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教材中新增了6“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一项内容——“趣味语文”。它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语文。自从教学这个栏目以来,发现学生很爱学这个内容,老师也爱教这个内容。主要原因应该是“趣味语文”的趣意浓厚。学生从中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看图猜成语,手脑并用
语文三年级下册中有个“看图猜成语”的趣味语文活动。学生通过阅读图画,猜出谜底。
学生预习时早就把成语都猜出来了。我还没讲,他们就抢着把答案告诉我:“开门见山”、“一举两得”、“三长两短”、“百发百中”、“大材小用”、“小题大做”等。说完了还意犹未尽,要我再出题给他们猜。幸亏我提前准备了一些才满足了他们的热情,可不过几分钟就被他们消灭掉。
也就在这上个时候,有个学生说要考考我,她画了一幅图,要我猜是什么成语。一花引来百花开,所有学生都来劲了,他们纷纷画起图来,有的冥思苦想,有的干脆拿出词典翻找成语,没词典的同学拼命翻书,那种干劲史无前例。有的画简笔画,有的还精心配色,有的追求装饰精美。他们的作品图文并茂,煞是好看。当我猜对成语后,他们也像老师一样给予夸奖,你真棒!有的题难倒了老师,他们便很仔细很耐心地为老师讲解。那种氛围很令人陶醉。
这次猜出的谜底大多是带数字或带“大”“小”的成语,我又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带数字或带“大”“小”的成语。学生又一次进入积极的思考氛围,片刻,气氛燃烧,一马当先、二龙戏珠、三头六臂、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六畜兴旺、七上八下、八仙过海、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百里挑一、千钧一发、万紫千红、小心翼翼、大快人心……学生泉思如涌、滔滔不绝,风景美不胜收。
趣读对联,乐在思考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中安排了一次趣味语文活动,有一项内容是趣味对联。对联是这样的:“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上下联都一样。我问学生:“你们发现了什么吗?”学生一下来了兴趣,思考片刻就知道是“好”的读音不同,上下联的意思也就不一样。我先让学生读准对联: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他们读得摇头晃脑,自我陶醉,宛如一个个小诗人。体会了一次诗人感觉后,我再让他们说说对联的意思。
结果,学生的发言令我目不暇接,有的说:“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是说一个人家境好,有读书的好条件,可他贪玩,不爱读书。“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是说一个人非常喜欢读书,成绩也非常好,可是他家里很穷,没钱让他读书。
有的说:“这副对联好比一个人的两个时代,小时候是读书的好时节,可他只知道玩,不喜欢读书,可等他长大了,找不到好工作,或者是找到了工作后,感觉很多知识不懂,这时他好想继续上学读书,可是因为工作忙,不能静下心来好好读书了”。
有的说:“这副对联好比一个聪明人和一个笨人,聪明人有读书的好脑袋,可他不用功读书,浪费了光阴;笨人喜欢读书,可他脑袋笨,记不住东西,老也学不好”。
学生在对对联的朗读、理解中不仅发展了语言能力,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激发了想像力和创造潜能。他们的创新思维不断超越自己,超越别人。
读完这副对联,有学生问老师还有没有这样的趣联。于是,我趁热打铁,加大难度,又出一联:“长长长长长长长,行行行行行行行”。学生看到这副联,有点傻眼,但是,他们还是信心十足,我允许他们回家去查资料,第二天给我答案,还允许他们出对联来考老师。
听说可以考老师,学生一个个兴奋得不行,恨不得马上回家找到能考倒老师的对联。这一招更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兴趣盎然地熟悉并运用查找资料的各种方法和途径。
趣味故事,乐在感悟
前天我们学习第七册的《语文园地四》。其中有一则趣味故事:讲的是大诗人苏东坡来到一寺庙,住持接待他时以貌取人,态度不断变化。最后苏东坡留下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学生默读了故事后,我问:“你们懂苏东坡写的这副对联的意思吗?故事哪儿有趣?”
学生1说:“这副对联写出了住持以貌取人的丑恶相。看到衣着普通的人不理不睬,看到富人或者名人就巴结。”
学生2说:“那个住持看人打发,最后自作自受。他看到苏东坡给他写的对联,一定脸红了。”
学生3说:“苏东坡也有趣,他不因为住持的冷淡而生气,也不因为住持的热情而得意。还不忘记用对联讽刺住持。”
学生4说:“苏东坡的对联有讽刺的意思,也有劝告的意思,告诉他不要以貌取人。”
学生5说:“那个住持也太势利眼了。”学生意识到不能以貌取人,不能势利眼,我便进一步深化问题:“你看到过这样以貌取人的事儿吗?”这时,课堂立即又掀起一波大浪,几乎全班的学生都举手了,看来他们都有切身感受。
学生6说:“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去北京长城旅游。在长城上,看到有很多小贩卖纪念品,我也想买一个,便来到一个小摊跟前拿起一个上面刻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石头看。摊主说八元一个。这时有个外国人来了,摊主一脸兴奋,丢下我赶紧去接待外国人,脸上堆满了巴结的笑容,拿起我看的那种石头,捧到外国人跟前,嘴上不停地说着石头好,价钱便宜,说只要80元一个。我一听,吓一跳,怎么一下变80元了?爸爸说他是骗老外的钱,知道老外不懂价格,故意说得高高的。这个小贩也和住持一样势利眼,还丢中国人的脸,要钱不要脸。”
学生7说:“我有一次和妈妈去一个酒店吃饭,服务员不要一个穿着很破的人进去吃饭。直把他往外推。我和妈妈看见也不想在那个地方吃饭了。”
学生8说:“有一次我坐车,车上人很多。有个农村老奶奶上车了,她提着一篮子鸡蛋。因为她不小心踩了一个时髦女人的皮鞋。那个女人直骂那个奶奶,说她不长眼睛什么的,还要奶奶赔鞋子。老奶奶直说对不起,还躬下去用手擦那个女人的皮鞋。那个女人很生气,把脚一抬,差点踢着奶奶了,最后用脚往老奶奶篮子里踩,把蛋都踩破了,边踩嘴里还边骂着。我看了真想骂那个女人几句。”
学生9说:“我原来看到很多公共汽车不要老人上车。因为老人有优待证,坐车不要钱。售票员收不到钱,他们就不要老人上车。”……学生越说越来劲。听的学生也一个个一样义愤填膺。小小心灵被这些社会的阴暗撞击着,我也心疼,赶紧转移话题:“那你们有没有看到过相反的事例呢?”
一样有很多学生要发言。他们也说了很多不以貌取人、欺负弱小的事儿。听到这些事例,学生的表情顿时由义愤填膺变得平和怡然。有学生还反省了自己以成绩取人的事儿,表示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
透过小故事,学生联想到了种种社会现象,他们饶有兴致地主动地学有所思,学有所想,学有所感,学有所悟,这就是趣味语文的魅力。
奇妙说“言”,乐在联想
语文三年级下册有一次“趣味语文”活动是说“言”。一个普通的“言”字,竟构成“吉言”、“格言”、“诺言”、“忠言”、“誓言”、“留言”、“怨言”、“遗言”等这么多词语来表达不同的含义,充分展示了汉语丰富的表现力。在学生琅琅地读和个性化理解之后,我问:“你们能接着往下写一‘言’吗?”这个问题促使他们综合运用以往学过的语文知识,调动生活经验。
学生一时没想到合适恰当的,我便让他们同桌或分组讨论,也可以查资料。一会儿,结果精彩纷呈:撒谎骗人的话叫谎言;气魄很大的话叫豪言;没有把握乱说的话叫流言;吓人的话叫危言;胡乱说话叫胡言;名人所说的话叫名言;进行宣传发表演讲的话叫宣言等等。
看到学生兴趣正浓,我说:“除了说言,你们还会说别的吗?学生思考的琴弦又被触动,学生说还能说‘笑’,说‘哭’,说‘想’,说‘走’,说‘喜’……请看学生的说‘笑’:轻轻的笑叫微笑;开心的笑是欢笑;放声大笑是狂笑;强装笑脸叫苦笑;嘲弄别人的笑叫嘲笑;巴结人的笑叫媚笑……
除此之外,“趣味语文”中还有简短通俗的绕口令,有激发学生动脑的猜字谜,有智力故事等等。学生在绕口令的竞速朗读中变得更加伶牙俐齿,在猜字谜游戏中复习汉字,锻炼思维,在智力故事中体会古人的聪明才智。学生在这些精彩纷呈的内容中痛快遨游,学习语文的兴趣倍增。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的趣味语文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并在活动中养成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好习惯。
“趣味语文”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促使学生的持续发展,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好学、乐学的氛围之中。学生爱学,老师爱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