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生理健康必知手册
7220600000023

第23章 常见的传染病(3)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发现,我们把现代发现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这些通过血液传染的疾病也列入血液传染病。在我国,目前乙型肝炎患者和乙肝健康带菌者人数众多,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乙肝大三阳患者很容易发展为肝癌。艾滋病目前也是世界治疗难题,所以我们这里重点介绍这两种病的防护。

一、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传染源(HBV)主要是患者及病毒携带者,经血液、性接触和生活密切接触都是传播的重要方式,临床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泻及腹胀,有些病例病程迁延或转为慢性,或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少数病例病程发展迅猛,肝细胞大片坏死,成为重症肝炎,而另一些感染者则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血液检测HBsAg阳性转氨酶升高。

乙肝的预防:首先要有防病的安全意识,注射乙肝疫苗,注意检查是否产生了抗体;需要输血时注意检查血液或血液制品的来源是否安全;需要注射和拔牙等治疗时最好用一次性器材;不要吸毒;洁身自爱,不乱搞性。

乙肝不会由一般社交接触传播:如共享办公用品、一起游泳、拥抱握手、共享卫生间等。所以平时不要过多担心。

二、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机体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而失去抗传染和抗病能力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因伴发严重的微生物感染和恶性肿瘤而导致死亡。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症和病毒(HIV)引起的,HIV存在于人的血液和体液中,因此含有病毒的血液进入人体后即可传染。也通过与带有HIV的人发生性关系而传染。

艾滋病在我国的发病人数越来越多,主要是在吸毒者和不卫生的性交行为者中传播,还有的是在不规范的医院卖血或输血时染上的。防止艾滋病首先是提高我们的认识,珍爱生命,不参与吸毒,约束自己性行为。

据统计,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约72.1%是因为静脉注射毒品而感染,因此,预防艾滋病,首先要控制静脉吸毒行为。特别是青少年,要克服对毒品的好奇心理,了解毒品的危害,提高对毒品的戒备思想,坚决拒绝毒品。

对于性行为者,要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可以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和性病的危险。在西方一些国家,有些学校和组织都发放免费的避孕套。但是没有必要同时使用两个避孕套,反而容易造成破裂。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避免使用不安全的血液制品,不用进口的血液制品。健康青年要积极参加义务献血,为他人提供安全血源。

学会自我保护,不到医疗器械不可靠的医疗单位打针、拔牙、针灸、手术,不用未消毒的器具打耳洞、文身、美容,不与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

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规范人类的社会行为,我们完全可以预防艾滋病。

生活小贴士:安全套的正确选择和使用

安全套正确选择和使用,直接关系到避孕效果和安全防病效果。

首先,应该严格选择安全套。根据自己的阴茎大小和性伴侣的喜好来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款式和型号,选择时必须认准是正规厂家生产的,目前市售的安全套有不少是伪劣产品。

选购安全套后,应拆开包装看它是否过期、有无霉变,使用前还要检查它是否漏气,有无破损。

其次,要正确使用安全套。必须在整个性生活过程中都使用安全套,有人在快要射精时才戴上安全套,这就可能造成避孕失败。因为性交时,射精前会流出少量副性腺的分泌物,而这些分泌物中很有可能含有精子,这些精子一旦进入阴道到达子宫,就有可能与前进中的卵子结合,导致受孕。

抽出安全套时要防止滑脱和精子外溢,抽出后还要检查它在性交时是否有破裂情况,如有破裂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对避孕套过敏者最好不用它。

§§§第五节体表传染病的防治

由寄生于皮肤及体表黏膜的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因其通过接触而传播,又称接触传染病,包括钩端螺旋体病、布氏杆菌病、狂犬病、炭疽病、破伤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衣原体性结膜炎(沙眼)、癣、疥疮和血吸虫病等。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衣原体、蠕虫和节肢动物(疥虫)为其病原体,人及某些哺乳动物为传染源。

体表传染病的传播形式有直接接触传播(如性病、狂犬病),间接接触传播以及与含有病原体的水、土壤接触而传播(如破伤风、吸虫病)。因此感染与否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的有无及频度,也与地理环境、职业、外伤和社会风尚等因素有关。性病也属于接触传染病,主要由性交引起,包括梅毒、淋病、软下疳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类型。

对于体表传染病的预防主要是采取相应的自我保护措施(如从事某些特殊工作时穿戴工作服、鞋、帽、口罩、手套等)、消灭动物传染源(鼠、病犬、病猫等)。对猫狗一定要进行必要的预防接种等。当不小心被猫狗咬伤后一定要注意清洗伤口,然后到医院注射预防疫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与带有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等接触,注意自己的性行为,注意学会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体表传染病的发生。

学生是群体生活的,最容易传染的就是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所以这里主要讲讲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传染性结膜炎,又叫暴发火眼,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炎。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可分为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两类,其临床症状相似,但流行程度和危害性以病毒性结膜炎为重。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以春夏季节多见。红眼病是通过接触传染的眼病,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水龙头、门把、游泳池的水、公用的玩具等。因此,本病常在幼儿园、学校、医院、工厂等集体单位广泛传播,造成暴发流行。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治疗原则:

主要为对症治疗,病期休息有利于隔离与康复。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的疗法,如为细菌性感染,可根据检查出的菌种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眼药水滴眼,根据病情轻重,每2~3小时或每小时点眼药1次,常用眼药水有10%~20%磺胺醋酰钠、0.25%氯霉素眼药水,氧氟沙星眼药水等,晚上睡前可涂抗生素眼膏,金霉素或四环素眼药膏,每次点药前需将分泌物擦洗干净,以提高疗效。对混合病毒感染的结膜炎,除应用以上药物治疗外,还可用抗病毒眼药水,如为病毒感染可用0.1%碘苷、0.1%阿昔洛韦眼药水,利巴韦林眼药水等,每日2~3次,必要时还可应用干扰素等。有条件时可进行细菌培养,并作药敏试验,以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当炎症控制后,为预防复发,仍需点眼药水1周左右,或应用收敛剂,如0.25%硫酸锌眼药水,每日2~3次,以改善充血状态,预防复发。应开放患眼,不能遮盖患眼,因为遮盖患眼后,眼分泌物不能排出,同时增加眼局部的温度和湿度,利于细菌或病毒繁殖,加重病情。

做好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工作:

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因此,预防红眼病也和预防其他传染病一样,必须抓住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身体抵抗力3个环节。积极治疗红眼病患者,并进行适当隔离。红眼病治疗期间,尽可能避免与病人及其使用过的物品接触,如洗脸毛巾、脸盆等。尽量不到公共场所去(如游泳池、影剧院、商店等)。对个人用品(如毛巾、手帕等)或幼儿园、学校、理发馆、浴室等公用物品要注意消毒隔离(煮沸消毒)。个人要注意不用脏手揉眼睛,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有条件时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眼药水点眼。

生活小贴士:预防狂犬病

狂犬病,是指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人被带有狂犬病毒的狗、猫咬(抓)伤后,会引起狂犬病。一旦发病无法救治,病死率达100%。主要症状:发烧、头痛、恐水、怕风、四肢抽搐、喉肌痉挛、牙关紧闭等。所以一旦发生被猫狗咬伤,抓伤的情况,千万不要大意,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被狗、猫等动物咬(抓)伤后,首先要挤出污血,用3%~5%的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冲洗伤口至少要20分钟;最后涂擦浓度75%的酒精或者2%~5%的碘酒。只要未伤及大血管,切记不要包扎伤口。

(2)伤者应立刻到医疗门诊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第1次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最佳时间是被咬伤后的24小时内;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再各注射一次。

(3)如果一处或多处皮肤形成穿透性咬伤,伤口被犬的唾液污染,在注射狂犬病疫苗的同时,必须注射抗狂犬病血清。