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激励青少年的爱国英雄故事
72696800000002

第2章 爱国爱民(1)

伊尹为商汤开国创业立功劳

伊尹,大约出生于公元前18世纪,是商朝的奠基人之一。他出身卑微,关心人民疾苦,聪颖能干,帮助商朝第一代帝王汤开国创业,为商朝初期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公元前18世纪末,夏朝经过400多年,到桀(jié)当国王的时候,已经快崩溃了。夏桀昏庸傲慢,不得民心,那些受尽欺压的平民百姓指着太阳咒骂他:“你几时灭亡,我们情愿跟你一道灭亡!”这些都被汤看在眼里。汤,又叫做太乙,他是夏朝在黄河下游的一个属国:商国的首领。汤见夏桀腐败残暴,就决心与他争夺天下。平民百姓,包括夏桀的大臣们都盼望夏朝早点灭亡。

汤一天到晚总考虑怎样推翻桀的计划,一日三餐,马马虎虎,并不留心饭菜质量怎么样。这种情况,厨师伊尹看在眼里,想在心上,知道汤总是惦记着推翻桀的大事。但也不能不注意身体呀。伊尹总想找个机会接近汤,谈一谈自己对这事的看法。伊尹本是汤的妻子的一位陪嫁奴隶,后来做了厨师。他心疼汤整天忙着办大事,不认真吃饭,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来吸引汤的注意,这一次故意把饭菜做得特别咸,下一次又故意不放盐。汤感到饭菜不顺口,不对味,就叫过伊尹,责备他说:“怎么回事?你最近做的菜,不是咸,就是淡……”不等汤说完,伊尹跪下说:“大王不必生气。这是我在试探您还知道滋味不知道。从今天起,我一定把饭菜做好。不然,大王杀我的头!”

从那以后,伊尹做的饭菜咸淡适度香甜可口,味道很合汤的胃口。汤非常满意,又把伊尹找来说:“看来,你的进步很大,做菜的本事果然不凡……”伊尹连忙借题发挥,有所指地说:“大王,这并没有什么值得夸奖的。菜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只要把佐料搭配好,吃起来自然有味。这和您治理国家是一个道理,既不能无所作为,也不能急于求成。只有掌握好分寸关节,才能把事情办好。”汤听了连连点头,心想:“谁能知道,在我的厨房里竟有这样一位难得的人才!”于是,汤立即宣布解除伊尹的奴隶身份,让他做了大臣。后来,伊尹成了汤的主要助手。

不久以后,伊尹向汤建议,夏桀昏庸残暴,不要向夏朝送贡品了。同时,还控制了一些小国归附商汤。桀不甘心自己的势力范围缩小,就以商国没有进贡为借口,联合起九夷族的力量,气势汹汹地讨伐商国。

汤听到这个消息,对伊尹说:“现在桀找上门来打仗,我们打还是不打呢?”伊尹沉思了片刻,然后说:“桀这次集中了九夷族的兵力,说明他还有一些战斗力,我看不如避其锋芒,先恢复向夏朝进贡,等以后有机会再说。”汤立刻派人把贡品送到桀的军营。桀见了堆积如山的财宝,十分得意,笑着对手下人说:“看来,汤还是怕我的呀!”于是,桀带着贡品满载而归收兵回国了。

第二年,商国又不向夏朝进贡了。桀暴跳如雷,发号施令,集合本国一些军队,觉得不一定能打败商汤,于是想再次召集九夷族一起去讨伐商国。可是,一年来,九夷族看到了夏桀的种种昏庸表现,已经不愿意为夏朝出兵卖命了。

这时,夏桀的附属国中真正听桀调遣的只剩下一个昆吾国了。伊尹与商汤分析了这一形势。汤对大臣们说:“服从桀的人越来越少,我们只要打败他的最后一个帮手昆吾国,夏朝灭亡的日子就不远了。”

于是,汤和伊尹率领商国军队北上,迅速打败了昆吾国,消灭了桀讨伐的一支可靠力量。桀恼羞成怒,带兵倾巢出动与汤决战。商军以逸待劳,早已等候在现今山西省鸣条这个地方。伊尹和汤鼓励将士们奋勇杀敌,振奋精神,汤传下法令说:“桀做尽了坏事,我们要去讨伐他,大家要听从命令。对杀敌立功的,我要给予重赏,决不食言;对不服从命令的,我也决不客气!”

将士们下定了死战的决心。交战这一天,天刚亮,商军就冲了过去,势不可挡,将士们非常勇猛。夏桀的队伍有一部分赶紧逃命,大多数投降了商军。汤乘胜追击把夏桀赶进了安徽的南巢山中。后来,由于没有援兵,当地的百姓也痛恨夏桀,夏桀罪有应得饿死在南巢山里。

汤率领军队攻入了夏朝的国部,夏朝灭亡了,汤建立了商朝。商朝的国土比夏朝大了很多。

由于伊尹作战勇敢,智慧超群,为汤开国创业立下不少功劳,他由一名当厨师的奴隶,一直成为辅助国君的大臣,后来当上了右丞相,深受国王的赏识和人民的爱戴。

晏子劝国君关心人民疾苦

晏子(?—前500)叫晏婴,又叫晏平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相当于现在国务院总理的职务。作为国王的主要助手,晏子节俭朴素,关心人民疾苦,敢于当面批评国王的错误。他学识丰富,思维敏捷,心地善良,爱国爱民,人们都很尊敬他。他在维护祖国尊严、关心人民疾苦、促进社会文明等多方面值得后人赞颂。

晏子,他个子矮,楚王看不起他,让他从小门进楚城,他说到狗国才开狗洞,看门人只好开大门迎接他。楚王在宴请时绑来齐人出身的罪犯来羞辱晏子,晏子说出了桔生淮南为桔,移到淮北变成酸枳(zhǐ)的名言,狠狠地回击了楚王,讽刺齐国人好而楚国社会风气不好,巧妙地维护了齐国尊严,楚王不得不刮目相看。

在齐国,晏子也时时处处为人民利益着想,劝齐国国王齐景公关心人民的疾苦。

有一年冬天,大雪下了三天三夜,天气冷极了。齐景公披着白狐狸皮斗篷,坐在宫殿里观赏雪景,还派人去叫晏子也来赏雪。不一会儿,晏子来了,齐景公让他坐在一旁,说:“没什么事吧,您难得有闲空,今天就和我一起赏雪吧!”

晏子没答话。过了一会儿,齐景公没话找话地说:“真奇怪,一连下了三天大雪,可是一丁点儿也觉不出冷来。”

“天气真的不冷吗?”晏子追问了一句。

齐景公也觉得自己的话说得不对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晏子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在自己吃饱的时候,惦记着别人在挨饿;自己穿暖的时候,不忘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享乐,要想着劳苦的百姓。现在,您把这些全忘了。”

齐景公听着,脸不觉红了,忙说:“您说得对,我明白了。”

说完,齐景公下令,从仓库里取一些衣服和粮食,发放给穷人。

齐景公特别喜欢养鸟。有一次,他得到一只非常美丽的小鸟,派一个叫烛邹的人特意给他养这只鸟。可是,过了几天,那只鸟飞走了。齐景公气得直跺脚,大声喊道:“烛邹,我要杀了你!”站在一旁的晏子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再杀也不迟。”齐景公说:“可以。”

这时候,武士们把烛邹绑来了,晏子绷着脸,严厉地对他说:

“烛邹,你犯了死罪,罪过有三条:一、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走了;第二条你使国君为一只心爱的鸟要动手杀人了;还有这件事让别人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百姓的生命,从而看不起齐国,这是第三条。所以国君要杀死你!”

说到这儿,晏子回过头来对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齐王明白晏子是在责备自己,他干咳了两声,说:“算了,算了,把他放了吧!”

接着,齐王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道:“若不是您及时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呀!”

过了些日子,春暖花开,齐景公亲自到山上捉鸟。他看见一只漂亮的鸟,刚要射箭,忽然传来一阵砍柴声,把鸟惊飞了。齐景公的坏脾气又上来了,立刻喊到:“把那个砍柴的抓起来,带回去找收拾他!”这时,一个随从跑过来告诉齐王:“那边有一个鸟窝,里面有响声。”

齐王走过去一看,鸟窝里有一只刚出生不会飞的小鸟,毛茸茸的,张着小嘴不停地望着生人叫,齐王觉得小鸟怪可怜的,就把它送回窝里了。

等齐王回宫,让晏子碰见了,晏子问:“大王今天捉了几只鸟?”“咳,费了老大劲,捉到一只小鸟,我看它不会飞怪可怜的,就又放回窝里去了。”

晏子听完,转身向北拜了几拜,然后高声说:“我们大王今天做了圣人做的事啊!”

齐景公不以为然地说:“您说到哪去了。我抓了小鸟,看它小放了它,这跟圣人有什么关系呢?”

晏子说:“这件事虽小,可我看得出,您对鸟兽都有仁爱之心,我想,今后您一定会更加关心百姓,所以,我说您是做了一件圣人做的事啊!”

齐景公听了这话,想起押回来的那位砍柴人,忙说:“快放了那个砍柴人吧,我要做一个好国君。”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齐景公心爱的小狗死了。他十分伤心,打算做一付上等的棺木厚葬爱犬,还决定让大臣们给狗举行隆重的葬礼。晏子阻拦他。齐王不耐烦地说:“这么件小事,您就不必管了。这是我想出来的办法,给大家取笑,耍着玩的。”

晏子郑重其事地说:“大王,您错了。现在有多少百姓冻死、饿死,死后无人埋葬,您不去管,反倒有心思和周围的人取乐。这明摆着是轻视百姓,只顾自己吗?百姓听了这件事,必定不拥护您做国君,各国诸侯听说了,必定看不起齐国。内有不满的百姓,外被诸侯小看,再加上大臣们跟你学开心取乐,齐国危亡不远了,这难道是小事吗?”

齐景公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说:

“对呀!多亏您提醒了我。狗还是送厨房,炖了吃肉吧!”

晏子就是这样聪明机智,劝君爱民。百姓、大臣、诸侯、君王都敬重他的人品、才华。有一本叫《晏子春秋》的书,专门记录了晏子的一些动人故事,其中有许多至今还在人民当中流传着。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报国仇

勾践(?—前465),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国君。他在同吴国交战的时候,失败被俘,受尽了屈辱,仍然斗志昂扬。回国后,他卧薪尝胆,全力治理越国,终于打败了强大的吴国,维护了越国的尊严。

在一次战斗中,越国军队大败,吴国提出条件让越王勾践做吴王夫差(chɑi)的奴仆。为了不亡国,勾践带着妻子和大臣范蠡(lí)来到了吴国。夫差存心侮辱越王,叫他作为自己放马的奴仆,又让他住在夫差父亲坟墓旁边的石屋里。开始勾践受不了这种屈辱,几次想去死,可是一想到祖国的深仇大恨,就尽量装出忠诚和顺从吴王的样子。

勾践表面上对夫差十分敬重。夫差要乘车,他给牵马;连夫差上厕所,也是勾践去侍候。渐渐地,夫差对勾践有了好感。可他还是不放心,常派人去探听勾践的动静。这些人每次回来都说:

“勾践一天到晚总是和范蠡一块打草、砍柴、喂马、赶车,他妻子生火、做饭、补衣服……”

“他们说过什么抱怨的话吗?”

“没听说过什么怪话。我们骂他、羞他,他都老老实实听着,一提起大王,他们都感谢不杀之恩,总说您是个仁义之主。”

夫差满意地点着头。他觉得勾践真够可怜的,心中十分不忍。

勾践一天天熬着,整整过了3年。夫差看勾践的志气早就消磨没了,就不再把他放在眼里。吴王不顾一些大臣反对,在勾践到吴国的第四个年头,答应放他回越国,只是让越国每年必须向吴国进贡粮食和财宝。

勾践饱尝侮辱,终于回到自己的国家。他回国后,没有贪图享受,还是过着清贫的生活。他睡觉的时候不用被褥,躺在一堆柴草里(古语把柴草叫“薪”);又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抬头就能看见。每顿饭前,勾践都要尝尝苦胆的味道。他吃饭从来没有肉,穿的衣服也相当随便。勾践自找苦吃,为的是不忘过去的耻辱,激励自己发愤图强,报仇雪恨。

勾践把治理国家的事交给大臣文种,把练兵习武的事交给范蠡。自己拿起农具,跟老百姓一起下田耕耘。他妻子也带领妇女养蚕织布。很快越国恢复了生机,国力渐渐强大起来。连续几年大丰收,除去给吴国进贡的,越国的粮仓堆满了粮食,打造的兵器也装满了库房。

越国的百姓都想为打败吴国出力,所以不怕吃苦,上下一条心。而吴王夫差越来越专横。他不是用兵打仗,就是寻欢作乐,一天到晚喝酒听歌,花天酒地。勾践摸透了夫差的脾气,不断地派人给夫差送礼。夫差觉得勾践对自己这么好,丝毫没有想到,勾践时时刻刻都在盘算着消灭吴国呢!

越国一天天强盛起来,勾践暗地里作好了攻打吴国的准备。有一天,暗探向越王报告:吴王夫差杀了大将伍子胥,已经到中原讨伐去了,国内空虚,正是进攻吴国的好时机。勾践与范蠡率领四万精兵和六千卫兵,还有水兵两千人,急速行军,开到了吴国境内。留在吴国的都是老弱残兵,根本无法抵挡来势凶猛的越国将士。越军很快攻进了姑苏城,杀了吴国太子。吴王夫差当时还在北方,得知消息赶紧派人与勾践讲和。范蠡建议勾践暂时讲和不与夫差主力军队相碰,以免受损失。讲和后,越国再不向吴国进贡了,越王积蓄力量,等待战胜吴国的最好时机。

自从讲和后,夫差还是到别国连年征战,国力大大削弱,青壮年全上前线,农田连年歉收,老百姓怨声载道。这时,越王勾践把大臣将士召集在一起宣布伐吴。他说:“我们越国上上下下,苦熬岁月,盼的就是洗雪亡国的耻辱。现在吴王已经失去民心,报仇雪耻的日子到了!”

浩浩荡荡的越军出发了。隔着一条河扎下了营寨。几仗过后,越军连连取胜,最后攻破姑苏城,吴王夫差被围在附近的姑苏山上。夫差想到自己当初没杀勾践,勾践总会感恩的,就派大臣公孙雄去见越王。公孙雄脱光上衣跪着一步步走进越营,把夫差的话传给勾践听:“过去我得罪了您,现在您来讨伐我,我一定听您的命令。请您也像当初我放了您那样免我不死,饶了吴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