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如何让青少年心理健康
7221000000031

第31章 心理健康维护篇(3)

忍让和宽容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任何忍让和宽容都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是痛苦的代价。人的一生谁都会常常碰到个人的利益受到他人有意或无意的侵害的情况。为了培养和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你要勇于接受忍让和宽容的考验,即使无法控制感情时,也要管住自己的大脑,忍一忍,就能抵御急躁和鲁莽,控制冲动的行为。如果能像陈嚣、杨翥那样再寻找出一条平衡自己心理的理由,说服自己,那就能把忍让的痛苦化解,产生出宽容和大度来。

生活中有许多事当忍则忍,能让则让。忍让和宽容不是懦怯胆小,而是关怀体谅。忍让和宽容是给予,是奉献,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是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法宝。一个人经历一次忍让,会获得一次人生的亮丽;经历一次宽容,会打开一道爱的大门。

四、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新世纪的健康主题是心理养生,即从精神状态上达到延年益寿。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心理学治疗法”在临床上广泛运用,并取得良好效果,成为继外科手术和发现抗生素之后的又一次医学革命。

“心理学治疗法”的核心内容是提倡不积累“感情势能”,即心理上受到的外界刺激,一定要与承受力保持平稳。因为感情的激升或失落,会使人处于失调状态,造成“感情势能”,其潜在的“能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造成生理代谢紊乱,免疫功能降低,势必引发或加重某些疾病的病情。

现代医学心理学研究证实,现代人的感情释放受到心理因素、社会环境、人际关系、情感交流与物质条件等多方面的辐射影响,一旦失落感位居上风,则削弱人的生理机能,致使各种致病因子肆虐,有损人的身体健康。许多中外医学家和心理学家都一致认为,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某些精神病和癌症主要是由精神因素所诱发或导致恶化,即“感情损伤”起了重要的作用。

不良情绪于身心健康极为有害,我国中医学认为,怒伤心,气伤肺,忧伤肝;这与民谚“愁一愁,白了头”,都是同一个道理。

医学家与心理学家们一直在告诫人们,必须重视心理卫生,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乐观处世,平衡心态,在气闷难受、心灵创伤太大时,不妨哭笑一番,将“势能”释放出来,求得精神上的解脱。

五、学会宣泄自己内心的不良

情绪今天在学校里同学刺耳的话,伤了你的心,但你又不好意思当面驳斥他,和他争个面红耳赤,于是你把愤怒之火压在了心里。你感觉很难受,可是又不能发泄,你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越想越伤心,以至于让怒火在心里燃烧。你想: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一切都会随着时间过去的,不良情绪只是暂时的,可以不用理会。

可事实并非如此,这几天上课你总是走神想着前两天发生的事,根本听不见老师在讲什么;即便是吃饭的时候,你也好像“若有所思”,更不用提休息了,他甚至影响到了你的睡眠。失眠、烦躁、焦虑,一下子找上了你,不久你大病一场……

人的心情也如天气一样,时阴、时晴,时苦、时乐,常常变化着。这是因为我们处在社会群体中,而不是孤零零一个人的地球,我们的生活、工作或多或少总会受到环境还有他人的干扰,不管你是不是快乐,是不是愿意接受它们。

研究表明:不良情绪是健康的大敌。科学家称在不同情绪状态下,下丘脑、脑下垂体、自主神经系统都会有一定的生化改变,并由此引起身体各器官功能的变化。这就是情绪可以致病的生理学基础。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长期压抑和不满的情绪,诸如抑郁、悲哀、恐惧、愤怒等,都容易诱发癌症。心爱的人突然死亡或突然失去安全保障,也是癌症发生的诱因。

生理和心理学研究认为,应激状态可使人抵抗力降低,易罹患疾病。“一切顽固的忧愁和焦虑,可称为不良情绪,这种情绪强烈、长期存在,足以给疾病大开方便之门”。美国专家研究表明,因情绪紧张而患病者,占门诊病人的76%。近来国内外研究也证明,情绪在一些躯体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人的疾病状态,反过来也可引起情绪变化,两者互为因果。

长期压抑不良情绪不只是影响你的工作,更会影响你的生活,而人一旦失去了生活中的乐趣,就会越陷越深,最终淹没在纷纷攘攘之中。要明白,生活、工作、学习,每个人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里,都免不了在情绪上受到他人的干扰,而使原来晴朗的情绪突然布上一层乌云。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在黑云密布的时候,保持冷静。我们没有多少力量去左右环境,既然如此,我们能否试一试,在自己心里留出一片小小的、安静平和的地方,来保住那些快乐的种子呢?

我们熟知的马加爵的故事便是如此,由于不良情绪得不到合理宣泄,导致他犯下杀人的罪行。面对不良情绪我们怎能置之不理呢?

所以,当环境中的人或事令你受到伤害或打击的时候,千万不要选择垂头丧气来“报复”自己,勇敢地面对低落情绪,抛开不必要的压力。试着丢掉那些无益的气恼,多往好的方面想想,相信你一定能在自己内心这片快乐的园地里,找到希望、安慰和鼓励的。

对于青少年而言,就要心平气和地接受各种自然情绪的流露。你可以和同学讲道理,但切记不要争得面红耳赤,与对方友善地交谈。我们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殊不知男孩也是有感情的,他们也有悲欢离合的感触,并非如常人所讲的“把泪水吞到肚子里”,那样反而不好。偶尔也哭一次可以帮助男孩合理地宣泄心中的不良情绪,排解内心的忧郁,这对孩子来说是有好处的,但切记把哭当做“家常便饭”,大事、小事都要哭个没完,“男孩,哭吧,不是罪”,勇敢地流出你的眼泪吧!

此外,还要注意安抚自己的不良情绪,使它得到合理宣泄,既不伤害自己也不影响他人。

六、猜疑是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想想看,我们人与人之间常有的争执、吵闹、误会乃至过去很多的冤假错案,哪件事情不与猜疑有关呢?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就有很多关于猜疑的教诲,如:“疑人偷斧”,“人心融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等等。

再让我们看看,在生活中如果两个小孩在外面打架,中国的母亲很可能指着对方质问:“你为什么打我的孩子?”而外国母亲则可能说:“怎么?你们不友好了?”

可见不同文化熏陶下的两位母亲,会说出两种不同的话。也可见猜疑对我们每个中国人影响之大,如果我们的“理解万岁”是建立在猜疑基础之上的,永远不可能“理解”,何谈“万岁”?因为我们每个人从小都接受了猜疑的教育和影响,可以说人人都有猜疑之心。

要摒弃猜疑,必须对猜疑有深恶痛绝的认识。什么是猜疑呢?

猜疑是基于一种对他人不信任的、不符合事实的主观想象,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拦路虎。具有猜疑心理的人与别人交往时,往往抓住一些不能反映本质的现象,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进行猜疑而产生对别人的误解,或者在交往之前对某人有某种印象,在交往之中就处处用这种成见效应与对方接触,对方一有举动,就对原有成见加以印证。

虽然猜疑心理有种种表现,但我们可以发现其共同的特征,即没有事实根据,单凭自己主观的想象;抓住“毛皮”,忽略本质,片面推测;不怀疑自己的判断,只是相信自己,怀疑他人,挑剔他人。具有猜疑心理的人把自己置于一种苦恼的心态中,对别人采取不信任的态度,严重的甚至对自己的感觉也产生怀疑。

猜疑心理往往导致心理偏执。这种人常常敏感固执、谨小慎微,事事要求十全十美。这样不仅危害自己,也危害他人。

因猜疑造成的人间悲剧在我国可以说是举不胜举,从古至今,从宫廷争斗到民间小事,“猜疑”这个罪魁祸首制造了多少血淋淋的悲剧,它给我们个人、国家和民族带来了多么大的精神折磨和财产的损失呀!它给人的伤害可以让人心力交瘁乃至精神失常。

我们必须认识到,“猜疑”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血管里,如果我们不采取“解毒”的手段,它的后果就会像毒品一样,我们哪里还有精力去搞发展呢?猜疑是“窝里斗”的祸根,猜疑是化友为敌的障眼帘,猜疑是造成自杀和他杀的毒品!

猜疑的人往往目光短浅,没有远大的目标,没有真诚善良的心。欲调适自己的心态和与猜疑者相处的办法有以下几种:

①培育爱心,培育从对小动物的爱到对人的爱。

②培育宽容的心理品质。宽容就是承认差异,降低对别人的要求。能够宽容别人是坦诚与人相处的首要条件,因为宽容是深思熟虑的素养,是内心深处去除荆棘的法宝。

所以不管是调适自己心态,或对待猜疑的朋友,调整思维方法都是极其重要的。

克服嫉妒心理

弗朗西斯·培根说过:“犹如毁掉麦子一样,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地里,悄悄地毁掉人间美好的东西!”

一、“嫉妒”的概念与危害

何谓“嫉妒”呢?心理学家认为,嫉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情绪的负性体验,是心胸狭窄的共同心理。黑格尔说:“嫉妒乃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

嫉妒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嫉妒有3个心理活动阶段:嫉妒—嫉优—嫉恨。这3个阶段都有嫉妒的成分,而且是从少到多,“嫉妒”中羡慕为主,嫉妒为辅;“嫉优”中嫉妒的成分增多,已经到了怕别人威胁自己的地步了;“嫉恨”则把嫉妒之火已熊熊燃烧到了难以消除的地步。这把嫉恨之火,没有燃向别人,而是炙烤着自己的心,使自己没有片刻宁静,于是便绞尽脑汁去想方设法诋毁别人。这就使他形神两亏了。

嫉妒实质上是用别人的成绩进行自我折磨,别人并不因此有何逊色,自己却因此痛苦不堪,有的甚至采用极端行为走向犯罪深渊。据某公安部门调查,每年因嫉妒造成犯罪案件的占整个刑事案件的10%。近年来在一些高等学府里,因嫉妒而投毒、写匿名信的已屡见不鲜。

嫉妒心理是一种低级趣味,是人性中残存的动物性,许多动物的本性是十分嫉妒的,一只狼可以把抢猎物的同类咬死。在私有制的社会里,人们弱肉强食,尔虞我诈,使人保留动物式的嫉妒心理。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临死时对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就是有我没你的嫉妒加仇恨。

一些人之所以嫉妒别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自己不求上进,又怕别人超过自己,似乎别人成功了就意味着自己失败,最好大家都成“矮子”才显出自己高大。于是,“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我不学好,你也别学好;我当穷光蛋,你也得喝凉水”。

这是一种十分有害的腐蚀剂,这些人的骨子里充满了“怠”与“忌”,无论对己、对社会、对国家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害的,正如荀子所说:“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

一个被嫉妒心支配的人,一定是胸无大志,目光短浅,不求上进的人;一个嫉妒成风的单位,一定是正气不旺,邪气盛行,先进不香,落后不臭的单位。

嫉妒是腐蚀剂,是落后药,是剧毒品。

在著名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有一个关于苹果的故事:

那是在狄萨利亚的国王皮琉斯的结婚典礼上,几乎所有的女神都应邀来吃喜酒,只有一个女神阿利斯没被邀请。阿利斯大为恼怒,便在筵席上丢下一个金苹果,上面写着一行小字:“送给最美丽的。”这一来,引起了轩然大波,有3位女神为了争夺这个苹果,引发了无穷的纠纷,终于演变为古希腊传说中为期10年的特洛伊战争。

一个苹果为何会有这么大的魔力?关键在于上面的一行小字。正是“最美丽的”这一称号,点燃了女神们心中的嫉妒之火,于是便不择手段地相互争战。

这当然只是一个神话故事,但它却像一面镜子似的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现实。在我们同学年轻的心灵中,不也同样存在着嫉妒的毒素吗?有的同学在班上处处争强好胜,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谁被老师表扬了,谁的分数比他好了,都会引起他的不快,令他变着法儿贬低人家,讽刺挖苦,冷嘲热讽,打击别人,抬高自己。有的同学甚至大言不惭地说:“我这个人就是喜欢嫉妒!”

同学们,在我们中间,像这种具有嫉妒心理的同学还真不少哩。这种同学在班上处处争强好胜,把精力、心思都用在满足自己不健康的心理需要上,既害集体,又害自己。有人把嫉妒比作一支毒箭,要知道,这支箭不仅会射中别人,也会射中自己!

二、学会宽容

既然嫉妒是一种极端自私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现,那么我们就该坚决克服它。问题在于,怎样才能有效地克服嫉妒心理,做一个光明磊落,宽容大度的人呢?

(1)要深刻认识嫉妒心理对自己的危害。

处处嫉妒别人,不但容易伤害别人,而且也使自己失去同情,失去朋友,最终只会使自己处于孤立之地,令人讨厌。好嫉妒别人的同学,总是把主要精力用于打听、干扰、打击比自己强的人身上,无心勤学苦练。这样做,最受影响的,其实还是自己的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