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启发青少年的科学奥秘故事
72695700000008

第8章 天外探秘(7)

精神疲惫造成和平号事故重重

据统计,到完成太空使命前,和平号空间站上共发生过近2000处故障,而这些故障,有很多都是发生在1997年。美国一位太空工程师说,1997年和平号发生的一系列事故,很多都是因宇航员“精神疲惫”引起的。

1997年2月24日,和平号空间站上的航天员正在紧张地工作,突然,从“量子-1”号舱方向传来一声爆炸声,他们慌忙停下了自己的工作,奔出察看。只见舱内浓烟弥漫,氧发生器正在着火,他们竭力扑灭了火焰,但是烟雾仍然扩散到了整个空间站。由于和平号空间站上的保护措施完备,航天员处理及时,使这次火灾危险降到最小。但是,事后探查事故原因时,发现仅仅是因为一个宇航员错关电闸,而导致了生氧装置起火,这一“失误”几乎导致站上宇航员集体弃船逃生。

同年6月25日,俄“进步”型货运飞船与和平号在执行人工对接程序时,因为操作失误,刺破了一个实验舱,并导致空间站外壳损伤,造成和平号内舱起火,气压降低。两名俄罗斯宇航员和一名美国宇航员走出内舱,以太空漫步的方式修复了创伤。两天后,同样因为操作失误,空间站上一台计算机被毁。

1997年7月,俄罗斯宇航员拉祖特金在身心疲惫的情况下操作失误,把一根电线过早拔掉,使得主控计算机失灵,空间站失去能量,漂浮在太空。

1997年10月,美国宇航员对和平号空间站进行环绕观察飞行时,发现隔热保护层上有两个泄漏点,还好并不影响和平号的安全。

这些事故的发生,使得宇航局不得不面对宇航员的“精神疲惫”状况,开始对宇航员的心理健康予以关注。

险些失控的神舟一号飞船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不载人的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准备发射升空。

6时30分,火箭升空。飞行约10分钟后,飞船与运载火箭成功分离,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在绕地球正常飞行了20个小时后,北京指挥中心下达“调姿开始”的调度口令。当指令传到船上统一测控系统机房时,显示屏上一串串数字符号不断跳动,有关飞船调姿态、轨道舱分离和返回制动的一系列遥控指令,已经顺利地送上了飞船。

但到了飞船即将返回的最后三圈时,按照计划应该对飞船注入返回指令,此时却无论如何也得不到飞船的回音。对飞船注入指令,只能利用飞船绕地每一圈的飞行中,飞到中国头上的那段短暂的时间。如这时地面指挥中心的指令注入不上去,那么飞船将会偏离预定的着陆点。飞船绕过的最后一圈,控制系统建立了一个稳定联系所应具备的注入条件,大概也就是在两分钟之内,把所有数据送上了飞船。

21日凌晨3时,神舟一号顺利完成了返回地面的准备工作,并已进入返回轨道。飞船划过太空,进入距地面只有80千米的大气层,正以每秒约7.5千米的惊人速度与大气层剧烈摩擦。下降至40多千米高度时,船体外部产生等离子壳,形成电磁屏蔽,致使地面与飞船通信暂时中断。

进入大气层后,神舟一号按预定指令,依次打开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徐徐下落。当飞船距地面还有30千米时,操作员果断地发出了打开电源开头的指令。随后,主伞自动抛落,着陆缓冲发动机在距地面仅1.5米高的一刹那点火,进一步减速,使飞船平稳安全落地,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和平号空间站坠落

2000年12月25日,在莫斯科宇航中心,地面控制人员准备对和平号空间站进行常规跟踪。然而,屏幕上并没有和平号空间站的信号,地面控制中心与和平号空间站的联系突然中断!和平号成了一只断了线的风筝。

失去控制的空间站很可能随时坠落,给地面上造成巨大危害。专家们在万分紧张的氛围中等待了24小时,和平号仍然毫无音信,地面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几乎全都绝望了。就在这时,监视屏上突然又出现了和平号空间站的微弱信号,尽管信号只持续了七分钟,但这就足以挽救整个局面了。宇航中心负责人立刻举行记者招待会,说,现在和平号空间站平安无事了,它不会在明天或者新年砸在咱们大家的头顶上了!

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那么乐观。专家们透露说,和平号空间站上的能源供应系统可能发生了故障,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麻烦可就大了,因为这意味着所有的能源最终将消耗殆尽,整个空间站将像一个失去控制的陀螺一样,在地球轨道上旋转起来,完全失去控制。

正是因为担心出现这种最坏的结局,莫斯科宇航中心立即派出一个宇航小组,他们的任务就是,乘飞船飞往和平号空间站,设法确保和平号坠毁的时候不会坠到地球的陆地上。

12月30日,俄罗斯政府不得不最后痛下决心,决定发出坠毁和平号的命令。第二年的2月4日,宇航局领导人向全国发出公开信,说明必须在还能控制和平号的情况下销毁它,以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3月23日,和平号完成了在太空中的所有使命,成功实现了坠毁。从此,空间站的和平号时代结束了。

受伤的神舟二号发射升空

神舟二号的发射时间原定在2001年1月10日,不料,2000年12月31日下午,测试厂房里发生了重大事故。起因是发射场没有按照规程办事,临时去搞了一个试验,组织不严密,造成了一个非常大的、人为的失误和差错,结果火箭受到重创,箭体上留下了深深的伤口。第二天半夜一点多,刚赶到基地的专家们立即对其进行检测。经过探伤处理和更换了部分受损的部件后,最终的测试表明所有部件工作正常。

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高大的发射塔架上,乳白色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正在准备发射。火箭承载着神舟二号飞船。神舟二号虽是第二艘无人飞船,但却是中国第一艘各种技术状态与载人时基本一样的宇宙飞船。

十分钟准备……一分钟读秒……点火!起飞!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神舟二号直入太空。就在飞船进入太空的瞬间,发射中心的大屏幕上随即出现了一个小小的亮点,标示着飞船实际飞行的曲线缓缓地开始向前延伸。来自地面测控站和远望号测量船的测控数据,源源不断地汇集到指挥控制中心。发射约十分钟后,飞船与火箭开始进行分离。调度员果断地发出了调度号令,随即,遥测员向飞船发出了入轨指令,这是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向飞船发送的第一个指令。船箭分离八分钟后,轨道专家组综合技术人员的计算结果,得出了飞船入轨参数。不久,指挥部正式宣布:神舟二号飞船进入预定轨道。

神舟二号飞船在轨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多重科学实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最后取得了大量数据。

首位太空游客

2001年4月,61岁的美国富翁蒂托,和另外两名俄罗斯宇航员一起,飞往距地球400多千米的国际空间站。蒂托由此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的首名太空游客。

但是,蒂托的这次太空旅游并不轻松。正当他们为28日的升空做最后准备的时候,国际空间站里的3台站载计算机均不能正常工作!就在之前的一个月,奋进号航天飞机刚刚为国际空间站送去一只巨型机械手,宇航员们正在将它安装到国际空间站上。但是负责飞行控制的一台计算机突然发生故障,之后又有两台计算机出现了故障。

终于,故障在28日之前解决了。火箭升空时,蒂托穿着臃肿、厚重的宇航服,和另外两名宇航员一样,被牢牢锁定在座位上动弹不得。升空之初,因火箭上升速度极快,他的体能面临严重挑战:在升空过程中,他就感受到身体好像被撕得四分五裂了,并伴随着周期性的恶心、头痛等不适反应。航天中心的专家曾经提醒说,在整个太空旅行过程中,蒂托的骨头将持续释放钙质,其肌肉也可能会发生萎缩现象。

但是这些困难,相比起太空中的美妙景色来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在空间站上,蒂托每天环绕地球16次。尽管蒂托并未获准步出空间站、进行真正意义的太空行走,但他还是可以通过太空窗俯瞰地球。这个悬坠在深邃太空中的蓝色星球,是那么迷人。在天幕映衬下,星星也将格外闪烁,灿烂生辉。总之,呈现在他眼前的将是令人荡气回肠、美不胜收的壮观太空景象。而且根据事先达成的协议,蒂托可自由拍照。

针对太空旅游,日本火箭协会会长曾经大胆预测:“在21世纪,太空旅游最终将会成为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够享受的娱乐。”

神舟三号延期发射

2001年10月,在神舟三号发射准备现场,在飞船进场的第4天,科技人员对飞船上安装的一种插座触点进行测试检查,发现有一个点不通。经更换了新插座后,故障消失了。敏感的检验人员把飞船上此类插座的至少1000个接触点全部测试了一遍,结果又发现有一个点不通。这就说明,这批插座可能存在问题。为了安全起见,检验人员提议将飞船上已装好的几十个插头全部换掉。而要将船上已装好的插件拆下来,更是一个冒险的过程。于是有关领导专门到生产这一插件的厂家调查了解它的设计及加工过程,发现其先天的设计中的确存在缺陷,但更换势必牵涉到撤场,事关重大,必须向中央汇报。

2001年11月1日,中央领导在报告上批示:进度服从质量,推迟发射!最终已运到发射场的飞船和全体发射人员默默地撤离。四个月后,2002年3月25日,全体发射人员再次返回发射场,进行推迟后的发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