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启迪青少年智勇双全的故事
72696300000003

第3章 三十六计故事(2)

【古计今用】

借名人声誉的阿迪达斯

德国的阿迪达斯是世界最大的体育用品公司之一,它生产的阿迪达斯足球鞋,足球爱好者无人不晓。阿迪达斯足球鞋是如何走向世界的呢?它的契机源自1936年的奥运会。这一年,公司创始人阿迪·达斯勒突发奇想,制作了一双带钉子的短跑运动鞋。但是怎样才能使这种样式特别的鞋卖个好价钱呢?为此阿迪·达斯勒挖空心思琢磨了很长时间。有一天,他听到一个消息:美国短跑名将欧文斯最有希望夺冠,于是他把钉子鞋无偿地送给欧文斯试穿。结果不出所料,欧文斯在那届运动会上四次夺得金牌。当所有的新闻媒体和全世界的观众争睹明星风采时,那双穿在欧文斯脚上造型独特的运动鞋也特别引人注目。奥运会结束后,由阿迪独家经营的一系列命名为“阿迪达斯”的新型运动鞋便开始畅销世界,成为短跑运动员的“制胜法宝”。

以后,每逢有新产品问世,阿迪·达斯勒总要精心挑选试穿的运动员和产品推出的最佳时机。

1954年,世界杯足球赛在瑞士举行,年事已高的阿迪·达斯勒又推出一个新品种——种可以更换鞋底的足球鞋。决赛那天,体育场一片泥泞,匈牙利队员在场上踉踉跄跄,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穿阿迪达斯鞋的德国队员却健步如飞,首次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阿迪达斯新型运动鞋又一次引起轰动性效应,整个联邦德国乃至全世界的体育盛会,都成为阿迪达斯的商业舞台,产品供不应求。

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足球赛开幕,人们惊奇地发现联邦德国名将乌韦·赛勒尔在绿茵场上驰骋如故。而在此之前,他腿部受伤可能无法参加比赛的消息已经通过媒体传遍世界每个角落,许多人都还为他惋惜。阿迪·达斯勒特意为他赶制了一双球鞋,使他得以重返球场。这双“神奇之鞋”又一次成了赛场的焦点,传遍了整个世界。阿迪达斯又一次身价倍增,成功地和明星的名字“绑”在了一起。

阿迪达斯运动鞋与冠军仿佛产生了某种必然的联系,穿上它就好像意味着成功。其实这种必然联系来源于阿迪多次对成功者的准确预测与选择,以及正确把握产品推出的时机。

第四计以逸待劳

【释义】指作战的时候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待来攻的敌人疲劳后再出击。

【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计名探源】《孙子兵法·军事篇》有这样的记载:“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还有《虚实篇》也说:“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意思是,善于用兵的人,必然避开敌人旺盛的士气,当敌人疲于奔命时再出击,这就是从士气上压倒敌人的办法;严整自己的军队,等待敌人发生混乱,用自己的从容冷静,等待敌人的急躁不安,这就是从心理上制伏敌人的办法;用接近阵地的军队迎击远道而来的敌人,用休整好的部队攻击疲惫不堪的敌军,用饱食的士兵来对付饥饿的敌人,这就是在实力上战胜敌人的办法。

【古代战例】

王翦养精蓄锐

战国末期,秦国少年将军李信率二十万军队攻打楚国。开始的时候,秦军接连攻克了好几座城市,锐不可当。不久,李信中了楚将项燕的埋伏,丢盔弃甲,狼狈而逃,秦军损失数万大军。

秦国发现“姜还是老的辣”,于是启用了已经告老还乡的老将军王翦,让他领军六十万。很快,王翦率领这支军队扎营在楚国的边境。

士兵问工翦:“将军,我们是否要即刻组织进攻?”

王翦说:“不,传我的令,全军进入阵地后的首要任务是构筑营垒,然后好好休养。”

大军于是就地扎营,高筑营垒,精修工事。

不久,楚国调集了所有的军队前来对阵,一日数次地派兵到秦军营前叫阵挑战。可是,秦军数月高悬免战牌,就是不予理睬。

在秦军营内,士兵们除了例行的操练外,就是吃喝玩乐。王翦还特地让军需部门从后方调运了大批牛羊到军中,宰杀给官兵们享用。不久,秦军士兵便被养得像一头头健壮的公牛了。

王翦闭门不战的消息终于传到京城,于是有人到秦王面前去告王翦胆怯畏敌。

“不要瞎猜想,王老将军自有破敌良策。”秦王对王翦充满了信心。

不久,前线的捷报传来了。秦军与楚军交战大获全胜,秦军还杀死了楚国名将项燕。

原来,秦将王翦使用的是以逸待劳之计。秦军闭门休战,养兵休整,士气十分旺盛。而楚军长时间暴露在秦军营垒之外,日子一久,一个个精疲力竭,不用说交战,就是不交战也已坚持不下去了。楚军将领被拖得无可奈何,只得率军撤退,而这又正是王翦所期待的。一见楚军后撤,王翦即令秦军全线进攻。健壮骁勇的秦兵锐不可当,顷刻间便把楚军打得大败。

【古计今用】

福特的袖里乾坤

在上世纪20年代初的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面临巨大打击,汽车销量急剧下降,出现了不景气的现象。

当时,正值美国汽车工业全面起飞的时期,各大公司纷纷推出色彩明快鲜艳的新型汽车,满足不同的消费者喜爱,因而销路大畅。唯独黑色的福特车保持不变,显得严肃而呆板,销路自然大受影响。

但是不管对各地的汽车经销商,还是对公司内部的员工,福特总是坚决地顶回去:“福特车只有黑色的。我看不出黑色有什么不好,至少比其他颜色耐旧些。”

生产逐渐艰难了,福特开始裁减人员,部分设备停工,将夜班调成白班以节省电费,公司内外人心浮动,连福特夫人也大惑不解,沉不住气了。

福特却笑着说:“这是我的袖里乾坤,先不告诉你,等想妥了再说。”

他夫人担心公司员工牢骚太多,使得人心不稳。福特了解夫人的担忧,信心十足地说:“我们公司的待遇高于任何企业,他们不会生异心,同时他们知道我是绝不服输的人,相信我不跟别人生产浅色车,一定另有计划。”

有人建议说,至少我们应该有新车在市面上销售,不至于让人说我们公司快倒闭了。

福特神秘地一笑:“让他们去说吧,谣言越多对我们越有利。”

人们感到很奇怪,问公司是不是正在设计新车?是不是跟别人一样,会有各种颜色的新车?福特回答说:“不是正在设计,是已经定型了!也不是跟别人一样,而是我们自己的,而且我们的新车一定比别人都便宜!”

这就是福特一生中最得意的“杰作”之一——购买废船拆卸后炼钢,从而大大降低了钢铁的成本,为即将推出的A型汽车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1927年5月,福特突然宣布生产T型车的工厂全部停工,这是公司成立24年来第一次停止新车的出厂,市面所卖的都是存货。

消息一出,举世震惊,猜测蜂起。除了几位主管人员外,谁也摸不清福特打的是什么算盘。让人奇怪的是,工厂停工后工人并没有解雇,每天仍然上下班。这一情况引起新闻界的极大兴趣。报上也经常刊登有关福特的新闻,更助长了人们的好奇心。

两个月后,福特终于透露,新A型汽车将于同年12月面市,这比宣布工厂停工引起的震动更大。

年底,色彩华丽、典雅轻便而又价格低廉的福特牌A型车终于在人们的长期翘首等待中源源不断上市,果然盛况空前。它形成了福特公司再次腾飞的辉煌局面。

福特公司由于A型车的开发,确定了它在美国汽车工业中的地位。这就是老福特的“锦囊妙计”——以逸待劳。

第五计趁火打劫

【释义】趁人家失火时去抢人家的东西,比喻趁紧张危急的时候侵犯别人的利益。

【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计名探源】“趁火打劫”计名最早见于明代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中。

唐僧离开大唐,前往西天取经。一天晚上,他和大弟子孙悟空来到一座庙中投宿。这座庙有上下房间一共七十多间,僧客二百多人,算是一个很大的庙宇。

庙中老方丈一面叫小和尚倒茶,一面和唐僧闲谈。在问到唐僧有什么宝物可以让他开开眼的时候,悟空就把观音菩萨送给唐僧的锦襕袈裟拿出来炫耀。这件袈裟非常精美,方丈看到后,立刻起了侵吞的念头,假装说自己老眼昏花,看不清楚,要求当天晚上借袈裟到后房仔细观看,就这样骗得了袈裟。

晚上,方丈和手下僧人商议,将禅堂放火烧毁,把睡在里面的唐僧师徒一起烧死,以便将袈裟据为己有。可是晚上悟空并未睡着,方丈的阴谋被他听到了,他便变成一只小蜜蜂飞出禅堂,一个跟头翻进南天门,向广目天王借到“避火罩”,回去罩住了唐僧和白马。

到了半夜,和尚们果然放火烧禅堂,火越烧越旺,把观音院烧得通红,只有唐僧所在的禅堂安然无恙。

观音院正南有一座山,山上有个黑风洞,洞中妖怪被火光惊醒,他与观音院方丈平常很有交情,便腾云驾雾前来帮众僧救火。妖怪在火光中见前后大殿都被烧成断垣残壁,只有方丈房间的桌子上有一个包袱,里面透出道道霞光彩气,打开一看,发现是一件彩色的锦襕袈裟,他知道这可是佛门宝贝啊。妖怪一见这个宝物,救火的想法一下子没有了,他顺手拿起袈裟,驾着黑云,回黑风洞去了。

孙悟空防了方丈却没有提防妖怪,被妖怪趁火打劫了。后来,孙悟空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才取回了袈裟。

【古代战例】

管仲不战而屈人之兵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他把齐国治理得很好,征服了许多割据一方的诸侯国,辅助齐桓公称霸中原。可楚国不听齐国的号令,齐若不征服楚,华夏就不能统一。如何征服楚国呢?

当时,齐国有好几位大将军纷纷向齐桓公请战,要求率重兵去攻打楚国。但担任相国的管仲连连摇头,说:“齐楚交战,旗鼓相当,一时很难攻下。一则我们得把辛辛苦苦积蓄下来的粮草用光,再则齐楚两国万人的生灵将成为尸骨。”

一番话把大将军们说得哑口无言,但他们不知道管仲有何妙计征服楚国。

一天,管仲派一百多名商人到楚国去购鹿。当时的鹿是较稀少的动物,仅楚国才有。但当地人只把鹿作为一般的可食动物,两枚铜币就可买一头。管仲派去的商人在楚国到处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

楚国商人见有利可图,纷纷加紧购鹿,起初三枚铜币一头,过了十几天,又加价为五枚铜币一头。

楚成王和楚国大臣闻知后,颇为兴奋。他们认为繁荣昌盛的齐国即将遭殃,因为十年前卫懿公喜好仙鹤而把国亡了,齐桓公好鹿是蹈其覆辙。他们在宫殿里大吃大喝,等待齐国大伤元气,他们好坐得天下。

管仲却把鹿价又提高到四十枚铜币一头。

楚人见一头鹿的价钱与数千斤粮食相同,于是纷纷放下农具,制作猎具奔往深山去捕鹿;连楚国官兵也停止训练,陆续将兵器换成猎具,偷偷上山了。

一年间,楚地大荒,铜币却堆积成山。

楚人想用铜币去买粮食,却无处买。管仲已发出号令,禁止各诸侯国与楚国通商买卖粮食。

这样一来,楚军人黄马瘦,大丧战斗力。管仲见时机已到,即集合八路诸侯之军,浩浩荡荡,开往楚境,大有席卷之势。楚成王内外交困,无可奈何,忙派大臣求和,同意不再割据一方,欺凌小国,保证接受齐国的号令。

管仲不动一刀,不杀一人,利用购鹿计策让楚国出现饥荒,然后乘虚而入制服了楚国。

【古计今用】

亚默尔囤积居奇

菲利普·亚默尔是美国亚默尔肉食加工公司的老板,非常具有经商头脑。1975年初春的一天,他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翻阅报纸,了解当天的新闻。突然,一则几十个字的短讯,使他兴奋得差点跳起来——墨西哥发现疑似瘟疫。

亚默尔十分精明,他马上想到:如果墨西哥真的发生瘟疫,一定会传染到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而这两个州又是美国肉食供应的主要基地,肉类供应肯定会变得紧张,肉价一定会猛涨。

于是,亚默尔立即派助手亨利赶到墨西哥探听情况。几天后,亨利发回电报,证实那里确实发生了瘟疫,而且很严重。亚默尔接到电报后,立即筹集全部资金,大量购买了牛肉和生猪,并及时运到美国东部某仓库,储存起来备售。

不出所料,瘟疫很快蔓延到美国西部的几个州,美国政府下令:严禁一切食品从这几个州外运,当然也包括牲畜在内。于是,美国国内肉类奇缺,价格暴涨,亚默尔趁机将先前购进的牛、猪肉抛出,在短短几个月里,赚了900万美元。

第六计声东击西

【释义】为了迷惑敌人,表面上宣扬要攻打这一方面,其实是攻打另一方面。

【原文】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计名探源】这个计策出自杜佑(735—812年)所著《通典》第153卷《兵六》一章:“声言击东,其实击西。”其实,《孙子兵法》早有“攻其不备”的思想。

本计的特点是:以假相造成人的错觉,采用灵活机动的军事行动,忽东忽西,不攻而攻,攻而不攻,似可为而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伪装攻击方向,出其不意,夺取胜利。

【古代战例】

周亚夫神机妙算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二年),吴、楚等地诸侯王反叛朝廷,形势万分危急。

汉景帝刘启急忙把汉初名将周勃的儿子周亚夫晋升为太尉,掌握全国大军。

周亚夫受命,统领汉兵,向东进攻吴、楚等七国。

周亚夫风尘仆仆到达淮阳,察明形势后,亲自向汉景帝呈上一份紧急奏章:“吴、楚的军队轻装简从,行动极其神速,无法跟他们正面交战。希望陛下行欲擒故纵之计,暂时放弃保卫梁地,让叛军占领,然后断绝吴、楚的粮道,才能制服这股叛臣贼子。”汉景帝答应了这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