意味着宇宙的一种变化,四维世界中的一个点的变换同时也意味着三维物质世界运动状态的变化,时间坐标位置同时也发出变化。p点(X1,X2,X3,)位移到q点(Y1,Y2,Y3),同时也会导致由时间轴上的p点位移到q点。

具体而言,现实时空的四维一体性有如下意义:

1.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空,是由事物本身的进程决定的,是由指定物质对象的相互作用关系决定的,两者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2.任何时空都是具体的,没有抽象的时空。它必然与一定事物相联系;

3.任何时空都是相对的,任何特定物质对象都具有独特的时空特性。

空间性主要指的是物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标志着物质系统中各个要素在并存状态之下的特有的联系和相对稳定的相互作用关系。时间性主要指的是物质运动的延续性、间接性和顺序性,表明事物与另一事物,运动过程和另一运动过程的先后顺序、过程之间的间隔长短、事物存在和过程的延续久暂。标志的是物质在并存和非并存状态之下特有的稳定联系和特有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时间、空间的确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时空是运动的时空。空间的广延性、伸张性会同时表现出运动的过程性、方向性、持续性、间隔性和顺序性。过程,是空间相互关系的过程,持续是空间的持续,间隔亦是空间的间隔。两者还是统一的。

因此,现实时空实际上就构成了一个现实四维空间。它是一种时间与空间融合的空间,时间的流动性与空间的延展性结合,三维的空间与一维的时间融合形成一个运动的四维空间。(静止的四维空间只是它的一种特殊状态。)这样可以把海氏的核心思想落到实处。同时,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关于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观点。时空融合无间可以说是此在在世之界的本质属性,在世之界之中的“世内存在者”必然“安居”于一定的现实四维空间之中。物理空间、社会、地域、民族等体现现实四维空间的空间性,而物理时间、历史等体现现实四维空间的时间性。

此在之在世,建筑了一个精神家园,居于疏明之境,实际上就处于一定的心理时空之中。而在审美活动之中,心理情感体验异常强烈,情感、理智、意志、本能等全心灵的运动构筑了一个审美时空,审美主体的一切审美心理反应都发生在其建构的审美时空之中。而这一审美时空是建立在现实四维空间之上的,因为心灵是展现存在的场所,审美其实是对现实的反映。所以,这一审美时空也可以命名为审美四维空间。

什么是审美四维空间?审美四维空间是审美主体构筑的基于现实四维空间之上的进行联想、想象、思维、情感等审美活动的精神时空。它是一种审美境界,是长×宽×高的三维立体空间与时间融合而形成的新的空间。这里为突出与在世之界、疏明之境、真理之境和现实四维空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致性,命名为审美四维空间。关于精神时空的四维性,海氏也有论述:

我们根据那些延展,沿着那些延展,来测量作为距离的切近和遥远;这些延展就是“现在”的前后相继,亦即时间,以及各个位置的上下前后左右的相互并存,亦即空间。

在科学中,时间和空间是作为参数使用的,具有时空测量的客观存在性,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这一点被改变,将会导致现代科学的崩溃。1+1=2是数学学科的基石,如果有人证明了1+1≠2,那么,整个数学体系就被全部推翻。然而,在审美活动中,时间和空间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时间、空间的测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可以说,在艺术活动中,1+1≠2的事确实发生了。海氏认为,科学的时间和空间的参数本性,“是对四个世界地带之‘相互面对’的蹂躏,是对切近的拒绝。”1也就是说,在科学的时间和空间中,四个世界地带——天、地、神、人是遥遥相对的,没有“相互面对”的机会,没有“切近”的机会。而时间和空间的本质,海氏认为,是“时间到时(或曰时间时间化)”、“空间空间化”。

“时间到时”,用日常用语说就是:“到时候了”,“是时候了”。“到时”意思是“让成熟、让涌现”。时间让什么“到时”呢?让“同时者”。“同时者”是“以那同一种统一的方式进入时间中而涌现出来的东西”。具体而言,“同时者”是“曾在”、“在场”、“当前”。实际上,“时间到时”是说,时间轴上的过去、将来和现在因为某一种共同性而融合为一体,进入一种精神时空之中。

时间到时着使我们出神,把我们摄入它的三重的同时性中,因为时间为我们带来同时者在那里自行开启的东西,即曾在、在场和当前的统一性。在过去、现在、将来融合的精神时间中,存在者的本真存在被“开启”,被展现出来。这一切都是在思中完成的。而且,在精神时间产生之后,因为时间与空间不可分离,时间总是具体事物的时间,而具体事物又总是出现在一定的空间之中的。所以,精神时间产生的同时,精神空间产生就是必然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空间空间化”。

有所出神和带来之际,时间为那种东西带来道路——同时者把这种东西赋予给时间并为它设置空间:那就是时间—空间。

这样,时间和空间便得到了统一。空间也因此回归本质,“空间空间化”。这样一种精神时空可以说就是一种审美四维空间。

所以,在这样的精神时空中,天、地、神、人“相互面对”才可能。它们都超越了作为参数的时间、空间,在人的精神时空中汇集,相互接近。这才使人可以对精神时空中的事物的关系进行审美判断、审美思维、审美想象、审美体验。人因此才能接受到“原始的召唤”,接受到“无言之言”。那么,这种关系是怎样呈现在人的面前的呢?

那始终把时间和空间聚集在它们的本质中的同一东西,可以叫做时间—游戏—空间。时间—游戏—空间的同一东西在到时和设置空间之际为四个世界地带的“相互面对”开辟道路……

他认为,在时间空间一体化后,天、地、神、人已经“切近”,“切近”能把四重世界的关系呈现在人的面前。在面对这种“切近”时,“游戏”才会发生,“游戏”在这里运用的也是象征意义,“游戏”意味着生命力的畅通和精神的自由。这实际上已抵达至美的审美境界,是一种审美活动:

这种开辟道路本身可以被叫做寂静之大道吗?……当然是的。

“寂静之大道”就是为四重世界之“切近”开辟道路,也就是说,我们在体验“寂静之大道”时,就能观照到四重世界的“切近”,于是,精神能抵达真理之境,欣赏到人生宇宙的大美。

所以,海氏也认为,审美活动是需要在审美时空结构中才能进行的。这样的审美时空结构才会使现实四维空间中的事物摆脱时间、空间限制,因为某种同一性聚集在一起,把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向人呈现出来。这种关系中蕴涵着宇宙人生的大道,人经验到宇宙人生的大道,就会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笔者认为,对审美四维空间进行深入的探讨是必要的。

我们知道,审美是一个心理体验的过程,在这一心理体验过程中,大脑皮层从抑制到兴奋,相对稳定的审美经验激发流动,重新组合,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聚精会神的体验从而感受到无穷意味的心灵震颤。首先,审美体验是一种心理体验,它不同于对客体的判断,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使自己的感官协调运作,激起心灵的震撼;其次,它有方向性,是一个主动的行为,是主体指向客体的心理体验。充分反映了客体的美质,同时也在体验中体现了自身审美方面的特质;再次,无可非议的是,审美体验需要一个空间,需要将“眼中之竹”转化成为“胸中之竹”(郑板桥语),客观物象变成大脑中的幻象才能使审美成为可能。幻象要存在于一定的精神时空之中,这一空间也就是审美四维空间。

四重世界中的审美对象、审美对象特性、审美对象活动过程都经过大脑改造、反映容纳于其中。形象是艺术活动的媒介,幻象是审美体验的媒介。审美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想象、理解、灵感等多种心理因素交融、震荡、回流从而在整体上呈现不同的形态、情状。审美体验有一个逐渐地由外在的主体的客观现实中的事物经过抽象、提取、变形、修补、再造从而进入大脑的过程,审美对象与其说是客观事实,更准确地说应指存在于审美四维空间中的审美意象、审美意境。这其实是此在之境,亦即疏明之境。在进入强烈的审美体验中,能够展现本真存在时,也可以说是抵达真理之境了。客观物象以种种方式从不同感觉通道进入审美四维空间之中,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结合从而产生新的意象,审美经验得以积淀,在四维空间形成情感、理解、想象、灵感相对固定的运行方式与倾向性,奠定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基础,形成相对稳定的审美心理结构。

恩格斯曾说,视、听、嗅、触、味五种感觉通道了解事物的属性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我们把不同的感性印象吸收到自身,把它们作为“共同的”属性联合成整体。这种感觉的融合是很自然地在心灵这一场所中进行的。来自不同感官的刺激又会由于某种内在的本质同一性而给人共同的本质的认识。反之,这种共同的本质之处的认识一旦在心中唤醒,便会自然地引起幻觉活动。比如说,小号的嘹亮音乐,枫叶满地的色泽,桂花盛开的芳香都会使人获得一种“灿烂”的美质享受,美质相同或相似的事物组合会产生一种审美反应的心理合力。而在生活某一时刻获得的这种心理反应会积淀下来,在将来的时刻一旦由外物刺激或回忆触发了这种积淀的情绪时,心灵会幻化出种种感觉知觉反应,想象出相应的审美四维空间,得到一种审美陶醉。这其中有通感的心理因素,也有一个构筑审美四维空间的过程。

上述是审美四维空间的来源、形成过程。从层次构成上看,笔者以为,审美四维空间可以分为自然审美四维空间(或称物境)、生命审美四维空间(或称情境)、哲理审美四维空间(或称灵境)。

首先,自然审美四维空间是指审美主体构筑的以物理事物为基础的审美时空,审美主体的感觉摄取的印象改造、组合而形成的审美四维空间,它以表现客观事物的情态为目的。它往往可以形成感官上的浅层次的审美愉悦。它的基本构成元素是线条、色彩、形式、音响、味道等物象,是可以在现实四维空间中出现的事物。自然、社会中事物可以直接构成自然审美四维空间,它也可以直接物化成为艺术品。在艺术上,构筑自然审美四维空间时往往追求形似。四重世界中的人着重于对天地自然物象进行审美体验,对天地宇宙大道进行探寻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