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激励青少年的爱国英雄故事
72696800000008

第8章 爱国爱民(7)

1661年4月21日中午,郑成功率领大军2.5万人,分乘三百五十多艘战船,从金门出发,浩浩荡荡,挥师东进。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这时候,有些将士听说西洋人的大炮厉害,有点害怕。郑成功把自己的战船排在前面,鼓励将士说:“荷兰人的红毛火炮没什么可怕的,你们只要跟着我的船前进就是。”4月29日,郑成功的大军利用海水涨潮的时机,驶进鹿耳门,登上台湾岛。

台湾人民听说郑军来到,成群结队推着小车,提水端茶,迎接亲人。在人民的支持下,郑成功的军队包围了赤嵌城。赤嵌的荷军一听有大军攻城,顿时惊慌失色。他们一面向荷军总督告急求援,一面派出240名荷军迎战。郑成功的大军勇猛异常,一举歼敌180人。吓得敌人龟缩城中不敢应战。三天之后,敌军在外无援兵,内无水源,秩序混乱的情况,只好献城投降。郑成功的大军随即直逼荷兰殖民者的另一据点——台湾城。

台湾城是荷兰总督揆一的驻地。整个城池是一座建筑在海堤(鲲身)上的堡垒。城高墙厚,防守严密,并设炮台火器,城防比较坚固,给攻城带来很大困难。郑成功把大军驻扎在附近,一面命令士兵做好攻城准备,一面深入民间,征求当地百姓的支持。他所在之处,“壶浆迎者塞道”,热烈欢迎和支持祖国来的军队。

揆一见大军围城,吓得心惊胆战,他一面偷偷派人去巴达维亚(今爪哇)搬救兵,一面派使者去到郑军大营求和。说只要郑军肯退出台湾,他们宁愿献上十万两白银慰劳。郑成功断然拒绝,并严辞喝道:“台湾本是中国领土,我们要收回这地方是理所当然的事,你们如果赖着不走,就把你们赶出去!”

喝退荷兰使者,郑成功把24门大炮运到阵地上,下令攻城。中国军队勇猛冲杀,但荷军炮火猛烈,一时难以取胜,于是郑成功决定采取筑栅挖壕,长期围城的战略来逼迫敌军。驻爪哇的荷军,闻台湾城被围,立即派了十艘战舰,700多士兵前来救援,也被郑成功的军队打败,退回爪哇。在围困八个月之后,郑成功下令向台湾城发起总攻,一排排大炮猛轰,炮弹雨点般地倾泻到城中,一时火光冲天,城内混乱不堪。荷军一看败局已定,走投无路,只得举起白旗投降。郑成功的军队收复了台湾城,终于把盘踞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驱逐出台湾。

1662年7月,郑成功因积劳成疾,患了重病。在患病期间,他非常思念祖国的大陆,天天要坐在将台上,面向辽阔的大海,眺望祖国的大陆。病至七天,终于不幸逝世,年仅39岁。

郑成功不畏艰险,驱逐荷兰殖民者,开发台湾的英雄业绩,光耀史册,驰名中外,这位著名的爱国者,永远值得纪念和尊敬。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夏复,乳名端哥,号存古,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夏完淳英才早熟、胆气过人,是一个神童。他五岁读完了“五经”,七岁能诗作文,九岁时已写出了一本叫《代乳集》的诗集。在父辈们的长期熏陶下,夏完淳童年时就关心时事,有敏锐的政治眼光,立下了为国献身的抱负。

夏完淳15岁那年,清兵打到了他的家乡,所到之处,烧杀抢劫。眼看着家乡人民受到清兵残暴的屠杀,他心里像有一团烈火在燃烧,他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父亲和老师组织的义军,并成为一名骨干。不久,由于义军人数太少,战斗失败。父亲不愿当俘虏,投湖自尽了,父亲的殉国,更激起夏完淳坚持抗清的决心。他和老师、岳父一起歃血盟誓,决心战斗到底。他卖了全部家产,奔走于浙江一带,联络反清力量。不幸的是,在清兵的大搜捕中,他被清兵逮捕了,并被押到南京。

到了南京,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洪承畴亲自提审。洪承畴知道夏完淳是闻名江南的“神童”,便心怀叵测,诱他投降,借此收买人心。夏完淳见堂上坐的是洪承畴,不由得怒火中烧,昂首挺立,不肯跪下。洪承畴假仁假义地说:“你这个毛头小孩,懂得什么造反事理?还不是误受叛乱之徒的蒙骗,被拉过去的?你要是依了我,归顺大清,管保你前程无量。”夏完淳装着不认识洪承畴,故意高声回道:“你才是个叛乱之徒!我是大明忠臣,怎能说我反叛?我常听人说起我朝‘忠臣’洪亨九(洪承畴字)先生在关外和清军血战而亡,名传天下。我年纪虽小,说到杀身报国,还不甘落在他的后面呢!”洪承畴听后瞠目结舌,不知所措。

洪承畴的左右赶忙出来解围,告诉夏完淳:“本堂正是洪大人。”没料到,夏完淳反而手指洪承畴的鼻子,骂得更凶:“胡说!亨九先生早已为国捐躯,天下人谁不知晓!当时天子亲自哭祭他,满朝群臣都痛哭流涕。你这个无耻叛徒算是什么人,敢冒他的大名来污辱他的‘忠魂’!”夏完淳这一席骂,痛快淋漓,巧妙异常。弄得洪承畴在这位少年英雄面前,脸红一阵,青一阵,坐立不安,虽似有千刀剜肉,万箭刺心,却也不敢还上一句。狼狈退堂,把夏完淳关进了狱中。

南京监狱,阴暗潮湿,臭气熏天,在非人的折磨下,夏完淳仍然豪放如常。他和难友一起饮酒做诗,谈忠说义,根本不把生死放在心上。他在《狱中上母书》中写到:“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气概。

敌人对夏完淳软硬兼施,都没能使他屈服。最后,把他押到南京西市刑场。面对死亡,夏完淳毫无惧色。他双目炯炯发光,直挺挺地立在刑场上,坚决不肯下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在英雄面前,胆战心惊,在监斩官的再三催促下,才抖抖索索地举起了手中的刀。

少年英雄夏完淳牺牲的时候,还不满17岁。他像烈士壮游那样走向死亡,以其生命的热血谱写了最后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诗篇。

史可法血染扬州

公元1644年,清世祖,由叔父多尔衮辅政,乘农民起义军李自成攻破北京明皇崇祯在煤山吊死的混乱时机,大举南进。当年五月初,清军即占领了北京。

消息传到江南,明朝陪都南京的官员,此时大致分为两派,一派以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为代表的爱国大臣;另一派以凤阳总督马士英为代表的卖国官僚。马士英为了便于自己弄权,拥立荒淫的福王朱由崧即皇帝位,建立了历史上称为弘光王朝的南明政权。

公元1645年,弘光二年三月,清军击溃了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后,又大举南进,于4月17日对扬州采取了包围的攻势。

正直有为忠贞爱国的大臣史可法,被投降派马士英之流从南京排挤到扬州督师。当清军进逼扬州时,史可法立即发出紧急命令,要各镇派兵救援扬州。但是那些不顾国家安危的将官只谋私利,不顾大局,竟没有一个听命令而来的。史可法只能率领本城军民,构筑工事,做迎战准备。

4月18日扬州陷入了被清军层层包围的孤立无援的态势。

南下清军的统帅是清摄政王多尔衮的兄弟定国大将军豫王多铎。他为了不战而成大功,进而利用史可法的威望收服江南,就叫明朝降将李遇春,拿着招降书去劝诱史可法投降。

李遇春来到城下,见史可法威风凛凛站在敌楼上,怒目向着自己,先就气馁了三分。他不敢下马,双脚踩着镫子,拱手作揖道:“史督师在上,恕末将甲胄(zhòu)在身,不能全礼!”史可法嘲问道:“我是大明朝的督师,请问,你又是那一朝的‘末将’?”李遇春臊红了面皮,定了定神说:“督师忠义大名闻于华夏,都得不到朝廷信任,死又何益?还不如协助大清朝取天下……”“无耻!”史可法大怒,从腰间摘下宝雕弓、抽出狼牙箭,搭上弦,李遇春大惊失色,把马缰一提,抱头鼠窜而去。

多铎见劝降不济事,又强迫当地乡民拿着劝降书,进城去见史可法。史可法拆都不拆,弃之护城河里。

多铎不死心,又接二连三地写劝降书,史可法仍是一看也不看,连着五次,把劝降书扔进护城河。

扬州城中有一个总兵官和一个监军,在清军诱降下发生了动摇。第二天夜里跑到史可法住处,惴惴地说:“明朝大势已去,我们不如投降清军吧!”史可法微微冷笑,声严厉色地说:“我早已准备好死在扬州,要我投降休想!”那总兵和监军连夜溜出城门,投降了清军。

史可法对投降变节分子,十分鄙视,自己早已做好了一死的决心,并给母亲、妻子写好了遗书。

总兵和监军投降后,扬州城中军心发生动摇,史可法传令全体官兵,向大家讲话:“这几天军情紧急,扬州是江北的重镇,如有差失,南京很难保住。我切望将士们一致努力,不分昼夜,严密防守。倘有人造谣生事,惑乱人心,一定按军法治罪!”

史可法心中又急又难过。想到军心涣散,扬州难守,南京势急,国家危亡,不禁热泪夺眶而出,放声痛哭……

听着史可法痛切的哭声,将士们无不受感动,再也不能沉默,不约而同地喊道:“我们一定尽力守城!”

史可法拭去眼泪,向大家行礼致敬,当众下令,把军队分成三部分,一部分迎战,一部分守城,一部分巡查;并宣布了临阵军令:

“上阵如不利,退守城防;守城不利,展开巷战;巷战如不利,短兵相接;短接如不利,为国自尽!”

在史可法的指挥鼓舞下,壮烈的扬州保卫战开始了。

4月22日,清军开始攻城。明军出城交战失利,退守城内。清军用大炮轰射,把城墙上部打开了好些缺口。史可法命人用大沙袋堵住缺口,继续战斗。鏖战一整天,清军死伤了几千人。

清军自从一年前入关以来,所到之处,很少遇有像扬州军民这么坚强抵抗的,更没有一个封疆大吏和城池共过存亡。多铎对扬州军民和史可法恨到极点,连续三天攻城不克,于4月25日对扬州发动了疯狂的总攻击。

扬州各处城门,以西城受到的攻击最厉害,史可法就亲自在这里防守。清军集中大炮向城墙的西北角轰击,终于打开了一个大缺口。大队清军士兵,就从这个缺口洪水一般涌进了扬州城。

史可法见扬州城已被攻破,悲愤不已,拔出宝剑朝脖子上抹去。在他身边的史德威等人,连忙抱住他的身子,夺下手中宝剑。史可法已为剑刃所伤,战袍溅满了鲜血。他严厉地对史德威说:“我命令你把我杀死!”史德威知道,史可法不愿被俘受辱,决心以死殉国,所以这么下命令;但他又怎忍心杀死敬爱的督师呢?他和几十个士兵一起,簇拥着史可法走下城墙,打算从东门逃出,再图后举。

这时,清军已进扬州中心,明军将士和百姓正同清军展开巷战,许多人在短兵相接的格斗中牺牲。史可法等还没走到东门,就有一队清兵迎头挡住了他们的去路。既然到了清兵面前,他挺身而出,大声疾呼:“史可法在此!”清兵听了大吃一惊,上前捉住了他,送到多铎那里。

多铎见了史可法,不敢怠慢,恭敬地说:“前些天我曾三次致书给先生,都没得到回答,如今先生为明朝尽到了忠义,我想请先生替大清朝收拾江南。先生如能俯允,必当授以重任!”

史可法听了大怒,义正词严地斥道:“我是大明朝臣子,岂可苟且偷生,作万世罪人!我头可断,志不可屈,愿速速就死!”

多铎已知徒费口舌,终于露出了狰狞的嘴脸,却又假惺惺地对史可法说:“你既然是忠臣,我就杀了你,成全你的名节吧!”

“与扬州共存亡,是我早已决定的志愿,纵然劈尸万断,我也甘之如饴。但是扬州百万生灵,你们不可杀戮!”

就是在生命最后一刻,这位爱国先辈还拳拳怀念着祖国,深切眷恋着人民!

扬州城被攻破时,都督刘肇基带领残部四百来人和全城人民一起与清军巷战,直到矢尽力绝,没有一个投降的。多铎痛恨扬州人民英勇抵抗,下令屠城十天。在战斗中牺牲和屠刀下丧生的扬州人民,总计有八十万之多,这就是历史上称为“扬州十日”的惨酷事件。

史可法就义后,有人企图寻找他的遗体,但由于扬州经过大屠杀,城里大街小巷死尸狼藉,加上天气蒸热,尸体已腐烂不可辨认。第二年清明节,人们把史可法生前穿的衣袍,葬在扬州门外梅花岭,这就是现在还时时有人去那儿凭吊忠魂的史可法衣冠冢(zhǒng)。

萨布素抗击沙俄侵略

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率军英勇抗击沙俄侵略者的满族将军,名叫萨布素,以其赫赫战功赢得了人民的尊敬,成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爱国民族英雄。

萨布素是满洲镶黄旗人,随先人到吉林落户。公元1677年,康熙皇帝派内大臣率人到长白山瞻礼,来到吉林后,驻守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的将军巴海命令萨布素带领二百多名士兵给他们做向导。萨布素事先做了充分准备,带了三个月的粮食给养,跋山涉水,领着瞻礼队伍顺利到达长白山,完成了瞻礼的活动,圆满地回来了。由于萨布素在完成这次重要使命中表现出非凡的勇气与才能,第二年被任命为宁古塔副都统。

当时,沙俄侵略者一直想侵入富饶的中国,掠夺土地和财富。他们几次派遣远征军,窜入我国黑龙江境内,肆无忌惮地烧杀抢掠。这些无人性的野蛮兽兵,居然吃中国人。仅1643年冬天,他们就在黑龙江吃了五十个中国人。这种禽兽不如的暴行,激起了我北方边境人民的强烈愤怒,自发起来进行保家卫国的斗争,曾给这些兽兵以有力的打击。但是,沙俄侵略者依仗自己的武力,仍然贼心不死,居然侵入黑龙江,强占了雅克萨城(在今漠河东、呼玛西北的黑龙江北岸),并在那里建设军事基地,从这里出兵继续侵占掠夺我国黑龙江流域的广袤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