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猜的刚好:新编谜语大全
7227000000009

第9章 谜语小故事(5)

17.潘何联婚,妙对添彩

某村有两家联婚,男家姓潘,女家姓何。成亲之日,男家请来秀才写婚联。那秀才是村中唯一有文墨之人,历来为乡邻挥写通俗婚联,这次有意显示一下才学。于是,就在潘何二字上做文章,拟了一副别致的拆字联:

有水有田方有米,

添人添口便添丁。

上联将“潘”字拆成“水”“田”“米”三字;下联将“何”字拆成“人”“口”“丁”三字。婚联不但暗合双方的姓氏,而且反映出“丰衣足食”和“人丁兴旺”的良好愿望。当日,主人和宾客看了,无不拍手叫好。

可是,偏偏有位来自外村的宾客不服,说“那潘字上面少了一撇”。众人听了想想也是,都面向秀才,眼中全是疑问。只见那秀才不慌不忙,说道:“正是没了这一撇才是婚联,联了就能百年好合,永不会撇。”

四、佳谜评析

1.出淤泥而不染(打一日用品)

谜底:一支高露洁

宋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谜面源于此,意思是: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力陈莲之高洁。谜底“一支高露洁”,可以理解成“一支莲花向高处挺出水面,露出洁白的花朵。

支,古汉语通假“枝”《说文》:“支,去竹之枝也。”又:“枝,木别生条也。”徐灏《说文解字注笺》:“支枝古今字,干支犹干枝也。”“支、枝”本来是同一个词,后来意义分化,分支用“支”,树枝用“枝”。

谜以“一支荷花”的“支”字为着眼点,用“高”加以修饰。使“荷”之高洁更为显露。如果没有这“一支”,那么“高露洁”就显单薄平淡了,谜虽用白描,但意境深邃,引人入胜。

2.夜来半醉在窗前(打一字)

谜底:酩

谜面是市井生活的一幅写照,描绘出贪杯者一半清醒一半醉之形态。此谜融会意、离合、象形三种创作手法于一炉,丝丝入扣。“夜来”之时即是“夕”临之际;“半醉”取“酉”字作伴;一个“窗”字,象形为“口”,颇有几分生动,再把“夜来”之“夕”、“半醉”之“酉”放在窗前“口”上,自然而然组成了谜底“酩”字。此谜无雕琢之痕,无修饰之意,倒有几分意趣,让人玩味。

3.海上卷来浪拍门(打一字)

谜底:沪

“海上卷来浪拍门”与“开窗放入大江来”都有襟三江带五湖之势,大气磅礴。此谜可视为双解。“海上卷来”视作“海上”二字卷过来看,成为“上海”,上海的简称为“沪”,干净利落。同时,暗示“浪拍门”必然造成“水上人家”的结果——“沪”。其二,又可解为“海上卷来浪”为“氵”,“拍门”直逼“户”字,门户相扣;水户合一“沪”,成为谜底。这样的水上人家,海上风光岂不诱君神往?

4.盆栽三竹两竿护(打一字)

谜底:篮

养花乃陶冶性情的高雅之举,也为家居生活增添了几分春色,几多生意。此举一经谜人之手,又生发出几分花样,几多谜趣。“盆”紧扣“皿”,字达理顺;“三竹”错落,分别用“竹”字头和“个”来替代,交代明了。“两竿”象形为“刂”,生动逼真。“护”字看似多余,直插盆内,监护之责,尽职尽守,又有谁会说这是添足之笔呢?此谜分层扣合,不拖不赘,如橄榄入口。

5.晓来疏雨湿秋千(打一字)

谜底:潮

拂晓,疏雨,秋千,一幅清晰可见的村中小景便呈现眼前。殊不知这正是谜作者描摹的谜面。“晓来”扣“朝”,词达义明,无可非议;“疏雨”正是“水”而所致,踏实“氵”。妙在“秋千”一词,其本意是一种游戏设施,而此处变为谜格嵌在其中,按秋千格法,前后二字位置互换,将疏雨“氵”放在“晓来”之前,一个“潮”字,透着湿意,是谜作者笔墨未干,还是那秋千上散落着“疏雨”“潮湿”未去呢?

6.共商妙计双眉解(打一字)

谜底:谪

观此谜面,让人先有喜悦之情。面对棘手困境,无计可施,一筹莫展,焉能不紧锁双眉?尚若与人共商共榷,获得锦囊妙计,自然眉飞色舞。此处“共”字为组合关联之意,把“商”与“计”合在一起,而“商”字中的“八”正是“双眉”之象形,但已成为多余之笔,而“解”字作动词用,释为解除之意。经过这一合一离,“谪”字之底活脱脱跃然纸上。

7.刀似长风摧乱杏(打一字)

谜底:鬎

古诗云:二月春风似剪刀,今谜云:刀似长风摧乱杏。可谓诗中有谜,谜中有诗。“刀”作“刂”解,“似长”是说“镸”字,妙在似字,在于是与不是之间。而用“彡”喻风,已约定俗成,无可厚非。呼啸而来的长风为利刀平添了几分杀机,直摧得“杏”儿乱了阵脚,被“束”缚在一起,使“杏”字字型发生变化,虽颇有几分凄凉,但却合乎灯谜规律。此谜谜底,乍一看无法入手,可谜法多变,总有可乘之机。

8.张僧繇壁上画龙(打一民航用语)

谜底:一点起飞

这是一则典故谜,取意于成语画龙点睛。要猜出谜底,须先得明白画龙点睛的来历。据《宣和画谱·卷一》载:“张僧繇,吴人也……尝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不点目睛,谓点即腾骧而去。人以谓诞,固请点之,因为落墨,才及二龙,果雷电破壁,徐视,画已失之矣,独二龙未点睛者在焉。”

既知典故,人们便会问:谜面为何不用成语挂面,而要改头换面呢?这时我们可以想到,谜底中一定有“点”或“睛”字,再结合典意,可知张僧繇在壁上所画之龙,是没有眼睛的龙,只要一点睛,其龙便会破壁而飞。于此据谜目,则会意可得“一点起飞”。“一点”这一动作。别解为时间,龙的“起飞”变为飞机的起飞。全谜构思严谨,扣合精巧,别解出奇,实在难能可贵。

9.一统江东吴始立(打一七画字)

谜底:呈

初读谜面,不由使人想起《三国演义》所载:初,吴主孙权秉承父兄之基业和胸志,一心养精蓄锐,礼贤下士,广纳人才,待机进军中原,图谋天下。经过数年艰辛的努力,在张昭、周瑜等文臣武将的鼎力帮助下,虽终生未能统一天下,但使江东的广大地方得到了统一,和魏、蜀两国分庭抗礼,形成鼎立局面。

但仔细品味,却发现乃是作者故作谜幛,引人歧思,其本意是用增损离合扣出谜底:“一统江东”中,“统”为助动词,暗指谜法,起绾合作用,为“统(到)一(起)”义;“江东”之“东”为方位,指“江”字之东,即右边之“工”入底,与前之“一”相统,即为“王”;“吴始立”中,“始”为开始、头也,即取“吴”之头部“口”,与“王”合并而“立”,即为“呈”。

全谜面句表意明显而易引人歧思,谜法较为隐蔽,显示构思别具一格,而扣合曲折有致,流畅自然,及底得而觉谜味浓郁,实为一则颇有特色的字谜佳作。10.又托一叶寄知音(打一七画字)

谜底:吱

读此谜,不由让人想起红叶传情的佳话:深宫苦闷,一位宫女一日在御花园独自游玩,突然异想天开,拾得一片红叶,将自己的寂寞和对爱情的渴望写成一诗,题在上面,付之御沟,希望哪个有缘的人拾了,接自己出宫,成就夫妻。原本是没有希望的事,孰料后来这位宫女真的被人救出深宫,盖因那片红叶,的确被一个情种所拾,才成就了一段奇异姻缘。

此谜面句,极似惯效红叶传情者,一次还嫌不够,索性再寄一次。然作者之意却是以此为假托,看似有典,实则无典,乃暗隐增损离合、读音提示的双重手法扣出谜底:“又托一叶”,为“又”字将一个“叶”字“托”起来,合成一个“吱”字,接着又以读音提示道:“寄知音”,说明谜底此字,与“知”音相同,“吱”为多音字,有一音同“知”,由此可以肯定,“吱”是其底也。全谜构思新颖,扣合巧妙,提示得当而合理,亦可谓是一则难得的字谜了。

11.淅沥声惊晓梦残(打一央视栏目)

谜底:朝闻天下

底为央视栏目,本身带有三分谜意:底字闻语意双关,既含本义,又取引申义,全底特指早晨段新闻节目。谜作者经过严谨考量,“放眼天下”,用自然界的下雨来别解,同时抓住中心字“闻”,巧妙铺排面句。

为了突显底材的闻,作者极尽绘声之能事。面上本应出现的雨字,被决然舍弃,用雨的象声词“淅沥”替代,并后缀上“声惊”二字,既隐喻了“天下”,又关映了“闻”。最后续接的“晓梦残”三字,除了点出早晨时间段外,也主要与闻即听觉有关。梦里人在床,对外界感知的窗口基本都已关闭,现被声惊而梦残,当然也是与闻相关。如此层层逼进,将一个闻字罩得严严实实,营造了“人不出门知天下”的意境。整个谜面典雅清丽,犹如诗句;拢扣谜底,浑然切合。

还要提及的是,在赏读本谜时,我们会很自然地联想起那则有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虽然二者一为灯谜,一为对联,艺术门类不同,创作手法有异;但文心相通,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